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1)
【1.誰能救得了我】
看着部下呈上來的關羽人頭,孫權突然象個闖了大禍的小孩,心裏害怕起來。這個關羽,他跟了劉備一輩子,誰都知道劉關張三人比親兄弟還要親。現在孫權殺了關羽,劉備豈會跟他有完?
害怕了半天,孫權終于想到個辦法:“有了,我把關羽的人頭給曹操送去。現在我已經投降曹操了啊,曹操是我的老板。我殺關羽,是老板的吩咐,你劉備要是有意見,去找我老板說話,別來找我。”
孫權把關羽的人頭,給曹操送去。按當時的慣例,斬殺的敵将人頭,照例是要懸于城門示衆的。可是曹操知道孫權這樣做的目的,他可不敢亵渎關羽之靈。遂下令對關羽以諸候之禮下葬,因為他曾經封過關羽為漢壽亭候。
在曹操的心裏,關羽永遠是那個和他一道大戰袁紹,于百萬軍中輕取名将顏良首級的戰友。曹操是個聰明人,他知道,禮遇關羽之靈,自己絕不會吃虧。
而在孫權這邊,送走了關羽的人頭之後,呂蒙突然病危。小說《三國演義》上說,呂蒙拿了關羽人頭,說:“關羽,你還兇不兇?”不想那人頭突然對呂蒙怒目而視,結果把呂蒙吓死了。但這是小說家一家之言,民衆寄望于關羽之靈,相信關羽的英魂勢必會追殺他的仇人。但實際上,呂蒙應該是患了食道癌。他得的病很奇怪,症狀之一,就是無法進食,只能活活餓死,這标志着他的吞咽功能的喪失。所以是食道癌的可能性比較的大。
呂蒙突然病危,可把孫權吓壞了。因為孫權知道,關羽即死,劉備肯定會來拼命,只能指望着呂蒙幫助他,可是呂蒙偏偏這節骨眼上病了,如何不讓孫權憂焚于心?
孫權命人将呂蒙擡進他的行宮,找來最好的醫生,同時公開懸賞,誰能治好呂蒙的病,賞千金。
有時候,醫生給呂蒙針灸,孫權看到銀針刺入呂蒙的體內,便感覺自己的肌肉好痛。孫權很想多看看呂蒙,又怕讓呂蒙消耗精神,他就想了個怪法子,在牆壁上鑿了個孔洞,從此天天蹲在隔壁另一側,從孔洞裏偷看呂蒙。如果呂蒙的身體好一些,孫權就高興的大呼小叫,如果呂蒙的病情加重,孫權就像個吓壞的孩子,躲在一邊默默地流淚。
有段時間,呂蒙的精神很不錯,好象是要恢複的樣子,孫權狂喜之極,立即宣布大赦,并親自臨朝,群臣都來向他表示祝賀。正祝賀之際,呂蒙的病情又重了,孫權哭着,跑去找來一幫子老道,請求老道們打醮,替呂蒙求壽。
但最終,呂蒙死在孫權在公安的行宮裏。
孫權傷心的嚎淘大哭:“誰來幫幫我?誰來幫幫我,我最信任的呂蒙死了,如果劉備來砍我,誰能救得了我?”
