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章節
自欺欺人地認為偏見是別人才有的缺點,這本身就是一種偏見。
節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倫敦環球學院和英國首相組成乒乓球男雙搭檔,迎戰兩名16歲的學生。你猜那倆小孩都幹了些什麽?他們居然把奧巴馬玩了個11:0,11:0啊,這讓領導情何以堪。還有更狠的,好好看看奧巴馬手中的球拍,竟然是只破球拍……
軍閥:段祺瑞做總理時,有人找上門來鬧事。原來,段祺瑞一生清寒,不置産業,在北京始終租房居住。後來袁世凱跟人玩牌,贏了一套房子,就把房子送給段祺瑞。可是輸掉房子的人沒給袁世凱房契,等袁世凱死了,輸家的兒子就拿房契來鬧。總理段祺瑞認栽服輸,乖乖搬走,把房子還給對方。
人格管理:張作霖用人不疑,只要部下說,招了多少多少人,張作霖看也不看,馬上給錢。部下感恩戴德,張作霖因而兵強馬壯,實力大增。張宗昌非常羨慕,就有樣學樣,部下報告招了多少多少人,張宗昌馬上給錢,可張宗昌遇到的都是騙子,招人是假的,騙錢是真的……管理方式是人格魅力的一部分,學不來的。
貪污: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接收大員進入日占區,大撈特撈,鉚足了勁貪污。有個姓李的小科長,堅決不肯貪污。他去接收一家煤礦,發完遣散費後還餘一大筆錢,工人要求把錢分掉,他沒答應,如數上繳。工人大怒,聯名舉報他貪污,結果這唯一不貪污的人,反以貪污之名判了五年,真正的貪污者反倒無人舉報……
二十一:微靈性
福境:北宋蘇東坡遭遇文字獄,驸馬王定國受牽連,發配蠻荒。與王定國同行的,是個叫宇文柔奴的女孩,善歌舞,美姿容,雪為肌膚,花瓣情腸,卻心甘情願和王定國度過五年苦難時光。蘇東坡問她是否感覺到委屈,宇文柔奴淡然答:此心安處,便是吾鄉——此心安處是吾鄉,人生所求,無非心安,心安即是福境。
殉葬:北宋科學家沈括,被朝臣張刍相中,将女兒嫁給他。不想張氏火暴脾氣,對沈括打罵淩辱,大肆荼毒。如此折磨8年,沈括精神崩潰,心智失常,這時候張氏病死,沈括卻號啕大哭,悲恸欲絕,竟然投江殉妻了——被壓制,被暴力,反抗無益而危險,于是轉而認同暴力,甚至為暴力而殉葬,這叫斯德哥爾摩情結。
西游記:六耳猕猴是孫悟空的雙重人格表現,孫悟空起初只是一只傻猴子,渴了喝餓了吃,沒有善惡之念,但是他成長起來,善惡觀念就産生了。善者追随唐僧,惡者反其道而行之。孫悟空陷入了絕望的心靈絞殺之中,上天入地,到處找人評理,可是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你的生活你負責,你的麻煩你解決,別人是插不上手的。
解夢:唐朝顧琮,因罪入獄,是夜夢到母親的陰部,醒來後極度驚恐。獄友向他祝賀說:那是你的生路,你應該沒事了,不久果然獲釋……夢是願望的達成,這個解夢之人,比之于後世的弗洛伊德,絲毫也不遜讓,卻居然被關進大牢。可知中國的思想與學問,全在監獄裏。
幻象:弗洛伊德小的時候,父親給他講故事:我正走在街頭,迎面來了一個人,一巴掌打在我的腦袋上,把我的帽子打落了……弗洛伊德問:那你當時揍他了沒有?父親說:……我哪敢?我彎腰把帽子撿起來,趕緊走了……這件事讓弗洛伊德大為震驚,從此破除了英雄的幻象,并最終導致了他人性回歸于本能的哲學思想。
弗洛伊德說:夢是願望的達成。而神話系統是一個民族的夢想,西方的神話中充滿了美麗的天使。而中國神話系統中,卻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奴隸制度,玉皇大帝高高在上,低級別神仙永無出頭之日——西方人得到了他們的夢想,我們也不斷循環自己的噩夢,或許是變革真的要從天庭開始,否則我們何以中止惡的循環?
