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1)
【1.太史慈錯失劉備】
史書上記載說,讓梨的孔融,以北海國相的身份,向平級的平原國相劉備求救,讓劉備欣喜若狂,對使者太史慈說:“孔文舉也聽說過,天下有我這麽一個劉備嗎?”
太史慈極度郁悶的看着劉備,說:“孔融聽沒聽說過你,我不知道,反正我沒有聽說過你。”
這個太史慈,也是三國時代有名的戰将,而且這段時間他也正四處找老板,想找到能夠把他的特長發揮出來的明眼人。可不解何故,劉備與太史慈相遇,兩人居然都沒發現,對方正是自己苦苦尋覓的人,這導致他們兩人,彼此失去了對方。
為什麽他們會失去對方呢?不太清楚。《三國演義》為了避開這個麻煩問題,幹脆沒讓這倆人見面。可他們在歷史上确實是見了面,而且這時候的劉備,除了他自己稀哩糊塗之外,已經有了不錯的口碑了。徐州廣陵郡太守陳登,就評價劉備說:“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
太史慈卻沒看出劉備的王霸之姿,想來應該是劉備往援孔融,表現得不夠給力。要知道,這時候的關羽和張飛還不能獨當一面,哥仨中最能打的是劉備,可劉備的身手,比太史慈,差得不是一星半點。想想當時的場景,武藝高強的太史慈,橫戟馬上,看着張牙舞爪的劉備,帶着本《左轉》的關羽,持畫筆的張飛,向着黃巾軍沖過去,太史慈肯定是連連搖頭,心說:“那誰,那個劉備快別鬧了,你媽媽叫你回家吃飯……”
再查《三國志》中的劉備傳記,竟然沒有他往援孔北海的這段記載。這說明了什麽呢?
說明劉備當時的表現,連他自己都看不下去,就偷偷的把這段經歷删除了。如果他當時表現得足夠好,不可能不昭告天下。
雖然表現不夠給力,但劉備的老板,還是表示滿意的。
劉備的老板,就是公孫瓒了。公孫瓒派了劉備,帶關羽、張飛,往援徐州陶謙。
陶謙在歷史上被描繪得一塌糊塗,說他胸無大志,重用親信小人,還幹盡了無數的壞事。但據史家考證,陶謙之所以被抹黑,是因為他不該得罪了一個人。
曹操!
當曹操将陶謙視為敵人的時候,他已經完成了人生的跳躍,從一介只統3000兵馬的游擊隊長,晉升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蓋世枭雄。
曹操的人生跳躍,就完成于劉備升任平原國相的時候。比較老哥倆的人生歷程,劉備這邊遠未起步,正處于苦心經營無形資産的郁悶階段,而曹操,卻借勢借力,轉瞬間完成了全部的人生課題。
劉備的人生進程有點慢,這是正常的。曹操的人生進程卻有點快,這也是正常的。
【2.劉備輸在起跑線上】
Advertisement
單以成功的速度而論,曹操在三國時代名列第三,僅次于遼東的公孫度和荊州的劉表。
這個速度,以當事人最初的人生為起點,以其王霸事業為終點,終點減去起點再除以奮鬥的時間,就是速度了。當然,誰的成功速度也無法跟大将軍何進相比,這厮中午還在屠房殺豬,下午就洗腳上田,管理國家大事了。