還剩下最後一個法子了:給曹操上表,請求曹操當皇帝。
孫權的心意,是想忽悠曹操登基,将劉備的注意力,轉移到曹操那裏。畢竟是劉備是漢臣,如果曹操篡了位,你劉備不能不出來說句公道話。
但曹操可不傻,他把孫權的書信,轉給大家看,說:“這小王八蛋,他想把我架到火盆上炭烤。”說了這句話後,曹操也死了。
【2.王八蛋才禪位】
Advertisement
曹操之死,多半要怪他自己。
《三國演義》中說,曹操患頭風,讓神醫華陀給他治病,華陀說:“只要拿斧子劈開你的腦殼,做手術解除病根,你的頭疼病就好啦。”曹操大驚,說:“你莫非要謀害我嗎?與我抓起來,殺之……”華陀被殺,于是曹操也痛死了。
歷史跟演義存在着很大差異。歷史上的記載是,曹操确實患有頭痛病,每次發作就叫華陀來,只要針灸一次,曹操的頭痛病就好一段時間。但是華陀不樂意呆在曹操這裏,很可能是雙方政治上存在分歧。華陀的眼裏,曹操是要篡位的大奸臣,給曹操治病,華陀很委屈。恰好曹操有親戚病了,叫華陀去醫治,華陀離開曹操之後,就給曹操送來一張假條,說自己老婆病了,請假一周。
一周後,華陀送來第二張假條,說老婆病還沒好,延長假期一周。又一周後,華陀送來第三張假條,說老婆病又重了,繼續延長假期一周。再一周後,華陀繼續請假。這次曹操就有點上火,就派了人去追查,結果發現華陀老婆,正在家裏活蹦亂跳。都怪這個女人,你如果不病,老公就會被砍頭的啊,就在床榻上多趴一會兒,又能怎麽樣呢?可華陀老婆不肯配合,非要跑出來撒歡。華陀的謊言被識破,下獄,獄卒對華陀嚴刑拷打:“你招不招,到底招不到……”還沒弄清楚到底讓華陀招什麽,華陀已經受刑不過,死了。
華陀死了,曹操頭疼也沒人管,只好散履分香,辭別美好的人世了。
曹操死去,對漢獻帝來說,是一個極壞的消息。此時許昌諸臣,無一不是曹家門客,他們效忠的是曹家,對漢獻帝缺乏感情,也沒有感覺。于是在曹操的大兒子曹丕即魏王位之後,有左中郎将李伏、太史丞許芝上表,曰:“天地有規律,國運有氣數,現在漢的氣數已經到頭了,理應由魏來取代,這個叫順天由人,請大家考慮。”
曹丕板着臉說:“這個可以嗎?我表個态啊,我是不支持這個動議的。”
大家聽明白了,立即紛紛上奏:“此乃天命是也,請殿下不要再猶豫了。”
曹丕搖頭:“随你們怎麽說,我是堅決不答應的。”
大家碰了一鼻子灰,出門來商量說:“這事弄扭勁了,應該是那個誰,叫啥來着,漢獻帝是不是?應該由他提出來禪位,他自己不從龍椅上挪開屁股,魏王怎麽把屁股放上去啊?”
于是衆人來找漢獻帝:“獻帝在家嗎?沒出去串門啊。聽說你要禪位了,我們來看看你。”
漢獻帝搖頭:“王八蛋才禪位,我沒有。”
衆臣:“你這個人,真能瞎掰,明明已經答應禪位了,還騙人說沒有。我叫你騙人,叫你騙人,叫你再騙……”
漢獻帝:“嗷嗷,嗷嗷嗷……別打了,我禪位,我禪位,我禪位還不行嗎……”
史書上記載說:冬十月十三日,漢獻帝在高祖廟祭祀,派代理禦史大夫的張音持符節奉玺绶诏冊,向魏王禪讓帝位。史書上接着說,魏王曹丕,三次拒絕之後才答應。所以這個過程,應該是這個樣子的:漢獻帝:“小曹,你狠,現在所有人都聽你的,不聽我的,這個皇帝你來幹吧。”
曹丕:“這個……駁回議案”。
漢獻帝:“求你了,你來吧。你的馬仔太狠毒了,你看把我打的……腦袋都成豬頭了。”
曹丕:“繼續駁回。”
漢獻帝:“求求你,求求你,我是真心的,真的,沒人打我,沒人逼我。不信你去問問……”
曹丕:“這還差不多……對了,玺绶呢?你怎麽沒把玺绶帶來?”
