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衛绾從噩夢之中驚醒,薄薄的一層衣衫被香汗浸透了,黏膩地貼于胸口,勾勒出姣好柔美的胸線,月娘候在寝殿門口,回頭望來時,見到的便是這麽一副光景,太子妃茫然地在寝宮內環顧着,身上香汗淋漓,濕漉漉的鬓發貼在額角,雙頰潮紅。
她的嘴唇兒還在不斷翕動着,看着竟似在發抖。
月娘便朝她走了過來,“姑娘做噩夢了?”
衛绾支起了頭,終于安定下來,“不太好的夢。”
夢到殿下渾身是血地回來,遞給了她一紙和離書,固執地要與她和離,無論她怎麽哭求都沒用。
月娘将她發顫的肩膀輕輕摁住,柔聲安撫道:“夢都是相反的,姑娘莫慌。”
衛绾只能信以為真,強迫自己鎮定地點了點頭。
“陛下這幾日好些了麽?”
韞玉等人送膳食前來,将粥膳安置在桌案上,對衛绾說道:“回娘娘話,陛下已醒來了,只是龍體虛弱,好像難以下榻,這些天便宣稱罷朝,于龍床上安養着,所幸也無大事發生。”
軍報幾乎能傳到宮中任一宮婢的耳中,衛绾也不會不能得知,殿下他們動身沒幾日,匈奴人大肆難侵,連着幾座城池失守,匈奴人從這幾座邊城之中掠奪了大量的糧食絲綢,劫走了無數的漢人美女,并州不少男子已自發投軍,或組成義軍雲集應敵。在這樣同仇敵忾的聲勢之下,只有戰則必勝的道理,本來衛绾是不應該擔憂的。
她怕自己越是想,反而情勢越是不妙,不敢再細思下去。
“我身為陛下的兒媳,也該去探病才是。”
懷珠将鞋履替衛绾捧來,替她将雙足套入鑲着玉珠的菖蒲紋尖頭鞋中,衛绾梳洗之後親自下了廚房,忙活了近一個時辰,才嚴妝朝廣明宮去。
韞玉與懷珠傍着她,沿途韞玉便道:“娘娘其實早已應該來探病的,陛下病了這些時日,因您不來,宮人對東宮頗有微詞,便是陛下也會多想,疑心東宮不将他放在眼底。不論殿下如何,娘娘這些功夫是要做的。”
衛绾颔首認同,手中還捧着一疊瓦罐煨雞,下了些微淡的藥材,正是滋補元氣的靈藥,感到有一絲惙惙,直至走入宮殿之中,薛夫人正巧不在,皇帝側卧于龍床畔,支起了眼皮。
她掌中不知托着何物,竟鮮香撲鼻,皇帝從身體不支倒下之後,這幾日一直食欲不振,薛夫人百般想法兒哄他開口,他也仍是覺着實難下咽,直至嗅到衛绾帶來的午膳香味,皺眉問道:“這是什麽?”
Advertisement
衛绾斂眸低語:“是臣媳下廚做的雞湯。”
說到此處,皇帝突然哼笑了一聲,意味不明地說道:“太子從來不叫朕父皇,你嫁來之後同他一樣不敬,如今他人不在,立時便改了口,可真是八面玲珑的貼心兒媳。”
衛绾畏懼皇帝,但偷觑他神色,卻知他眼下并沒有真的惱火,稍稍心安,大膽地喚道:“父皇。”
皇帝竟意外地不感到生氣,反而那兩道濃如重墨的粗眉一挑,朝衛绾擺了擺手,“将湯水呈上來。”
“諾。”
衛绾斂眸,溫馴地呈上,皇帝身邊的侍者崔明德接過瓦罐,已調羹舀出小半碗來。
天家人用膳也有別處不同,皇帝用膳自有規矩,飯不過二碗,以免傷身,菜肴不可多用,以免被有心之人利用,崔明德只舀了小半碗,跪侍皇帝病榻前,以白瓷梅紋的湯匙舀出一些,皇帝低頭嘗了口,湯汁鮮美,極快地便滑入了喉嚨,帶着股濃郁而野性的香氣,絕不是宮中大廚所能烹制出的。
皇帝雙目明亮,仿佛這數日的厭食症瞬時便好全了,幾乎迫不及待,便奪過了崔明德掌中的瓷碗,喝了一大口。
不止崔明德,也衛绾也是驚訝失色,她頗有古怪地冥想了片刻,心道原來貴為皇帝也是貪嘴的。
這一小半碗讓皇帝一下喝得見了底,他便又開懷地催促道:“再盛。”
崔明德豈敢不應,就算違了規矩,但陛下病了這幾日水米難進,好容易有他能入口的,崔明德忙哈腰點頭,替皇帝又盛了一大碗來。
皇帝方才喝湯過急,半白的一把胡須上還墜着幾粒姜黃的湯汁,衛绾見了實在沒有忍住,回身命身後的韞玉取帕子來,便遞給了皇帝身邊的宮女。
皇帝食欲大開,将一碗雞湯又喝得見了底,以箸子夾起一塊雞肉,也是入口即化,濃淡得宜,皇帝雙目晶亮地朝衛绾看去,不用說話,面孔便已洩露了贊嘆之意。
“好廚藝,确是好廚藝,沒想到太子口福不凡。”他這才接了帕子擦幹淨了胡須和手指,不住地颔首贊道。
在東宮衛绾沒少為殿下掌廚,但殿下的口味好像與她天然不對付,對誇贊她廚藝的話非常吝啬,幾乎沒有一語,她曾一度對自己本引以為傲的廚藝懷疑過,但如今得到了陛下的贊不絕口,昔日的驕傲總算找回來了。
