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2)
威,大戰強盜,保護了領導毋丘毅,讓毋丘毅好生感動。他拍着劉備的肩膀說:“小劉,你很能打,我看好你……”象你這樣優秀的人才,應當重用啊,應該提撥到關鍵的崗位上來。
于是劉備再度進入公務員系統,毋丘毅替他弄了個縣丞的差使。
縣丞,類同于現今的縣政法委書記,公安口的所有事情都有責任管,又都插不上手,并不比劉備第一次職業生涯中的縣尉官大。可想而知,那毋丘毅的八輩子祖宗,鐵定都被厚道的劉備劉玄德罵遍了。所以劉備第二次從公務員隊伍裏辭職,放棄了縣丞的爛職務,奔赴了新的戰場。
第一次放棄縣尉職務,并指控說是督郵的過錯,等到第二次再放棄縣丞的職務,劉備已經不好意思再瞎指控了。
說到底,官太小,難以讓他施展開手腳,這才是劉備棄職的真正原因。
但好象這個理由也缺乏證據,因為劉備很快又謀到了一個新的職務。猜猜這個職位是什麽?縣尉!
就是劉備第一次嫌小不做的縣人武部部長。
這一次他老人家怎麽就不嫌官小了呢?答案是:劉備很快升任了縣令!
然而這一次晉升入縣團級幹部行列,卻是一個可怕的死亡陷阱。而這,卻有可能是劉備刻意追求的。
【7.投奔大師兄】
劉備第三次進入公務員隊伍,工作崗位仍然是縣尉,可這一次他老人家沒挑沒撿,那是因為這個縣尉與頭一個縣尉不一樣。頭一個縣尉就是縣尉,沒有升職空間。而這個縣尉,上面的縣令卻是虛席以待,劉備确信他有足夠的把握,拿下這個縣團級職務,所以就屈就了自己。
而這裏縣令職務閑着,也不是無緣無故的。官場例來是僧多粥少,怎麽可能會有空閑的官位,留給你大耳朵劉備來坐呢?不可能的!
但這事卻是真的,劉備很快升任了縣令。他終于,如願以償的,進入了縣團級領導班子裏。縣令雖然官不大,但好歹是官,而此前的縣尉縣丞,最多不過是一個小吏,從小吏到朝廷正式的官員,這一步對于劉玄德而言,意義重大。
資料記載說,劉備升任縣令之後,就逃走了。
怎麽又逃走了?不是已經升官了嗎?怎麽還逃?難道劉備還嫌官太小?
不是的,話說劉備劉玄德終于升任縣令之後,就登上城牒,檢查指導工作。放眼前方,但見地平線的盡頭,黃乎乎黑壓壓,不計其數的黃巾軍湧上前來。
Advertisement
原來是黃巾軍來了,難怪此地的領導崗位出現了空缺。
盜賊逼近,危城夜驚。原來這個縣令,不過是象劉備前兩次抛棄的縣尉、縣丞一樣,都是毫無價值的雞肋。史料上說,面對着潮水般湧來的黃巾盜賊,劉備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下令道:“逃!逃!抓緊逃……逃慢了可不得了……”
逃?不會吧?就這麽說逃就逃了?這未免太不夠給力了吧?
