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叛亂
皇帝已明确表示了拒絕,短期內顧氏很難再送女子入宮。既然短時間內不可能再有顧氏所出的皇子,顧家也只能先寄希望于穩定太子的病情。
顧鈞一直尋訪名醫,又勸服太子借去顧府作客的機會接受醫人們的診治。藥材等物也通過顧家送入東宮。兩年間試過無數醫治方法後,太子看上去确實有所好轉。他不再那麽狂躁易怒。情況最好的時候,他除了偶爾會做出一些讓人費解的怪異舉動之外,幾乎和正常人無異。
不過時間長了,終于還是有人注意到了儲君的異常。一道質疑太子的上疏終于打破了平衡。彈劾的人似乎還不了解太子的疾患,但他确實指出了太子許多不妥當的言行。且因為這道上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太子的一舉一動,讓太子本已脆弱的精神狀态更加緊繃。後來連皇帝也有所察覺,向顧昭提起此事。
顧昭不得不小心應對:“妾并未聽說太子有什麽失德之處。想來只是偶有放縱,無傷大雅。”
皇帝顯得不太放心:“恐怕不是偶爾放縱這麽簡單。太子品行關乎國運,皇後還須多加留意。”
顧昭試探道:“陛下是不是對太子有什麽不滿?”
“朕确實覺得太子近幾年時有不當的行為,有些擔心太子的資質。”
“可那些都是小事……”
皇帝正色道:“很多事情看似微小,卻往往能判定一個人的品性。太子身為儲副,若連自己的言行都不能約束,又如何指望他擔負君主的責任?”
顧昭心驚肉跳,好一會兒才道:“太子年輕,又無大過,何況還是先皇後嫡出……”
“嫡出?”皇帝似笑非笑,“本朝君主也并非個個都是嫡出。”
顧昭不由變了臉色。
皇帝也覺出這話不妥,放緩了聲氣道:“皇後研習《漢書》,應該讀過《元帝本紀》?”
顧昭垂目,好一會兒才答:“讀過。”
皇帝道:“元帝為太子時,宣帝就知其非上佳之選,卻因許皇後之故,未曾改易,致使漢室衰落。朕說這些不代表朕現在有易儲的想法,可是社稷為重的道理,皇後總應該明白。”
這番話讓顧昭頗為觸動,皇帝離去後,她仍沉思了良久。
幾日後,太子竟然得到了風聲,跌跌撞撞闖入顧昭殿中,撲倒在她面前:“阿爺是不是要廢了我?”
顧昭連忙扶他:“太子何出此言?”
太子語無倫次道:“英王、榮王他們都盯着這太子之位。他們一定知道我有病,告訴了阿爺,阿爺才會這麽說!他們要害我,我就知道他們要害我。我要是被廢,肯定就活不了了。中,中宮,你,你要救我!”
顧昭見他又有癫狂之狀,暗自皺眉,卻還是試圖安撫他:“陛下已經說過,他并無易儲之意,只是希望太子約束自己言行。太子不要自亂陣腳。”
太子拽緊她的衣袖:“若不是想廢了我,阿爺為什麽要說本朝有不是嫡出的君主?”
顯然太子曾派人窺探她的舉動,否則如何知道僅發生在帝後之間的對話?顧昭不由冷下臉:“果真如此,太子就更應謹慎行事,不要莽莽撞撞,給人更多的口實!”
太子猛然噤聲,驚疑不定地看向她。
顧昭自知這話對太子來說有些過于嚴厲,她沉默片刻,再開口時又換上了溫柔和緩的語氣:“現在确實有對太子不利的風聲,但是太子未曾失德,豈有改易之理?群臣中效忠太子的人不少,他們也不可能讓陛下易儲。還請太子安心養病,切勿沖動。只要病好了,他們再抓不到把柄,當然也不可危及你的地位。”
太子将信将疑:“中宮說的是真的?”
“當然是真的。”顧昭道。
太子盯着她看了很久,似乎在揣測她真實的意圖。
顧昭知道太子現在有如驚弓之鳥,不會輕易消除疑慮,又上前主動握住他的手,一字一句地安撫他:“顧家會全力支持太子,請太子放心。”
太子的眼神有些閃爍,不過最終他還是聽從了顧昭的建議,再沒提過這件事。
雖然暫時勸住了太子,但太子那日的話還是讓顧昭有所警覺。太子固然過于敏感,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有人針對太子的可能。對方若果真以太子為目标,絕不會輕易退卻。她得找機會和顧家人詳談,商量出一個應對之策才是。一個月後,顧昭求得皇帝許可,回顧家省親。
抵達顧家才一日,白露便拿了一封信函給她過目,說是在門口拾得的。
信上并未署名,讓顧昭頗為疑惑。拆信讀了兩行,她就猛地攏上雙手。
“誰送來的?”她驚疑不定地攥着已被揉成一團的信紙,轉向白露。
“信就放在門口臺階上,奴婢并沒瞧見送信的人,”白露見她神色有異,關切地問,“怎麽了?”
