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1)
【1.屠戶的女兒】
話說東漢末年,在宛城地方,有一家肉鋪。開肉鋪的老板姓何,叫何真,大家都親切的叫他何屠戶。
何屠戶其人,生得貌醜而黑,矮敦粗胖。娶了個老婆,模樣和何屠戶有得一拼,也是黑而貌醜,粗胖矮敦。夫妻倆合夥用力,生出來兩個兒子,模樣長得類爹而象娘,仍然是醜黑不堪,粗矮胖敦。
然後何屠戶夫妻又合力,生下兩個女兒。
這個大女兒卻是怪異,全家人都黑得煤炭一般,偏她卻是白嫩的宛如水豆腐,看着就惹人憐愛。再等這女孩稍微長大一點,那就更離譜了,看那眉目如畫,嬌美如花,絲毫不差的是個美人胎子。
何屠戶家竟然生出來個小美人,這引起了鄉人鄰居的無限驚詫。時不時的,就會有人悄悄走過來,問何屠戶老婆:“喂,這裏沒外人,你悄悄的告訴我,我保準不對外講。你生的那個美貌女兒……肯定不是何屠戶的種,你看他們爺仨黑的,掉煤堆裏找都找不着,你到底是跟誰生出來的?”
每逢出現這種情況,何屠戶父子仨就會手執殺豬刀,兇狠的将詢問之人追趕出幾十裏地開外。
“老子黑怎麽了?醜又怎麽了?誰規定的又醜又黑,就不能生出來美貌女兒?誰再敢說我老婆偷人,老子就先捅了他老婆……”
總之,何屠戶這家人很給力,夫妻二人及兩個兒子,兩個丫頭,幸福和諧的生活在一起。
眨眼工夫,那美貌小丫頭長大了,這時候的她,愈發的光豔照人,美絕人寰,四鄉五裏前來說媒的,絡繹不絕。正在何屠戶一家為女兒的婚事,舉棋不定的時候,朝廷的彩女使抵臨宛城。
所謂采女使,就是當時漢靈帝派出來的太監和上年紀的宮人,他們身懷重大使命,意氣風發的奔赴各地,尋訪美貌女子,送入宮中供漢靈帝消悶解乏。何氏女的美貌之名已經廣為人知,采女使率先登門,要對其進行體檢。
這個體檢的過程,在《漢雜事秘章》上是有記載的,基本上來說流程如下:第一步是看女子走路的姿式,姿式不合乎标準不成。
第二步再細審女子的五官容貌,非極美者不具入選資格。
第三步是觀察女子的頭發。
第四步是關閉窗門,檢查女子的身體。
有關何氏女的體檢數據,被公布的只有她的身高,高七尺一寸。相當于現在的170厘米,絕對标準的模特身材。
Advertisement
于是何氏女就奉诏入宮,為國家重要領導人漢靈帝提供服務。
漢靈帝正蹲在錢堆裏數錢,猛然見到如此美女,頓時大喜,急忙站起來身來,招呼道:“小姑娘過來,過來,我給你看樣東西,保證你以前沒看過……”何氏女看過後,就有了身孕,不久生下個兒子。
漢靈帝如獲至寶,生恐這個兒子養不活,将其送入道人家養育。
公元180年,何氏女晉升為皇後,時年18歲。
這一年,董卓49歲,曹操26歲,劉備20歲,關羽21歲,張飛剛剛9歲,諸葛亮正式投胎,介于來到這世界與尚未來到這世界的中間狀态上。
【2.只有太監才能救帝國】
每當史書寫到這一段,史學家們莫不是推窗望月,仰天長嘯,說:“如果那殺豬匠何真再堅持多活幾日,勢必因為女兒冊封皇後之故,成為東漢帝國最高領導人。這正是放下屠刀,立做宰相,豈不快哉?”
