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全本校對】《加密的歷史(出書版)》作者:霧滿攔江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代典籍中,《山海經》無疑是最富有神奇色彩,讓人一時難以說清的著作之一。
《山海經》以山為經,以海為緯,記述上古社會。書中的“山海”觀念囊括了名山棋布的海內華夏和四海之外的廣大世界,含有天下和全世界的意義。“經”是經歷、經過的意思,有別于儒家的經典之義。
歷史記錄被神話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許多歷史往往是當權者的禁忌。破解《山海經》的遠古懸疑,能夠讓我們盡窺歷史煙雲之後的中華文明進程,解讀這些激動人心的遠古往事是《 大揭秘:加密的歷史》的主要宗旨。
序言:遠古密碼破譯與解讀
1神秘的故事
據《太平禦覽·卷五十》記載,西漢宣帝年間,發生了一樁極為神秘的怪事。
有一天,東郡一帶突然晴日裏一聲驚雷,好端端的地面無端塌陷,地面上出現了一個幽深的洞穴,洞口向外冒着冷飕飕的陰寒之氣,其深不知幾許。
事情很快傳揚開來,地方官不敢隐瞞,一邊上奏天子,一邊雇了有膽氣的勇士,進入地穴之中。勇士進了洞,驚奇地發現洞中竟然是一座上古石室,石室中有一個人,右腳戴着刑具,長長的頭發反過來捆住他的雙手。問這怪人是誰,為何會被囚于石穴之中,卻聽不到回答,仔細再看穴中人,卻發現此人身體已經石化。因為年月過于久遠的緣故,這個人都快成為化石了,當然不會回答別人的問題。
漢宣帝聽到這個消息,很是驚奇,就問大臣們:“你們有誰知道,那穴中人究竟是個什麽來歷?”
衆臣面面相觑,紛紛搖頭,這時候大學者劉向越衆而出,說道:“陛下,我知道,我知道……石穴中的那個怪人啊,他就是貳負。”
貳負?什麽叫貳負?皇帝老倌聽不明白。
“貳負,是上古時代的一個神。”大學者劉向解釋道,“這個貳負還有一個助手,名字叫做危。當時還有一個神的名字叫窫窳,是一個怪神,長着人的臉,卻有一個蛇的身子,可是不知道什麽原因,貳負對窫窳有意見,于是他就和自己的助手危密謀,将窫窳謀殺了。這件血案發生之後,天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于是天帝就把貳負拘禁在疏屬山中,并給他的右腳戴上刑具,還用他自己的頭發反綁上他的雙手,拴在山上的大樹下。這個地方在開題國的西北面。”
真的假的?漢宣帝聽得直了眼:“不是你瞎掰吧?那窫窳既然是天神,又怎麽會被殺死呢?”
“這個……”劉向支吾道,“書上說,窫窳雖然是天神,可也是會被殺死的。不過他被謀殺了之後,又變成了一個龍腦袋、野貓身子的怪物,而且性喜吃人……”
“這是哪本書上記載的?”漢宣帝追問道。
Advertisement
“《山海經》。”劉向回答道。
漢宣帝還不肯信,命人找來本《山海經》,打開一瞧,啧啧,書上還真的記載着這麽一樁事。
貳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殺窫窳。帝乃梏之疏屬之山,桎其右足,
反縛兩手與發,系之山上木。在開題西北。
——《山海經·海內西經》
由這個故事開始,《山海經》一書一躍而獲得了與儒家經典同等的地位與待遇,并從此成為專家學者的必修課。東漢時治水專家王景被朝廷派去治理黃河,臨行之前,漢明帝特意給王景一本《山海經》,當做治水時的資料書使用。北魏時郦道元作《水經注》,書中竟有80多處引用《山海經》,此後這部書獲得的評價與地位越來越高,逐漸成為中國古代文化中一部重要的國學經典。
作為一部成書兩千多年之久的古典名著,《山海經》的價值與作用,無論如何高估,也不過分。但是這個故事是真的嗎?那已經湮沒于歷史塵煙深處的遠古神祇謀殺血案,是真正發生過,還是隐匿着什麽不為後世人所知的神秘內幕呢?