但不逃又能如何?老話說得好,雙拳難敵四手,黃巾盜賊不來則已,一來就是黑壓壓數以萬計。就算大家不跟你過招,伸長了脖子讓你砍,要砍掉這麽多人,累也累死你了。所以劉玄德當機立斷,英明神武,做出戰略轉移的偉大決定。
劉備自述:盜賊攻破了縣城,他老人家戰略轉移,轉移到了中郎将公孫瓒處。
公孫瓒這個人,和董卓是同時代的人。也就是說,他比劉備、曹操等人年齡要大出許多,但年齡的差距,并沒有阻止他和劉備之間的交情。事實上,他和劉備是校友,因為他年齡較大,劉備以兄長之禮事之。
同樣也和董卓一樣,少年時代的公孫瓒,其人生遠比劉備、曹操這些小輩威風得多。史書上記載說,公孫瓒這個人外貌是相當的帥,儀表堂堂,聲音宏亮。走在街上,回頭率極高。恰好當地的劉太守,家裏有個女兒。于是劉太守一看,心裏說:嗯,這麽帥的小夥子,我女兒肯定喜歡他,那就把女兒嫁給他好了。
于是公孫瓒就成為了劉太守的女婿。
後來劉太守派了女婿公孫瓒,去大儒盧植那裏學經。公孫瓒就是在學習期間,與劉備同班,所以兩人就成為了同窗師兄弟。
可是當公孫瓒學成歸來,正準備意氣風發,登上領導崗位之時,他的老丈人劉太守,卻不小心犯了法,被傳呼到廷尉雙規了。當時的公孫瓒,他流着眼淚,換了身粗布衣服,冒充馬車夫,親自替老丈人趕車,送劉太守去廷尉那裏交待問題。廷尉對劉太守進行了嚴厲的懲處,流放他到了日南。
老丈兒被充軍發配之日,公孫瓒來到了北芒山,祭祀祖先,他高高的舉起酒觞,大聲祝禱:“從前,我是別人的兒子。現在,我是別人的臣子。我應該跟老丈人一塊去日南,和老丈人一塊在群衆監督下勞動。不過呢,日南現在瘟疫流行,我去了的話,可能就回不來了,回不來就回不來吧,先在這裏跟祖宗們說聲抱歉……”
公孫瓒的表現,讓當地人看看連連咋舌:“這孩子,唉,可惜了。”
于是公孫瓒陪同老丈人奔赴日南,行至途中,就聽後面蹄聲響起,有使者飛奔而來:“停下,劉太守,朝廷有旨,赦免你的罪過,趕緊回去繼續做太守……”
當時公孫瓒就樂了:“好,這個結果好,我喜歡。”
【8.沒本事人有得混】
此後的公孫瓒,青雲直上,官運亨通,升到了遼東屬中的長史。
長史這個怪官,始設于秦朝,起初就是個秘書長。但到了漢代,這個職位逐漸向武職靠攏。等到了公孫瓒出任這個職位,長史已經莫名其妙的演變成了帶領騎兵巡邏邊防的武職了。
公孫瓒的任務,就是每天帶一隊騎兵,沿着邊防的要寨巡邏。這一天公孫瓒正率了幾十名騎兵巡邏,忽聽吶喊聲突起,就見一支鮮卑人騎兵,人數有幾百人,十倍于公孫瓒,突然殺了出來。
公孫瓒急忙逃入到邊防線上的空亭裏,把門關好,耐心的等着鮮卑騎兵離開。
可是那鮮卑騎兵沒有離開的意思,反而嗚嗷怪叫着,打譜要向亭子裏的公孫瓒發起進攻。
當時公孫瓒就知道不對勁了,說:“弟兄們,咱們中頭彩了,人家這是沖咱們來的。這來的都是獵頭族,要砍了咱們的腦袋,拿回去給他們女朋友做定情信物。咱們要是害怕的話,就一個也活不成了,如果拼一把的話,說不定還能有幾個活着回去。”
于是公孫瓒狂叫一聲,帶領手下騎兵沖了出去,不要性命的和鮮卑騎兵對砍了起來,一邊砍一邊逃命。他帶的人被砍死了一半,剩下來的,成功的逃脫。
此戰奠定了公孫瓒在邊荒的無上地位,獲得了白馬将軍的稱譽。此後他征讨烏丸,烏丸貪至王興族向他投降。當一事無成的劉備來投奔的時候,他已經功成名就,升中郎将,封都亭候。
昔日的同窗,劉備還處于草根階段,公孫瓒卻已經名成天下,這其間的差距,着實耐人尋味。但是,公孫瓒雖然功成天下,但他也有個怪毛病。
他不喜歡有本事的人。
史書上說,公孫瓒這個人,不喜歡有本事的人,只喜歡酒囊飯袋。他用人也是這樣,有本事的人,在他這裏即使是餓不死你,也活活氣死你;沒本事的,就會受到公孫瓒的信任與重任,飛黃騰達,是必然的結果。
對此,公孫瓒解釋說:有本事的人,即使你重用他,他也不會感激你,因為他有本事,會認為他所得到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本事掙來的。而沒本事的人,你給了他機會,他當然會感恩戴德,感激涕零。所以我的用人原則就一條,單看你有沒有本事,有本事的去死,在老子的地盤上,沒本事的人才有得混!
那麽劉備這個人,算是有本事的人,還是沒本事的人呢?