漢獻帝:“在你妹妹那裏,你自己去拿吧。”
【3.此人政治立場有問題】
曹丕的妹妹乃曹節,她和姐姐曹憲、妹妹曹華,一塊被父親嫁給了漢獻帝。實際上是充當宮中卧底,監視漢獻帝的衣食住行。曹節被封了皇後,另兩個姐妹是貴人。
但是曹節畢竟是個女人,與漢獻帝在一起生活久了,夫妻感情很深。漢獻帝是她同體連心的丈夫,而曹丕是她的哥哥,現在大哥來搶老公的家當,對于曹節來說,立場是顯而易見的。
這世上,再缺心眼的女人,也不會幫大哥搶劫老公。所以曹節扣下玺绶,堅決不給曹丕,以表示她的政治态度。
曹丕聽了這種情況,很惱火,就派了一隊甲士,氣勢洶洶的闖入宮來。準備對妹妹動粗。曹節見對方來意不善,情知哥哥根本就不認她這個妹妹,氣憤的把玺绶往地下一擲,淚流滿面說:“曹丕,上天不會讓你長久的。”
在場的人,都低頭假裝沒聽到,趕緊撿起玺绶出宮。
漢獻帝被免去皇帝職務,降為山陽公。曹節也從皇後降為山陽公夫人,她活到62歲才去世。
半年以後,消息終于傳于了西川。但由于地理位置太過于遙遠,當消息傳過去的時候,已經嚴重扭曲變形。也許這個消息,事先被諸葛亮等人,加工過了,也未可知。
西川和漢中聽到的消息是,漢獻帝已經被曹丕殺掉了,所以劉備為獻帝舉辦了規模盛大的追悼會。群臣趁機紛紛提議:“老板,漢獻帝沒有了,國家不可一日無主,你快點來做皇帝吧。”
劉備說:“讓我做皇帝,我是決不會答應的。我何許人也?我乃漢室臣子……對了,那個前部司馬費詩,你為何不同意我的觀點?”
因為所有人都表态,讓劉備當皇帝,只有這個費詩不吭聲,所以劉備詢問他。
費詩站起來,說:“殿下,你之所以萬裏流亡,是因為國賊曹操所逼。現在國賊未除,就要自己登基,這肯定是不合适的。建議殿下不要再讨論這個問題了。”
劉備臉都氣紫了,當即說道:“費詩這個人,政治立場有問題。此人一向躲在陰暗的角落裏扇陰風,點鬼火,破壞大好局面。與我查一查他是不是曹操那邊派來的奸細。”
旁邊的人勸劉備:“老板,別發火,費詩他肯定不是奸細,只不過他這個人……唉,他就是太愛說實話。這樣好了,把他降職吧。現在他是部級領導,就降為一個科員吧。”
費詩被一撸到底,趕出成都。吓得所有官員都急忙趴在地上,大哭着哀求:“殿下,求求你,求求你快點當皇帝吧,求你了。”
劉備說:“孤何德何能啊……”一屁股坐到龍椅上,封了諸葛亮為丞相,娶劉焉三兒子劉瑁的寡妻吳氏,封吳氏為皇後。
然後劉備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戰鬥宣言:“六月飛兵懲腐惡,狂飙為我從天落。叵耐曹丕這個小野心家,他悍然逼迫漢家天子篡奪君位。是可忍,孰不可忍。為了主持公義,為了世界和平,我要立即點起兵馬,殺奔江東,踏平東吳,擒獲孫權,欽此,謝恩。”
【4.張飛為誰而死?】