惡魔:巴爾紮克晚年被一個魔鬼纏住了。當他熟睡的時候,惡魔就會俯在他的身上,從他的口中吸取生命……醒來時,渾身無力,口幹舌燥,一心想要喝水,可是房間的水卻神秘地消失了。巴爾紮克就将一只水瓶封住口,藏起,等他醒來,找到那只水瓶,卻發現瓶口的封口安好,只是瓶子之中的水,已經沒有了——巴爾紮克患上了恐怖的夜游症,只不過他自己不知道。
慈悲: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懂得什麽才會悟到慈悲的境界?寫“長亭外,古道邊”的弘一法師,他去弟子豐子恺家裏做客時,總先輕搖藤椅,讓下面的蟲子受驚逃掉,這才安然落座——除非你懂得生命與尊嚴的脆弱,懂得傷害是那麽容易發生,後果又是那麽嚴重,否則你不會體悟到慈悲的心境。
弗洛伊德講故事:布列爾與太太在一家餐廳吃飯,他忽然說了一句無關的話:“不知道饒醫師在匹茲堡幹得如何?”他太太驚訝地說:“幾秒鐘前我也正在想同樣的事哪!”這似乎可作為一個非常典型的心靈感應的事例。但當他們偶然向門口處看時,看到一個與饒醫師長得非常像的人路過。他的存在攪起了兩人潛意識中對共同朋友的想念。在此情況下,兩人出現了相同的想法。
蔣百裏,兵學家。西安事變時,他恰好在場,被囚。他對張學良說:你牛,兩杆槍就能對付我,可出了西安你又有什麽本事?張學良說:我想跟南京講和,又怕南京不答應。蔣百裏問:你抓的這些人,你最讨厭誰?張學良:最讨厭蔣鼎文。蔣百裏:那就讓他回去送信。張學良放歸蔣鼎文,南京信其誠,談判順利進行。
Advertisement
晚清,曾國藩兒子曾紀澤,出使俄國,臨行前對慈禧說:我們中國的大臣也罷,人民也罷,都恨洋人,這是不用說的。但最根本的事情,是要我們的國家和人民發憤自強,這樣才能達到目的。慈禧答:可不是嗎,最根本的,還是要我們自己慢慢地強大起來,絕不是殺一個外國人燒一間外國房子,就算報了仇的。
袁世凱善用将。他于小站練兵,但士兵拒不服從,恰好淮軍老将姜桂題,因為旅順之戰敗于日本,被朝廷革職,衣食無着,來袁世凱處碰運氣。袁世凱見到他,立即伏拜于地,口稱老師,然後讓姜桂題去帶不聽話的兵。姜桂題感激不盡,賣力苦幹。袁世凱的原則是:帶兵不如帶将,兵聽将的,将聽我的,就行了。
馬廷英,民國時留學日本,日本強迫他加入日本籍,否則不給學位。他的導師偷偷把他的論文寄到德國柏林大學,柏林大學看了論文,立即給他一個博士。日本人慌了神,也趕緊給他一個博士。于是馬廷英歸國,在東沙群島水下明代瓷器上發現珊瑚,證明了東沙屬于中國,受到蔣介石表彰,但他說:這沒有學術價值。
蔣經國日記記載說,他在贛南遇到一個三十多歲的學生,就問:“國民政府”在哪裏?學生:……不知道。蔣經國:江西教育廳長是哪個?學生:……不曉得。蔣經國:汪精衛在哪裏?學生:在日本。蔣經國:日本在哪裏?學生:……在日本帝國主義那裏……蔣經國最後問:我們為什麽要打日本?學生開始了苦苦思索……
戰國時,魏國國君魏圉,問孔斌:誰是天下高士?孔斌說:沒有高士。但有次一等的,比如說魯仲連。魏圉說:魯仲連是強迫自己做好事,而不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孔斌說:人都是要強求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的。假如這樣不停地做下去,便會成為君子;始終不變地這樣做,習慣與本性漸漸相融合,也就成為自然的了。
黃文彥,臺灣賣豆幹的,他是蔣經國11位民間友人之一,蔣經國常去黃文彥家裏串門,進門問:老板,令尊、令堂好嗎?忽看到黃文彥磨豆漿剩下的豆渣,抓起來就吃。黃文彥急忙攔:那是給豬吃的。蔣經國答:豬能吃,人也能吃,炒韭菜更好吃。黃文彥說,蔣經國說過,不馬上做,就會後悔……馬上做吧,不要後悔。
說讀書:古人讀書,是把一套書讀透讀爛,晝思夜想,反複吟誦,從中體悟出規律學問,是謂一通百通。西人讀書,是把同一類型的書并而合之,分析異同,追溯體系,重設綱架,再鑄新論。古書的質量高,現代書的數量多;古書有深度,現代書有寬度。不可用古式讀書法要求現代書,但可用西式讀書法研究古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