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1)
航船一路向北,除了天氣一天冷過一天,路上倒是風平浪靜。快到大連的時候,船老大壓低了聲音說:“都不許說話,岸上正打仗呢!”水手們有點促狹地特意交代說:“有小孩子的婦女趕緊把奶頭堵在孩子嘴上,誰要是出一點動靜,咱可全都完蛋了!”
船上的人都暗暗地松了一口氣,畢竟目的地就快到了,有的小聲議論着:“真順當啊!一路上沒風沒浪,真得感謝海神娘娘!”傳武沉不住氣,問:“怎麽這麽靜啊?娘啊,靜得有點吓人哪。”船老大聽了,壓低聲音呵斥:“誰還在說話?”
文他娘緊緊地摟着兩個兒子,用一根繩子把三個人的手腕拴在一起。一陣陣海鷗叫聲傳進船艙,透過小小的窗口望出去,碧藍的大海上,海鷗翻飛,再遠處,陸地已經隐約可見。船艙內的衆人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紛紛出了艙,站在甲板上向岸邊眺望。岸越來越近,一張張期盼的臉也越來越激動。
突然,海面上空掠過一聲尖叫。一發炮彈在海面上炸開了花,掀起驚濤巨浪。船老大高喊着讓衆人回艙,又吩咐舵手掉頭,卻哪裏還躲得及。一發發炮彈呼嘯而來,本來平靜的海面如沸騰了一般,蕩起的浪花拍擊着木船,木船起伏不止,搖搖欲墜。
朱家三口人緊挽着繩子,摔得東倒西歪,就是不肯放手。眼見着與他們一起的航船有的被炸成兩半,直沉入海底,有的燃起大火,濃煙滾滾。傳傑不禁大哭起來說:“娘啊,咱上不了岸了。”傳武罵道:“沒出息,哭啥,咱的船又沒事。”
他話音未落,突然一聲巨響,緊跟着船身一震,船艙裏的人摔滾成一團。只聽得船老大罵道:“奶奶的,把舵艙給炸了。”
大船像喝多了酒的醉漢,在翻滾的海浪中繞着圈子,卻全然失了方向。說來也巧,那船蕩來蕩去竟被炮彈激起的浪花蕩出了岸邊,又回到了深海區。衆人劫後餘生,都後怕不已。船老大嘆道:“唉,這才真是海神娘娘有眼。不過掌不了舵、行不了船,往後也是身不由己了,大家生死由天吧。”
這個時候,走旱路的人卻有另一種辛苦。傳文和鮮兒手挽手,肩并肩,甜蜜自然是甜蜜,但漫漫長途卻折磨得人沒了柔情蜜意。鮮兒乖巧,看出那領路的老漢不同尋常,一路上就和傳文跟緊了他,總拿話問他,漸漸地了解到,老漢有個外號叫老鹞子,他是闖了關東又回來尋親的,但沒有尋到,只好再一人折回關東。如此跟他走了大約五六天,走到黃河岸邊時,冷不防卻遇到了河匪搶劫,傳文趁亂拽着鮮兒拼命奔逃,倉皇如驚弓之鳥,躲過了一場洗劫,卻也與大部隊走散了。
天色漸暗,二人躲進一座破廟。傳文抱來一抱幹草,鋪到地上。鮮兒站在那兒撫着心口喘息。傳文說:“鮮兒,歇着吧。”鮮兒坐在草堆裏,柔聲地說:“傳文哥,你也歇着。”她見傳文遠遠地坐下,撲哧一笑,問道:“俺咬人呀?離這麽遠幹什麽?”
傳文笑着朝鮮兒靠了靠,他翻着自己的包裹,大吃一驚說:“鮮兒,俺的幹糧丢了!”鮮兒嗔道:“看你粗心的,吃俺的吧。”她打開自己的包裹,翻了半天,驚恐地叫道:“傳文哥,俺的幹糧也丢了!”傳文羞她說:“還有臉說俺呢。算了,不吃了,餓肚子吧。睡一覺,明天還要趕路。”
鮮兒輾轉反側:“傳文哥,俺餓得睡不着。”傳文說:“睡不着就起來吧,說說話兒也能墊饑。也不知道俺娘和俺弟弟到沒到大連,俺這個當老大的,把娘和兄弟扔了,等見了俺爹,他饒不了俺。”鮮兒問道:“怎麽,你爹還能打你啊?”傳文說:“不是打不打的問題,是俺能不能活的問題。”
鮮兒問:“你爹這麽厲害呀?”