這個很難說,盡管史書中瞪眼瞎說劉備喜怒不形于色,但從他兩次棄官的行為上來看,他的喜怒很形于色,多少有點舉止莽撞的愣頭青的風格。
但劉備的優點,是好為人下,就是見到老大他就服氣。這一點,卻是絕大多數年輕人做不到的,也是劉備比別人有出息的根本原因。
孔子曾經分析一種人的性格: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是為小人。這裏說的近之不遜,是說有些人,對別人的觀察,專注于尋找對方身上的缺陷與毛病,卻單單忘記了,對方能夠在有這麽多毛病的情形下,還能夠獲得別人肯首,那必然是有着更值得你學習的長處。一旦你忽略對方的長處與優點,只盯着缺點的話,則必然的是不遜,也就是瞧不起對方,不尊重對方。
這種對人的不尊重,平時也未必有什麽大麻煩,畢竟你不尊重一個人,他總不能吃了你。可臨到關鍵時刻,對方肯定不會無私的幫助你,相反,趁機踩上你兩腳,是必然的事體。所以這些近之不遜的人,人生的發展是沒什麽前途的。
劉備無疑是個有本事的人,他最大的本事,就是能讓自己表現得象個沒本事的。史書上說他不喜讀書,喜歡遛馬,這種大老粗的風格,頗得公孫瓒賞識。再加上他願意感激公孫瓒,所以就嬴得了公孫瓒的認可。
于是公孫瓒替劉備上表,要求給劉備升官。結果劉備又弄到了一個官,官名叫別部司馬。這是個比連長小一些,比排長大一些的怪官,相當于個副連長。
再此後,劉備撈到的雞肋縣令,也凸顯出其實用價值,因為他是從縣令職位上退下來的,屬于梯隊幹部。所以呢,他也就有了充足的理由,再度出任平原縣代理縣令,最後則成為了平原縣的國相。
劉備的人生事業,終于進入了上升時期。而這也就意味着,他開始礙了別人的路,這個平原縣令,又或是平原國相,如果不是他老兄一屁股坐在上面,肯定是要任命別人的。現在他老兄把位子霸住了,這就意味着別人雞飛蛋打。
仇恨在滋生,憤怒在增長。刺客,終于于暗夜時份,悄悄的摸到了劉備的枕頭旁。
【9.要和男人一起睡】
查關羽和張飛的簡歷,這倆活寶終于在歷史上再度現身。
頭一次他們出鏡登臺,是劉備于涿縣募兵。關羽當時有罪案在身,是一名紅臉盤的逃犯,謀食不易,就來劉備這裏吃飯。張飛的來歷則是語焉不詳,但他卻是個富二代,偏偏和關羽一道,成為了劉備的護衛。
此後二人的檔案呈現出大面積的空白,而劉備自己的敘述也顯得疑點重重,但在平原縣這個奇怪的地方,他們仨的簡歷呈現出了奇異的豐富多彩。
關羽和張飛的簡歷上說,在平原縣,劉備将自己以前那個別部司馬的怪官,給了他們兩個,讓他們分別統領軍隊。此外,劉備還和他們兩個吃在一起,睡在一起,情誼象兄弟一樣的深。
平原縣的住房,有這麽緊張嗎?難道這仨領導,才分配到一間屋子?
住房肯定是沒有這麽緊張,但劉備非要和關羽張飛睡在一起,估計除了三人在一起開夜談會,商量事情之外,還有一個安全的考量。
在有關于劉備的史料中說,當劉備出任了平原相之後,引發了當地一個叫劉平的人的強烈不滿。
這個劉平之所以名垂歷史,是因為他不象後世人那樣,對劉備景仰有加。相反,做為同時代的人,劉平左瞧劉備不順眼,右看劉備沒出息,一句話,他瞧不起劉備,覺得一個男人活到劉備這份上,趕緊買塊豆腐,一頭撞死算了。
但是劉備非但沒有買豆腐撞頭,相反,卻出任了平原相。這讓劉平震驚之餘,感受到極大的差恥。
丢人,真是太丢人了!劉平想,我堂堂劉平,竟然落得個在劉備手下打雜,這要是讓人知道了,我還有什麽臉活下去啊!
不行,我不能就這樣生活在無盡的屈辱之中。劉平決定:我必須要立即行動,拯救自己的人生,讓自己活得象個人樣,以後的史官寫到我的時候,也不至于太過于丢人。
于是劉平吩咐自己的手下,從外邊找來一個人,問道:“我聽說,你是這個行業內最優秀的?”
