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2)
懿數錢,說:“領導,你放心吧,反正有你在,諸葛亮也不敢來這裏,我會帶領群衆搞好秋收的。”
司馬懿帶張郃、郭淮,還有曹丕派來的監軍賈诩,率主力部隊出城,向東而走。當時諸将大叫:“錯了,走錯路了,祁山在西南,怎麽走到東邊去了?”
“快跑啊……”司馬懿大叫一聲,打馬狂奔:“諸葛亮馬上就來了,誰跑得慢了,被他逮到,可別怪我……”諸将全都傻了眼,才知道諸葛亮就快要到了,不敢怠慢,急忙跟司馬懿比速度,三軍拼命奔逃。
司馬懿逃走不久,諸葛亮就到了,費曜不知來的是諸葛亮,還帶了四千人出城,比拭了一把,結果被打得飛跑回去,關緊城門,堅決不出來了。
諸葛亮趁機将上邽城周邊的麥子全部收割。割完麥子之後,諸葛亮愉快的同城上傻兮兮的費曜打招呼:“小費,我看好你,你站在那別動,敢動我就攻城。”
費曜果然站在那裏,一動也不敢動。而諸葛亮驅動大軍,不回祁山,沿東追擊司馬懿。司馬懿急忙逃到險要之地,躲起來不吭聲,諸葛亮只好再往回撤。
等諸葛亮走了,司馬懿從隐蔽的地方鑽出來,跟在諸葛亮身後,又蹑手蹑腳的跟到了鹵城。突然之間諸葛亮的部隊猛轉身,向司馬懿沖過去,司馬懿大叫一聲:“大家快逃啊,逃慢了被逮到可別怪我……”他一馬當先,逃到了山頂上,魏兵的大隊人馬,也跟在他後面,稀哩嘩啦的往山上跑。
到了山頂,賈诩第一個憤怒了。他是曹操時代的老人,有資格氣憤。只聽他破口大罵道:“司馬懿,拜托能不能別這麽不要臉?你害怕諸葛亮,怕得有點過火了,這事傳出去,我看你還有什麽臉混。”
張郃、郭淮也氣憤的道:“對啊,一将無能,累死千軍,你看我們被你折騰成什麽樣了?你要是實在害怕,就一個人蹲在山上,我們下去打。”
司馬懿問:“你們真的要打?”
張郃、郭淮:“那能假得了嗎?”
司馬懿嘆息一聲:“真要打的話,我可提醒你們一聲,諸葛亮是天下罕有的奇才,如果戰事不利,大家一定要保存實力,可千萬別……”
“你別說了……”憤怒的魏軍,狂吼一聲,居高臨下俯沖入諸葛亮的陣營之中。
【9.頂級智力對撞】
上邽激戰,正式開始了。這是諸葛亮與司馬懿,三國末期兩個智力絕頂的對頭,歷史性的交手。
時在建興九年五月辛已。
Advertisement
此役,雙方投入的兵馬總數,應該超過十萬,諸葛亮這邊應該不低于七萬,司馬懿那邊應該比諸葛亮這邊更多。是役也,十數萬人馬紮堆在一起,不要性命的狂砍,直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這場戰役,對于魏國監軍賈诩來說,是一個超過他承受能力的刺激。
确切的說,這根本就不是一場戰役,而是一起兇殘的屠殺。戰役一開始,諸葛亮就揮動小旗,将他的軍隊七扭八擺,指揮着魏延、高翔和吳班三人,忽東忽西,忽前忽後,也不知怎麽搞的,霎息間将魏軍切割成零零星星的小碎塊。結果魏軍将找不到兵,兵找不将,建制被打殘,只能任由蜀兵宰殺。幸虧司馬懿在事先就提醒過郭淮張郃等人,發現這種情況之後,衆将齊齊的驚叫一聲:“風急,扯呼!”各自亡命而走。
數萬可憐的魏軍,就此全軍覆沒。單只是斫下來魏軍将領的腦殼,就足足三千餘顆。士兵就不需要統計了,會把魏國吓死的。
經過了整整一天的惡戰,司馬懿終于脫出重圍,只帶了幾個親信忽忙忙落荒而走。
諸葛亮這邊興趣盎然的統計戰果,除三千餘顆魏将腦殼之外,尚有五千套盔甲,三千一百張角弩。看到這個戰果,諸葛亮長長的舒了一口氣,拜托,老說我徒有虛名,你再說一個試試,連你一塊斫了。