傳文點頭說:“嗯。他那兩只手有蒲扇那麽大,像兩只老虎爪子,他要是拍我一掌,我基本上就殘廢了。”兩人沉默了一會兒,傳文打量着廟內,忽然又來了精神說:“鮮兒,你知道這是什麽廟?”鮮兒搖頭說:“俺不知道。”傳文說:“真笨,這是娘娘廟。你沒看出來?這裏供着女神仙。”
鮮兒望着神龛說:“嗯,是個女的。是送子娘娘,你看她懷裏抱着個娃娃,不是送子娘娘是誰?傳文哥,是神仙都得敬,咱倆許個願吧。”傳文說:“成。”二人跪倒在神龛前,雙手合十,默默禱告,虔誠又認真。許完後,二人又回到草垛上坐下。傳文問道:“鮮兒,你許的什麽願?”鮮兒說:“你先說。”
傳文嘿嘿笑道:“俺從小就有個心願,将來能置上十畝好地,養兩頭犍子牛,一圈肥豬,要是再雇兩個長工就好了。到那時候,俺就能站在院子裏拤着腰,指東畫西說這說那,支使他們幹活。”鮮兒咯咯笑着說:“你是想當財主?做夢吧你。”傳文道:“俺是做夢,等到了關東俺一定要實現這個夢,到那時候你就是東家少奶奶了。”鮮兒說:“那不燒死俺了?”
傳文說:“燒不死。你沒聽說,光有遭不了的罪,沒有享不了的福。”他躺下,頭枕臂,無限向往地繼續道,“到那時候,趕上那麽一天早晨,天嘎嘎的冷,俺捂着耳朵,把長工們打發到場院裏幹活去了,又發走兩挂大車。大車幹什麽去?轟轟隆隆地拉糞去呗。俺背着手在院子裏溜達。這時候你開了窗子對俺說……”他捏着嗓子學鮮兒:“當家的,俺把菜炒好了,酒也燙熱了,不上炕喝口?俺鑽進暖烘烘的屋子,坐在燙腚的熱炕頭,你把俺的煙袋鍋填滿了,遞過來。俺抽着關東煙,喝着老燒鍋,你再給俺唱一曲《小借年》,唱着,唱着,咱倆就擎不住了,腿兒也軟了骨頭也酥了——你睡了嗎?”鮮兒說:“沒睡,聽着呢……”
傳文聲音漸漸弱下去說:“你說這日子多美氣呀,這日子……你睡了嗎?”鮮兒迷迷糊糊地說:“沒,聽着呢……”傳文笑眯眯地睡着了,打起了呼嚕……
船已經在海上漂了五天五夜。每天都有人支撐不住而倒下,因為饑餓或者疲勞。倒下的人只能在親人的悲號中屍沉大海,把闖關東的沉甸甸的夢想冰封在陰冷的海底。最初的死亡帶來的沉痛和驚恐,在目睹接二連三的死亡後已經變成了麻木。這讓人想起老鹞子的話來,從山東到山海關沿路的墳堆都是壯志未酬的鄉親,可是海路又好到哪裏呢?
連身材壯碩的船老大身子也佝偻下去,眼窩深陷。雖然所有準備去關外闖蕩的人都帶足了幹糧,但是誰也架不住這樣的蹉跎。夏元璋餓得奄奄一息,眼睛四處撒目。他無力地爬到傳傑跟前,小聲求道:“傳傑,你有吃的嗎?我快餓死了。”傳傑問他說:“你沒帶幹糧呀?”夏元璋說:“唉,我的行李卷到海裏去了,這都幾天了,牙沒沾一粒糧食,水沒喝一滴,不行了。”傳傑說:“那可不行,俺這是留着活命的,給了你俺怎麽辦?”