這個問題,是我們面臨着的首要問題,只有弄清楚這一點,我們才有可能破譯最神秘的《山海經》。
2加密的歷史
有關漢宣帝年間漢宣帝與劉向君臣問答的故事,信者不多。現代人讀書,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生吞活剝,理性的思維已經取代了以訛傳訛,至少我們絕不會相信,地陷之後,石穴中會鑽出一個大活人來。
但這個故事卻不是捕風捉影,只不過是在流傳過程中被扭曲,變了形的産物。實際上,東漢宣帝年間确實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正是這件事情導致了《山海經》一書取得了國學經典的地位。
經過抽絲、剝繭,去蕪、存菁,考據、訓诂,內調、外查……如此一番煞費苦心的瞎折騰,學界終于确定了這樣一件事:漢宣帝時代地陷而發現古神貳負的事件,千真萬确發生過。只不過,當時地穴坍塌之後,人們在地下石穴中發現的不是貳負這個神仙,而是一幅上古壁畫,畫面上畫着貳負的故事,漢宣帝不明究竟,所以有此一問。
這樣一來,我們就從怪力亂神進入了科學研究的領域,而且我們還知道,上古時代的記錄,由于年代久遠,歷經一代又一代老祖宗們的加工、扭曲、神化及神話化,導致了許多歷史事件,在傳述的過程中已經嚴重變形,以不可思議的神話體裁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正如這本《山海經》。
《山海經》中的故事也一樣,在這本書裏充滿了奇異的山、奇怪的植物、奇特的野獸,以及匪夷所思的奇怪故事,但是這些故事在傳述的過程中都被加密了,正如漢宣帝時代的君臣問答一樣,遠古時代的歷史與記載,以另一種方式給我們帶來了心靈與思想上的強烈沖擊。
破解《山海經》的遠古懸疑,能夠讓我們盡窺歷史煙雲之後的中華文明進程,而宣帝問答,正是解讀這些激動人心的遠古往事的密鑰。
3《山海經》是歷史的禁忌
許多情形下,歷史記錄被神話化處理,并非是考據家刻意而為之,也不是在民衆的口口相傳之中扭曲變形的。
歷史記錄被神話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許多歷史往往是當權者的禁忌。
比如說,每個中國人都知道的姜子牙扶周滅商,哪怕是不識字的文盲,也曉得纣王是一個正宗的大壞蛋,此人寵愛九尾狐貍精妲己,殘害忠良、魚肉百姓、酒池肉林、炮烙虿盆……總之是壞事幹絕,這樣的獨夫民賊,不快一點宰掉他,屬實不符合廣大人民群衆的利益。
正因為纣王壞透了頂,才襯托出周文王、周武王的拳拳愛民之心,古之所謂吊民伐罪、流血漂杵,也就受到了後世人的肯定與景仰。
但是這件歷史,儒家學者卻有不同的看法。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端木賜就曾經說過:實際上,纣王并不是像周王朝宣傳的那麽壞。“……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論語·子張第十九》)端木賜作為當時為數不多的求知者,追随在孔子的門下,能夠接觸到一些“內部”資料,所以他知道纣王的殘暴與邪惡,更多的是周王朝的“抹黑”宣傳,而不是歷史的本來面目,所以他才會這樣說。
那麽,如果纣王不是如此的殘暴而邪惡,卻為何又在歷史上留下如此惡名呢?
理由很簡單,因為周家王朝需要為自己的戰争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果纣王是個仁人君子,那周家王朝豈不成了亂臣賊子?偏偏又是周家王朝贏得了這場戰争,掌握了話語權,當然要理直氣壯地抹黑纣王,直到把纣王說得頭頂長瘡、腳底冒膿,壞透了,要徹底打倒,這樣才達到了完美的宣傳效果。
就這樣,在3000年前,抹黑纣王成為了主流輿論,那麽,肯定纣王的觀點,以及能夠證明纣王并非生而壞之的歷史資料,就成為了歷史上的禁忌,不會再有可能為公衆所得知。但是,如果有人知道這些被篡改的歷史,并希望把歷史的真相告之于公衆,那又會如何呢?
