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章節
。
市場:兩個禪師擺攤說佛法,一個聽衆雲集,另一個門可羅雀。後者郁悶,就來前者處聽課,聽了後說:喂,你講的都是最普通的道理,我講的才是佛法大義,可為什麽你的聽衆這麽多,我卻沒有聽衆呢?前者回答:聽衆都是資質最普通的人,當然要講簡單的道理。簡單的道理想明白了,才有可能慢慢地領會思想。
自我:小和尚問禪師:道在哪裏呀?禪師道:道,就在你的眼前。小和尚很困惑:那我怎麽看不見?禪師道:因為你有一個自我的緣故,遮住了你的視線,所以你才會看不見的……點評:自我的愚妄構成了我們認知的最大障礙,只聽自己想聽的,只看自己想看的,以為自己越來越有智慧,其實不過是成見在加深。
小和尚問禪師:在路上行走,突然碰到一只大老虎,怎麽辦?禪師照小和尚的禿頭砰的一聲打下,罵道:“那麽多人在路上走,從沒人碰到什麽老虎,怎麽偏偏就你能碰到?可見你心裏不幹淨……”點評:一顆佛子般純淨的心,可遇而不可求。須知你心本濁,怎能找回失落的純淨。
深究:有人千裏迢迢到山裏尋找一位高僧,問:死後的世界,是不是很可怕?高僧問:你什麽時候死過?客人回答:沒死過,也不想死,所以才關心這個問題。高僧笑道:建議你先死一次,死過之後,你就會明白死亡的道理了……點評:一件事,如果你不想去做,也就沒有必要深究。
白居易入山,看到一個和尚爬樹,就大喊:危險。和尚:你才危險呢。白居易:我有什麽危險?和尚答:你居官求財,如火中取栗,稍有不慎,就會丢家棄命,你說危險不危險?白居易鞠躬:請問佛法大義。和尚說:做好事。白居易:三歲小孩子也知道這個。和尚:雖然三歲的孩子知道,可八十歲的老人卻未必能做到。
心性:僧人問禪師:狗有沒有佛性?禪師道:當然有,上自諸佛,下至蝼蟻,均有佛性,狗怎麽可能沒有佛性?僧人問:既然有佛性,那它怎麽成了一條狗?禪師道:他是明知故犯……點評:即使是最愚鈍的人,他也知道人生成功的法則和道理。但真正的成功者卻是極少數。更多的人明知是錯,還固執地拒不回頭。
多事:禪師看到弟子正在佛陀面前磕頭,狀極虔誠,就問:你在幹啥?回答說:我在拜佛。禪師問:拜佛幹什麽?弟子答:不幹什麽,拜佛總歸是好事吧,應該鼓勵我才對啊!禪師道:好事不如無事……點評:無事是人生幸福的至高境界,幸福就是這樣,沒有波折,沒有坎坷,所以也無以言表。
志向:禪師問學僧:你的志向是什麽?學僧回答:願為衆生做馬牛!禪師聽了,掄起手杖就打:你這個大騙子,老子打死你……學僧吓得抱頭鼠竄,衆學僧急忙上前勸架:請問禪師,為什麽要打他?禪師道:你連自己都馱不動,還說什麽為衆生做馬牛?
禪心:禪師撿起地面上的一片落葉。小沙彌笑道:落葉那麽多,你前面撿了,後面又落了下來,你怎麽撿得完呢?禪師回答道:落葉不只是落在地上,也落在我們心裏。心裏的落葉總有撿完的那一天……點評: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那是看破者的智言,若不先将心擦拭明亮,将落葉撿淨,是達不到這個境界的。
知否:求法者到了寺廟,問僧人:佛陀有十大弟子,為什麽恰好是十個呢?僧人回答說:那是因為只有十個人開悟了啊。求法者搖:請你們禪師來吧。禪師來了,求法者問的還是那個問題,就聽禪師響亮地回答道:不知道!求法者大喜,說,終于找到了真正的智者——智慧不是你知道多少,而是你知道自己的不知道。
禪音:有個貌美有錢的年輕女子,卻沒有朋友,就去問禪師:要怎麽樣才能有親近的朋友呢?禪師回答:說禪話,聽禪音,你就會有朋友的。什麽叫禪話?就是說喜歡的話,真實的話,謙虛的話,利人的話。什麽叫禪音?就是從辱罵中聽出慈悲來,從毀謗中聽出幫助來,從哭鬧聲聽出生命的歡樂來,你就會有朋友了。
