第23章 :夜夢中的紛繁喧嚣
1噩夢:襲擊者的渴望
夢是通向另一個世界的神秘門戶。
我們從睡夢之中,可以走入到民族的集體潛意識之中,在夢中我們充滿了驚懼,那是我們先祖們所經歷的無數坎坷。但是,當先祖進入夢境的時候,他們又通過這扇門戶,到達了哪裏呢?
那是比祖先們還更要早的類人猿時代,所以祖先的睡夢中必然是充滿了更多的驚怖。祖先必将于噩夢中重歷類人猿時代的所有危險:為劍齒虎獵殺,為火焰與洪水所驅逐,為敵對群落的古生物所劫掠,為自己群體中的同伴們所欺騙。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先祖們深惡痛絕,并極力避免的。
又東七十裏,曰脫扈之山。有草焉,其狀如葵葉而赤華,莢實實如棕莢,名曰植楮,可以已癙,食之不眯。
——《山海經·中山經》
這裏說的是一座脫扈之山,在這座山中,有一種異草,形狀像葵菜的葉子而開着紅花,結的是帶莢的果實,果實的莢像棕樹的果莢,名稱是植楮,可以用它治愈憂郁症,而服食它就能使人不做噩夢。
看起來這麽一株小草,居然還有着安神醒腦的作用,但也許,在這裏一切另有寓意。
這是一個再也簡單不過的故事了,說的是一個少年人在完成了他的成人禮之後,就背着行囊,走出了家門,從此脫離了家人的保護,獨自去闖世界。
但這個世界卻真的不好闖,尤其是對于那些剛出道的少年人來說,相比之于那些老江湖,他們天真,沒有江湖經驗,是江湖人最喜歡的獵物。這倒黴孩子,他還沒有撈到世界,反被別人撈了。
就這樣經歷過幾次慘痛的上當受騙經歷之後,年輕人漸漸明白了,從此他藏起鋒芒和錢包,盡可能地不讓別人注意到自己,但在關鍵的時刻還是需要表現的,但是那些表現必須是不會為他帶來後患的。如此一番之後,少年人終于成了老江湖。
這麽簡單的故事,為什麽也要扭曲呢?
這是因為,古時代的酋長們,特喜歡召集這些沒有社會經驗的年輕人,跟他們一道去殺人放火,戰場上的危險,孩子們不清楚啊,所以呢,不管戰争有多麽的慘烈,老酋長們總是能夠全身而退,安全返回,獲得更多的成就。所以老酋長們不允許把江湖的險惡告訴孩子們,要是孩子們比他們還精,那他們還混個什麽勁?
2捍衛先祖的榮光
又西十裏,曰廆山,多琈之玉。其陰有谷焉,名曰雚谷,其木多柳、楮,其中有鳥焉,狀如山雞而長尾,赤如丹火而青喙,名曰鸰鵝,其鳴自呼,服之不眯。
——《山海經·中山經》
Advertisement
這裏又有一座廆山,山上盛産浮玉。在這座山的陰面有一道峽谷,叫做雚谷,這裏的樹木大多是柳樹、楮樹。山中有一種禽鳥,外形像野雞卻拖着一條長長的尾巴,身上通紅如火卻長着青色的嘴巴,名稱是鸰鵝,它發出的叫聲便是自身名稱的讀音,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做噩夢。
廆山是一座什麽山?為什麽這座山裏的怪野雞能夠讓人不做噩夢呢?
這個故事說,人,只是家族傳承中的一個鏈條而已,你必須傳承你祖上的遺業,信守家族的光榮,繼承先祖的遺志,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将你的人生推上事業的頂峰,為你的後人留下一席陰涼之地。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不管你的先祖是否給你提供了條件,你必須要對得起你自己的後代。這個觀念簡單嗎?
太簡單了。
然而這個世界上仍然有太多太多的人,絲毫也不顧及自己的後人,只圖自己偷懶享受,拒絕為後人留下片許的陰涼之地。為什麽這些人會是如此的自私,甚至連子孫後代的福祉都不顧及了呢?
