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壯麗的絕響(3)
第48章 壯麗的絕響(3)
木牛,實際上就是一種小推車,這種小推車,發明者也不是諸葛亮,因為在諸葛亮的家鄉這種車就有很多,當地稱土牛。諸葛亮将其改良,提高了其技術含量,因而命名為木牛。但還有一種說法,說土牛其實就是木牛,是諸葛亮在西蜀的發明,流傳回到了南陽。總之,土牛也好,木牛也好,就是輛手推車。
戰役開始,諸葛亮先是帶人去打祁山。于是司馬懿就帶了人急忙趕來,到達上邽城。
聽說司馬懿來了,諸葛亮狂喜交加,曰:“司馬懿,你總算來了,這次不打你個滿臉是血,我諸葛亮就沒法混了。”
留下王平繼續攻打祁山,諸葛亮率主力人馬狂襲上邽,去找司馬懿單挑。
收到諸葛亮來襲的情報,司馬懿悄悄把情報藏起來,不給排在末尾的費曜看。不給人家看也就算了,他還把費曜叫過來,忽悠曰:“老費,你很能打,我看好你。給你個輕松活,你守在這裏,我率主力人馬,去祁山單挑諸葛亮,這次不打諸葛亮個鼻口噴血,算我沒說。”
費曜不知自己被賣,激動地替司馬懿數錢,“說:領導,你放心吧,反正有你在,諸葛亮也不敢來這裏,我會帶領群衆搞好秋收的。”
司馬懿帶張郃、郭淮,還有曹丕派來的監軍賈诩,率主力部隊出城,向東而走。當時諸将大叫:“錯了,走錯路了,祁山在西南,怎麽走到東邊去了?”
“快跑啊……”司馬懿大叫一聲,打馬狂奔,“諸葛亮馬上就來了,誰跑得慢了,被他逮到,可別怪我……”諸将全都傻了眼,才知道諸葛亮就快要到了,不敢怠慢,急忙跟司馬懿比速度,三軍拼命奔逃。
司馬懿逃走不久,諸葛亮就到了,費曜不知來的是諸葛亮,還帶了四千人出城,比試了一把,結果被打得飛跑回去,關緊城門,堅決不出來了。
諸葛亮趁機将上邽城周邊的麥子全部收割。割完麥子之後,諸葛亮愉快地同城上傻兮兮的費曜打招呼:“小費,我看好你,你站在那別動,敢動我就攻城。”
費曜果然站在那裏,一動也不敢動。而諸葛亮驅動大軍,不回祁山,沿東追擊司馬懿。司馬懿急忙逃到險要之地,躲起來不吭聲,諸葛亮只好再往回撤。
等諸葛亮走了,司馬懿從隐蔽的地方鑽出來,跟在諸葛亮身後,又蹑手蹑腳的跟到了鹵城。突然之間諸葛亮的部隊猛轉身,向司馬懿沖過去,司馬懿大叫一聲:“大家快逃啊,逃慢了被逮到可別怪我……”他一馬當先,逃到了山頂上,魏兵的大隊人馬也跟在他後面,稀裏嘩啦地往山上跑。
到了山頂,賈诩第一個憤怒了。他是曹操時代的老人,有資格氣憤。只聽他破口大罵道:“司馬懿,拜托能不能別這麽不要臉?你害怕諸葛亮,怕得有點過火了,這事傳出去,我看你還有什麽臉混。”
張郃、郭淮也氣憤地道:“對啊,一将無能,累死千軍,你看我們被你折騰成什麽樣了?你要是實在害怕,就一個人蹲在山上,我們下去打。”
司馬懿問:“你們真的要打?”
Advertisement
張郃、郭淮:“那能假得了嗎?”
