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2)
有防備,沒搞出什麽名堂,只好退軍了。
而直到這時候,孫權才知道,以前陸遜的部将,都不肯聽他命令的事情。就問陸遜,這事你為什麽不向我報告?陸遜回答:“這些将領,有的是你的心腹,有的是功臣,有的是你得力幫手,都是國家最需要的人才。就算一時對我有誤解,我也應該讓自己受點委屈。”
劉備敗在後起之秀陸遜之手,雖然嘴巴很硬,說這事不怪他。但心裏羞愧,不好意思再返回成都,就躲在白帝城了。這一天劉備正趴在榻上,一個人生悶氣,忽報有東吳使者來到。劉備讓其進來,問:“啥事啊?”
使者道:“某乃太中大夫鄭泉是也,我們老板讓我來,跟你商量一下投降的事兒。”
劉備:“誰向誰投降啊?”
使者:“當然是我們東吳,向你們西蜀投降。因為我們老板知道,你們西蜀不象我們東吳,已經投降投習慣了。你們對投降的業務比較生疏,所以這次還是我們投降。”
“哦,”劉備明白了:“投個屁降啊你,不就是來講和嗎?進來吧。”
使者鄭泉進來,陪劉備喝酒聊天。聊天過後,劉備也派了一個中太大夫,名叫宗玮,去了東吳見孫權。從此兩家達成協議:鬧也鬧夠了,玩也玩累了。擱在劉備這邊,不出兵為關羽報仇是說不過去的,但如果真的打敗了東吳,對兩家來說也不是好事。所以兩家的合解,就以這場戰事做為一個開端,從此締結同盟,共同對抗魏國。
處理過這最後的大國策之後,劉備就死了。
【9.你爹不是個玩意兒】
劉備臨死前,給兒子阿鬥留下了一句話:汝父德薄,勿效之。就這七個字。意思是說,你爹我不是個玩意兒,真的不是,千萬不要學我。
同時,劉備專誠把諸葛亮叫到白帝城托孤。他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比曹丕勝過十倍不止,治理一個國家,不成問題。我這個兒子呢,你看他順眼,就幫着他點,看他不順眼,幹脆你來做皇帝好了。”
劉備一生,很少說傷人的話。但是這次托孤,卻對諸葛亮的心理,傷害極大。不僅言語上的傷害,還有行動上的。
托孤者非止諸葛亮一個人,還有另一位大臣李嚴。劉備提升李嚴為尚書令兼都護軍、鎮守永安,分掉了諸葛亮軍政兩方面的大權。
擺在諸葛亮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條是當頭悲摧的牛,駝着不成氣候的阿鬥慢慢的爬走。另一條就不好說了,總之比當頭悲摧的牛,更悲摧。
但史家卻很少責怪劉備,一來劉備這個做法,比之于許多帝王,已經要人道仁善多了。二來諸葛亮也确實是沒有辜負劉備的重托。三來呢?三來就是,史家輕易不敢窮究劉備心理中的不潔成份,生恐老百姓跟他沒完。
Advertisement
民衆需要明君,只有明君聖主,老百姓才能吃得下飯,睡得着覺。誰敢下毒手毀掉民衆心目中的明君,老百姓絕對不跟你客氣。
再者,劉備死前是有吩咐的,他吩咐阿鬥并兩個弟弟劉永劉理,不僅要以諸葛亮為師,而且終生要視諸葛亮為父。
夠意思了,真的夠意思了。那就躹躬盡粹吧,要不要你幹什麽?
可還沒等諸葛亮躹躬盡粹,小小的西蜀,突然爆發了一件超恐怖的血案。
事件就是發生在益州,此地的最高行政長官叫正昂,官稱太守。可是好端端的,忽然有一天被人發現他橫屍官衙,不知是什麽人殺死的他。
案子報到諸葛亮這裏,諸葛亮犯愁的說:“我這正忙着抄書呢。以前我抄寫過申不害、韓非子、管仲的書。先帝劉備吩咐我把這些書給新皇帝阿鬥讀。可這些書都丢了,不知哪個殺千刀的賊,偷走了我辛辛苦苦抄的書。我還得再抄一份,偏偏這又出了兇殺案,我又不熟悉偵探業務。這樣吧,看看有沒有待補的官員,讓他去益州,捎帶腳把這個案子偵破一下。”
新任的太守叫張裔,是成都人。到了益州之後,他立即着手展開刑偵工作。正當他趴在地上仔細的勘查血案現場之時,忽報門外來了一群人,打頭的是益州郡的老財主雍闿,年紀好老好老了,帶着好多人,擡着幾只大箱子。雍闿的身邊,是他最得意的徒弟孟獲。
張裔驚訝的問:“老雍,你娃這是做什麽?”
雍闿笑道:“沒啥,就是我新近采購了十幾鬥瑪瑙,質量都是最上好的。我尋思太守你的工作這麽忙,應酬這麽多,肯定需要這些東西聯絡感情。官場上的事你張太守不說,我們心裏也有數,不跑不送,原地不動,只跑不送,平級調動,又跑又送,提撥重用。張太守被提撥了,也是我們益州人民的幸福啊。”
當時張裔心花怒放,假裝生氣地道:“老雍你來就來呗,還帶這麽多東西幹什麽?這不是見外了嗎?快點擡進來,別讓人看到……”
雍闿命人将大箱子擡進來,打開,就見裏邊冷嗖嗖,陰森森,全都是刀槍等兇器。雍闿帶來的人,抓起長刀架在張裔的頸子上。就聽雍闿笑道:“張太守,聽說你正在偵破前太守正昂被刺案,有沒有這回事啊?”