對方:“馬馬虎虎吧。”
劉平:“那我以前怎麽沒聽說過你呢?”
對方:“你聽說的人,都已經死了。”
劉平:“……嗯,有道理,很有道理。象你們這些幹殺手的,講究的就是事了拂身去,不留功與名。一旦把自己弄成名流,那就意味着徹底的失敗。”
對方:“或許吧。”
劉平:“聽說過劉備嗎?”
對方:“沒有。”
劉平:“就是剛剛升任平原相的那個。”
對方沉默。劉平滿意的點了點頭,把一包金子推過去:“你或許知道,我劉平是何許英雄人物,而今卻被劉備這種下三濫騎在脖頸之上。等日後史官寫史書的時候,提到我劉平的悲摧職業生涯,就難免會提到劉備,讓劉備沾我的光也混進史書裏,這事我越想越是窩囊啊。”
對方:“嗯。”
劉平:“嗯是什麽意思?”
對方:“就是嗯的意思。”
劉平:“嗯,這就是我請你來的理由,我決不能容忍劉備搭我的順風車,混進史書裏。這是給你的酬金,請你替我殺了那個大耳朵的類人猿……對了,你肯定不會拿着金子跑路吧?肯定不會吧?”
對方:“你可以羞辱我,但請不要羞辱我的職業。”
劉平如釋重負:“那就好,我相信你的專業能力與職業操守,希望能夠在天明時趕到相府,替劉備吊喪,拜托了。”
刺客帶着金子,揣着刀子,來到了劉備的住處,并輕而易舉的,摸到了劉備的枕頭邊上。
史料記載表明,當刺客悄無聲息的潛入之時,屋子裏只有劉備一個人,正在床上酣睡。而關羽和張飛,此時各自在他們自己的房間裏。關羽應該是在查字典讀《左傳》,張飛則是正充滿激情的畫美女。因為在關羽和張飛的個人簡歷中,都沒有提及此事,這表明他們對此一無所知。
摸到劉備的枕頭邊,刺客拍了拍劉備的肩膀:“喂,醒醒,媽的睡個覺都睡這麽死,割走你的腦殼你都不知道!”
劉備迷迷糊糊的醒了:“誰呀,半夜三更吓人倒怪的,還讓不讓人家睡了……”
刺客道:“睡你個大頭鬼,就知道睡睡睡,刺客來了你都不知道……”
劉備就象是被開水澆到的狗,嗖的一聲彈跳起來:“刺客……刺客在哪裏?在哪裏?”
刺客道:“嚷你娘個頭啊嚷,豈不聞金鳳未動蟬先覺,暗算無常死不知。你好歹也是個平原相,睡覺的時候連個防備都沒有,我剛才真要是割下你的腦袋,你說你冤不冤啊。”
劉備:“不冤才怪……不過,你為何要割我的腦袋?”
刺客:“我認都不認得你,閑着沒事割你的腦袋幹什麽?這不是誰,那個誰,那個劉平,原本人家是苦心思謀這個平原相位的,誰料到你斜刺裏插進來一杠子,把這個平原相給搶走了。劉平咽不下這口氣啊,就花錢請我來殺你……你說是誰把這個愚蠢的想法,灌進劉平那個豬腦殼裏的呢?大家在外邊混飯吃,不容易啊,假裝是殺手刺客,不過是唬住別人,騙口吃的,他劉平還給當了真。他也不說想想,世上哪有這麽缺心眼的人,會為了幾個錢殺人呢?你殺了人那是多大的麻煩,被官府逮到,拖到法場砍了頭,有多少錢也花不到了。”
劉備:“……壯士此言甚是有理,有理。”
刺客:“有你個大頭理,我走了,你以後小心留意着點。我不殺你,可劉平萬一再找個缺心眼的來,真割走你的腦殼,你後悔藥都來不及吃。”
劉備:“……壯士慢走,不送……”
刺客一走,劉備抱着被子,光腳沖進了關羽的房間:“……往裏邊點,咱倆擠一擠……小關你別怕成這個樣子,我上你的床,沒別的想法,就是想和你聊聊人生理想什麽的……”
被這個刺客一鬧,此後劉備為了安全,從此夜夜與關羽張飛擠睡在一張床上,留下來佳話千古,蕩氣回腸。
【10.劉備是如何積累無形資産的】
到了劉備出任平原相的時候,他已經是奔四的年齡了。
這個年齡,熬到了縣團級,這就算到頭了。任何年代,上級領導都不樂意提撥上歲數的老家夥,老家夥暮氣沉沉,不思進取,此猶罷了,而且老家夥一個個都已經熬成了精,稍不留神就會讓老家夥算計了自己。還是幹部年輕化好,年輕的下屬莽撞,聽話,好擺弄,惹出麻煩來踢開也容易。從這條規律上來說,劉備劉玄德的仕途,已經不複再有上升空間,至少,他老人家就很滿意這個結果。
每天一大早,劉備把被窩一踹,大喊道:“關羽把你的爛書本放下,張飛不許再畫美女,今天城東有小股土匪出沒,你們倆與我去殺賊去也!”