這次戰役,終于讓人見識到諸葛武候的戰争智慧,此前沒有人比得了他,此後也未曾再有人超過他。他就是那樣的偉大,雖然殺人不是件好事,可那年月,說這事也未免太不靠譜。
此後一個月,魏蜀雙方沒有實質性的接觸。然後諸葛亮就接到了漢中留守李嚴的來信,信上說,由于大雨沖毀道路,軍糧接濟不上,請丞相撤軍。
諸葛亮于是在六月間撤軍,司馬懿命張郃追殺,追至木門,突然間伏兵大起,亂箭如雨,老将張郃膝部中箭,不治身亡。
然後諸葛亮才回去,并驚訝的發現,所謂大雨沖毀道路之說,根本是子虛烏有,後方的糧草很充足,可是李嚴運輸不給力,怕諸葛亮批評他,就忽悠諸葛亮回來。等諸葛亮回來後,李嚴又怕責罰,向阿鬥報告說是諸葛亮自己回來的,目的是為了誘敵深入。
諸葛亮也不多說,他把李嚴前後矛盾的信件,全部彙總起來,叫來李嚴,讓李嚴自己給個結論。李嚴耷拉着腦袋,說:“丞相,我錯了,你批評我吧,我以後再也不敢了。”
諸葛亮嘆息,把李嚴貶為平民。然後諸葛亮提撥了李嚴的兒子李豐為中郎将,并把李豐叫來說:“你說你這個爹,他怎麽這個樣子啊。當年我們一起托孤,發誓要齊心協力,你要告訴你爹,做好一個農民工的本職工作,如果表現的好,還是有可能再回到領導班子裏來的……”從此李嚴對諸葛亮不敢懷有怨恨。等諸葛亮死後,李嚴嚎淘大哭,他永遠是一個農民工了,再也不會有人,提撥他進領導班子了。
處理了李嚴慌報軍情的事情,諸葛亮投入精力,為北伐的第六次戰役做準備。上一次,他動用了高科技産品木牛,這一次,他又推出了新産品,流馬。
流馬是一種船,全稱是流在水中的馬,船體長而且窄,跟非洲的獨木舟有得一拼,因此減少了水的阻力,速度極快,這就縮短了航運的周期。
第六次北伐,又開始了。我們知道,這是諸葛亮最後一次了。他太累了。他把他的一生,都放在給魏國添堵上了。他也未必喜歡這樣做,但是他也不可能再回成都,因為和阿鬥之間的關系,不好處理。如果他攬事太多,明擺着是架空阿鬥。如果他少攬事,那國家要他這個丞相幹什麽?
他只能一步步的,走向他必然的宿命。他清楚這一點,司馬懿也清楚。所以司馬懿在五丈原等等着他,這是兩個強者的約會。
不見不散。
【10.星殒五丈原】
公元234年,諸葛亮統十萬大軍,出斜谷,駐紮于五丈原。他渴望司馬懿出來迎戰,再把司馬懿殺個片甲不留。這個游戲,玩多少次也不膩。
司馬懿知道諸葛亮的願望,而他所要做的事兒,就是不滿足諸葛亮。所以魏蜀兩軍對恃一百多天,其間諸葛亮多次求戰,司馬懿都假裝沒聽到。史書上說,諸葛亮為了激怒司馬懿,派人給司馬懿送去女生的露胸裝。司馬懿不好意思穿上,只好向朝廷上奏表,要求迎戰。
明帝曹睿接到奏章,就派了怪老頭辛毗,手持節符來到,下令禁止司馬懿出戰。
聽到這個消息,諸葛亮的傳人姜維氣壞了,跟諸葛亮說:“丞相啊,你看怪老頭辛毗來了,恐怕司馬懿又有理由不出戰了。”
諸葛亮笑道:“小姜呀,你要學會多多揣摩人的心思。這司馬懿,他統兵在此,所謂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打還是不打,這用得着千裏迢迢的請示洛陽嗎?只是因為如果他不打,就會被人家笑話,所以他向洛陽求助,要求曹睿給他一個借口。都怪咱們上一次打他打得太狠,讓他長了心眼。”
諸葛亮的病情嚴重了,就派了使者去司馬懿的陣營。司馬懿詳細的追問使者諸葛亮的生活細節:“他一天睡多長時間的覺啊?他每頓飯吃多少啊?他一天工作多長時間啊。”使者回答:“丞相睡眠時間很短,每天晚睡早起,工作上的事情非常細心,有士兵犯錯,二十杖以上的刑罰,都要仔細的複審。再就是丞相的飯量越來越少,每天只吃一點點。”
司馬懿聽了,搖頭說:身“體是打架的本錢啊,諸葛亮這麽不愛惜自己,能活長久嗎?”