夏元璋點點頭說:“唉,你說的也是。”但到底支撐不下去,又哀求道:“傳傑,你給我一半,一半兒就行,我真的抗不住了。傳傑,好兄弟,你就算救我一命吧,我要是能活下去就把你帶到旅順口,我在那裏開了個貨棧,我雇你當夥計,拿你當兒子待,你看這樣好不好?”傳傑說:“俺可不給你當夥計,俺要到關外找俺爹。”
夏元璋有些絕望了,躺在夾板上靜靜地看着天,他真想幹脆縱身一躍跳入海中死個痛快,可是他連這點力氣也沒了。文他娘看不過眼,嘆口氣,對傳傑說:“三兒,你把你那張煎餅給他吧!救救他的命吧。”傳傑問道:“娘,你依了?”文他娘點頭說:“依了,救人要緊。”傳傑說:“那好吧。”他走到夏元璋的跟前,夏元璋眨巴着眼,看着傳傑從懷裏掏出煎餅。
夏元璋的嘴蠕動着,深凹的眼窩頓時盈出淚水。他就着傳傑的水把煎餅吞了下去。過了一會兒,他坐起來,緊緊地握住傳傑的手說:“傳傑,你救了我一條命,謝謝你。”傳傑說:“夏掌櫃的,要謝你謝俺娘,是俺娘要俺救你的。”夏元璋來到文他娘跟前跪下說:“大嫂,謝謝你了,救命之恩日後我一定報答!”文他娘趕忙扶起他,凄然一笑說:“夏掌櫃的,不敢當,你活下來就好,以後不許你再提救命這句話,這都是應當應分的,誰都應當這麽做。”
又這麽漂了兩天,船終于靠了岸,船工們張羅着把大夥扶下船。衆人回想起幾天的經歷,尤其是幾十條帆船僅剩下這一條,其餘的都不知去向,既感慶幸,又覺悲哀,那些失去親人的不免面對蒼茫的大海慘然悲泣。
下船後,夏元璋問一個船工:“夥計,這是到了哪兒?”船工說:“莊河。”夏元璋聽了怔怔無語。文他娘問道:“夏掌櫃的,這兒離大連還有多遠?”夏元璋說:“三百來裏地吧。”傳武驚得吐舌頭說:“那麽遠啊!得走好幾天吧?”夏元璋說:“到了這裏就好說了,我雇個車,你們跟我走就行了。”
文他娘還要讓,夏元璋說:“大嫂,你們對我是救命之恩,再說,我也要回家,正好順路,你們不是去三江口的元寶鎮嗎?真是巧了,我父親正好在元寶鎮做生意,說不準和你家大哥還認識呢。這樣吧,你們先跟我到旅順落落腳,等我把家安頓好了跟你們一塊走,我正好想去元寶鎮看看父親。就不要客氣啦。”
文他娘不再推辭。夏元璋給傳武一些錢,讓他去城裏租了架馬車,四個人乘車輾轉往北。城裏戰事未了,馬車只得揀鄉間土路,颠颠簸簸約摸走了兩天,這日來到旅順城近郊山林間的一家農戶院外。夏元璋辭了馬車,領着朱家人進了院子。
一個老漢迎出來,驚呼道:“夏掌櫃,怎麽?你一個人跑出來了?家眷呢?”夏元璋說:“別提了,我從海南回來,遇見打仗,又攤上風了,漂到莊河,這不,才趕回來。”老漢道:“哎呀,就是前兒那場風?聽說翻了不少船呢,你們撿了條命。”夏元璋問道:“我聽黃金山那邊打炮,日俄又開戰了?”老漢回說:“害苦了,聽說日本人攻下旅順了,殺人無數,我正替你擔心呢。好了,你是沒事了,可不知你的家眷怎麽樣了。”
夏元璋焦躁不安地說:“不行,我得回家看看。”老漢攔道:“不行啊,太危險了!等明天吧。”夏元璋說:“不行,我坐不住。”他指着朱家三口人交代道,“這一家是我的救命恩人,要到關東去,你先把他們安頓下來,我得趕回城裏。”老漢點頭說:“也好,去看看吧。”