張裔:“有……你們要幹什麽?”
雍闿笑道:“不用偵破了,實話告訴你,正昂就是我殺的。”
“你殺的……”張裔腦子已經是一片空白:“為啥呀?”
雍闿笑道:“因為我是潛伏在西蜀的東吳地下特工,剛剛接到上級組織的任務,讓我們捉一個俘虜送回去。東吳那邊,新發明了許多刑具,想用俘虜試驗一下效果有功能。”
倒黴的太守張裔,被捆了手腳,裝進箱子裏。雍闿的人化妝成客商,将箱子擡到船上,順風直下,駛向了東吳。
【10.諸葛亮大戰特工】
将太守張裔擄走之後,雍闿就占據了南中,派了他最得意的徒弟孟獲,深入到邊疆的少數民族部落,大肆制造謠言。
孟獲說:“鄉親們,父老鄉親們,我是孟獲,是你們的知心人。我來是告訴你們,你們的不幸到來了。知道那個誰,諸葛亮吧?就是南陽鋤地的那個農民工,他現在巴結劉備,當上了丞相,就要對你們下手了。為什麽諸葛亮要對你們下手呢?因為他心眼壞啊,聽說你們在山裏幸福的生活,他就仇恨你們。所以他派了官員和兵将入山,要強迫你們每家給他上交三百條狗,普通的狗還不成,必須是胸部以上全是烏黑色,胸部以下全是雪白色的。請問你們有三百條長這模樣的怪狗嗎?另外,諸葛亮還要求你們,每家必須要給他進貢三鬥瑪瑙,請問你們家有那麽多瑪瑙嗎?對了,還有斷木,斷木只有咱們山裏有,最長的還不到兩丈。但諸葛亮讓你們每家交出三丈長的斷木三千根,你們有這種型號的斷木嗎?”
當地的少數民族,聽了孟獲的話,全都吓壞了,說:“這個諸葛亮,真不是個東西,他心眼怎麽這麽壞喲?你等他來了,不打死他才怪。”
孟獲笑道:“我知道你們大家同仇敵忾,但諸葛亮那家夥,也不是容易對付的。你們要聽我的話,組織起來,我帶領你們,打敗諸葛亮。”
事情鬧大了,諸葛亮聽了很生氣,就說:“你等我校對好這份公文,再和你孟獲算帳。”
這時候秘書楊顒走進來,對諸葛亮說:“丞相啊,狗看家,牛拉車,廚子炒菜,清潔工打掃家務。每件瑣碎的小事,都有具體人來做的,你丞相要騰出精力來,考慮更久長的國家大事。可你連公文抄寫、收發校對這些活,都是你自己幹。你誰也信不過,不肯放權,只會把自己累跨。”
諸葛亮神色肅穆的站起來,向楊顒行禮,說:“你說得太對了。”
然後諸葛亮坐下來,繼續校對公文,改正錯別字。
校對完公文之後,諸葛亮提一支勁旅,突入南中。老財主雍闿還在街上演講,號招人民群衆起來搞諸葛亮:“起來,大家起來,諸葛亮他是秋後的螞蚱,真的蹦撻不了幾天了……”演講尚未結束,諸葛亮的大兵已經到了,雍闿當場被殺。
師傅死了,徒弟孟獲很傷心,就集結夷人兵力,來打諸葛亮。
諸葛亮顯然對孟獲很喜歡,他輕易擊敗夷兵,逮住孟獲,又故意放了他。孟獲不忿,再集結兵力回來打,又被諸葛亮逮住。第三次孟獲又打回來,再次被捉住,孟獲終于踏實了。有本書叫《漢晉春秋》,感覺三擒三縱還不夠過瘾,就又給添加了四次。搞到後來連正史《資治通鑒》都跟着瞎抄一氣,再加上小說《三國演義》極盡忽悠之能事,結果搞得七擒七縱,俨然已經取代了正史。
七擒也好,三擒也罷,總之是諸葛亮逮到孟獲非止一次,卻不肯殺他,一定要讓他來領導少數人民群衆奔小康,這又是何故呢?
這是因為,劉備死前為諸葛亮施了個魔咒,拿諸葛亮和不成氣候的曹丕相比。所以諸葛亮一定要北伐,只有找曹丕做對手,才對得起他的謀略和智慧。而蜀國又太小,戰争資源短缺,諸葛亮舍不得把哪怕是一點點資源浪費在南疆。成本最低的法子,莫過于以夷治夷。所以諸葛亮選定了年輕的孟獲,讓他來替自己管理邊疆。
因為孟獲年輕,這就意味着邊疆的權力結構,會長期的保持穩固。而如果委派內地官員的話,來的那些家夥哪個是盞省油的燈?莫不是能撈就撈,能貪就貪,搞到最後天怒人怨,實在是劃不來。
收服了孟獲,諸葛亮就一邊校對公文改錯別字,一邊指點孟獲,教導孟獲。有消息說,後來孟獲在蜀漢政府中,做官升到了禦史中丞,總之是漢化嚴重。而孟獲精訓出來的夷兵,因為善于攀登爬山,被諸葛亮帶去北伐,成為了一支特種兵,號稱飛兵。
南四郡已經擺平了,諸葛亮終于開始了他的北伐之旅。如前所述,那些稱雄一時的豪傑們,如劉備,如曹操,如關羽,如張飛,都已經死了。
此後的一段歷史,将是諸葛亮一個人的獨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