這是因為,這個簡單的道理遭到了權勢者的否定,權力者為了自己的利益,需要太多太多的人為他做出犧牲,自然不允許你為了自己的家族而奮鬥。事情發展到了今天,許多人已經喪失了子孫福祉的概念,這也是簡單到了如此地步的人生哲理竟然不見容于這個世界的原因。
3家和萬事興
西水行百裏,至于翼望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貍,一目而三尾,名曰讙,其音如奪百聲,是可以禦兇,服之已瘅。有鳥焉,其狀如烏,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鹪,服之使人不厭,又可以禦兇。
——《山海經·西山經》
這裏是一座翼望之山,山中有怪獸名之曰讙,還有一種鳥類,外形像常見的烏鴉,卻長着三個腦袋、六條尾巴并且喜歡嬉笑,名稱是鵸鹪,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做噩夢,還可以辟兇邪之氣。
噩夢是不受歡迎的訪客,可是它說來就來,為什麽它會來呢?據古人琢磨,這有可能是自家周邊的兇邪之氣過盛的緣故,所以就把噩夢給招來了,避免做噩夢的最好法子,當然是去除兇邪之氣了。
關鍵詞隐藏的歷史思維拼圖這個故事說,家和萬事興,家不和,萬事該興也照樣興……有一種家庭,夫婦生活甜美,有着默契,小夫妻倆人好得就像是一個人似的,這種家庭固然是令人羨慕,但這不過是将家庭矛盾深埋起來,遲早有一天,轟的一聲,這個完美的五好家庭就被突然爆發的矛盾給炸得四分五裂。
相反,另外一種家庭,早晨聽見他們吵,中午聽見他們吵,到了半夜,他們還在吵。到底是啥事吵個不停呢?其實啥事也沒有,人家就是靠了小吵怡情,靠了吵架這種生活模式調劑身心。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在這種不間斷的争吵之中,許多矛盾就這樣公開了、化解了,不至于留下致命的後遺症。
那麽,這麽好的家居生活法則,為什麽也要扭曲、屏蔽呢?
古人說家國天下,吵架的家庭,越吵越紅火,越吵越和諧,吵架的部落體制,也會讓部落走上幸福和諧之道。
現在的政治體制也是這個樣子的,議會裏暴打對手,扔鞋子甩短褲,看起來非常可笑,可是它至少避免了因為專權所帶來的巨大的社會性傷害。
4男人的性格
又西二百裏,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銅。有獸焉,其狀如彘而有角,其音如號,名曰蜊蚳,食之不眯。
——《山海經·中山經》
昆吾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外形像常見的豬卻長着角,發出的聲音如同人號啕大哭,名稱是蜊蚳,吃了它的肉就會使人不做噩夢。
這只獸,大概也是進化中途迷失了方向的一個物種了,模樣像豬,卻長了尖尖的角,然而不幸的是,這種豬的肉有大補之效,結果被原始人生生吃得絕了種。
這裏說的是男人的性格,也是在說政治家的個人性格。
說的是世界上有這麽一種男人,他們一不耕,二不織,不下田,不勞作,單只是報有吞宇宙之志,讓他與衆不同。他的願望就是把全地球人忽悠起來,自相殘殺個屍橫遍野,然後呢,他就可以踏着別人的鮮血,登上權力的頂峰。這種男人大多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看什麽都不順眼,吃多少都覺得這世道不公。
通常情況下,這種男人會遭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嘲弄,但是他決不會放棄的,他會像豬被殺之前號叫那樣地大力宣傳,還具有推翻一切公序良俗的智慧和勇氣,不管多麽正常的事情,在他眼裏都是無法忍受的,必須要徹底消滅掉。如果這種男人再趕上時運不錯,恰好遇到社會人口膨脹過度,面臨着越來越匮乏的物質生活條件與人們越來越無法滿足的需求的話,這種男人通常情況下也會如魚得水,獲得廣泛的支持者。
然後呢,支持者們就打着他的旗號開始了自相殘殺,而這老兄則捧着飯碗狂吃,一邊吃一邊說:我的心裏,時刻裝着部落裏的人民……
像這種具有鮮明政治特色的智慧,必然會遭受到扭曲和變異的,這是可以理解的。
5原始人大逃亡