那旅順口三面環海,本也是個天然良港,港區分東西兩澳,東澳港小水深,西澳港闊水淺。港區四周,環以重山,口門位于東南,水道狹窄。口門兩側,東有黃金山,西有老虎尾半島,形如蟹螯。白玉山、椅子山、二龍山、雞冠山屹立側後,俯視港區,形勢險要。雖然如此,卻也疊遭橫難,以至城破家敗,百姓流離。這一回的日俄之戰更是慘烈,旅順城內早已是十室九空,不複往昔的繁華。
夏元璋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對戰事雖然略知一二,但面對斷壁殘垣,心中自是悲戚慘怛。街巷內靜得可怕,炮彈留下的硝煙還在彌散,遇難同胞的屍體四處可見,更觸目驚心的是挂在牆壁或樹叢上斷臂殘肢。夏元璋不敢再看,在一片瓦礫中,低頭往家中急趕。還沒進家門,只見焦黑的院牆,夏元璋暗叫一聲“不好”,他顫抖着推開半掩的院門,試探地叫妻兒的名字:“淑芳、玉卿、玉書……”
堂屋裏漆黑一片,無人回應。夏元璋劃了根火柴,不禁大驚失色,室內一片狼藉,妻子、兒子和岳父岳母的屍體橫七豎八地躺倒在血泊中!夏元璋撫屍恸哭,只覺得天旋地轉,支撐不住,一頭栽倒在地。
過了良久,夏元璋迷迷糊糊醒轉來,聽到窸窸窣窣的聲音,他循聲望去,見女兒夏玉書頂着一個缸蓋從屋角的米缸裏站了起來,正驚恐萬狀地看着他,張了張嘴卻沒哭出聲。夏元璋跌跌撞撞地奔過去,一把抱住女兒說:“玉書,你還活着!”夏玉書這才號啕大哭,邊哭邊捶打着父親說:“爸,你怎麽才回來?全家人都死了,日本人屠城了,城裏的人都被殺光了,嗚……”她突然想起了什麽,撩開衣襟說:“爸,你看,這是我媽臨死的時候給你留的,讓我交給你。”夏元璋一看,淚水奪眶而出——夏玉書的腰上捆了一袋子錢。
傳文和鮮兒一直沒找到老鹞子,好在闖關東的人多,很容易能找到大隊伍,倒不至于走錯了方向。這一日,他們過了黃河,走到了一個大岔路口。傳文指着其中一條道說:“這是條回家的道,俺還是把你送回去吧。”鮮兒問道:“那你呢?”傳文說:“俺把你送回去再往前走。”鮮兒說:“你想甩掉俺呀?俺這樣不明不白地回去怎麽跟爹娘交代?等你還是不等?爹讓俺再嫁人怎麽辦?”
傳文為難了說:“哎,盤纏都在俺娘那兒,你還怎麽跟俺往前走?”鮮兒問他說:“你能不能走吧?”傳文說:“俺能走,不走也不行,俺就得要着飯走了。”鮮兒脆生生地說:“那俺也跟你要飯。”傳文問道:“不反悔?”鮮兒捶他一下說:“你還沒七老八十的,絮叨什麽!快走,跟上大流!”
到了晌午,人流散開,各找地方休息。傳文和鮮兒進了一家農戶。一個大娘在收拾院子。鮮兒嘴甜甜地問道:“大娘,俺想讨碗水喝,成嗎?”大娘問道:“你倆這是逃荒的吧?闖關外?”
鮮兒答應着,過去接過大娘手裏的笤帚,打掃起院子來。大娘笑笑,去舀了一瓢水,卻往瓢裏撒了一把草屑。傳文愣了說:“大娘,你這是幹什麽?這還怎麽喝呀?”鮮兒踢了傳文一腳說:“不明白別亂說話。大娘,謝謝你。”她見傳文還是吹着草屑直發愣,解釋道:“哥,大娘是怕咱走道走得心裏有火,喝涼水激着肺管子,故意叫你慢慢喝呢。”
傳文恍然大悟道:“大娘,俺不懂事兒,你多包涵。”大娘說:“沒事兒。以後記住了,走渴了千萬別大口灌涼水,容易落下病。”鮮兒接過傳文的瓢,喝着水說:“大娘,俺們是想闖關外,水路走不通了才走旱路。”
大娘嘆道:“唉,在家千日好,出門事事難,今晚是不是沒地方住了?俺家廂屋空着,不嫌棄就湊合一晚上吧。”鮮兒忙道:“謝謝大娘!”