與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形象完全相反,劉關張三個人中,最能打的竟然是劉備,關羽上馬都揣着書本,張飛則是舍不得放下畫筆,這倆活寶之所以被描述成演義中的怪樣子,目的是為了滿足公衆弱智的心理。既然公衆渴望着有威力強大的人願意屈從自己,讓自己省心省力做皇帝,羅貫中也就在演義中讓公衆盡情的意淫。
但實際上,關羽和張飛首先是個有着正确價值觀的人,他們跟對了老板,并無怨無悔的追随老板提高自己,最終成為了歷史上最拉風的名流。在平原縣的時候,他們兩個每天就是這樣跟随着劉備後面,追殺流竄而來的小股子土匪,把個平原縣治理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百姓皆稱劉備之德。
這一天,劉備正在黑板前講戰術課:“夫戰,勇氣也,啥玩意兒叫勇氣呢?勇氣就是象我這樣,見了賊人就瘋了一樣拼命,就好象多活一分鐘都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你連命都不要了,你想對方能不害怕嗎?再說這個不要命,不要命也是講究技巧的,如果你發現你不要命根本鎮不住對方,對方比你更不要命,那你趕緊,掉頭撒丫子狂逃,這個見機逃命,也是勇氣,而且是最大的勇氣……”
正說着,門外有人禀報:“報告老板,城外有個人,自稱太史慈,說是來求救的。”
“太史慈?求救?”劉備差點沒破口大罵起來:“有沒有搞錯,老子這個平原縣,連吃奶的娃娃都算上,也沒幾頭蒜。這個太史慈是誰呀,竟然心眼缺到來老子這裏搬救兵?”
來人道:“他說是北海國相孔融派他來的。”
劉備:“誰?誰派他來的?”
來人:“北海國相孔融。”
劉備:“孔融?是不是那個四歲時讓梨的孔融?”
來人:“然也。”
劉備呆住了:“真的假的?難道孔北海知道我劉備的名字嗎?人家可是天下皆知的大名士啊。”
來人道:“孔融是名氣大,不過你劉使君也不是無名之輩,許多人都知道你的。”
劉備慢慢的坐了下來,神色平靜,心裏卻是激潮翻湧。
什麽叫人生的奮鬥?這個就是了。
你看你拼命的打拼,拼老命的折騰,可就是不見絲毫效果。你急,你瘋狂,你上竄下跳,可沒效果就是沒效果。正當你陷入絕望之中,灰心喪氣,不再認為自己的努力能夠對自己的悲摧命運有所改觀時,你才會發現,實際上你的努力,始終是在一點一滴的積累之中。這個過程漸進而緩慢,許多人已經知道你了,甚至還有人将你視為偶像,視為英雄,而你自己卻對此一無所知,仍然以為自己不過是一個悲摧的人,一個不斷失敗的人,一個終其一生也混不出個名堂的人。
人生就是這樣,你的付出,如果在第一時間套現,那就是資本。徜如果付出竟無所報,就累積而成為了資源。這種無形資産累積越多,你的成功就越是容易。所謂的厚積薄發,說的就是無形資産的累積,達到了爆發的臨界點時,為成功者所帶來的那一瞬間的快感。
孔融孔北海,聖衍公的傳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大名士。在劉備心裏,孔融是一座高不可仰的山,自己根本不可能碰到人家的邊。可現在他才知道,在孔融的心裏,對他劉備同樣的欽服景仰。
因為他是一個奮鬥者,一個不甘于平庸的命運,無休無止瞎折騰的主兒。
小關小張,劉備吩咐道:“放下你們的書本,馬上點起人馬,與我往援孔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