劉備發表的登基诏書,全篇都是聲讨魏國曹丕篡奪漢家皇位。但結尾卻猛可的大轉身,落到了讨伐東吳上來。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人,都認可這一轉折。東吳孫權,殺了關羽,他必須要為此付出代價。
當時唯一的反對者,只有趙雲。
趙雲說:“我們的敵人,是篡奪了皇位的曹丕,是魏國。主上既然繼位,就必須要為漢家天子複仇。只有這樣做,天下人才認可你這個皇帝,否則的話,大家就會認為你和曹丕沒什麽區別。無非不過是曹丕在許昌登基,你在成都登基而已。所以這時候應該讨伐魏國,而不是東吳。”
現在我們知道趙雲為何貢獻與關羽、張飛等同,官職卻居低不上的原因了。劉備陣營中的諸人,只有他是個犟脾氣,最不讨劉備喜歡。
趙雲上書,有大臣見沒什麽危險,也跟着上書,重複趙雲的話。開始時劉備一聲也不吭,直到有一個叫秦宓的隐士,也以布衣的身份,上書勸阻劉備伐吳。秦宓的理由,是他夜觀天相,發現伐吳沒有好結果。
劉備下令,把這個秦宓抓起來關入牢獄。
秦宓入獄,群臣噤聲,這時候就看丞相諸葛亮的了。諸葛亮卻躲了起來,有消息說,他就躲在無人之處,偷偷的說了一句話:“唉,要是法正還活着,那就好了,陛下誰的話也不聽,只聽法正的。”
總之是沒人能勸得了劉備。那就伐吳吧。
正在準備軍事行動,忽然間,車騎将軍張飛大營有表上奏。當時劉備聽到,說了句:“哎喲,張飛死了。”
一點也不錯,繼關羽、呂蒙和曹操之後,張飛也死了。
那麽劉備又是如何先知先覺,事先就知道張飛會死的呢?
史書上說,張飛這個人,是個火爆子脾氣。他對知識分子是很客氣的,但對士兵卻很殘暴。劉備以前就批評過他,說:“阿飛呀,你老是這樣不行啊,你用刑苛酷,動不動就鞭打士兵,打也就打了,沒關系的。但你應該快點把你打過的人,趕得遠遠的,因為他們心裏會恨你的。可你老是漫不經心,讓這些恨你的人在身邊,這樣下去遲早會出事的。”
張飛說,“是,老板說的是。”說完了之後,又輪起鞭子狂抽可憐的士兵,抽完了依然如故,還讓這些人留在自己身邊。
用現在人文觀點來看,張飛這個實際上品德極壞,那些士兵也是媽生爹養的啊。人家并不願意上戰場,憑什麽上戰場替你們去死?只是因為劉備用了毒招,你不上戰場替我死,我就殺你全家,這才把士兵們脅迫來。原本人家就不情不願,你還動不動打人家,你說你打人家幹什麽?
傳統文化中,張飛的形象五大三粗,忠誠魯莽,深受人民群衆愛戴。人民群衆之所以愛戴他,那是因為你沒挨他的鞭打。抽你兩鞭子,你的觀念立即就轉過來了。
但如果就這個問題采訪張飛,他也有他的苦衷。劉備是以仁者的形象出現的,而他張飛卻必須驅趕着老百姓,替這個仁者去打架送死。你手段溫和了,老百姓豈會聽從?只有用鞭子抽……總之,張飛這個黑臉,是因為劉備唱了白臉才被迫黑的。不黑又有什麽辦法?