關東的初冬已經很冷了。小火車站外接站的、準備上火車的以及剛剛下車的旅客來來往往,不少人已經披上了棉襖,戴上了狗皮帽子。火車站外天橋出口處,一個十幾歲的賣報少年大聲地吆喝着:“號外,號外,日俄戰争慘烈,日本軍攻陷旅順屠城三日,血流成河……看報了!”
夏元璋帶着女兒和朱家人沿出口處的臺階走出了車站。打從下了車,傳傑就一直捂着耳朵說:“嗬,是挺冷的,凍耳朵。”傳武見夏元璋還是面容愁苦,有意打岔道:“夏掌櫃的,哪裏有金子?這一路上怎麽看不見淘金的呀?”夏元璋說:“關東也不是哪兒都有金子,淘金要到有金脈的深山裏去。”傳武又問道:“棒槌呢?哪兒有棒槌?棒打狍子瓢舀魚,我們怎麽看不見呢?”夏元璋耐心地道:“關東地方大着呢,棒槌都是長在深山老林裏,很難找的,要不然會那麽值錢?棒打狍子瓢舀魚都是以前的事了……”
說着話,他們走到賣報人跟前,夏元璋買了一份報紙,邊看邊禁不住流下熱淚,哭道:“泱泱大清國完了,眼看着這樣叫人家欺負,奇恥大辱呀!”文他娘有心去勸,卻又不知道該說什麽好。正猶豫間,一位老人老遠地疾步過來,玉書見了,拉拉父親的衣角說:“爹,爺爺來了。”
夏元璋聽了忙擡起頭,見父親夏老爺子已快走到跟前,父子倆四目相對,夏老爺子一把抱住兒子說:“元璋,可不敢哭!你的信我收到了,什麽都別說了,回家。”夏元璋淚流滿面地說:“小日本太歹毒了,兩國交兵,在咱們家門口打仗本來就沒道理,攻陷了旅順,屠城三日,把整個旅順人殺絕了!還有人性嗎?純粹是些畜牲,從今以後,小日本就是咱老夏家,不,咱大清的仇人了,這筆賬一定得記住,世世代代地記住!”
夏老爺子撫着兒子說:“唉,是些畜牲,這個仇早晚得報!不說他們了,說說你吧。你來得正是時候,我老了,幹不動了,咱們的春和盛你就頂起來吧。”一邊的玉書乖巧地叫道:“爺爺!”夏老爺子點頭說:“哎,好孫女,都這麽大了。上車吧。”夏元璋想起來,指着朱家三口說:“爹,我還有幾個伴兒,是咱元寶鎮放牛溝的。”
夏老爺子說:“那就一塊上車吧。”正巧,一個戴大狗皮帽子的壯漢過來說:“老爺子,我正好去放牛溝,順道捎個腳吧。就不麻煩你們了。哎,你們娘們兒,上車吧。”傳傑嘴巧,忙說:“謝謝大叔!娘,咱們上車吧。”文他娘有點不放心,但看看傳武兄弟倆,還是上了車。
壯漢一甩小鞭,趕着小馬車飛奔起來,沿途兩側都是蒼茫廣袤的曠野。傳傑、傳武的眼好像不夠使,文他娘還是緊張地盯着趕車的漢子看。
那漢子一口關東話,問道:“大嫂子,到放牛溝那旮旯找誰呀?”文他娘說:“朱開山,你認得?”漢子說:“找那熊兒幹啥?親戚呀?”文他娘說:“那是俺當家的。”那漢子仿佛一愣,高聲道:“朱開山還有媳婦啊?沒聽說呀!熊玩意兒,不着調,還值得你跨江過海來找啊?”文他娘聽出了話味兒,問道:“大哥,朱開山怎麽了?”漢子不說話了。文他娘催問:“大哥,你說話呀,他怎麽不着調了?”漢子道:“咳,朱開山,提不得了,聽我一句話,你們還是打道回府吧。”文他娘又問道:“大哥,到底怎麽回事,你說呀!”