然而歷史沒有那麽快哉,殺豬匠何真,他沒有堅持到女兒冊封皇後的那一天,就含笑九泉了。
雖然何真死了,但他好歹為帝國生了個皇後啊,所以死後的殺豬匠被封為車騎将軍,賜封舞陽宣德候。
但何皇後的母親興氏,壽命卻是比較長,親眼看到了女兒母儀天下。所以這位老太太,被封為舞陽君。老太太飄然入宮,協助女兒治理後宮。
老太太幫助女兒治理後宮,那天下呢?天下誰來管?
何皇後不是還有兩個殺豬匠哥哥的嗎?就讓他們來好了。
殺豬匠何真身上未能出現的奇跡,在大兒子何進身上實現了。何皇後的大哥何進,放下了殺豬刀,光着兩只腳來到了京都洛陽,他官拜郎中,遷虎贲中郎将。
這位殺豬大哥何進,他知道如何治理國家嗎?畢竟治理國家,跟殺豬是完全不同類型的業務。
他還真的懂,而且不是一般的懂。
殺豬匠何進,他腳上的泥巴尚未洗淨,便手執大将軍令,拿那雙挑選肥豬的眼睛,往下一掃,嗯,發現兩頭挨刀的肥豬……不對不對,發現兩名人才。
這兩名人才,一個是曹操,另一個是袁紹。
考慮到曹操和袁紹在歷史上的聲望,我們只能承認,這個治理國家和殺豬好象沒什麽區別。要不人家大将軍何進,剛剛從殺豬房裏出來,治理起國家竟然是如此的娴熟呢?
話說那袁紹袁本初,端的是風流儒雅,一表人才,又喜禮賢下士,結交天下俠客。史書上記載說,每天前往他家投奔的江湖豪俠,猶如過江之鲫,絡繹不絕。而且袁紹出身望族,六代人都曾出任帝國宰相,堪稱宰相之家。有鑒于此,朝廷立即宣旨,命袁紹入洛陽為官。卻不想,袁紹斷然拒絕。
袁紹何以拒絕朝廷宣召呢?
袁紹說:“有沒有搞錯?我袁紹何許人也?我爹爹我爺爺,我祖爺爺和祖祖爺爺,還有祖祖祖爺爺以及祖祖祖祖爺爺,他們可都是宰相耶!現在你朝廷弄個看門守院的小官職給我,讓我爺爺們知道了,還不得氣得活轉過來?”
官太小,老子不去!
袁紹拒絕朝廷征召,此事引發了朝廷極度驚恐。于是領導班子立即召開常委會,與會常委,清一色太監。會議上,大太監中常侍趙忠,悲憤的發言:“大家都知道,袁紹拒絕朝廷的征召,卻在家裏豢養死士,每日裏舞刀弄劍,談是論非。我想問一問,袁紹他到底想幹什麽?在這裏我表個态啊,徜若袁紹敢于輕舉妄動,那麽他一定會被牢牢的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會議內容要注意保密,紀要只發到少數權臣手中。
于是朝中三公之一,司徒袁隗,就接到了這樣一份秘密會議紀要。
袁隗是袁紹的叔叔,接到會議紀要後就去找袁紹,問:“紹子啊,你為啥子要拒絕朝廷的征召呢?”
袁紹道:“王八蛋才樂意拒絕。可是叔你看,他們給我那麽小的一個官,讓我以後怎麽出去見人啊?”
袁隗問:“那紹子,你想當多大的官呢?”
袁紹道:“我琢磨着……宰相還湊乎吧?”
“我呸!”袁隗一口唾在袁紹的臉上,“現今朝中,暗潮湧動,太監與外戚兩大勢力集團鬥得不可開交。這宰相之位,連你叔我都不敢想了,你還敢厚着臉皮要?趕緊,扛起你的鋪蓋卷,去朝廷報到赴任,你再敢磨磨叽叽,為我們袁家惹來滅門之禍,我就先滅了你!”