總之,張飛這麽個搞法不對,不應該随便打人,要文明。但張飛已經來不及文明了。他率一萬軍士,從阆中出發,赴江州與劉備會師,臨出發之前,張飛帳下兩名将領張達和範強,殺死了張飛。拿着張飛的首級順流之下,去投奔孫權了。
《三國演義》中,為了強調張飛的威猛形象,說這兩個人是趁張飛熟睡時下的手。其實真不用那麽麻煩,看看關羽,不也是被一名小連長擒捉并殺死的嗎?大家手裏都有刀子,以有心算無心,背後溜撻過去,一刀就OVER了。
劉備這邊出師未捷,先損大将。尤其是殺手帶了張飛的首級去江東,這客觀上又成為了伐吳的充足理由。
【5.做人不要太無恥】
後世有人評價劉備,說早在關羽被殺之時,他并沒什麽強烈反應,只是在登基稱帝之後,才揮師伐吳,這很奇怪。
其實一點也不怪。概因戰争這個東西,最是耗費社會資源,必須要把全社會組織起來,男人當牲口推上戰場,女人當男人推下田地,各地官員都要做工作忽悠老百姓,但凡哪個老百姓明白事理,還得趕緊抓起來。這就是群臣勸谏,劉備并不追究,但是隐士秦宓勸止,劉備立即将秦宓投入大牢的原因。
總之,要組織一場規模性戰役,是非常消耗時力的。劉備雖然是這方面的天才,但必要的過程終究不可少。
單只看劉備所帶的兵力,就知道這次伐吳,是多麽的艱難。《三國志》記載說,劉備伐吳,一共帶了四萬士兵。
才四萬多人,可以看出來劉備的心思,他只是想搗爛東吳,多撈幾塊地皮而已。單憑這四萬人,是不足以滅亡東吳的。
這大概是歷史上所有的禦駕親征中,所帶兵力最少的一次。當然,失勢了的流亡皇帝不作數。兵力少也沒辦法,因為那邊還有一個魏國,虎視又眈眈,劉備只能委屈自己。
但他這四萬人,仍然把孫權吓得快要傻掉。兵力雖然不足,但來的是劉備。天下英雄,使君與操,而今操已化塵成骨,就剩下一個劉備逞威風,孫權豈有不害怕之理?
于是孫權做出了英明而果斷的決定:“投降,立即投降,立即向魏國小曹丕投降。”
孫權的降書到達時,魏國現任皇帝正在召集常委會,問:“諸位愛卿,你們琢磨一下,東吳搞死了關羽,劉備會不會出兵替他報仇呢?”
群臣一起搖頭:“不可能,西川那邊,能打的就一個關羽,他死了,劉備那就得黃攤子了,根本沒能力替關羽報仇。”
曹丕道:“諸位愛卿,此議甚合孤意。要不咱們去打獵吧,打野雞,好好快活呀。”
這時候臣子辛毗在一邊說道:“陛下快活的時候,恰恰是臣等最痛苦的時候,建議陛下不要再讓臣子們痛苦了。”
曹丕:“你這老頭,淨說人家不愛聽的。那咱們繼續開會,剛才講到哪裏了?”
侍中劉晔站出來說:“剛才陛下問,劉備會不會攻打東吳,為關羽報仇。我認為這是必然的,劉備和關羽的私人感情,那是相當的深。如果劉備不出兵,他自己心裏也會覺得對不起關羽,所以這個兵是肯定要出的。”
曹丕:“怎麽這個劉晔,淨跟大家唱反調啊。大家說說,他錯在哪裏?”
群臣正要講話,這時候使者在門外求見,遞進來了孫權的求降書。當時曹丕就愣了:“咦,我真的有這麽威風嗎?一登基為帝,就把孫權吓壞了?趕緊投降了?”