司馬懿嘆息一聲:“真要打的話,我可提醒你們一聲,諸葛亮是天下罕有的奇才,如果戰事不利,大家一定要保存實力,可千萬別……”
“你別說了……”憤怒的魏軍狂吼一聲,居高臨下俯沖入諸葛亮的陣營之中。
頂級智力對撞
上邽激戰,正式開始了。這是諸葛亮與司馬懿,三國末期兩個智力絕頂的對頭,歷史性的交手。
時在建興九年五月辛巳。
此役,雙方投入的兵馬總數,應該超過十萬,諸葛亮這邊應該不低于七萬,司馬懿那邊應該比諸葛亮這邊更多。是役也,數十萬人馬紮堆在一起,不要性命地狂砍,直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這場戰役,對于魏國監軍賈诩來說,是一個超過他承受能力的刺激。
确切地說,這根本就不是一場戰役,而是一起兇殘的屠殺。戰役一開始,諸葛亮就揮動小旗,将他的軍隊七扭八擺,指揮着魏延、高翔和吳班三人,忽東忽西,忽前忽後,也不知怎麽搞的,霎時間将魏軍切割成零零星星的小碎塊。結果魏軍将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将,建制被打殘,只能任由蜀兵宰殺。幸虧司馬懿在事先就提醒過郭淮、張郃等人,發生這種情況之後,衆将齊齊地驚叫一聲:“風急,扯呼!”各自亡命而走。
數萬可憐的魏軍,就此全軍覆沒。單是砍下來魏軍将領的腦殼,就足足三千餘顆。士兵就不需要統計了,會把魏國吓死的。
經過了整整一天的惡戰,司馬懿終于突出重圍,只帶了幾個親信落荒而逃。
諸葛亮這邊意興盎然地統計戰果,除三千餘顆魏将腦殼之外,尚有五千套盔甲,三千一百張角弩。看到這個戰果,諸葛亮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拜托,老說我徒有虛名,你再說一個試試,連你一塊砍了。
這次戰役,終于讓人見識到諸葛武侯的戰争智慧,此前沒有人比得了他,此後也未曾再有人超過他。他就是那樣的偉大,雖然殺人不是件好事,可那年月說這事也未免太不靠譜。
此後一個月,魏、蜀雙方沒有實質性的接觸。然後諸葛亮就接到了漢中留守李嚴的來信,信上說,由于大雨沖毀道路,軍糧接濟不上,請丞相撤軍。
諸葛亮于是在六月間撤軍,司馬懿命張郃追殺,追至木門,突然間伏兵大起,亂箭如雨,老将張郃膝部中箭,不治身亡。
然後諸葛亮才回去,并驚訝地發現,所謂大雨沖毀道路之說,根本是子虛烏有,後方的糧草很充足,可是李嚴運輸不給力,怕諸葛亮批評他,就忽悠諸葛亮回來。等諸葛亮回來後,李嚴又怕責罰,向阿鬥報告說是諸葛亮自己回來的,目的是為了誘敵深入。
諸葛亮也不多說,他把李嚴前後矛盾的信件全部彙總起來,叫來李嚴,讓李嚴自己給個結論。李嚴耷拉着腦袋,說:“丞相,我錯了,你批評我吧,我以後再也不敢了。”
諸葛亮嘆息,把李嚴貶為平民。然後諸葛亮提拔了李嚴的兒子李豐為中郎将,并把李豐叫來說:“你說你這個爹,他怎麽這個樣子啊。當年我們一起托孤,發誓要齊心協力,你要告訴你爹做好一個農民工的本職工作,如果表現的好,還是有可能再回到領導班子裏來的……”從此李嚴對諸葛亮不敢懷有怨恨。等諸葛亮死後,李嚴號啕大哭,他永遠是一個農民工了,再也不會有人提拔他進領導班子了。
處理了李嚴謊報軍情的事情,諸葛亮投入精力,為北伐的第六次戰役做準備。上一次,他動用了高科技産品木牛,這一次,他又推出了新産品,流馬。
流馬是一種船,全稱是流在水中的馬,船體長而且窄,跟非洲的獨木舟有得一拼,因此減少了水的阻力,速度極快,這就縮短了航運的周期。
第六次北伐又開始了。我們知道,這是諸葛亮最後一次了。他太累了。他把他的一生,都放在給魏國添堵上了。他也未必喜歡這樣做,但是他也不可能再回成都,因為和阿鬥之間的關系不好處理。如果他攬事太多,明擺着是架空阿鬥。如果他少攬事,那國家要他這個丞相幹什麽?