袁紹:“……那好吧。”
于是袁紹入京入何進門下,官拜侍禦史,虎贲中郎将。次年,朝廷設置西園八校尉,任命袁紹為中軍校尉。
擺平了袁紹這個不穩定因素,中常侍趙忠欣然回宮,甫到門前,就見幾個小黃門,滿臉驚慌的跑過來:“不好了不好了,陛下要廢掉何皇後……”
“什麽?陛下要廢後?”趙忠樂了:“有意思,那倒黴的殺豬大哥何進,剛剛當上大将軍,這就要撤職了……”
【3.守身不如玉】
漢靈帝為什麽要廢後呢?這是因為何氏女自打入宮,以其美色見寵,替漢靈帝生了兒子劉辨。正當她幸福地做月子的時候,突然發現幾個宮人的肚皮,也隐隐約約鼓了起來。
原來是宮中美貌女子太多,漢靈帝正在樂不可吱,一個個的幸禦過來。
見此情形,何皇後一下子急了。這樣下去還怎麽得了?自己之所以受寵,就是因為自己替靈帝生了兒子,所以才會冊封皇後。可是照漢靈帝這麽個幸禦速度,別的宮人也會迅速的生子,兒子多了,自己的價值又何在?說不定到時候哪個狐貍精又受寵,皇後連同太後的職稱,一并歸屬了別人。
後宮之戰,向來是兇險而殘忍。嬴家固然是富有天下,威風無雙,可如果輸了的話,那會很慘很慘。
在宮闱之戰中輸掉的女子,或被砍去手腳,或被丢到酒缸裏浸泡,被丢到茅廁裏任人戲弄,這些都是帝國後宮确實發生過的事情。
何皇後遍體生寒,戰栗不已。
何皇後窘迫之下,發現她已經無路可走。如果她想逃過那恐怖的命運,不被別人剁了手腳丢進茅廁的話,那麽她只能……先把別人丢到茅廁裏去。
後宮裏的游戲,就是這麽個玩法,無可厚非!
于是何皇後傳懿旨:宮裏的所有的嫔妃,誰也不許擅自懷孕生子,有違背了這條規矩者:鸩死沒商量!
宮裏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整風運動,宮人們一個個嚴格自律,守身如玉,道德風氣煥然一新。但何皇後的道德自律與整風運動,只能整到宮人頭上,卻整不到漢靈帝,于是有一天,有位能書會算的王美人竟然有了身孕。事發之後,王美人驚恐萬分,天天追在太監後面懇求堕胎藥。可是太監們也不知給她吃了什麽,居然生下了一個肥肥胖胖的大小子。
這孩子,就是未來倒黴透頂的漢獻帝了。
聞知王氏美人不守清規,守身不如玉,悍然生下了兒子,何皇後怒不可竭,當即命人将王氏鸩殺。
王美人死于公元181年,時年20歲。是年董卓50歲,曹操27歲,劉備21歲,關羽22歲,張飛10歲,諸葛亮剛滿1周歲。
王氏美人生下皇子,遭何皇後鸩殺,此事震驚後宮。漢靈帝的母親董太後,就是那個勸兒子快點撈錢的老太太,生恐小孫子再讓何皇後掐死,急忙趕來将小漢獻帝抱走,親自撫養。
而漢靈帝發現何皇後竟然鸩殺了他的美人,怒不可竭,傳旨要廢除何氏的皇後之位。
何皇後傻眼了,思前想後,知道要想保住自己的皇後之位和性命,就只能央求太監出面說情。因為漢靈帝這怪人,與太監們有着一種精神層次上的認同,誰的話漢靈帝也不聽,就聽太監的。
于是何皇後去找手握實權的大太監張讓和趙忠:“兩位公公,幫咱點小忙呗,你們能不能跟皇上說一說,讓她別廢了我的皇後,我也不容易……”
倆太監斜着眼,用鼻孔沖着何皇後,問:“我們為啥子要幫你?幫了你,我們又能落得什麽好處?”