還有一句話,司馬懿應該說了,但沒有記在史書上:“我跟諸葛亮啊,比的是什麽呢?比智力只是低層次的,真正要比的,是壽命。”
就看誰活得更長!如果我死在諸葛亮前面,魏國豈不悲摧?鐵定就被諸葛亮弄嘩啦了。可諸葛亮如果死在我的前面,等我發威的時候,誰替你們保衛蜀國呢?所以一定要愛惜自己的身體。
幾天之後,諸葛亮病情加重,阿鬥派了尚書仆射李福來探望諸葛亮,李福和諸葛亮談過之後,就回去了,沒幾天又回來了。諸葛亮說:“我知道你為什麽回來,你上次問我的事情,我跟你說了一整天還沒有說完,這次我可以告訴你了,蔣琬合适。”
李福問:“真的很抱歉,雖然我心裏不情願,可我必須要問,蔣琬而後,誰可繼任?”
諸葛亮說:“費袆可以繼任。”
李福:“費祎而後呢?”
諸葛亮不再回答。
這段問答,是李福來問諸葛亮身後之後的安排。第一次的時候,諸葛亮可能是認為自己的身體,還能夠撐得住,所以拒絕回答。幾天之後,李福再回來,諸葛亮知道已經是回天無力了,所以事先安排下丞相的繼任人選。
就在這個月,諸葛亮殁于軍中。
他死了,标志着三國分裂時代的結束,從此再也無人能與司馬家族的智力相抗衡,三分的天下,勢力将由這個後起的勢力所取代。
這也是三國時代最迷人的地方,這個時代的歷史進程,完全是靠了強者的智力優勢所推動。當智者一個接一個的離開人世,這世界,終究要回複它慣常的平庸軌跡。
尾聲 黯淡的落幕
【1.姜維九伐中原】
諸葛亮死了,但歷史的聚光燈,仍然是打在蜀漢的舞臺上。因為還有個姜維。他在,西蜀仍将他的活力,以特有的折騰方法,堅持下去。
《三國演義》說姜維九伐中原,這四個字,錯了三個,只有一個九字是對的。歷史上,姜維确曾有九次用兵,但地點都跟中原不貼邊。
第一次,是延熙十一年,姜維申請對魏用兵,大将軍費祎不樂意。費祎這個人,他的名字竟然出現在歷史上,委實古怪離奇。他可能是史上最不稱職的大将軍,他那別開生面的死法,可以做為這個結論的一個注角。
當時有個叫郭修的人,是西平郡人氏,曾被姜維占領了西平郡,将當地的老百姓全都綁了肥肉票,綁到了蜀國納稅。這個郭修就是在這次事件中被擄來的。到了蜀國之後,他積極表态,說我熱愛蜀國,并很快脫穎而出,受到了大将軍費祎的信任。
一天,大将軍費祎招呼朋友喝酒,酒桌上就有這位郭修,等大家喝得五迷三道時,郭修起身,将赫赫的大将軍費祎,一刀捅了個透心涼。大将軍費祎就這麽死了,如此可知此人的水平,實在是有點不靠譜。更不靠譜的是郭修,誰也不明白他為什麽要和費祎同歸于盡,理由呢?動機呢?好象都沒有。
現在,這個不靠譜的大将軍費祎,正領導着蜀國人民奔小康,他當然不會支持姜維的軍事行動,甚至當面對姜維說:“你能不能歇歇,啊?我說你能不能別鬧事?連丞相都弄不明白的事兒,我們又怎麽可能平滅魏國?”