“朱開山吧,這老小子在這兒發了點財,得瑟得不輕,娶了個關東娘們兒,家夥,真能幹,才幾年?一年一窩,生了三個大胖小子。”文他娘如五雷轟頂,怔了半天,喊道:“大哥,你把車站住。”漢子勒住缰繩,問道:“還去找朱開山嗎?”
文他娘想了想,一咬牙說:“找!見了面俺殺了他!”漢子嘿嘿笑道:“要我說算了吧,我看你長得不賴,高矮、胖瘦、腰條、臉盤都交代得過去,再找個主兒,實在不好找我幫你尋摸,我們這旮旯老娘們兒可缺貨了。”文他娘咬着牙說:“找!”說着在馬屁股上狠狠地拍了一巴掌,喊了聲,“駕!”馬車又歡跑起來。
走了大約半個鐘頭,馬車在一個院落前停住了,院子不大,有三間泥屋,各種農具一應俱全。傳傑叫道:“咦,娘,怎麽跟咱老家一個樣呢。”文他娘也看着眼熟,想着那漢子的話,淚流滿面。她領着孩子下了車,心情複雜地走進院子。良久,她又帶着孩子惶惑地走出來,見那戴狗皮帽子的漢子還沒走,上前問道:“大哥,朱開山家裏沒人哪?”
那漢子大笑着慢慢地摘下那碩大的狗皮帽子,雙目有神地注視着文他娘。文他娘一下子愣住了,這漢子就是她日思夜想的男人朱開山!朱開山滿臉胡須滿臉淚。兩個孩子望着父親不敢相認。文他娘上前打了男人一拳,罵了聲:“你這個沒良心的,還有心思取笑,俺娘們差點見不着你了!”說完倒在他懷裏號啕大哭,哭了幾聲,又忙抓着兩個兒子的手,說:“趕緊叫爹,這就是你們天天想的爹!你看你爹這個倒黴樣!像不像個老馬猴子!”
兩個孩子嘿嘿地樂了,跟着爹娘進了屋,在炕上坐下。朱開山端來大笸籮,倒了一炕山貨,說:“吃吧,邊吃邊說。老大呢?”文他娘說:“說來話長,俺們娘們兒本來是一塊走的,到了龍口走散了。本來俺們都上了風船,誰知道鮮兒又攆上來了……”
朱開山說:“你先打住!鮮兒是怎麽回事?他和傳文成親了?”文他娘說:“還沒有,聽說咱家全都到關東,偷着跟來了,俺上了船才看見她在岸上召喚傳文。傳文一急就跳下海找他媳婦去了,就這麽分散了。”
朱開山一聽火了,說:“這畜牲!”衆人驚虛虛地望着朱開山,文他娘問道:“你這又是怎麽了?”朱開山說:“你說怎麽了?他是老大,一家人的老小性命都扛在他肩上,他竟敢為個沒過門的媳婦抛下老娘不管了,奔媳婦去了!”傳傑卻哧哧地笑。朱開山問道:“你笑個啥?”傳傑說:“你問俺二哥。”朱開山問傳武道:“你說,到底是怎麽回事?”傳武嘿嘿道:“我大哥哪有那個膽跳海!是我一腳把我大哥踹下去的!”朱開山一愣,繼而大笑!