何皇後道:“兩位公公,只要你們幫了我,以後我都聽你們的。”
倆太監道:“這還差不多。”
于是太監們去找漢靈帝,問:“陛下,為啥要廢了何皇後啊?”
漢靈帝怒道:“這話你們還用問?她鸩殺了朕的美人,還要鸩殺朕的兒子,這樣的女人,有什麽資格母儀天下,為天下之表?”
太監們道:“請問陛下,可曾聽說過這世上有不吃醋的女生?”
“吃醋……吃醋她也不能殺人啊!”漢靈帝叫道。
太監們笑道:“陛下差矣,女人這種動物,別看外表文文靜靜,實則生猛異常,尤其是在守護自己床榻的時候,那更是非一般的兇狠……對了陛下,咱們說正經的吧,假如你廢了何皇後,拍賣皇後之位,你要價多少?”
“這個……”漢靈帝沉吟道:“至少一千萬!那可是皇後啊,少一個子也不賣。”
于是太監們出來,對何皇後說:“皇後,陛下已經出價了,要想保住你的皇後之位,只須一千萬即可。”
何皇後苦着臉道:“我拿不出那麽多的錢……”
太監:“那就幫不上忙了……”說罷,太監們掉頭就走。何皇後急忙攔住他們:“求求你們就幫了我這個忙吧,你幫了我,就等于得到了我哥哥的支持,否則的話,你們就算是另立了皇後,還不知對方會如何對待你們呢……”
太監道:“你這話說得也是,等我們商量商量……”太監們臨時開了個小型常委會。會議決定,與其再立一個新皇後,莫不如現在幫助何皇後保住位子,保住了何皇後,就獲得了朝中大将軍何進的支持,如此美事,何不為之呢?
于是衆太監們發揚風格,湊足了一千萬,保住了何皇後的位子。
太監們是最可憐的生物,因為卵袋被割掉,對于女色已經不再有興趣,最喜歡的,就是錢了。此番為了何皇後,太監們大出血,心疼得眼淚都要流出來。正在心疼之際,突然聽到了一個奇怪的消息:何皇後的哥哥,大将軍何進,正在緊急謀劃,要将出錢保住他妹妹皇後之位的善良太監們,盡數誅殺。
有沒有搞錯?這個殺豬仔何進,怎麽可以這麽胡來?
【4.孔融為什麽讓梨?】
那麽,晉升為大将軍的殺豬仔何進,何以要恩将仇報,傷害無辜善良的太監呢?
史書上瞎掰說,這是因為群閹橫行,禍亂國家,所以要鏟除這些蠹蟲。不管是小說《三國演義》,還是史書《三國志》,亦或是《後漢書》、《資治通鑒》,都是這樣解釋的。
事實上,單論橫行不法,禍亂國家,這些事士大夫們幹得更多。而且更殘忍,也更邪惡。
有關宦官們橫行不法的記錄,史書上只有三條。要知道,史書是士大夫們寫的,如果宦官們有更多的劣跡,史官鐵定是不惜筆墨的。可搜腸刮肚的才湊足了三條,可知太監們不是不幹壞事,但在幹壞事的頻率上,明顯落後于士大夫。
先說史書上有關太監罪行的三條記錄:
頭一條是公元160年,宦官殺名臣趙歧全家。
第二條是公元166年,宦官射殺民間女子。
第三條是公元179年,宦官殺人而懸屍。
這三件事,很殘忍,很邪惡。但與士大夫們的殘忍邪惡相比,卻是落了下風。
我們随便舉幾樁士大夫們幹的壞事,來看看哪一方更邪惡。
先說士大夫陽球,他娶了宦官家的女兒,靠着拍大宦官王萌的馬屁,終于爬到了高位。而後突然翻臉,将王萌父子雙雙下獄,王萌向他求情,陽球卻用泥巴堵了王萌父子的嘴,将父子二人生生拷打而死。
再說所謂的宦官射殺民女案,實際上是宦官徐璜的侄子徐宣幹的,但士大夫東海相黃浮,将徐宣全家,不分男女老幼,通通捉起來,嚴刑拷打。
此外還有一位士大夫張儉,他在路上遇到了大宦官候攬的母親,就不由分說,将那悲摧的老太婆宰殺了。然後又一不作,二不休,索性帶人沖入候攬家中,将候家滿門老小,一百多人統統殺掉,制造了駭人聽聞的滅門血案。
事發之後,張儉棄官逃亡,途中遇到人家,就上前叩門求宿。所以後人有詩曰: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這裏望門投止,說的就是張儉見門就敲。留宿張儉的人家,都因為官府的緝捕而遭受到了連累,這其中最悲摧的,就是孔融的哥哥,孔褒。
“融四歲,能讓梨……”這是《新三字經》中講的故事,說小孔融四歲的時候,吃梨的時候專挑小的,将大的讓給別人。那麽,孔融讓梨,大梨讓給了誰呢?