大将軍何進的事業,不是自己奮鬥來的,全是靠了裙帶關系。成功的成本太低,因而不論是社會資源還是智力資源,都不足以支撐,所以很快就崩塌了,還連累到東漢帝國史上除名。
單以個人奮鬥者計,成功速度最快的是遼東公孫度,這厮早晨還是個小吏,朝廷公文一到,立即就成為遼東太守了。排第二的是荊州劉表,劉表也和公孫度一樣,都是利用了董卓心眼不夠用,讓自己的人生進入事業的快車道。可是因為荊州情況比遼東複雜,讓劉表費了一番手腳,所以落在了公孫度的後面。
快速成功榜的第三名,為衆家英雄必争之地,最終是讓曹操搶了先機,迅速的完成了自己人生事業的飛躍。
曹操未能搶到頭一把交椅,是因為年齡的緣故,而非智力的因素。
在年齡上,曹操是董卓、公孫度及劉表這些前輩的下一代,上一代人老謀深算,資源累積得足夠,易于抓住機會。而曹操雖然被老家夥們比下去,但在他自己這一代人中,卻是最優秀的。
曹操之所以迅速成功,得益于三個因素:年齡、智力優勢及父輩留下來的資産。
頭一個是年齡,曹操的年齡優勢就在于,他比劉備大了6歲,這6歲之差,注定了劉備劉玄德的苦逼命運,也成就了曹操的輝煌事業。
假如劉備早年幾年,智力更成熟一些,世道更亂一些,那麽劉玄德就無須花費如此大的力氣。但關鍵時候差了這6年,世道正亂,機會大把,但劉備偏偏心智尚不成熟,影響力與知名度大打折扣,結果被曹操搶了先,撈得盆滿缽滿,想來夜深人靜之際,劉備琢磨起這事來,鐵是非常的郁悶。
郁悶也沒得法子,曹操不唯是年齡恰好補上了這段空缺,最要命的是,曹操的智力過人。他應該是精心研究過人生成功的秘訣,他發現了這樣一個秘密:人生成功,實際上與你的努力并無直接關系,只與你所處的位置有關系。
比如說大将軍何進,在家鄉就只能殺豬,可到了朝廷,就煞介其事的治理起國家來。再比如說董卓,在邊關他最多只是個苦逼的俠客,累死累活流血賣命,也未必能混出名堂。可此人甫入京師,就無人可制,頓時成為了國家重要領導人。
同樣的智慧,就看你在哪裏擺弄。在殺豬房裏擺弄,你最多不過是個殺豬仔;在邊關擺弄,最多不過是個任性的俠客;可如果拿到朝廷中來,那你就是人民愛戴的國家領導了。
曹操的這個智慧結晶,史上稱之為“挾天子以令諸侯”。
挾天子以令諸侯,說來簡單,但當時的人們少有這個認識,曹操的智慧快人一步,這就決定了他成功的必然。
此外,曹操能夠迅速獲得成功,與他父親替他打下的家底有關。
曹操的父親曹嵩,勇敢的趴在太監曹騰的腳下叫親爹,這使曹操從一名不明真相的群衆,迅速的成為了太監黨的紅人,甚至能夠與袁紹平起平坐。如果是沒有這個家底,象劉備那樣從零到無,這個奮鬥可就艱辛了。
說起人生奮鬥這事,最難最難的莫過于第一桶金,莫過于從無到有,從零到一。劉備慘就慘在沒人替他解決這個問題,而曹操一生下來時,問題就已經解決了。所以單純比較曹操和劉備,那麽劉備就是輸在了起跑線上,沒得法子。
年齡優勢、智力優勢,再加上起跑線上領先一步,于曹操而言,他的人生使命,就是如何迅速的完成那從量變到質變的一躍。
【3.關羽搶劫孫堅】
如前所述,和劉備劉玄德比,曹操是贏在了起跑線上。但與老一輩們相比,曹操卻仍然不過是個小玩弄。至少,直到天下英雄大讨董的時候,曹操因為所帶兵馬數量太少,最多不過是個游擊隊長。