最後費祎只給了姜維一萬人,結果姜維出馬,行至隴西,就被魏将鄧艾給打回來了。
次年,費祎還是只給姜維一萬兵,讓姜維去打。姜維可不敢去上邽或五丈原,諸葛亮去這種地方,照例是要帶十萬兵馬的,姜維以如此少的兵力,只能繞到青海一帶,溜撻了一段時間,就回來了。這是姜維第二次用兵。
終于等到費祎被郭修莫名其妙的搞死了,姜維趁機組織第三次用兵,帶了三四萬人馬,氣勢洶洶殺奔南安。但這個破南安,卻說什麽也攻不下來,不久魏國援兵抵達,姜維只好撤退。
次年,姜維再戰狄道襄武,這一仗,打得真漂亮,抓獲了三個縣的老百姓,把這些老百姓強行綁了肥肉票。蜀國戰事太頻繁,老百姓不夠用,只能夠去別的國家搶。這是姜維第四次用兵。
第五次,姜維終于打出了水平。這一次,因為魏國的夏候霸跑來入夥,姜維的實力一下子增強了。夏候霸跳槽來蜀國,是因為魏國那邊,司馬家族的勢力越來越強勢,曹操一家已經沒法混了,只能往西蜀這邊跑。這一次姜維與夏候霸聯手,大戰雍州,殺魏兵數萬,戰果直逼諸葛丞相時代。迫得魏國出動大軍來對打,姜維趁機收兵,把魏兵氣得半死。
第六次姜維又有點郁悶。因為第五次出兵表現較好,所以他晉職為大将軍,原來的鎮西大将軍,他分給了胡濟,并與胡濟分兵而行,合擊段谷。姜維是在指定時間抵達了指定地點,可是胡濟遲到了,結果姜維被魏将鄧艾打得好慘。回來後姜維仿效諸葛丞相的做法,把自己降職,并嚴厲的批評了自己。
第七次用兵,是被諸葛亮的堂弟勾出來的。諸葛這一家,是極為詭異的,諸葛亮在西蜀做丞相,他大哥在東吳吃飯,還有個堂弟諸葛誕,在魏國那邊打工。起初諸葛誕在魏國那邊混得也不錯,人前人後風風光光,但随着司馬家族勢力的擴張,尤其是司馬昭的謀篡之心,路人皆知的時候,諸葛誕越來越難混,最後終于鬧翻了。于是諸葛誕引兵投東吳,從此與魏國叫板。
姜維抓住這個機會,集合了幾萬人馬,從駱谷的小路通過,抵達魏國修築的一座小長城之下,向司馬望挑戰。魏将鄧艾超喜歡扁姜維,聞訊起來加入,此後鄧艾與司馬望閉門不戰,存心把姜維拖跨。最終姜維糧草被拖光,只好撤退。蜀後主劉禪聞知,大喜,恢複姜維的大将軍職務。
這次恢複職務,是姜維和阿鬥最後的蜜月了。此後姜維因為勸說阿鬥遠離壞宦官黃皓。阿鬥也是好心,把這事告訴了黃皓,還讓黃皓去姜維那聯絡感情。但姜維卻知道自己危險了,黃皓這種小人,肯定會暗算他的。從此姜維不敢再踏近成都半步,帶兵去洮水北岸避難。魏将鄧艾聞知此事,大喜,就跑來砍姜維,砍得姜維撒腿逃到甘肅西南。這一次雖非是姜維主動出兵,但被砍也證明了他是國之棟梁,不棟梁才懶得砍你。所以這一次,就算是姜維第八次用兵。
第九次是姜維人生最郁悶的時候,那天他正在甘肅西南的沓中認真耕田,魏将鄧艾帶了三萬兵來了,牛烘烘的沖姜維叫板。姜維就和鄧艾對砍,正砍得如火如荼,鄧艾突然說:“老姜,我有一個壞消息,一個好消息,你想聽哪一個?”
姜維狐疑的問:“啥消息啊,你先說好消息吧。”
鄧艾說:“好消息就是,那個壞太監黃皓,他再也不可能暗算你了,我們替你把他搞死了。”
姜維:“你們怎麽可能把黃皓搞死?那壞消息是啥?”