他只能一步步地,走向他必然的宿命。他清楚這一點,司馬懿也清楚。所以司馬懿在五丈原等着他,這是兩個強者的約會。
不見不散。
星殒五丈原
公元234年,諸葛亮統十萬大軍,出斜谷,駐紮于五丈原。他渴望司馬懿出來迎戰,再把司馬懿殺個片甲不留。這個游戲,玩多少次也不膩。
司馬懿知道諸葛亮的願望,而他所要做的事兒,就是不滿足諸葛亮。所以魏蜀兩軍對峙一百多天,其間諸葛亮多次求戰,司馬懿都假裝沒聽到。史書上說,諸葛亮為了激怒司馬懿,派人給司馬懿送去女人的露胸裝。司馬懿不好意思穿上,只好向朝廷上奏章,要求迎戰。
魏明帝曹睿接到奏章,就派了怪老頭辛毗,手持符節來下令禁止司馬懿出戰。
聽到這個消息,諸葛亮的傳人姜維氣壞了,跟諸葛亮說:“丞相啊,你看怪老頭辛毗來了,恐怕司馬懿又有理由不出戰了。”
諸葛亮笑道:“小姜呀,你要學會多多揣摩人的心思。這司馬懿,他統兵在此,所謂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打還是不打,這用得着千裏迢迢地請示洛陽嗎?只是因為如果他不打,就會被人家笑話,所以他向洛陽求助,要求曹睿給他一個借口。都怪咱們上一次打他打得太狠,讓他長了心眼。”
諸葛亮的病情嚴重了,就派了使者去司馬懿的陣營。司馬懿詳細追問使者諸葛亮的生活細節:“他一天睡多長時間的覺啊?他每頓飯吃多少啊?他一天工作多長時間啊。”使者回答:“丞相睡眠時間很短,每天晚睡早起,工作上的事情非常細心。有士兵犯錯,二十杖以上的刑罰,都要仔細地複審。再就是丞相的飯量越來越少,每天只吃一點點。”
司馬懿聽了,搖頭說:“身體是打架的本錢啊,諸葛亮這麽不愛惜自己,能活長久嗎?”
還有一句話,司馬懿應該說了,但沒有記在史書上:“我跟諸葛亮啊,比的是什麽呢?比智力只是低層次的,真正要比的是壽命。”
就看誰活得更長!如果我死在諸葛亮前面,魏國豈不悲催?鐵定就被諸葛亮弄嘩啦了。可諸葛亮如果死在我的前面,等我發威的時候,誰替你們保衛蜀國呢?所以一定要愛惜自己的身體。
幾天之後,諸葛亮病情加重,阿鬥派了尚書仆射李福來探望諸葛亮,李福和諸葛亮談過之後,就回去了,沒幾天又回來了。諸葛亮說:“我知道你為什麽回來,你上次問我的事情,我跟你說了一整天還沒有說完,這次我可以告訴你了,蔣琬合适。”
李福問:“真的很抱歉,雖然我心裏不情願,可我必須要問,蔣琬之後,誰可繼任?”
諸葛亮說:“費祎可以繼任。”
李福:“費祎之後呢?”
諸葛亮不再回答。
這段問答,是李福來問諸葛亮身後之事的安排。第一次的時候,諸葛亮可能是認為自己的身體還能夠撐得住,所以拒絕回答。幾天之後,李福再回來,諸葛亮知道已經是回天無力了,所以事先安排下丞相的繼任人選。
就在這個月,諸葛亮殁于軍中。
他死了,标志着三國分裂時代的結束,從此再也無人能與司馬家族的智力相抗衡,三分天下的,勢力将由這個後起的勢力所取代。
這也是三國時代最迷人的地方,這個時代的歷史進程,完全是靠了強者的智力優勢所推動。當智者一個接一個地離開人世,這世界終究要恢複它慣常的平庸軌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