而在當時,和曹操一塊玩大的袁紹,卻已經是天下盟主了。
袁紹出任讨董大盟主,那是因為董卓入京而後,只有袁紹不畏懼董卓的勢力,敢于當面抗争,雖然沒争出什麽名堂來,但衆士諾諾,唯他一個人愕愕,名頭還是打出來了。當然代價也是極慘,袁氏世代公卿,就因為他袁紹開罪董卓,被暴脾氣的老董,毫不客氣的殺了個精光。
而後袁紹、曹操各自逃亡,袁氏門下勢大,逃出京城就安全了。曹操就有點悲摧,一逃出京,就被縣級捕快逮住了,只不過當地的縣令知道天下大變,認為象曹操這樣的流竄犯,與其押赴京城斬首,莫不如讓他鬧騰鬧騰,說不定會鬧騰出個什麽局面來。
于是曹操逃回家鄉,賣房子賣地,能賣的全都賣掉,然後豎旗招兵,招到了五千人馬。
接到大盟主袁紹讨董卓的飛羽令,曹操立即急如星火的趕到,想鬧軋猛攪混水撈一票。但不幸的是,在讨董卓這場歷史大彙演中,無論是曹操還是袁紹,都沒有撈到什麽,空忙一場。
是怎麽個空忙法呢?當時情形是這樣,大盟主袁紹率盟軍出關,董卓則是派了手都督華雄,前來迎戰。袁紹曰:“哪個敢去戰?”就見他背後轉出骁将俞涉,曰:“小将願往。”袁紹大喜,曰:“你取華雄首級,直如探囊取物耳……”言訖,早有快馬飛報:“報,俞涉将軍與華雄戰不三合,被那華雄喀嚓一刀,砍下了腦袋!”
“這麽快就被砍了?”衆人大駭。這時候太守韓馥曰:“吾有上将潘鳳,武藝高強,取那華雄之首級,直如探囊取物耳。”遂命大将潘鳳出戰,只見潘鳳威風凜凜,手持一柄劈山巨斧,徑出迎戰華雄。不時間快馬奔來奏報:“報,潘鳳将軍與華雄戰不多時,被華雄喀嚓,也給腦袋切下去了。”
“什麽?潘鳳的腦殼也被切掉了?”當時袁紹就有些傻眼,環顧左右,嘟囔道:“早知道這個華雄,這麽能打,我就不應該當這個狗屁盟主……”正嘟囔之際,階下一人越衆而出,大呼曰:“某家願往,斬華雄之頭,獻于帳下。”
衆人定睛看那人,紛紛搖頭道:“要不要這樣開玩笑啊?這可是兩軍搏殺的戰場啊,說這種大話,會把人家牙齒笑脫掉的。”
那人急了,道:“如不勝,請斬某頭。”
大家道:“有沒有搞錯?你如果不勝,腦殼鐵定已經被華雄切掉了,哪還輪得到我們斬啊?這真是脫褲子放屁,淨說風涼話。”
衆人嘀咕之中,曹操端了杯熱酒過來,說:“請飲了這杯酒上馬。”對方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不過是去趟洗手間的功夫……”出帳提刀,飛身上馬。衆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衆皆失驚。正欲探聽,鸾鈴響處,馬到中軍,但見他手提華雄之頭,擲于地上。其酒尚溫。
後人有詩贊之曰:“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冬冬。孫堅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這就是江東英雄孫堅!
說起孫堅來……不對呀,相信看到這裏,許多人都會驚呼起來:“不對呀,《三國演義》裏明明寫的是關公溫酒斬華雄,這裏怎麽成了孫堅了?”