鄧艾:“壞消息就是,你們蜀國已經滅亡了。”
姜維:“你騙人,騙人……”
然而鄧艾真的沒騙姜維。這一次是司馬昭親自帶隊,兵分三路,第一路就是鄧艾,率三萬人馬牽扯姜維。第二路是個叫諸葛緒的,也帶三萬人,攻打祁山,切斷姜維的後路。第三路是由鐘會,帶十幾萬人翻越秦嶺,進取漢中。
姜維一聽就急了,撇下鄧艾,急忙回軍,途中遭遇諸葛緒攔截,被姜維成功脫走。不曾想鄧艾卻趁機從陰平翻山而過,穿越七百裏五人之境,抵達成都。
蜀漢後主阿鬥聞鄧艾軍到,出城投降。劉備苦心開創的基業,就這麽江湖除名了。
【2.先滅劉備,再滅曹操】
西蜀帝國滅亡,下一個就輪到了魏國。
西蜀地盤太小,國土面積只占天下的十分之一。所以小小的西蜀,是被人從外部攻破。而攻破西蜀的魏國占了天下五分之四的面積,比較的強勢。所以這個堡壘,必須要從內部攻破。
實際上,正是因為西蜀的滅亡,才導致了魏國除名江湖。這是因為司馬氏在滅亡了西蜀之後,以此為因由,認為自己理應升官。可這時候司馬氏已經稱王了,再晉升,曹操家族就得給人家把龍椅騰出來,不騰還能怎麽辦?
天下英雄,使君與操。所以司馬氏的人生理想,就是先滅劉備,再滅曹操,唯我司馬,一家發飙。但這事也不能怪人家司馬氏,怪只怪曹操的後人,猶如耗子下豆鼠,一代更比一代糟。
曹操的兒子,就是魏明帝曹丕。這個曹丕很有型,他當皇帝的時候,有個名士王粲,他死了,曹丕親自為他主持追悼會。會上,曹丕悲痛的說:“王粲生前,最喜歡聽驢叫,今天我們在這裏,懷念王粲,為了表達我們沉痛的心情,我提議,停止奏哀樂,讓我們每人學一聲驢叫,以慰籍王粲的在天之靈。”于是參加追悼會的各級領導,齊齊的伸長了頸子,發出了“咴嗚、哇咴、烏哇”的驢鳴之聲。這種風格,硬是麻辣,連驢都表示郁悶。
曹丕另一件史冊留名的事情,就是強行占有了袁紹的兒媳婦甄氏,但是曹丕的弟弟曹植也在暗戀甄氏,遂有《洛神賦》的千古絕響,至今被文人品讀。只有甄氏比較悲摧,後來曹丕不愛她了,就逼她自殺了。
曹丕死後,兒子曹睿即位,史稱魏明帝。
曹睿之所以接班,是因為文帝曹丕帶他去打獵,曹丕先射殺了一只母鹿,然後叫小曹睿快點殺掉小鹿。曹睿卻擲弓于地,垂淚曰:“陛下已經殺了母親,臣不忍再殺其子。”這個表現極具動感,符合儒家明君思想的觀念。由是曹睿登基,是為明帝。
但這個明帝,卻比任何人都糊塗,他死後曹芳即位。但曹芳卻不是曹睿的兒子,他的身世是一個謎。登基後他發現司馬氏家族已經掌握了軍政大權,心中不忿,就想打掉司馬反動集團,但因為智力不足,結果反而被司馬家族廢掉皇帝之位,改由高貴鄉曹髦做皇帝。
這裏說的司馬家族,主要是指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昭和司馬炎。正如此前的漢臣,不睬漢獻帝,卻為曹操一家賣命一樣。現在的魏臣,也不買曹氏家的帳,只聽司馬老板的。所以權力落入司馬氏之手,讓曹家郁悶無語。
小曹髦年輕氣盛,發現他被置于早年漢獻帝的位置上,他拒絕命運的安排,就率了童仆丫鬟,登上戰車,去讨伐司馬氏。途中被司馬氏的親信賈充,帶領太子舍人成濟攔住。小曹髦沖他們比比劃劃:“沖啊,殺啊,最後的勝利,一定是屬于我們老曹家的,老曹必勝,司馬必敗。”
看着小皇帝胡鬧,誰也不敢上前打殺。壞心眼的賈充就催促成濟,曰:“司馬家養你幹什麽?不就是這時候用的嗎?沒事,你上前殺,我看好你。”
缺心眼的成濟就沖上前,一戟戮死了小曹髦。事後朝中大臣吵吵嚷嚷,要求司馬昭交出兇手。司馬昭就說,“這事真的不怪我,我怎麽可能讓人殺害皇帝呢?我對陛下的一片赤誠之心,唯天可表。”
左仆射陳泰說:“那你也得交出兇手賈充,必須要滅掉賈充的九族。”
司馬昭說:“賈充,是我的哥們兒。要不這樣吧,老陳你再想想,還有沒有別的法子?”