有兩種可能:
一種是,這個致力于澄清歷史本來面貌的人比較較真,腦袋瓜子不太夠用,他實話實說,結果就會很快被人舉報,被官家毫不客氣地揪掉他的腦袋,并銷毀與此有關的所有歷史記錄。
另一種可能是,這個人學得聰明了一點,他将真實的歷史神話化,添加一大堆怪力亂神的作料,于是我們就得到了如《山海經》這一類充滿了懸奇的,集古代神話、地理、物産、巫術、宗教、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五花八門無所不包的雜燴型經典。如果一個人刻意用這種方法将被禁忌的歷史包裝起來,那麽不只是後世人看得雲裏霧裏,不知所終,即使是同一時代的人,也很難看透這一點。
神話與怪談的形成
因此我們說,神話是被加密的歷史,是文化的宣洩口,是被迫扭曲的歷史現實,是對當政者輿論宣傳的否定,是真相的出口,是史實的背離面。
導致這種歷史禁忌的出現,原因并不是單一的。從政治方面講,為政者刻意抹黑、打壓自己的政敵,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而更多的原因則是出自于一個民族心理上的禁忌,對于那些觸犯了道德禁忌的行為與事件,歷來不事張揚,如果基于歷史的原因一定要說的話,那也要經過精心的包裝,通過語言的技巧将真實的事件扭曲變形,不只是為君者諱,為長者諱,這種忌諱有時候純粹是出自于本能的,這種敘事風格也就形成了《山海經》這種文體的必然。
我們既然能夠認同這一點,也就掌握了解讀《山海經》的基本技巧。
4禁忌歷史的解讀與分析
歷史發展到了今天,史學家已經研究出了一種基于理性與邏輯的神話與歷史解讀方法,通過觀念性的技術解析,還原隐藏于神話內核深處的歷史事件,簡單說來也就是對加了密的歷史事件進行密鑰解密,讓我們透過重重迷霧,了解到被時光塵埃所覆蓋的歷史真相。
這種分析方法,也就是對原始的神話文本進行關鍵詞設定,然後再通過邏輯關系的肯定或否定,剖析出歷史事件的原貌。
例如,《太平禦覽·卷五十》中有一段記載,正是我們在本書開頭時所提到的故事:
貳負之臣曰危,與貳負殺窫窳。帝乃梏之疏屬之山。桎其右足,反縛兩手與發,系之山上,在開題西北。郭璞注雲:“漢宣帝使人發上郡磐石,石室中得一人,徒裸,被發反縛,械一足。時人不識,乃載文于表安以問群臣,群臣莫能知。劉向按此言之。宣帝大驚,由是人争學《山海經》矣。”
——《太平禦覽·卷五十》
這段故事,實際上是兩段敘述,一段是敘述貳負殺窫窳,另一段則是講述漢宣帝時代的考古學發現。
關鍵詞隐藏的歷史思維拼圖這段文字,就如同從太古時期的漂流瓶中取出來的紙片,雖然個別文字已經模糊不清,但大概的意思,還是能夠一目了然的。
這樣一分析,我們就會恍然大悟。所謂的貳負殺窫窳事件,不過是上古時代的一場奪嗣之戰而已。說的是上古之時,一個擁有統治者血統的年輕人,曾經兩次起兵,企圖通過暴力幹掉掌握政權的老爹,奪取政權。起兵者擁有着自己的追随者,但下屬中也有人對戰争的結果不看好,曾經力勸此人打消用暴力奪取政權的念頭,可這老兄權迷心竅、執迷不悟、孤注一擲,貿然發動了武裝叛亂。叛亂的結果真是不太妙,第一次叛亂,這老兄失敗了,然後他再接再厲,又搞了一次,第二次敗得更是凄慘。
兩次武裝叛亂失敗之後,統治者很生氣,就狠狠地批評了這個不懂事的破孩子,橫豎天底下都是咱們家的,你急什麽你……批評過後,這個兩次掀起叛亂的人勇敢地承認了錯誤,然後被關了禁閉,認真反思……聽起來這件事情好像沒有多麽嚴重,但是這種事畢竟有違傳統,最要命的是,分明搞到最後,這個兩次掀起叛亂的家夥,還是美滋滋地繼承了法統,接掌了大寶,并沒有被剝奪權力的繼承。既然他已經修成了正果,以前那些丢人現眼的事情,當然不會再允許別人提起了,但是老百姓卻憋不住,非要把事情說出來,老百姓非要說,領導們就橫堵豎堵,逮幾撥“造謠惑衆”的,別人也就長了心眼,再說出來,我們就得到了這樣一個怪故事。