皇帝又望着她,道:“日後,你常來廣明宮為朕送膳。”
不待衛绾反應,崔明德已是先變了臉色。
皇帝道:“有些于禮不合,但朕尚在病中,貪些口腹之欲,也是不妨事的,你便時常來廣明宮,帶着人光明正大地來。”
衛绾垂眸叩首,“臣媳遵命。”
皇帝盯着眼前溫婉而恭敬的兒媳,一瞬間想到了別事,感到有一絲詫異:“太子誇贊過你的廚藝沒有?”他那個嫡子,讓他至始至終看不破,別說是心事,連他平日裏慣愛何種口味,皇帝都無從得知,一時之間感到有些懊惱和煩躁,心中頓起念頭,非要從這個溫柔恭順的兒媳嘴裏挖出些話來不可。
但衛绾卻搖了搖頭,“殿下鮮少說,他似忌諱庖廚。”
皇帝“噢”一聲,露出失望之色來。這個兒子不知從哪染來的一股士大夫習氣,高傲冷慢得很,目下無塵,連他這個父親都從不放在眼底。
相比之下,這個手藝不凡又孝敬的兒媳婦,看着便順眼多了。
皇帝目光渾濁,發出了一些感慨的喟嘆之聲,衛绾審時度勢,趁熱打鐵地道:“其實殿下只是習慣了戒急用忍,往往會遷就臣媳,正如他明明不喜油膩葷腥,卻因為臣媳一聲不響地咽下去一般,即便有時覺着心中受了些委屈,但倘若面對的是他所珍視的,他便是以犧牲自己為代價,也不肯讓最重視的那個人露出一絲失望。”
這話讓皇帝若有所思,只是他極快地便反應過來,面上帶了一絲不悅,說道:“朕見他便煩心,莫在朕跟前說他好話了,朕豈能看不出你個小女兒的心思。”
衛绾被識破好事,暗中面露讪讪。
但皇帝卻又跟着不由自主地想到,其實他這個嫡子幼時對他不是如此冷漠的,他蹒跚學步時,走幾步便跌倒,嘤嘤喊着讓父皇抱,粉雕玉琢的奶娃娃哭得鐵石心腸的人也要為之動容。但,老二比太子長幾歲,他倒是小小年紀便學會了争寵,因為對薛夫人的偏愛,他對老二也确實用了更多的心思,但給太子請的太傅少師,卻都是朝野上下最負名望的大儒。
只是不知從什麽時候起,太子也不再黏着他,始終對他敬而遠之,他的政事處理得越來越妥善,幾乎再挑不出錯處,而父子之間的隔閡卻也越來越深,如今誰也不肯再往前多邁出一步。
彼此心中都明白,誰先跨出了那一步,那根懸于二人之間的危繩便會立時崩斷,先邁出腳的人要被對方譏笑諷刺到死。
“策兒他……”皇帝無意識地喃喃出口,卻意識到自己喚了什麽,忙以袖掩去神色,輕咳嗽了一聲,不再往下說。
衛绾凝神聽着,覺得陛下才數日不見,似乎蒼老了幾歲。明明前不久,他還在算計殿下,逼迫殿下納了常幼容,如今似乎已老态龍鐘,開始回首前塵,對往事有了諸多後悔之意。
薛夫人離開了廣明宮不過小半個時辰,她連着伺候了那老皇帝兩天一夜了,這時候肯如她守在他病榻旁的妃嫔能有幾人,那老皇帝卻絲毫不感念她的恩德,反倒給臉不要臉,愈發刁鑽老辣起來,油鹽不進,不論她挖空心思做甚麽美味,也入不了他的口。
如今跪得太久了,她雙膝發軟,回宮便歇憩了些時辰,在腿上貼了膏藥,仰頭閉目恍如睡去。
睡了會兒,又擔憂睡得太久了,讓皇帝久等,他如今刁鑽得很,一有不如意,便摔物件使氣。楚王還是戴罪之身,薛夫人不得不按捺下所有的脾性,在皇帝病榻前盡心竭力地侍奉,盼着他又再念起他們母子的好處來。
只是她最拿手的本事都在床上,如今皇帝老不中用的腰杆挺不動了,她英雄無用武之地,只能在衣食上設法讨他歡心,可她将平日裏皇帝愛吃的珍馐美味都上了個遍,甚至親自洗手做羹湯,也沒有得到老皇帝絲毫青睐。
休息夠了,薛夫人忍着不耐煩從胡床上起身,将準備已久的羹湯命侍女捧着,朝廣明宮去。
只是還沒入門,便見崔明德捧着一只瓦罐走出,薛夫人蹙了眉,喚住了崔明德,待走近,瓦罐之中只剩寥寥幾塊雞骨,殘渣湯水而已,薛夫人驚怔道:“陛下肯用膳了?”
崔明德點頭,随即又忍了忍,說道:“不但如此,用得還不少,直催促老奴再盛、再盛,這一鍋幾乎都要見了底兒了,奴從未見過陛下如此食欲大開過。”
薛夫人愈發疑惑,道:“何人掌廚?”她說罷又溫和如春風般笑出聲,“該賞了。”
崔明德戰戰兢兢,畏畏縮縮道:“是……是太子妃娘娘。”
話音落地,薛夫人面色陡變。而此時輝煌而森嚴的光明宮中,卻傳來一道道笑談之音,皇帝似乎笑得很是開懷。
作者有話要說:
绾绾:你在外面打仗,我在家裏哄你爹。
夏夏:他不需要哄,糟老頭子壞得很。
渣龍:不肖子回來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