陳泰道:“不可能有更輕的法子。”
司馬昭:“怎麽可能沒有更輕的,肯定有……要不這樣好了,咱們把成濟殺掉,連他的九族一塊滅了吧。反正這家人都缺心眼,活着也沒什麽勁。”
成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黑鍋典範,此後再有替別人幹髒活的,就拿成濟來打比喻。
然後司馬炎又從曹家的後人裏,挑了個小曹璜,這可憐孩子的使命,就是要把曹家的皇位,禪讓給司馬炎。
魏國滅亡,在蜀國滅亡的次年。史書上說,當時司馬炎打死也不肯做皇帝,可憐的小曹璜苦苦哀求:“求你了,大爺我求了,你就當皇帝吧……”
司馬炎大義凜然的拒絕了:“我司馬炎何許人也?決不會接受你的要求。”
小曹璜:“求你,求求你,你不當皇帝,我可就悲摧了……”
司馬炎不為所動:“休想誘惑我!”
小曹璜:“你要是不當皇帝,你全家死光光。”
司馬炎:“你這破孩子,那我就……委屈自己吧,這也是為了天下蒼生啊。”
蜀魏相繼滅亡,東吳帝國的生命進入了倒計時。
【3.混亂是歷史的主旋律】
曹操66歲死,劉備63歲死,只有孫權壽命最長,活了71歲。
孫權是父親是孫堅,母親是吳才女。這是一雙完美的結合,男人有勇氣,女人傳遞智慧。但不幸的是,孫堅的血液裏,潛伏着瘋狂的種子。說明白了就是,孫氏家族,患有家族型精神疾病。
有什麽證據呢?最早發病的就是孫權,他曾經因為喝高了,就要殺死只會拍馬屁的名士虞翻。此後孫權又和老臣子張昭翻了臉,張昭賭氣,躲在家裏拒絕出門,孫權在門外喊他,張昭不回答。孫權就用泥土把張昭的家門封了,後來又在張昭家放火,想把張昭燒出來,這種表現,太孩子氣,距離成年人明顯有點太遠。
孫權死後,小兒子孫亮獲得皇位。孫亮的母親姓潘,因為她父親犯罪被殺掉,她也被擄入宮中為奴。潘氏被罰在宮中的織房織布,有天她正紡織,孫權突然跑了進來,發現潘氏很美,就不由分說強暴了潘氏,生下了孫亮,他是孫權的第七個兒子。
孫亮自幼聰明,有一次他想吃蜂蜜,吩咐太監去找負責看管庫府的官員要,蜂蜜拿來之後,卻發現裏邊有老鼠屎。于是孫亮就把看庫府的官員叫來,問:“太監有沒有朝你要過蜂蜜?”官員回答:“要過,但我沒給他。”孫亮笑着剖開老鼠屎,發現裏邊果然是幹燥的,這證明老鼠屎是剛剛放進去的。他的聰明,讓人大吃一驚。
但孫亮登基時,年齡幼小,才剛剛九歲。政權被權臣孫綝掌握。這個孫綝,是孫堅弟弟的曾孫子。于是小孫亮就秘密布置,準備打掉孫綝反動集團。
于是孫亮找來皇後的兄弟全紀,對他說:“我将安排打掉孫綝這一夥人,計劃已經拟妥,不會有任何問題。此事由你和你父親來執行,但是,你母親是孫綝的堂姐,所以這事千萬不要告訴你母親,聽清楚了沒有?”