讓給了他的哥哥,孔褒。
悲摧的孔褒孔大哥,就因為貪嘴吃了個大梨,結果被弟弟孔融騙去了一條命。
話說士大夫張儉,殺了大宦官候攬全家老幼之後,一徑逃亡到了曲阜孔家,上前敲門。開門的是剛剛9歲的小孔融,小孔融讓張儉進去,收容了他。
不久事發,官府來追究責任,說:“雖然門是小孔融開的,可是他年紀小,不具行為能力與責任能力……嗯,那個誰,他大哥孔褒,不是已經16歲了嗎?他以前吃過小孔融讓的大梨吧?那就這樣好了,這件事就算在孔褒身上吧。”……于是孔褒,莫名其妙的被官府拖出去,砍了腦殼。
這就是孔融讓梨的後續故事。
眨眼工夫,小孔融也長大了,出任了北海國相,也成為了士大夫。有一天他為父親舉辦喪事,要求當地的群衆都必須出來哭,死的又不是大家的爹,所以群衆們被迫來了,卻哭不出聲來。猜猜孔融幹了什麽?
孔融殺掉了一個在他父親墓前哭泣的人,罪名是不夠悲痛。
基本上來說,這就是士大夫的風格和德性。單以人性而論,他們絕不比太監更善良,反而在邪惡上別出心裁,富有創意。
殺豬仔何進,之所以要打掉太監集團,并非是因為太監幹了什麽壞事。目的只有一個,推禦罪名。
推禦什麽罪名?
公元184年,郎中張鈞上表彈劾十常侍,指控黃巾民變,都是因為十常侍所引發的。只要殺掉十常侍以謝天下,天下就太平了。
【5.托了太監的福】
士大夫們需要一只替罪羔羊,以推禦自己治國無能的責任,所以他們盯上了太監。此外他們更想從太監手中奪回權力,所以雙方的沖突,愈發激烈而不可控。
而大将軍何進,每天在朝堂上與士大夫們相處,威風凜凜的拿着殺豬刀擺譜。士大夫發現這個殺豬仔腦筋不夠用,就紛紛給他上眼藥,忽悠他殺掉十常侍。
何進起初應該是不以為然的,因為他家裏四個孩子,他是老大,二弟何苗與太監們關系友善。大妹就是何皇後,獲得過太監們的幫助才保住皇後之位。何進還有個小妹子,嫁給了大太監張讓的兒子做媳婦。細說起來,殺豬仔何進之所以能混進士大夫堆裏人模狗樣,是托了太監們的福。
總之,何進跟太監們是一家,沒理由在家裏輪刀子亂砍亂殺。
饒是大将軍何進與太監們血肉相連的親情,也奈不得他身邊人精太多,如曹操,如袁紹,這些剛剛成長起來的蓋世枭雄,都是心智過人之輩。這些心術不正的怪人,天天琢磨着弄亂這個國家,好撈一票。以何進那殺豬仔的腦殼,如何對付得了?