文他娘環視四周,若在夢中,問道:“這房子是咱家的?”朱開山說:“那能是誰家的?你看這鋪炕多大?有沒有咱那兒的場院大?一會兒咱一家人吃飽了喝足了,上炕打滾吧!”文他娘挪着腚下炕說:“那我得好好看看。”朱開山說:“有的是工夫看,先做飯吃吧。”
一會兒工夫,熱炕頭上擺了小飯桌,飯桌上四個熱菜,木耳炒雞蛋、大醬蒸豆腐、蘑菇炖小雞、白菜熬粉條,還有一壺高粱燒酒。傳武餓了,作勢就要吃,冷不防叫娘捋了一筷子,娘朝竈間指了指,哥倆朝外間看去,只見朱開山正手腳麻利地切面條,拉風匣。文他娘久久地端詳着丈夫的背影,一下子把兩個兒子摟在懷裏,輕聲道:“可到家了,俺渾身一點兒力氣都沒有了。”說着眼淚撲簌簌地滾落下來。
吃過了飯,傳武和傳傑哥倆在屋裏大炕上鬧騰着翻跟頭,拿大頂,興奮得好像渾身的勁沒處使。東屋裏,朱開山和文他娘坐在炕上四目相對,一時無語。屋牆上挂着老土炮、蓑衣、開裂了的靰鞡鞋、獸皮……文他娘看着又覺新鮮又覺心酸,她知道她家男人這些年的艱辛都凝聚在這些物件裏了,她忍不住撲到丈夫的懷裏哭道:“他爹,這些年你受了不少苦,老了。”
朱開山笑道:“哭什麽,我叫你跨江過海來是看你哭的?笑笑!”文他娘勉強笑着:“該笑,你這些年受苦置辦了這麽大的家業,夠我樂的了。”朱開山又笑了笑,下了炕,從櫃子裏取出一個小布袋在文他娘跟前晃了晃,問:“他娘,知道這是啥?”文他娘拿過來,在燈下打開仔細看着說:“怎麽像沙子?”朱開山道:“唉,這是我四年的心血啊,就這點東西,能置兩垧地!”文他娘明白了,驚喜地說:“是沙金?”朱開山點點頭道:“在咱關東,你只要敢賣命,河套裏就有取不盡的沙金,這點東西你看緊了,不要讓孩子們知道。”
文他娘問道:“往後的日子你有什麽打算?”朱開山說:“我打算讓傳武和傳傑到春和盛學點生意,就是不知道人家肯不肯收學徒。”文他娘說:“春和盛就是夏掌櫃他爹的買賣?俺估摸能行,就憑咱救過夏掌櫃的一命,他家也能開這個面兒。行,他倆學徒,那咱就種地。”
朱開山搖頭道:“我還不打算把自己拴在地裏。離咱元寶鎮五百裏有個老金溝,我打算過了年去那兒淘金,再賭一把!拼了命我也要置上五垧好地,到那時候咱全家就安安穩穩地種地活命。”
文他娘一把拽住他,好像不抓緊他他就要走一樣,說:“俺可不讓你再去淘金了,聽說淘金就是淘命。”朱開山說:“這事可由不得你做主,我有一定之規。”文他娘還是不松手,說:“你就舍得俺?”朱開山輕撫着妻子的手,說:“說心裏話不舍,可你來的前兒我和賀老四有個約會,他在那兒占了幾個金坑,忙活不過來,要我過去,我應承了。應承了的事就不能變卦。”文他娘問道:“賀老四是誰?”朱開山低聲道:“和我鬧義和團的,一起逃到這兒的生死弟兄。”
進了臘月,随着幾場大風刮過,天也一天冷似一天。傳武哥倆卻不顧風寒,凍得龇牙咧嘴,腮幫子發紅,還是願意往外頭田野跑。是呀,那深埋過膝的雪哪裏是故鄉那細碎的雪粉所能比的呢?朱開山也樂意享受這日思夜想的天倫之樂,他帶着兒子騎馬、叉魚、打狍子……好不快活!