說過了,雖然公衆內心萬難接受,但歷史上的華雄真的是被孫堅所斬,而不是關羽關雲長。不唯關公沒斬過華雄,脍炙人口的虎牢關三英戰呂布,也是子虛烏有。
當袁紹率天下群雄與董卓對峙之時,劉備正在一個偏遠的安喜小縣城裏,把督郵捆起來,往死裏打,他一邊打還一邊罵:“怪你,都怪你,都怪你把老子弄成這麽小一個官,你讓老子如何有臉出去見人?你叫老子怎麽去虎牢關三英戰呂布?你讓關羽如何去溫酒斬華雄?你剝奪了老子在歷史舞臺上成名風光的機會,你要對歷史負責,老子打死你!打死你……”
相信當時那可憐的督郵,一定是被打得嚎淘大哭:“拜托大哥,你去不了虎牢關,不能三英戰呂布,不能溫酒斬華雄,可這事怪不得我啊,怪你自己起點太低,幹嗎要把我打成這個樣子……”
由于劉備年齡不夠給力,起步太晚,這導致了他的個人業績難以書寫。幸虧小說家羅貫中眼珠一轉,計上心來。心說要不我就替劉備弄個假簡歷吧,我瞧瞧歷史哪個人比較好欺負,幹脆把他的業績挪劉備這夥人身上算了……
羅貫中此心一動,引發了歷史上空前的搶劫事件。遭到暴力搶劫的,就是江東孫氏一家。計算江東孫氏被搶事件,可謂損失慘重:孫堅溫酒斬華雄,被關羽搶去了。
孫權草船借箭,被諸葛亮搶去了。
孫權馬躍澶溪,被劉備搶去了。
遭到搶劫的還有魏國大将文聘,他的空城計,也被諸葛孔明偷走了。
總之,為這打造劉備這個悲摧的戰鬥團隊,羅貫中是下了狠心了,卯住了江東孫氏搶個不停,最終成就了《三國演義》中劉備團隊的非凡業績。
說過了,劉備團隊白手起家,硬生生的從十支強勢的軍事武裝集團之中,奪得了蜀川地盤,這成就已足以讓人咋舌了。劉備團隊不需要搶,可後人非要錦上添花,幫他亂搶一氣,你又有什麽辦法?
【4.跟着領導才有的混】
天下英雄大讨董,都跟董卓過不去。但是遼東公孫度、荊州劉表卻不肯加入戰局。相反,他們站在天下英雄的對立方,主動向董卓表态效忠,結果一個霸占了遼東,一個霸占了荊州。
公孫度和劉表的成功人生,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跟着領導混,保你撈個盆滿缽滿。跟領導擰勁的人,鐵定沒你的好果子吃。
總結出這條人生成功經驗的人,叫劉焉。
劉焉,他在三國時代的地位很重要,重要到了沒法子說起的程度。
既然重要,何以會沒法子說起呢?這是因為,劉焉是劉備的上一代人,其人生奮鬥歷程,恰是一幅微縮版的劉備,是劉備取西川的提前預演。一旦把他的故事說出來,人們就會發現,劉備其實是拿了他的臺本,在歷史上的舞臺上出演。這樣一來,劉備的光輝形象就會黯淡下來,至少,智慧含量的銳減,都會削弱劉備的英雄形象。
削弱也得說,不說可不成。這個劉焉,和劉備劉玄德一樣,也是漢室宗親。他的祖上是漢魯恭王,所以見到人時,劉焉就會說:“焉乃魯恭王之後也……”劉備長大後就學了他說話:“某乃中山靖王之後也……諸如此類。”
發現天下将亂,劉焉就琢磨着撈塊地盤,關起門來做皇帝。可是找什麽地方呢?史書上說,劉焉相中的是交阯,也就是越南。但他最終沒有行動,可能是路費不足吧?畢竟中途太過于遙遠。
獨霸越南的人生計劃無疾而終,劉焉感覺很失敗,忍不住長嘆曰:“天下之大,難道就沒有塊地方,能夠讓我劉焉稱王稱霸嗎?”