曹操袁紹這些唯恐天下不亂的人,就輪番來給殺豬仔何進上眼藥:“殺豬的……不是,我是說大将軍,動手吧,動手殺掉太監們,你的名氣可就大了,這是多麽難得的好機會啊。錯過了這個村,讓別人搶先動手殺光了太監,大将軍你就再也找不到這個店了……”
諸如此類,總之是忽悠個不停。
三忽悠兩忽悠,腦子不夠用的何進,就上了套。他忘了所謂的殺太監,就是被士大夫們忽悠來殺他們自己家人。上套的何進懵懂不知,就迷迷糊糊進宮,找母親興氏,妹妹何太後商量。
何太後……現在漢靈帝已經死了,繼位的就是何氏生下來的兒子,少帝劉辨。所以何皇後就晉格升為皇太後了。
殺豬仔何進說:“娘,弟弟妹妹們,我已經決定了,立即引兵入宮,将宮裏的太監們,殺個幹幹淨淨!”
“殺光太監?你有沒有搞錯?”母親興氏詫異的道:“皇宮之所以是皇宮,不是皇帝有什麽天大的本事,而是有一群卵袋被割除了的太監們保護着他。太監們是再也不可能回到正常世界的,只有在宮中才安全。皇帝也一樣,你看你的外甥皇帝,才多大點歲數?你如果把太監殺光了,你侄子他還是皇帝嗎?”
“這個……”何進眨巴着眼睛,“……這個……我沒想這麽多……”
“想都沒想清楚,就亂開黃腔,你還以為是在老家的殺豬房裏嗎?”母親興氏斥責道。
何進的議案被家人否決,沒有通過。
耷拉着腦袋出來,殺豬仔何進立即被一群朝臣團團圍住:“大将軍,什麽時候動手啊?告你說你那外甥皇帝,現在可危險了,太監們正推出一個長期性的奴隸養成計劃,要把你的外甥皇帝改造成馴服的工具,可憐你那小外甥夢裏也哭,醒時流淚,他的心裏無時不刻的不在呼喊:救我,大舅快來救我啊……”
聽了這番瞎忽悠,何進腦子一黑,脫口叫了聲:“爹,這事可咋個弄啊……”
可憐的殺豬仔何進,他遭受到朝中壞心眼的士大夫與善良太監的雙向夾磨,進退失據。這奇怪的人生陷阱,迫得他人格倒退,渴望着一個有能力的人來指導他,步出人生的絕境。
可是大将軍何進的爹,早就死了。現在的他,只能在心中另找一個權威。
誰在殺豬仔何進心中有權威呢?
這個威權,就是董卓。
為什麽是董卓呢?我們來算算年齡,何太後立為皇後時,是20歲,九年後漢靈帝死,是29歲。她的哥哥殺豬仔何進,年齡應該是30多歲。而董卓,這一年是58歲,已經是德高望重的元老了。
最重要的是,當殺豬仔何進洗幹淨腳上的泥巴,披上大将軍戰袍時,他看到的、聽到的全都是董卓炫武功于邊荒的激情故事。盡管小說《三國演義》對董卓進行着極盡醜化之能事,可在殺豬仔何進眼裏,董卓才是他心中最仰慕、最敬佩的人。
如果有誰能夠幫助殺豬仔走出人生難局的話,那一定是德高望重的董卓了。
何進心裏這樣想。于是董卓通知大家:“我已經寫信給董卓,讓他來京城,主持工作……”
這時候,35歲的典軍校尉曹操,在一邊撫掌道:“大将軍,不用這麽麻煩的,要想盡誅太監,只需要啓動司法程序,把太監們交給心狠手毒的士大夫,我保證太監一個也活不成。”
何進在心中冷笑:“不懂事的小毛孩子,我盡誅太監幹什麽?我叫董卓入京,只是為了擺脫被這些壞心眼的士大夫控制的尴尬局面。這些士大夫,可比屠宰房裏的豬,難擺弄得多。”
【6.腦殼被人騙去】
大将軍何進,诏召董卓入都,欲誅除閹宦的消息,猶如荒郊野火,忽啦啦的傳遍了天下。
那麽這個消息,是誰傳開的呢?