轉眼到了除夕夜,剛下了一場瑞雪,皚皚白雪覆蓋的大地愈發顯得厚實,不時響起的鞭炮聲烘托着一片祥和之氣。朱家的小院裏,燈光透過厚紙窗投在院子裏,影影綽綽的,在雪地上映了一層金黃。堂屋裏挂着老朱家的宗譜,一個小案子上擺着幾樣供品。朱開山恭敬地立在宗譜前上香,叩頭,嘴裏念叨:“爹,娘,開山給二老磕頭了。文他娘把二老從海南搬過來了,這兒就是咱們的家了,認識道了,年年回這兒過年吧。”
文他娘跟着跪下,嘴裏也念叨着:“爹,娘,保佑傳文和鮮兒平平安安吧,讓孩子們早回家。”傳武哥倆撅着屁股也忙跪下給祖先磕頭,說:“老祖宗,給你們磕頭了,保佑俺一家平平安安過好日子,爹娘康健。”
朱開山笑眯眯地等家人都拜完,一揮手道:“好了,上炕吃餃子。”一家人來到東屋內,坐上炕。傳傑心急,也不顧髒淨,拿起一個就往嘴裏塞。文他娘攔住他,說:“你慢着點,小心噎住了。再說了,咱還有一個包錢的,你不小心吃肚裏怎麽辦?”傳武嘿嘿道:“吃肚裏才好,那財跑不到別人手裏了,我肯定發了。”傳傑說:“你想得美,誰吃到還不一定哩。”
四口人邊說邊吃,但大錢誰也沒吃出來。眼看只剩最後一盤了,大夥都有點緊張。七個,五個,兩個……還是沒有!碗裏就剩一個餃子了。傳傑眼巴巴地看着想伸筷子又不敢。文他娘說:“他爹,就這一個了,錢就在這裏,你吃吧。”朱開山也不客氣,張嘴咬了餃子。大家屏住氣,準備歡呼。可朱開山癟癟嘴把餃子咽進了肚,卻還是沒有吃出大錢!朱開山放下筷子道:“歲歲平安,看看鍋裏吧。”
娘仨湧向竈間,一看鍋底,愣住了——原來包了大錢的餃子碎了,大錢靜靜地躺在鍋底。朱開山背着手出來了說:“關東山的學問大着呢。這裏的白面不比家裏的,筋骨不行。”
千裏之外,傳文和鮮兒兩人在一個大磨坊裏相對而坐。他們一路走走停停,進了臘月之後趕路更是辛苦。眼瞅着鮮兒人瘦了一圈,水靈靈的大眼睛也沒了神,傳文心疼,建議找個地方先呆住,兩個人就在河北地界裏找了個大戶,給人家磨面打短工,預備賺下點幹糧,過了春節再上路。鮮兒人乖巧,又有眼色,傳文人木一點,但幹活實在,兩人倒是很得主人的信任。除夕夜裏,還給他們送來一碗荞麥面的餃子,雖然黑乎乎的,但也是個年節的意思。
鮮兒把餃子推給傳文說:“傳文哥,你吃,俺吃不慣荞麥面的餃子。”傳文又把餃子推給鮮兒道:“你吃,俺的胃口不好,吃荞麥面燒心。”鮮兒撲哧笑了。傳文愣了說:“你笑什麽?”鮮兒說:“俺笑咱倆都是小姐身子丫環命。行了,都別裝大尾巴蛆了,一家一半兒。”兩個人吃起來。吃着吃着,傳文突然眼圈紅了。鮮兒看了他一眼。傳文哽咽着吃不下去了,說:“我想俺娘……”鮮兒也哭着說:“我也想俺爹……”傳文說:“我給俺娘磕個頭吧!給她老人家拜個年。”鮮兒說:“我也給俺爹俺娘拜個年。”
兩個人各自端着一碗餃子,一個朝北方跪下了,一個朝南跪下了。兩人各自念叨着說:“爹,娘,過年了,俺也不知道這是什麽地方,俺給你們拜年了!祝家裏平平安安,爹娘康康健健,保佑我們平平安安到關東……”兩人跪拜着,屁股碰到一起。鮮兒警惕地望着傳文說:“你想幹什麽?”傳文說:“我說嘛,我以為誰的腚呢,這麽暄乎。”
正月十五是個大晴天,夏元璋差人把朱開山叫到了元寶鎮,叫了牛得金、金把頭等幾個陪客請他喝酒。夏元璋說:“朱大哥,自從到了元寶鎮一直想請你喝杯酒,答謝你們一家的救命之恩,可是沒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