正在郁悶之際,有個精通谶諱學說的董扶來了,偷偷告訴他:“老劉,吾夜觀天象,見益州方位,有天子之氣出現,建議你馬上趕過去,我也和你一起走,等你當了皇帝,我也混個國師把戲的。”
劉焉聞之大喜,就給當時的漢靈帝上書,要求去治理西川。漢靈帝只認錢不認人,将西川的官位公開拍賣,劉焉舉牌買下,然後就帶着追随者出發了。
到達西川之後,劉焉就興沖沖的行動起來,主要是做兩件事:頭一樁,是彈壓叛亂,恢複秩序。
第二樁,是唆使叛亂,制造混亂。
這兩樁活計,聽起來有點矛盾,其實是同一樁事,是世界上所有政客必然奉行的行為邏輯。
做一名政客,最害怕的就是波瀾不驚,最喜歡的就是混亂。沒有混亂,難以顯示出政客的價值和作用。但亂也得亂出個名堂來,不能瞎亂,要亂了敵人,而不能亂到自己這邊來。
劉焉先行将那些妨礙他的武裝勢力擺平,再唆使五鬥米道的張魯鬧事,然後就和朝廷攤牌了。攤牌的方式,是劉焉命人制造了皇帝規格的車輛用具,這就準備登基了。
正當劉焉準備偷偷登基的時候,卻被正在治理荊州的劉表發現了。當時劉表怒不可竭,仰天長嘯,曰:“有沒有搞錯?你個劉焉真是太不要臉了,人家這邊還沒開始呢,你那就準備登基了,要不要這樣欺負人啊?”
憤怒的劉表,向朝廷舉報了劉焉。
這時候,東漢帝國的國家政務,已經由董卓和漢獻帝負責了。于是董卓來找漢獻帝,說:“陛下,吃了沒?跟你說件小事,朝廷剛剛接到封舉報信,是荊州劉表,舉報益州劉焉要謀反,陛下,這個事咋個處理呢?”
漢獻帝問:“那個劉焉,他為啥子要謀反呢?”
董卓道:“陛下你看你這話問得沒水平啊。你應該問,劉焉他為什麽不謀反,嗯,為什麽不呢?”
漢獻帝:“那這個事,咋個辦呢?”
董卓道:“陛下,我已經打聽過了,劉焉一共有四個兒子,老大劉誕,老二劉範,老三劉瑁,老四劉璋,順序有可能沒說對,但總歸是四個兒子沒錯。”
“現在的情形是,劉焉的大兒子劉誕,二兒子劉範,還有四兒子劉璋,都在朝廷做官,只有老三劉瑁,跟在劉焉身邊。陛下你看看,嗯,是不是把這三個倒黴孩子,全部殺掉呢?”
【5.西川皇後出世】
劉焉想在西川稱帝,卻撇下三個兒子在洛陽不管,這讓朝廷操碎了心。殺了劉焉的三個兒子?不成不成,殺了人質,就等于和劉焉撕破了臉皮,那厮鐵定橫下一條心,立即在西川登基稱帝的。而且他稱帝還理直氣壯,因為你朝廷對不起他。
那就不殺他們?不成不成,劉焉敢在西川關門稱帝,就是欺負朝廷沒有底氣,不敢拿他怎麽樣。你不殺他的兒子,他更覺得自己占理了,更要登基不可。
橫豎都早劉焉有理,到底應該怎麽辦呢?傷腦筋。
沒辦法了,只能用個折衷的法子,将劉焉的大兒子劉誕、二兒子劉範看管起來。讓老四劉璋回去,告訴劉焉,如果他不放棄稱帝的野心的話,哼哼,那他的兩個兒子,就會死得很慘,很慘。
于是漢獻帝吩咐劉璋回去,勸說父親劉焉放棄登基的幻想。
劉璋走了,他的兩個哥哥劉誕和劉範,卻在朝廷裏折騰了起來。這倆家夥寫密信,聯絡西涼馬騰,約定大家共取漢家江山,平分天下。可是密信被朝廷截獲,于是劉誕和劉範就騎上馬,一路狂逃出京。
董卓氣急敗壞,破口大罵,讓飛将軍呂布将這兩名逃犯逮回來。稍傾呂布來報:“禀爹爹,那個劉範在追緝的途中冥頑不靈,負隅欲頑,被吾一箭射殺。還有個劉誕,讓吾給逮回來了。”
董卓一瞪眼:“逮回來幹什麽?直接砍了!”