全紀說:“放心吧陛下,這點分寸我還是有的。”
然後全紀回家,母親問他:“皇上找你啥事啊?”
全紀說:“沒啥事,就是要打掉孫綝這夥人。這是國家機密,媽你可別告訴別人。”
全紀母親說:“你看你這孩子,你當你媽是愛扯老婆舌頭的女人嗎?”
說完,全紀母親就找來個小丫鬟,說:“我這裏有封信,是說皇帝要打掉我堂弟孫綝,你讓孫綝快點跑,信一定要安全送到,聽見了沒有?”
小丫鬟把信給孫綝送去。孫綝哭了,說,“還是堂姐疼我啊。”
于是孫綝連夜起兵,殺入堂姐家中,把堂姐夫當場殺掉,吓得堂姐兩眼翻白。而後孫綝率兵入宮,廢掉了聰明的小皇帝孫亮。
孫亮只做了七年皇帝,就被廢掉。又兩年,孫亮自殺。死時才剛剛18歲。
廢了孫亮,孫綝立了孫亮的六哥孫休為帝。孫休做了六年皇帝,才30歲就死了,終于輪到了精神病人孫皓登基。
孫皓此人,屬于典型的人渣類型,他上任後就下令所有的大臣,都要把女兒送進宮裏,由他挑選,挑剩下的才允許出宮嫁人。此外他還是一個酷刑發燒友,特別喜歡用最殘酷的毒刑,折磨無罪的人。為了湊夠足夠的人數供他殺戮,他安排了十個太監站在朝堂上看,太監看誰不順眼,就把他拖過來,或者是活生生的剝掉臉皮,或者是摳出眼珠。又嫌處理屍體麻煩,就下令引湍急的流水入宮,屍體直接扔到河水裏,順水飄走。
有個大臣賀卲,因為勸孫皓不要這樣殘暴,讓孫皓懷恨在心。不久賀卲中風,喪失了語言能力,孫皓命人把他捉來,嚴刑拷打:“說話,你給我開口說話……”非要逼賀卲開口。打了一千多鞭,賀卲仍然沒有恢複語言能力,孫皓大怒,認為賀卲存心跟他擡杠,就用燒紅的鋸子,鋸下了賀卲的腦袋。
這樁慘事,還引爆了一個成語。說是賀卲的兒子,後來到了晉武帝司馬炎那裏打工,忽然有一天,司馬炎興致勃勃的問他:“咦,以前孫皓曾用燒紅的鋸子,鋸下了一個人的腦殼,那個倒黴蛋是哪個呀?”
當時賀卲的兒子悲憤交集,哭着說:“臣,進退維谷。”
這件事,羞得司馬炎好多日子不好意思見人。
相比于司馬炎,孫皓這邊是沒有絲毫羞愧感覺的。因為他與正常人類的情感相隔膜,再就是智力也有欠缺。有個叫刁玄的江湖騙子忽悠他,說:“黃旗紫蓋,見于東南。終有天下者,荊揚之君。”意思是殘暴的孫皓将一統天下。猜猜孫皓幹了件什麽事?他立即帶領士兵出發,浩浩蕩蕩的要去洛陽,接管國家政權,途中遭遇大風雪,凍死士兵無數。士兵們憤怒的說,如果遇到晉兵,我們就立即反水,孫皓這才不得不中止這不靠譜的行動。
看這孫皓鬧得實在不象話,西晉司馬炎只好出來管管他,晉軍水陸齊下,滅亡東吳,時在公元280年。
至此,三國俱滅,天下一統。但這個一統只是個短暫的過程,接下來還會有更大的亂子爆發。西晉很快也會滅亡,五胡亂中華的南北朝時代行将到來。
何以天下如此紛亂?這是因為,中國人的思維認知是混亂的。比如說,早年間曹操家族奪取漢家江山,西蜀諸葛武候以此理由,出兵讨伐。再後來司馬家族奪取曹家江山,西蜀姜維又以此理由讨伐。這個理由說透了,其實只有一句話,暴力政權不具有合法性。但中國人缺乏這種觀念,只能被動的接受一個又一個不合法的暴力政權,既然政權不合法,又如何法制天下?
所以亂與治,就成為了我們歷史上經久不衰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