那麽,這個急不可耐,兩次掀起武裝叛亂,打定了主意跟他老爹死磕的怪孩子,到底是哪一個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山海經》一書的最終秘密解讀了。
5遠古的叛亂旗幟
《山海經》這部著作,很多人認為成書應該是在兩千多年前,而且這本書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本書,它至少是由一本書和一幅巨大無比的壁畫合并而成,湊在一起的。
而且,壁畫和原書拼湊得還是很科學的,書中所提及的故事及資料,距現今最近也有4400年之久了。
也就是說,《山海經》一書記載的是商王朝之前的事情,故老相傳,此書乃中華上古三皇五帝之中最後一任帝王——夏禹親自撰寫的。
人們相信《山海經》一書是由夏禹原創完成,也不是毫無根據的。中華歷史上有着大禹治水的傳說,據說大禹時代,整個地球都泡在汪洋大水之中,百姓每天在沼澤中紮着猛子讨生活,逮到魚就吃魚,捉到蝦就吃蝦,生活得相當艱難,大禹看不下去了,于是拎着繩子和鍬,跳入深水中洩洪,此洪一洩就是十三年整,由于大禹天天泡在水裏,泡得腿上長出了綠毛,膝關節向四面八方擴展,走路時亦步亦趨,只能踮着腳小步挪動。從此這種走路的方法,在歷史上又稱之為“禹步”。
大禹治水,勘定九州,從此人類進入了陸地生活時代,大禹的功績,從此代代相傳,傳頌至今。
有關這段故事,在《山海經》上也有記載:
禹曰:天下名山,經五千三百七十山,六萬四千五十六裏,居地也。
言其《五臧》,蓋其餘小山甚衆,不足記雲。天地之東西二萬八千裏,南北二萬六千裏,出水之山者八千裏,受水者八千裏,出銅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鐵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天地之所分壤樹谷也,戈矛之所發也,刀铩之所起也,能者有餘,拙者不足。封于太山,禪于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數,皆在此內,是謂國用。
右《五臧山經》五篇,大凡一萬五千五百三字。
——《山海經·中山經》
目前學者的定論,認為這段話并不是《山海經》中的原文,而是戰國時代的學者們在研究的時候,為了把原文看得明白,添加的注解和诠釋,後世人編書,囫囵吞棗,一口氣全都保留了下來。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大禹說,天下的名山,我經歷了五千三百七十座,一共六萬四千零五十六裏,這些大山分布在大地東西南北中各方。我把這些山都記在《五臧山經》中,除此之外的小山太多,就沒有一一地統計記述。廣闊的天地從東方到西方共二萬八千裏,從南方到北方共二萬六千裏,江河源頭所在之山是八千裏,江河流經之地是八千裏,出産銅的山有四百六十七座,出産鐵的山有三千六百九十座。這些是天下地上劃分疆土、種植莊稼的憑證,是出産戈矛等兵器的地方,也是戰争的根源,因而能幹的人富裕有餘,笨拙的人貧窮不足。國君在泰山上行祭天禮,在梁父山上行祭地禮,一共有七十二家,或得或失的運數,以及興衰存亡都在這土地上,國家的一切財富也來源于這些山川。
以上是《五臧山經》五篇,一共一萬五千五百零三個字。
這一段文字,是用來證明《山海經》一書确實是大禹他老人家搗鼓出來的,白紙黑字放在這裏,有誰非要不信的話,那就擺明了是擡杠。
而且我們已經說過,《山海經》書中記載的事件,距現在最近也有4400年了,都是發生在大禹之前的事情,這兩個證據疊加在一起,至少能夠證明《山海經》一書所關注的是大禹之前的歷史與山川地理。
但是,這本書中有着太多太多的懸疑事件,足以讓研究者看得大腦爆炸,書中有長翅膀的魚、生着人頭的羊、滿天亂飛的牛、能一口氣吞掉大象的巨蛇……數不盡的離奇古怪的動物,都是把地球掰碎了也無法找得到的。難道說大禹在治水的過程中,真的遇到了如此之多的怪物不成?