劉晔道:“陛下你快別發神經了,這明擺着劉備已經向東吳進軍了,所以孫權才趕緊投降。孫權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防止我國揍他,二是可以借我國的強大力量威懾劉備。我建議馬上出兵,直搗東吳,與劉備聯手,先把東吳滅了。我為什麽會這麽建議呢?這是因為啊,現今天下三分,我國據有十分之八,劉備占了十分之一,東吳又占了十分之一。如果我們取西川,東吳就會過來添亂。如果我們打東吳,劉備也會扯我們後腿。這是因為他們唇齒相依,打掉一個,另一個也活不長。所以趕緊趁這個機會,先搞死一家,剩下的劉備,就勢單力孤了。”
曹丕:“老劉,有沒有象你這麽瞎掰的啊?人家東吳向咱們投降,你反而要打人家。做人要不要這麽無恥啊?要不要啊?傳旨,接受東吳的投降。”
【6.東吳是個馬屁帝國】
東吳向魏國投降,釋放了俘虜一名:于禁。
這也是三國時代赫赫有名的戰将。但關羽水淹七軍,他淪為戰俘。後來關羽又被呂蒙擺平,他又被擄到了東吳。孫權外出的時候,故意帶着他顯擺,當時他正在孫權的車上,不想東吳名士虞翻突然跳出來,大罵道:“于禁,你個俘虜,有什麽資格和我們老板同車?你級別夠不夠啊?快給老子滾下來……”邊罵邊用鞭子抽于禁,讓于禁受盡屈辱。
但更大的屈辱還在後面。于禁回來後,被曹丕發配去監修曹操的墓,卻事先在墓室的牆壁上畫上了水淹七軍的圖畫。畫中關羽威風而立,于禁跪在關羽的腳下。這種羞辱,讓于禁心中更是壓抑,于是他很快病死了。
一邊羞辱于禁,一邊派了使者邢貞到東吳去給孫權宣讀任命。邢貞到了東吳,孫權在城外的都亭裏等候着他。邢貞驅車而入,一邊的張昭大怒,斥責道:“小樣的邢貞,你懂不懂道理?是不是以為我們東吳就滅不了你是不是?”邢貞心裏害怕,急忙從車上下來。這時候中郎将徐奉發現張昭表現得好,獲得了孫權的肯首,他也急忙沖上來,大哭曰:“我們不能替老板拼命,讓老板舒舒服服,反而讓老板跟這個邢貞結盟,我靠,我們對不起老板啊……”
邢貞說:“這馬屁拍的。東吳都是些馬屁精,這種狗屁國家活不長……不是不是,我的意思是說,江東有這樣的将相,他們是不會屈居人下的,嘿嘿,嘿嘿嘿。”
然後孫權派了個叫趙咨的,去魏國那邊回禮。趙咨伶牙利齒,狠狠的擺了小曹丕一道。
曹丕問他:“孫權這人,水平如何?”
趙咨:“他聰明、仁厚、有謀略。”
曹丕:“咱們不帶這麽瞎掰的,你有什麽證據?”
趙咨:“他提撥魯肅、呂蒙是聰明,不殺于禁是仁厚,奪取荊州是謀略。”
曹丕:“他有什麽學問嗎?”
趙咨:“他是大智慧,不玩小聰明。”
曹丕:“我想擺平你們東吳。”
趙咨:“大國有兵力,小國有防禦。”
曹丕:“你拿什麽來防禦?”
趙咨:“長江就夠你們喝一壺的了。”
曹丕:“像你這樣水平的,東吳多不多?”
趙咨:“多,太多了,車載鬥量,不可勝數。”
伶牙利齒的趙咨,說得曹丕啞口無語,取得了外交上的偉大勝利。他興高采烈的回去,孫權大喜,立即舉辦了盛大的酒會。酒會上,孫權舉起酒杯,充滿深情的說:“大家好,今天我們相聚在這裏,我的心裏很激動,把酒酹滔滔,心情逐浪高。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喝,今天誰他媽不喝高了,誰不是他娘養的!”
孫權迅速的喝高了。那邊有個名士虞翻,他酒精過敏,喝不了酒。孫權走過來,他就假裝喝高,趴在地上,等孫權過去,他又坐起來。孫權發現這種情況,勃然大怒,當場就撥出劍來,罵道:“虞翻我丢你二舅母,讓你喝你敢不喝,老子今天宰了你。”
不由分說,喝高的孫權,當場要殺虞翻。
虞翻吓傻了。其餘諸臣,多數吓傻,少數讨厭虞翻,也假裝吓傻。只有一個叫劉基的,從後面把孫權攔腰抱住:“老板不能啊,就算是要殺,你也得等酒醒後殺,要不然這世上的人,說什麽的可都有。”
孫權怒道:“滾!人家曹操能殺孔融,我憑什麽就不能殺虞翻?”