又西三百五十裏,曰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鳥獸盡白。流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澤。是多冉遺之魚,魚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馬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禦兇。
——《山海經·西山經》
這裏有一座英鞮之山,山上的鳥獸分明是都被傳染上了白化病。此外水裏有很多冉遺魚,長着魚的身子,蛇的頭和六只腳,眼睛長長的像馬耳朵,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睡覺時不做噩夢,也可以辟兇邪之氣。
聽聽這魚的名字就不錯,冉遺,很有品味的一種魚,長得也融合了各類生物的不同特點,還有着非同尋常的療效,不可不食。
這卻是一個饒有趣味的故事,說的是上古時代一個面臨着複雜而艱巨的內部矛盾的部落,部落成員紛紛逃亡的事件。
故事說,在這個部落裏,流傳着關于遠方某個部落的許多誘人的傳說,在那個遙遠的部落中,男人都是帥哥,女人清一色是靓妹,男人溫柔體貼,女人溫婉如水。最要命的是,那個部落與本部落所信奉的道德觀念完全不同。
現在這個部落,信奉的是人性本善,尤其是老酋長,那更是英明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部落裏人人都是善人,都有義務捕捉那些不善的人,以維護部落良好的社會風氣。而在那個遙遠的部落裏,卻根本不相信酋長是善良的,他們認為,只要是人,就是有私欲、有貪念的,尤其是負責分配獵物的酋長,你稍一不留神,這老頭就會把獵物統統搬到自己家裏去,所以呢,對部落的酋長一定要嚴加看管才對……
于是兩個部落的競争,就出現了一面倒的局面,信奉人本善的部落,紛紛逃亡到了信奉人本惡的部落中去,搞到最後,兩個部落徹底混合為一,再也分不清楚誰是誰了。到了這一步,大家終于心平氣和了,主動接受了新酋長的人性本善之說,堅定不移地相信新酋長是公平的,是無私的,從此将自己的獵物拱手上繳,并将這個故事徹底抹除了。
6思想觀念大爆發
又北五百裏,曰碣石之山。繩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其中多蒲夷之魚。其上有玉,其下多青碧。
——《山海經·北山經》
這裏說的是碣石山。碣石山中有繩水,水中有很多蒲夷魚。而古人認為,蒲夷魚就是冉遺魚,它的形體似蛇,有六只腳,眼睛像馬的眼睛,人吃了它的肉就不會做噩夢。
對于這種冉遺魚,我們已經分析過了,它是比古老的世代更為古老的傳統觀念,這種觀念進入到了我們祖先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并決定了我們的今天。
這裏說的是,一個群體,一個部落,一旦缺乏與外界交流的機會,就如同一個人被關了禁閉,勢必患上嚴重的幽閉症。一個人得了幽閉症,将會使這個人的大腦嚴重退化,就如同一張壞掉的老唱片,思想轉來轉去,總是在同一個音道上轉不出去。而一個群體的思想幽閉症,則更為可怕。
群體的思想幽閉症,表現在這個群體會将一切莫名其妙的東西,以暴力強制的方式固化下來,這種固化就成為了傳統,進而成為了法律。生活在這個群體之中的人,就如同被關進迷宮裏的老鼠,思想只是在同一個地點徘徊,再也不可能走得出去。
打破這種群體自我桎梏的法子,從來只有一種,那就是對外交流,讓外界的思想流入進來,對固有的利益板塊形成強大的沖擊,讓人們認識到,原來人不是只有這一種生活方式,他們是有着另外的選擇的。
人類社會博弈的本質,也在于不同的個體或群體采用一切盡其可能的手段,對他人進行思想的侵入和剝蝕的過程中,而這種思想的根基就是對方的利益,一旦你被對方打動,從此以對方的利益為衡量事物的标準,那人家就贏了,你這輩子就算是完蛋了。有些天性固執的人,別人說什麽他們也不信,但這并不意味着對方的失敗,也不意味着他自己的成功,他只是固執而已。遲早有一天,他會投入到某個利益集團的感召之下,屆時他的固執就會毀滅他。除非一個人形成自己的思想,惟其如此,才能夠避開《山海經》在這裏為我們所展示的博弈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