士大夫們,當然是朝中的士大夫們。因為這件事,只有朝中士大夫們知道,而這些壞人之所以将消息傳播開來,目的只有一個:禍亂天下!
禍亂天下,對士大夫們有什麽好處?
禍亂天下,對任何人也沒好處。但問題是,這個天下不禍亂,士大夫們也撈不到一根毛。橫豎什麽也撈不到,那還不如先行禍亂一下,讓那些撈得盆滿缽滿的人,都去倒黴吧!
正是懷着這種唯恐天下不亂的險惡用心,大家及時的、準确的把董卓入京的消息,傳遞到了大太監張讓的耳朵裏。
聽了這個消息,張讓就拄着拐杖,去找自己的兒媳婦……
兒媳婦?太監也有兒媳婦嗎?
說不上來,按說太監應該沒兒媳婦的。可東漢末年這個辰光怪異,許多太監硬是有兒子的。既然有兒子,那兒媳婦必不可少。前面說過,大太監張讓的兒子,娶的就是何進的小妹妹,我們稱她為何小妹好了。
到了兒媳婦何小妹面前,張讓撲通一聲跪下,嚎淘大哭起來。
何小妹吓壞了,急忙叫道:“爹,爹你快起來……你這是幹什麽?”
張讓哭道:“賢媳呀,啥也別說了,快點讓你大哥來,讓他把我們幾個,象殺豬那樣一個個全都捅了吧……”
何小妹:“爹爹,何出此言啊?”
張讓道:“賢媳,我不說你也明白,你大哥他不過是個殺豬仔,憑什麽在朝中人五人六,耀武揚武?不就是因為現今天的天子,是他的大外甥嗎?可他也不說想一想,他大外甥憑什麽當上皇帝?上一次人家要廢了你姐的皇後,是誰老着一張臉,在皇上面前說情來着?如果你姐的皇後被廢了,現在的天子,還是你大外甥嗎?我們看在一家人的情面上,傾家蕩産,才哄得皇上軟下心來,沒有廢掉你姐的皇後,也才保住你大哥大将軍的位子。可是你大哥是怎麽回報我們的?你猜都猜不到啊,他竟然要将咱們全家,統統殺掉,嗚嗚……這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良知了?”
何小妹聽了,怒上心來,就入宮去找母親舞陽君興氏,把這事情一說,何母勃然大怒,就和何小妹一道去找已經晉升為太後的大女兒。何太後聽了這事,也是氣不打一處來,就立即宣召大哥入宮議事。
何進晃悠晃悠的來了,與全家人展開了激烈的辨論。他解釋說:“不是他非要殺太監不可,蓋因天下大亂,都怪太監,如果沒有太監,這天下絕不會大亂。而今要想天下太平,讓大侄子劉辨做太平天子,除了殺盡太監,沒有第二個法子……”不承想他與母親妹妹們的争辨,全被太監們扒在門縫上,偷聽去了。
等何進一出門,迎面就見數十名太監,将他團團圍住。大太監張讓斷喝一聲:何進,你腦子到底進了多少水?先不要說我兒子娶了你妹子,咱們已是打斷骨頭連着筋的親家了。再說這天下大亂,跟我們太監有什麽關系?明明是你們士大夫心狠手辣,橫行不法,怎麽把事情全都推到我們頭上來了?再者說了,上一次你妹子鸩殺王美人,皇上要廢了她的皇後,連同廢掉你大侄子的皇位,是我們這些沒卵子的太監,一個個傾家蕩産,湊了錢給皇上,替你們家把皇位買回來的。你不報恩倒也罷了,竟然還想要殺掉我們,難道你的心,是鐵石鑄成的?難道你連最後一點良知,也已昧盡了不成?