如果大禹在治水時真的遇到了這些怪物,那麽他到底是在哪裏治的水?外星上嗎?如果大禹并沒有見到過如此之多的怪物,那麽這些怪物的象征與寓意,又是什麽?所以《山海經》這本書,肯定不是大禹的原創,如果是大禹寫的,他天天研究怪物還研究不過來,哪還有時間治理洪水?
這樣一來,我們面臨着一個前所未有的神話解讀概念,這個概念包括了如下幾點:
關鍵詞隐藏的歷史思維拼圖結論竟然是——大禹治水、辛勤為民的事,不曾發生過。
也就是說,《山海經》這本書,實際上不過是民間輿論而已,是對大禹的正面宣傳、大肆忽悠自己治水功業的徹底否定。
古代典籍上記載,大禹會天下諸神于會稽山下,命令衆神到點集合,聽他點卯,卻不料巨人族的首領防風氏遲到了,大禹毫不客氣,當即将防風氏的大腦袋給砍了下來,可見大禹所擁有的權力是何等的強勢,砍別人的頭猶如風吹帽,一點也不手軟。
而且大禹還是中國歷史上首開刑殺之先河的人,他創造并發明了砍頭、剁腳、挖掉膝蓋骨、剜眼睛、割掉生殖器官等多種肉刑。為了讓廣大人民群衆景仰他的創造力,他還鑄了一只大鼎,将這些方法詳細地刻在鼎上,供後世的變态殺人狂觀摩學習。
大禹能夠琢磨出這麽多殺人的方法,可見他的腦子一天到晚轉來轉去,琢磨的都是殘害生靈的念頭,讓我們相信這樣一個人會跳到洪水裏去洩洪,而且一洩就是十三年,這是根本不可能的,真正琢磨治水的人,哪有那麽多的閑工夫琢磨害人?
大禹還推翻了中國古代的禪讓制度,建立了家天下的權力傳承體系。在大禹之前,政權交替向來是采用禪讓制度,誰的名望最高,誰最愛護百姓,誰就出任君主一職,但是從大禹開始,改禪讓制為血統傳承,哪怕你有天大的本事,哪怕你心裏再惦記着老百姓,但如果你不是大禹親生的,也不會允許你靠近權力一點點。
反之,只要是大禹生出來的孩子,再沒有能力,也要接管權力。大禹始肇家天下,從此中國的君主制度流傳了近4000年之久。
可見,大禹治水傳說,不過是掌握了絕對權力的大禹,替自己炒作而已,他一來要琢磨挖人膝蓋骨、割人生殖器,二要琢磨推翻禪讓制,建立家天下,這兩樁活計就足夠他忙一輩子的了,絕無可能再有時間去治理洪水的。
關于對大禹治水的質疑和否定,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開始了,屈原的《天問》算是開了一個頭,但由于《天問》本身比《山海經》還要難以理解,所以追随者很少,但是後世的史學家不斷提出疑問,到了近代張蔭麟先生著《中國史綱》,基本上已經不再承認這段半信史有什麽可靠性。現在人們再說大禹治水,只是當做神話來講,并不認為這裏邊有什麽歷史的味道。
我們再來看這段故事:
貳負之臣曰危,與貳負殺窫窳。帝乃梏之疏屬之山。桎其右足,反縛兩手與發,系之山上,在開題西北。
現在我們将這段神話還原,就很清楚地知道了,這裏說的是大禹的兒子夏啓,這孩子跟他親爹一個鼻孔出氣,爺倆湊一塊兒琢磨推翻禪讓制度,将這無限江山統統劃拉到他們家的盤子裏。當大禹年老體衰的時候,天下諸侯按照傳統的禪讓制度,投票推選了一個叫益的人為帝王。對此,大禹是不好意思公開反對的,雖然他是一言九鼎的帝王,但是禪讓制度本是傳統,更何況大禹的天下還是從舜帝那裏繼承來的,當然不好公開推翻禪讓制度。