無心:寺廟來了個新住持,發現寺中的鐘聲聲聲浸透着佛法,于是就去視察敲鐘僧,卻發現敲鐘僧的姿勢不正規。就指點說:你的鐘聲,盡顯佛子梵心,很好很強大,如果你再把姿勢矯正過來,那就完美了。敲鐘僧聽了,就注意糾正自己的姿勢,很快他的姿勢完美了,但鐘聲之中,再也沒有了佛法的空靈與純淨。
佛道鬥法:一道士,一和尚,兩人彼此不服。道士說:你們佛家,凡事說一,一佛一如來。我們道家,凡事說二,乾坤陰陽。二勝過一,所以道家比佛家高明。和尚問:你确信二勝過一?道士:當然。只要你說出一來,我保證用二勝過你。于是和尚跷起一條腿,慢慢說道:我一足立地,能跷起一條腿,你能兩條腿都跷起來嗎?道士啞口無言了。
小和尚問禪師,人最大的缺點是什麽?禪師答:愚昧、殘忍和懦弱。愚昧就是自以為正确,永遠高高在上,對別人指手畫腳,認為別人這也不對,那也是錯。殘忍就是以別人的災禍和痛苦為樂趣,別人跳樓他喝彩,甚至恨不能天下大亂。懦弱就是害怕失去所擁有的,擔心得不到所渴望的,整天生活在憂心忡忡的痛苦之中。
天堂:有個人上了天堂。上帝對他說:這裏有最精美的食物、最柔軟的床鋪、最開心的娛樂,你随意享受吧。這個人大喜,就吃喝玩樂起來。沒過多久,這個人說:除了吃,就是睡,太郁悶了,能不能找點事兒做?上帝說:這裏沒事可做。這人說:那豈不是比地獄還乏味?上帝笑了:沒有夢想和激情的人生,原本就是地獄。
Advertisement
無德禪師說:為什麽有人為名譽而煩惱,為愛情而痛苦,為金錢而憂慮呢?這是因為,理想、信念和責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體現在人們每時每刻的生活中,必須改變生活的觀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變化。名譽要服務于大衆,才有快樂;愛情要奉獻于他人,才有意義;金錢要布施于窮人,才有價值。
蘇東坡:他禪悟以後,就自視清高,忽聞荊南玉泉寺承皓禪師,禪門高峻,機鋒難觸,很是不服,就扮作香客去挑戰。見到禪師,蘇東坡問:聽說禪師禪悟功高,請問禪悟是什麽?禪師問:請問您尊姓大名?蘇東坡:我姓秤,稱你有幾斤幾兩的秤。禪師沖蘇東坡耳朵大吼一聲,然後問:請問這一聲喝,重幾斤幾兩?
和尚:寺廟裏的和尚多患牙痛病,都去醫生處裝上質量最好的假牙,報銷費用奇高,會計僧找方丈抱怨。方丈說:費用雖然高,那也要給他們報賬。會計僧說:可你即使給他們報了賬,他們還是牢騷滿腹,抱怨個不停。方丈說:別人嘴裏,你怎麽可能聽到好話?即使他們說的話再難聽,但也該為他們裝一副好牙。
船夫将渡船推向江中,準備載客。這時候有人問禪師:船夫推船入江,壓死許多蝦蟹,這是乘客的罪過,還是船夫的罪過?禪師回答:既不是乘客的罪過,也不是船夫的罪過,而是你的罪過——罪業本空由心造,心若無時罪亦無,無心便不會造罪,只有無中生有,妄自分別,強造善惡,才是這世上一切罪孽的因由。
傳道:傳道者和徒弟遠行,遭遇暴風雪。徒弟說:有道之人應該犧牲自己,把你的衣服脫給我。傳道者哭着說:如果我死了,誰來傳道呢?徒弟說:如果你不死,憑什麽說你是有道之人?傳道者被迫脫下衣服,凍死,從此道就失傳了……我們比社會重要,如果社會崩潰了,我們可以重建社會,可如果我們完了,一切都完了……
南北朝年間,有高僧鸠摩羅什,攜十名絕色美女于長安說法傳佛,衆人大喜,便紛紛落發為僧。鸠摩羅什卻讓衆僧打座修禪,衆僧大怒,鼓噪起來,要求與高僧同等待遇。就見鸠摩羅什拿出十根鋼針,問:你們如能吞下這些鋼針,就可與美女同眠。衆僧怒曰:你能嗎?鸠摩羅什随即将鋼針吞下,衆僧頓時氣餒。
有個藏傳佛教僧侶叫悅西養噶,曾有三個人去找他算命,沒想到一見面,他掄起拐杖,照這三人腦袋上往死裏打。三人被打得氣急敗壞,狼狽不堪,怒氣沖沖地回家了,還沒走到家門口,就發現家裏失火了……這個故事,是老法師洛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