劉基道:“老板啊,你怎麽可以跟曹操這種爛人比啊,要比咱們跟好人比,乖啦,快把刀子放下……”好說歹說,才勸得孫權消火。
晚年的孫權,突然暴露出他的基因缺陷。家族性精神病遺傳,不知是從吳才女那裏來的,還是潛伏在孫堅的基因中。總之這個小帝國,以後會有大麻煩的。
【7.搞陰謀的天才】
向魏國投降之後,孫權就放下心來,準備和劉備死磕。
孫權這個人,的确有着帝王之才。所謂帝王之才,就是能夠找到并駕禦最優秀的人才,替他幹活。最早的時候,孫權找了個周瑜,替他賣力。周瑜死了,就找魯肅賣命。魯肅死了,又找個呂蒙。呂蒙死了,孫權又找了個陸遜。
孫權高就高在,每一次他找來的人,恰好能夠克制他的對手。周瑜和魯肅擺平了曹操,呂蒙擺平了關羽。而這一次,陸遜恰恰是劉備的克星。
劉備老了,全然想不到曹操死了,這世上居然還會有他的克星。他雄心勃勃,揮師而入。先将孫權派來的求和使者,趕得遠遠的,然後兵入巫縣與秭歸。
次年,劉備将他的兵力由秭歸向猇亭推進。在這兩個地方之間,他的軍隊分駐幾十個營盤,排在最前面的與排在最後的一個,相互間距離長達七百裏。
劉備對東吳的戰争,魏國那邊氣也不喘的緊盯着,早有探子把劉備的陣圖,報到了曹丕的案頭上。小曹丕仔細一看,大叫一聲:“有沒有搞錯,這劉備根本就不懂軍事,豈有連營七百裏還能不失敗的?”
怪事啊,曹丕陷入了困惑之中。想當年,我爹說天下英雄使君與爹,可劉備竟然是這種水平,可見我爹的水平,也有點不靠譜。
可他們倆這麽差勁的人,怎麽還成了天下英雄呢?難道這世上之人,個個皆是弱智白癡?
然後間小曹丕想明白了。沒錯,實際上,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的軍事水平,有是有,但真的不高。但他們都是搞陰謀的天才,誰碰到他們誰吃大虧。陰謀家最大的本事是,他們暗算了你,你還對他們感激涕零,說他們是明君聖主,這就是中國帝王思想綿延不衰的內在奧秘。
原來如此。小曹丕樂了。
連曹丕都知道劉備有麻煩了。東吳那邊的百戰将軍們,就更是按奈住,強烈要求進軍,打劉備一個血滿頭。
這時候,說話算數的是孫權拜的大都督陸遜。一名資歷極淺的年輕人。頭一年的時候,大家圍着陸遜,吵吵鬧鬧:“打打打,快點打。”陸遜:“咱們不和劉備打,太累。”
史書上說,将領們都認為陸遜怕了劉備,對他心懷怨恨。到了第二年,劉備那邊有支幾千人的部隊,在平地上駐紮,東吳的将領們又急切的叫了起來:“打打打,送上門來的肥肉,這次一定要打。”
陸遜說:“拜托各位爺叔,為什麽吳王拜我為都督而不是你們?就是因為我不堅決不打。你們要想打,自己拜個都督再說吧。”
将領們都快要被陸遜氣死了,就站在營門前,眼巴巴的看着劉備那支人馬,直往肚子裏咽口水:“多好的一塊大肥肉啊,可這操蛋的都督硬是不敢打。唉,一将無能,氣死千軍啊。”
就這樣怨恨了好多天。忽一日,就見山谷中铠甲閃動,一支八千人的伏兵,因為埋伏了好久好久,也不見吳軍來打,被山裏的蟲子咬得快要瘋掉,不得不自己走出來了。看着這支精壯的隊伍,東吳的将軍們,無不臉上變色。
現在他們才知道,陸遜硬是有水平,早就料到了劉備有埋伏。如果不是陸遜的阻止,吳軍們沖上前去,到時候被這支伏兵一圍,全都得死光光。
直到這時候,陸遜才說道:“可以動手了。”
【8.這事不怪我】
陸遜整整拖了一年多,才下令對劉備發起攻擊。
哇哇哇,一支吳軍向劉備的營壘沖了過去。戰事很快結束了,沖上去的吳軍,一個也沒回來,全都橫屍荒野。
頓時,剛剛對陸遜産生敬意的将領們,又重新恢複對陸遜的鄙視,說:“你真的不行,這只是白白的犧牲士兵們的生命。”
陸遜笑道:“我的對手,可是劉備啊。劉備何許人也?天下英雄,使君與操啊。不過呢,現在我已經知道如何擺平劉備。”只能用火攻!