“信上說……”顧昭聲音微顫,“太子意圖謀逆。”
白露大驚,急急出門查看一番,确定四下無人,才返回顧昭身邊:“這可如何是好?”
片刻之間,顧昭已有決斷:“馬上回宮。現在!”
車駕進入宮城時,顧昭忽然想起一事,召來團黃,吩咐了幾句。團黃領命而去。顧昭剛回到皇後殿,團黃就急急忙忙回來禀報:“奴婢打聽過了,這兩日确實更換了好幾處宮門的守将,而且都說是奉東宮的指令。”
“禁軍呢?”顧昭又問。
團黃回答:“十幾天前有人報告,說有來歷不明的人混入太子宮院。太子擔心有人要對東宮不利,就以加強防衛的理由抽調了一些去東宮。”
“太子可在宮內?”
“聽說太子皮膚生瘡,請求去城外溫泉療養,昨日就出宮了。”
顧昭緩緩坐到榻上。種種跡象都指向那封信上所說的事。
見她不說話,白露擔憂地問:“中宮,現在怎麽辦?”
顧昭用手撐着額頭,也是一籌莫展。起事如此倉促,太子絕無成功之理。等他事敗,自己還有整個顧家都要被牽連進去。除非……
一個念頭在腦中閃過。她霍然起身,向團黃和白露道:“團黃找人送消息給顧家,讓他們馬上出京暫避。白露……”她微微一頓,深吸一口氣後才又續道:“白露随我面聖。”
***
顧昭來時,皇帝正與幾個伶人戲谑。聽聞皇後求見,他大為詫異。顧昭進來時,他忍不住向她笑道:“中宮難得有省親的機會,我還以為會在顧家多住些時候,沒想到這麽快就回來了。”
顧昭入內後,肅容向他下拜:“妾有要事回禀,請陛下摒退左右。”
皇帝見她神色鄭重,心知必有大事,依言令衆人散去。顧昭才說明自己匆忙回宮的原由,并将收到的匿名信呈交皇帝過目。
皇帝也變了臉色,将這封信反複翻看:“信上所說可都屬實?”
“妾已讓人查問過各處宮門,有幾個地方的守衛确實被調換過了。東宮又調動了禁軍,妾恐怕太子确有不臣之心。”
皇帝沉默半晌後道:“依皇後之見,朕該怎麽做?”
顧昭毫不猶豫道:“下秘令給神策中尉,命他們調軍入京。在神策軍抵京以前,關閉所有宮門。不得陛下手令,任何人不得出入。再傳令給左右監門衛,将之前調換過的城門守将都先行拿下,分別關押。接着召集內官,發給武器,駐守幾處緊要的殿閣。最後谕令各處嫔妃宮女留在自己處所,不得任意走動,否則格殺勿論。”
皇帝看上去相當猶豫。
顧昭上前一步:“事态緊急,請陛下早下決斷。”
最終,皇帝一聲長嘆:“就按皇後說的辦吧。”
***
突然下達的連串指令引起宮廷極大的恐慌和騷動。然而皇後處置得宜,不到半日,禁中局勢就已穩定。入夜後,內宮無人敢于走動,竟成一片死寂。
宮女悄無聲息地進來,點起燈燭,照亮內殿裏相對而坐的帝後。
緊閉宮門的舉動,在阻止亂黨進來的同時也切斷了宮內的消息來源。此時他們能做的事也只有等待了。
皇帝面無表情地盯着微微跳動的燭火,似乎甚是鎮定,但他不住敲擊幾案的舉動洩露了他的焦躁與不安。
顧昭當然明白皇帝此刻複雜的心境。皇後出首告發太子謀逆,無疑是令他難堪的局面。但這是她唯一能讓自己和顧家撇清關系的辦法。至多兩三日,神策軍就會抵達京都。也就是說,她和太子之間,會有一個人在這數日內就會迎來自己的終局。
殿外忽然傳來一陣人聲。顧昭擡頭看向皇帝,見他點頭,便命人出外查看。不多時團黃領着宣徽使陳進興入內回禀:太子領着一支數百人的兵馬出現在宮城之外。但因城門緊閉,叛軍無法攻入,目前雙方正在僵持。
局勢聽上去很糟,顧昭卻暗地裏松了口氣。她賭對了。
皇帝面色鐵青地聽完回報,吐出一句話:“太子瘋了麽?”
顧昭低頭,沒敢說話。
皇帝似乎也并不在意她的回答,向陳進興揮揮手,讓他退下。
陳進興領命,退了出去。半個時辰後,他竟然又來求見。皇帝讓他進來,卻見他一臉古怪地禀報:“太子的兵馬退卻了。”
帝後面面相觑。最後皇帝問:“退向哪裏了?”
陳進興尚未回答,東面的天空忽然現出一片紅光。初時并不起眼,須臾之間就越變越亮,映紅了整個天際。
皇帝也看見了這片紅光,暫停了詢問,走向窗口:“那是……”
“好像是火光,”顧昭命令宮人,“去查查是哪裏的宮院。”
“不用查了。”皇帝擡手。
顧昭驚訝:“陛下?”
皇帝閉目,良久才啞着嗓子道:“是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