何進目瞪口呆的望着張讓,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這時候另一個太監渠穆,伏劍上前,曰:“這等狼心狗肺,恩将仇報的東西,還留着幹什麽?大家別攔着我,讓我一劍結果了他……”
一聽這話,衆太監轟的一聲,讓開來一條路,推着渠穆奔何進沖了過去。
史書上記載說:尚方監渠穆斬大将軍何進于嘉德殿前。
何進即死,虎贲中郎将袁術趁機大鬧起來。
【7.宮裏的非太監人士】
袁術是袁紹的堂弟,都是出身于世代宰相之家。而且袁術是三國時代有名的二楞子,他倒不是缺心眼,而是膽子比別人更大一些。膽大妄為是權門公子共同的鮮明風格,蓋因權門出來的孩子,不管闖多大的禍事,都有人頂着,所以這袁術,比之于堂兄袁紹更生猛,素以俠肝義膽而著稱。
正因為袁術風格線條比較的粗曠,所以深受殺豬仔何進之賞識。何進入宮之時,是讓袁術帶了200名虎贲兵随行的。此時袁術等在外邊,聽到宮中大亂,急忙扯過來一個小太監一問,才知道殺豬仔何進已經被太監殺掉了。
當時袁術就急了,他是保護大将軍何進的,何進被殺,他的責任很大。恐怕朝中的士大夫們,少不了要讓他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咋個辦呢?
袁術心想,眼前這樁事,只有把殺大将軍的太監們全部殺掉,我才算是盡到了職責。可要是殺太監,那就得入宮。可袁術雖然膽大,可帶兵入宮還是不敢的,因為那意味着造反。嗯,不能進宮,太監又躲在宮裏不肯出來,唯一的辦法只有……
放火!
于是袁術火焚南宮嘉德殿青瑣門,想把躲藏在宮裏的太監們,全都燒出來。同時袁術急忙派人,去叫堂兄袁紹來,說不定袁紹能有什麽法子。
皇宮火起,太監張讓等人害怕了,就急忙跑去找何進的妹妹何皇後,說:“大将軍的部下造反了,已經殺入了皇宮,大家快跟着我,趕緊逃離出宮……”于是張讓脅持了何太後,少帝劉辨并帝弟劉協,從宮中的一條秘道,逃離出走。
這時候袁紹帶兵趕來了,何進的弟弟何苗也帶兵趕來了,大家湊在一起一商量,眼下好象沒別的好辦法,只有殺入宮中,先趁這個機會把太監殺光宰盡,其它的事回頭再說。
于是袁紹驅兵入宮,見到宦官就殺。史書上記載說,宮裏的宦官,不分老幼通通被殺死,還有許多無須的非太監,也冤枉的送了性命。殺到最後,非太監人士害怕被殺掉,全都脫了褲子,裸露下體,這才幸免于難。
從記錄來看,應該是袁紹追着逃出宮的太監,于洛陽城中大開殺戒。如果屠殺場只限于皇宮之內,很難想象皇宮中會躲藏着許多假冒太監的男子……不過,考慮到當時混亂的政局,這種事情也很有可能。
袁紹殺掉了兩千多人,并窮追挾持了皇帝的太監們,一直追到小平津,終于将這夥人全部截住了。
太監們吓得全都趴在少帝劉辨身邊,有的抱腿有的摟腰,口口聲聲央求陛下救命。
現在我們能夠理解太監們的行為因由了,他們就是恐懼,是被士大夫們的殘殺吓破了膽的可憐動物。
《三國演義》開篇說得明白: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緣何這天下的情勢,分分合合,來回折騰,而沒個長治久安的效果呢?這是因為皇權這東西,純系暴力而獲取,沒有民衆的授權,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