漢獻帝急忙攔住:“等等,此事不可操之太急啊,萬一殺了劉誕,那劉焉真的登基了怎麽辦?”
董卓道:“陛下,別再抱不切實際的幻想了,你還看不出來嗎?劉焉這一家人,全都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要叛逆了。這個劉誕你殺他,他要謀反,你留着他,他橫豎也是要謀反,那還留着他幹什麽?”
“那……就殺了吧。”漢獻帝洩了氣。
殺了劉誕,大家屏心靜氣的,等待着劉焉稱帝西川的消息。可左等沒消息,右等沒消息,一打聽才知道,不曉得是哪個多事,在西川偷偷放了一把火,把劉焉的皇帝儀仗都給燒毀了,讓悲摧的劉焉,從此無基可登。
而此時劉焉的四兒子劉璋,正急匆匆如漏網之魚,匆忙忙如喪家之犬,向着西川發足狂奔,生怕朝廷派來的追兵追到。而在西川綿竹,劉璋的三哥劉瑁,也正率了随從,去迎接自己的弟弟。
臨出門前,劉瑁忽見城外霞光千道,紫氣彌天。當時劉瑁極是詫異,驚聲問道:“快看,那滿天的霞光虹霓,是怎麽回事?”
早有精通氣象學的專家越衆而出,報告道:“少主,那道霞光霓虹,自西南而起,西南為坤,所以此事主皇後出世。”
“皇後?”劉瑁聽得目瞪口呆:“真的假的?咱們上前看看去。”
衆人策馬上前,就見前方是絡繹不絕的逃荒人流,前不見頭,後不見尾,鋪天蓋地,滿山遍野。劉瑁緩慢打馬,與逃荒人流逆向而行。正行之際,他的耳邊轟的一聲巨響,頓時眼前一片漆黑,這時候整個世界都已經消失了,耳邊只聽到一個響亮的聲音,在大吼大叫:“要死了,我要死了,前面竟然有個美女……”
真的有個美女,雖然身上穿的是破衣爛衫,而且故意塗了一臉的泥垢,可是劉瑁的眼睛極毒,一眼就看出了這女子的冰韻氣質,與國色天香。
這美女冒充醜婆娘,一手拄着打狗棍,一手端着破了邊的粗瓷碗,跟在一個青年男子身邊,走到了劉瑁身邊,把她手中的破瓷碗遞過來:“老爺,行行好,可憐可憐我這苦命的女子吧。”
劉瑁呆呆的望着女子:“妹子,還沒婆家呢吧?小生尚未娶親……不是,我是問你,你家住何方?為什麽要逃荒來這西川?”
就聽那女子道:“好心的老爺,我姓穆,旁邊的是我哥哥吳臺,我父親跟劉益州劉焉是好朋友。現今天下大亂,所以我跟着哥哥,前來投奔劉益州。”
“你是來投奔我爹?”劉瑁聞言大喜:“可是有件事我不明白,你姓穆,你哥哥怎麽姓吳呢?”
女子:“……這個,小女子也說不清楚,反正他就是我哥哥。”
【6.歷史就是不靠譜】
劉瑁撇下自己的弟弟劉璋不管,把那名姓穆的女子,接到了府中。
果然,這名穆姓女子,和她的哥哥吳壹,和劉焉确實是世交。只不過,何以她哥哥姓吳,她卻姓穆,這事史官們卻沒有解釋。大概可能或許,她和她哥哥是一個随父親姓,一個随母親姓吧?