于是這個工作就交給了大禹的兒子啓,夏啓首次起兵,公然主張推翻禪讓制度,企圖武裝奪取政權,而大禹則裝沒事兒人一樣坐在帝位上,暗中支持兒子胡來。卻不料,夏啓到底年輕,折騰了一番,武裝叛亂宣告失敗,幸虧大禹是他親爹,關鍵時刻飛速趕到,這才保住夏啓的一條小命。
第一次叛亂失敗了,那就再搞一次,畢竟大禹在暗中支持,夏啓就發動了第二次武裝叛亂。但是這一次的結果同樣糟糕,叛亂旋即被擺平,大禹趕來保護兒子,批評教育之後,這事就算過去了。
然後夏啓又搞了第三次武裝叛亂,這一次他終于成功了。任何一本史書上都這樣記載着:公元前2195年,夏啓殺害諸侯推舉的帝王益,自立為帝。從此終結了中國的票選推舉制度,正式建立了家天下。有扈部落憤而不服,起兵對抗,但是有扈部落卻比不了夏啓,朝中有親爹暗中支持,所以這一支旨在恢複票選推舉制度的武裝力量被夏啓輕易擊敗,從此中國步入了近4000年之久的帝制時代。
而《山海經》一書,更類似于現代政治社會下的民諺歌謠,是以一種民間的變形記述體裁,收錄了被大禹和夏啓毀滅的史前史。但是由于這些歷史與事件、觀點的記述,遭受到了夏王朝的篡改,所以文體與故事也就顯得光怪陸離起來。
6進入潛意識的性啓蒙
這部書,最關鍵的主題是原始人性崇拜與性啓蒙。而這些性崇拜與性啓蒙,由于不斷遭受到時代的禁锢,終于被扭曲,已被異化為神話的形式,歷經4000年之後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比如說,書中有一個怪神燭陰:
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
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裏。在無啓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
赤色,居鐘山下。
——《山海經·海外北經》
這裏說的是,鐘山的山神名叫燭陰,他睜開眼睛便是白晝,閉上眼睛便是黑夜,一吹氣便是寒冬,一呼氣便是炎夏,不喝水、不吃食物、不呼吸,一呼吸就生成風,身子有一千裏長。這位燭陰神住在無啓國的東面,他長着人一樣的面孔、蛇一樣的身子,全身赤紅色,住在鐘山腳下。
這是一個絕頂奇怪的神,我們将這段神話解密,看看這個神到底是個什麽來歷:
明白了,這個燭陰之神在後世人中知名度不高,此神之所以默默無聞,是因為這個神太不像話了,那麽明顯的性特征,讓老輩子人沒辦法跟年輕人講,擔心有誨淫誨盜之嫌。
看看這個神,鬧得也太不像話了。在這裏,充滿了一個沒出息的男人的雄性狂想,這個男人渴望着自己能夠擁有着巨大無比的生殖器官,渴望着自己能夠不吃、不喝、沒白沒黑地持續下去,幻想着他能夠無休無止地滿足天底下所有優秀異性的需求……燭陰之神,擺明了是遠古時代的《如意君傳》,是一部格調不高的原始野男人的性狂想,這種狂想的奏鳴曲,即使是現在也沒有絕跡……
但是,如果男人天天淨琢磨這事,那誰來供他吃喝?誰去賺錢幹活?
男人才不琢磨正事,如果他要是琢磨正事的話,那他還算什麽原始人?