劉備和曹操,這兩人打了一輩子的仗,始終沒任何長進。他們的戰術始終是停滞的,他們的弱點,始終是那一個。所以擺平他們的法子,從早年的官渡之戰起,就沒有任何變化。
陸遜将手下将領,分成十幾個小隊,士兵們人手一捆幹柴,閉着眼睛往劉備營壘裏沖。劉備的營房,全都是用易燃的樹木搭建的,不知劉備為什麽舍不得用泥土和石塊。這讓人疑心,劉備一直在等着別人拿火來燒他。
這個懷疑,應該是有心理學依據的。劉備的心裏,肯定也對平滅東吳抱有重重疑慮。先不要說有多大希望,能夠完成這個目标,就算是真的有希望,可這龐大的東吳,資源整合是需要時間的,而魏國鐵定不會給他時間,說不定從他屁股後面來一下,他劉備就全都白幹了。最好的結果,是替魏國打東吳打下來,最壞的結果,是連帶他西蜀也一并滅國了。
正是這種疑慮和擔憂,讓劉備的心裏,充滿了矛盾的情結。而這種矛盾的心結落在戰術上,就是搭建了極易起火的木制營壘,給了陸遜揚名天下的好機會。
這是歷史上有名的大敗仗。劉備的四十多座營盤,俱被攻破,多名将領被殺。劉備本人帶着一小股人馬,瘋逃到馬鞍山的高地上,陸遜驅趕着吳軍,從後面漫山遍野的追來,口口聲聲只要活捉劉備。
劉備最後剩餘的主力土崩瓦解,死者數以萬計。劉備借着夜色的掩護,向着西蜀境內逃竄。《江表傳》上說,吳軍在後面窮追不舍,劉備只好以皮盔皮甲為原料,縱火焚燒,燒斷了夷陵的山路及棧道,這才逃得一命。而《資治通鑒》卻沒有采用這個說法,說燒皮盔皮甲的,是沿途的驿站工作人員,為了掩護劉備逃走,他們焚火以阻擋敵軍。
西蜀的鎮北将軍黃權,他掌握着相當雄厚的兵力,沒有來得及援助劉備,便被吳軍掐斷了給養線。黃權無奈,宣布向東吳投降。
駐紮在湖北上庸的孟達,也跟着添亂,投降了魏國。
劉備到達白帝城,檢讨此次戰役的得失,發表著名軍事觀點說:“這事不能怪我——此乃天意。”
黃權投降了之後,有人向劉備建議,殺掉黃權的老婆孩子。劉備說:“有沒有搞錯?這事跟人家沒關系,是我連累了黃權,憑什麽殺人家老婆孩子啊?”
而東吳那邊也有謠言說,劉備已經殺掉了黃權全家。黃權聽了,一笑置之,說:“我跟劉備,是推心置腹。他不可能殺我全家的,不信等着瞧好了。”
叛降之将,仍然能夠得到如此信任,這就是劉備雖然毛病一大堆,但最吸引人的人格魅力之所在。
東吳這邊,打了一場大勝仗,将士激動的要哭,紛紛要求窮追劉備,直到把劉備擒獲為止。孫權就此事征求陸遜的意見。陸遜說:“不好意思,我已經下令撤兵了,眼下的事兒不是捉不捉劉備,而是要在魏國突然襲擊之前,布置好防禦工作。”
果然,魏國三路大軍,趁這功夫入寇,但因為東吳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