卻說穆姓女子甫入劉焉府中,就見牆角門後,蹲伏着許多奇怪的人,都在偷偷觀察她。等她進入內府之後,那些怪人一個個的來到劉焉座前,彙報道:“我們仔細的觀察過了,這名女子,鳳姿冰韻,氣态不凡,單從面相上來看,她将來鐵定是皇後,誰娶了她,誰就是皇帝了。”
“皇帝……”劉焉正在滿臉的渴望,三兒子劉瑁進來了:“爹,跟你說個小事,就是剛來的穆姑娘,我們兩人,嗯,已經相愛了……真誠的相愛了。”
“這麽快就相愛了?”劉焉大驚。再一想,橫豎自己就要登基了,将來這天下,或許大概就要傳給老三劉瑁吧?所以他現在娶了皇後,也蠻有道理的。
于是劉瑁就娶了穆姑娘,然後蹲在床角,等着當皇帝。可不曾想,忽一日他醒來,發現自己大腦神經搭錯了線,竟然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死掉了。
老三莫名其妙的神經了,于是老四劉璋,就接了父親的班,從此獨霸益州。
再後來,暴脾氣的劉備來了,逮住劉璋,把他流放到了公安。而後劉備左看看,右看看,忽然感覺到無限的寂寞清愁,就說:“我劉備好可憐好可憐,身邊都沒個紅顏知已。寂寞呀,好象沙漠一樣的寂寞。我想戀愛,我想結婚,你們誰有合适的好姑娘,給推薦一下。”
衆人齊聲道:“有有有,穆姑娘就是現成的,就娶她好了。”
劉備問:“……哪個穆姑娘?”
衆人道:“就是劉瑁的老婆啊,她老公死了,一個人閑着,正好主公你也閑着,幹脆就把鋪蓋卷搬一塊住吧。”
劉備:“……不是,我的意思是說,算起來劉瑁和我是兄弟,我怎麽好意思睡他的老婆呢?”
衆人道:“主公差矣,極是差矣,須知肥水不流外人田,你兄弟的老婆,你不來睡,難道還要等別人來睡不成?”
劉備:“我沒說讓別人來睡……”
衆人:“還是的呀,就得由主公你來睡。”
劉備被大家鬧得心亂,只好娶了穆姑娘。又沒過多久,劉備登基當皇帝,穆姑娘就晉升為西蜀皇後。
歷史就是這麽不靠譜,穆姑娘真的有皇後之命,但娶了她的劉瑁,卻只是個神經病。你說這讓他上哪兒說理去?
【7.虎頭蛇尾大讨董】
繼遼東公孫度、荊州劉表而後,益州劉璋也形成了自己的地盤和勢力,這麽三支軍事武裝就迅速的形成了。
這些事,看在天下英雄眼裏,急在天下英雄心裏。拜托,人家已經拉杆子立山頭了,自己這邊還沒有開始呢,還在跟董卓死磕,有沒有這麽缺心眼啊?郁悶之際,十幾萬讨董大軍,駐紮在酸棗地區,每天喝酒鬥牌,聊解清愁。
曹操看得兩眼冒火,就跑出來給大家做工作。
曹操說:“諸位老大,各位老板,你們忙不忙?不忙先說個事。你看咱們這樣行不行,讓盟主袁紹兵出孟津,讓袁術兵出武關,咱們大家就在酸棗紮營,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外經濟循環圈,不需要打,拖也把董卓拖死了,諸位以為如何?”
大家說:“去去去,小曹你別添亂,人家這裏忙着呢,該誰喝了?”
曹操仰天長嘆,哭着說:“我覺得吧,跟你們這些老大混,真是太丢人了。”
盟軍毫無進取之心,而黃巾軍卻在後面趁勢掩殺而來,前面董卓再往前一推,這場讨董之戰,就無疾而終了。
雖然是虎頭蛇尾,無疾而終,但天下英雄的張牙舞爪,也把個董卓吓得夠嗆。他将國都從洛陽遷到長安,以避鋒銳。
然後董卓坐下來,繼續考慮治理國家。
但天下這事,難說得很,董卓既然已經露出了他那原始人的本來形貌,基本上來說就已經沒他的機會了。須知權力之前,殺機密伏,一旦暴露出你那不靠譜的智商,就會被人趁機而入。太師王允抓住董卓智商不足的特點,應時而出,搶占了一個有利的歷史位置。
說起太師王允來,也是一個超級有趣的人物。不是有趣,鏟除董卓反動集團的歷史使命,也不至于落到他的肩膀上。
這位王允,是山西太原人氏,此前曾出任豫州刺史。時逢黃巾軍起事,被王允居中調度,各個擊破,輕而易舉的将來犯黃巾軍擊潰,并繳獲了大量的戰略物資及軍事情報。
在檢查繳獲的戰利品時,王允意外的發現了宮中閹奴首領張讓,與黃巾軍秘密往來的書信。信中約定,閹奴願意居中策應,幫助黃巾軍奪取漢家江山,而後平分天下。于是王允把這些書信,立即上報,一直報到了漢靈帝的禦座前。
當時漢靈帝看了這些信,就把張讓叫過來,問:“爹地,這些信,是你寫的嗎?”