7性崇拜的萬古長歌
《山海經》之中,雄性的性狂想,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實際上,這部書裏充斥着大量的原始性崇拜與性啓蒙。書中的許多故事,如果出現在歐洲,出現在美洲,肯定是早就被解讀出來了。但是中國是一個含蓄的國度,雖然中國人口很多,生育率居高不下,但這種事情,做是可以做的,誰要是說出來,那可不見得是好事。
所以中國人有話要說,那我們就只能聽到神乎其神的神話: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身長千裏,直目正乘,其暝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風雨是谒。
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山海經·大荒北經》
在西北方的海外,赤水的北岸,有座章尾山。山上住着一個神,長着人的面孔、蛇的身子而全身是紅色,身子長達一千裏,豎立生長的眼睛正中合成一條縫,他閉上眼睛就是黑夜、睜開眼睛就是白晝,不吃飯、不睡覺、不呼吸,只以風雨為食物。他能照耀陰暗的地方,所以稱作燭龍。
我們可以發現,神祇燭陰是男性性特征的誇張表現,而神祇燭龍,卻是女性性特征的極度誇張。
明白了,這個怪神,雖然是對女性性特征的強烈誇張,但仍然充滿了男性的狂想。
在這裏,男人渴望着這樣一種女人,她們不挑不揀、不嫌貧,任何時候都不會拒絕男人,這樣的話,男人就不需要打拼奮鬥了,不需要賺錢糊口了,只需要和女人沒日沒夜地歡愛下去,直到地久天長、地老天荒……
不客氣地講,男人的性狂想走到這步,就有點距現實太遠了,所以這兩段禁忌性文字,即使化身于兩個奇怪的神祇,也仍然無法登堂入室,進入大衆的視線。
但是這種性狂想仍然存在,所以燭陰和燭龍這兩個怪神,說不定什麽時候還會蹿出來,讓人們大吃一驚。
除了燭陰和燭龍這兩個性神之外,在《山海經》中,甚至連雷神都帶有着明顯的性特征。
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
——《山海經·海內東經》
雷澤中有一位雷神,長着龍的身子人的頭,他一鼓起肚子就響雷。
這個雷神的姿勢好怪異……
看明白了,這個雷神,不過是原始社會時期的欲望之神,它很像是非洲土著部落中掌握了部落權力的酋長,将生殖器官用竹木誇張地裝飾起來,天天晃蕩着在女原始人面前炫耀,要命的是,這些裝飾物雖然華美龐大,而且還會弄出巨大的音響效果,可是這些飾物一取掉,原始野男人就立即現了原形……
正因為原形讓人沮喪,所以原始人最愛誇張自己的突凸之物,最愛炫耀自己的性能力——現代文明人也愛這麽幹,到目前為止,這種誇張與炫耀,仍然是男人的一種習慣與風格。
8文化的精神分析
自從英國人白德庫克的《人類文明演進之謎——文化的精神分析》一書問世以來,打開了從現代文明窺遠古世代的神秘窗口。這是人類首次應用心理分析大師弗洛伊德及其得意弟子榮格的集體潛意識理論認識自我的嘗試。
榮格能夠提出集體潛意識理論,但他無法對人類文化進行精神分析,因為他不了解這些。
白德庫克能夠分析歐洲文化與歐洲人,但是他不了解中國人。
現在,我們着手對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作一個精神分析,這一分析的嘗試性是必然的,精确程度也有待于時間的檢驗——或許檢驗的時間比我們所預期的更要長,而且,這個過程不是簡單的否定或是肯定。
按照榮格與白德庫克的文化精神分析理論方法,針對于中國傳統文化集大成的《山海經》一書,我們的分析步驟将包括以下五步:
第一步:神話的原文。
這一部分是潛藏于我們集體潛意識中的遠古記憶與恐懼,是遠古時光碎片的聚集,是中國人文化精神分析的最原始材料,容不得絲毫的差訛。所以我們在前面曾經說過:哪怕是說錯一個字,也會離題萬裏。
第二步:原文的翻譯及解讀。
這一部分屬于我們民族的“顯意識”部分,也就是為了回避潛意識中的恐懼與禁忌,我們采用了文化上的修飾與僞裝,将遠古的記憶徹底變形扭曲。正如弗洛伊德所認為的那樣,我們越是着迷于對此的解讀,那就意味着我們越是渴望着回避着什麽。
第三步:文化思維的心理映射。
這是對原始材料的縮減與提煉,裁剪掉用來修飾的部分,只留下最關鍵的核心關鍵詞。然後再把這些關鍵詞與我們顯意識中的事物形成一一對應,尋找出遠古記憶中的禁忌影射。
第四步:思維拼圖。
是将原始材料的心理映射在我們的思維中拼起來,這樣我們就得到了一個缺少了許多細節的故事描述,就好比被海水沖擊了億萬年之久的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