張讓回答:“孩兒啊,是你親爹我寫的。”
漢靈帝,怎麽會管閹奴張讓叫爹呢?
細想起來,可能性只有一種:小漢靈帝是在他12歲那一年,尚自懵懂,心智未開,突然被送入皇宮裏來。可憐的小東西,他不知道自己是誰,因為他的人格還未形成,不知道別人是誰,不知道這世界是怎麽回事,全靠了一群奸詐的太監帶着他玩。太監說什麽,他就信什麽,不信也不可能,一個12歲的小孩子,是玩不過上了年紀的老太監們的。
壞心眼的太監,故意把漢靈帝弄成了傻子。弄傻了就好辦了,大家就可以混水摸魚了。
這一次王允上繳了張讓私通黃巾軍的書信,靈帝就找張讓問個究竟。這惹火了張讓,他說:“孩兒啊,爹這樣做,還不是為了你嗎?你想啊,你爹我和黃巾軍通信,還不是為你留條後路?那個誰,叫什麽來着?王允是不是?這個人也太操蛋了,他竟然把你爹的書信報上來了,什麽意思這是?看你爹我怎麽收拾他!”
聖旨下,豫州刺史王允,被收入監獄,秋後處斬。
但王允運氣不錯,還沒等到秋後,靈帝迎娶殺豬妹何氏為皇後,大赦天下,于是王允就被放出來了。可他回家還沒等坐下,刑官就追進門來了:“王允,弄錯了,大赦名單裏沒有你,你快回監獄去。還有還有,上級指示要活活弄死你,你看是不是……嗯,自己想個省事的法子呢?”
史書記載說,王允的下屬都趕來了,流着淚奉上毒藥,讓王允自己喝掉。
可王允又不缺心眼,怎麽肯喝下屬遞上來的毒藥?當即将毒藥推開,說:“你們誰愛喝誰喝,反正是老子不喝。”說罷,登車再度入獄。
正當獄卒們準備下手弄手王允的時候,大将軍何進來了,他聯合幾名大臣,找到靈帝替王允求情,終于救下了王允一條性命,但死罪可恕,活罪難逃,王允從此被在家監視居住。
【8.原始思維的特點】
董卓入京之後,先廢了傻兮兮的少帝,另立了新天子漢獻帝。從此開始治理國政。
這時候王允坐在一邊看董卓治理,越看越是詫異,心說這不對啊,你看董卓這人的思維,他明明是個原始人啊。他一個原始人,不說去森林裏蕩秋千,跑到這裏鬧騰什麽?
對付原始人,就必須要用原始的辦法。原始人對精神文明缺乏起碼的興趣,是一種只具本能的低級動物。
所有動物的本能,都只有三個:食,色,以及權力。
最後的權力本能,卻是很少被人提到。這是因為在非權力型國家,權力的問題已經解決,所以這個問題已經不複再是問題,引不起學者們的關注。而在權力型國家,這個問題無疑是非常之敏感,領導不喜歡,群衆不敢說,學者也沒有膽子琢磨這事,所以這個理論就這麽呈現出一片空白。
但是王允卻一定要研究這個問題。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