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1)
【01.反對派的呼聲】
1915年7月,袁世凱電召各省軍人,計有山東将軍靳雲鵬、江西将軍李純、山西将軍閻錫山、奉天将軍張錫銮、湖北将軍段芝貴,以及東北張作霖、兩江王占元等人,問:咱們的共和,搞到底咋個樣呢?
除張錫銮外,餘者回答都是同一個套路,曰:共和沒辦出成績來,希望大總統多負責任,乾綱獨斷,以慰蒼生霖雨之望。
只有張錫銮說道:大總統,你當大總統不是蠻好的嗎,幹嗎聽別人的,非要當什麽皇帝?告訴你說別怪我沒勸告過你,這個皇帝你當不得,等你當了之後就後悔去吧。
袁世凱疑心張錫銮壓不住東北的場子,就将其調往湖北,臨行之前,軍需長将張錫銮歷年的軍饷餘款70多萬,給張錫銮彙了過去。張錫銮卻說:啥意思?這些錢,我的前任都不稀罕拿,偏我就是個財迷?見錢眼開是不是?少來,這錢老子不要。
總之,這又是一個段祺瑞式的人物,可惜其分量不足,影響力不夠。
明确反對帝制的,除了這個張錫銮,再有就是前清狀元公張謇。張謇勸說袁世凱道:凱子啊,不是我說你,打早年你投筆從軍,随吳長慶遠征朝鮮時,吳長慶讓你在帳下跟着我讀書,你讀來讀去,硬是沒讀出個名堂來,那時我就知道,你腦子真的不夠用。不是我說你啊,放着中國的華盛頓你不做,非要做中國的拿破侖,拿破侖是那麽好做的嗎?你自己想想,我說得有沒有道理?
袁世凱搖頭:老張啊,你別誤會,我是真的不想當皇帝,只不過呢,我也跟你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我打心眼裏認為,君主立憲制更适合中國。但這皇帝我肯定是不做,那麽應該讓誰做呢?我琢磨着吧,找一個前明朱元璋的後人,來主持這個國家,比如說浙江都督朱瑞,估計老百姓就不會反感了吧?
張謇哈哈大笑:凱子,我說你腦子不夠用,你還不服,如果朱瑞能當皇帝,那唱小生的朱素雲,唱青衣的朱幼芬,唱花旦的朱桂芳,就都有資格做皇帝了。
張謇和袁世凱的這番對話,很快就被傳了出去,于是坊間有詩雲:
歷數朱苗到汝身,都城傳遍話清新。
不須更說華胥夢,漳水潇潇愁煞人。
張謇之後,尚有李鴻章弟弟的兒子李經羲(李經羲此前是雲南巡撫)進勸袁世凱不要稱帝。蔡锷曾向李經羲遞過門生帖子,遞了帖子之後,蔡锷就翻了臉,将李經羲用轎子擡了,禮送出境。此番師徒二人再會于京師,不曉得蔡锷是個什麽态度,是親熱地叫一聲老師呢,還是再弄轎子來把李經羲擡走扔掉?但扔不扔李經羲已經不放在心上,他來找袁世凱,是勸說袁世凱不要搞帝制。
李經羲說:凱子,我說句話你可別生氣啊,你跟我祖上李鴻章比,咋個樣?不客氣地說,李鴻章比你強上百倍不止。可我祖上為啥沒有做皇帝?那是因為皇帝這玩意兒,實在是太他娘的難做了。你能力不如我祖上李鴻章,機遇也不如他,卻想做皇帝,你自己說是不是有點兒太缺心眼了?
袁世凱被氣得臉皮黑紫,說:這事兒你說了不算,我說了也不算,全國人民說了才算數。
反對袁世凱稱帝的,還有袁世凱的親弟弟袁世彤。這個袁世彤,是有名的清寒文士,自打他生下來,一眼就瞧出哥哥袁世凱不對路數,知道這哥哥遲早是個亂臣賊子。從小到大,這個觀念袁世彤就沒變過,而現在,他發現自己的預測越來越成為現實。
但像以往一樣,袁世彤發現自己仍然無力阻止哥哥的胡作非為,只好黯然歸鄉,等到袁世凱稱帝,他馬上登報與哥哥袁世凱斷絕親屬關系,搞得袁世凱裏外不是人。
說起反對袁世凱稱帝之人,真正有影響力的只有兩個人,武的是段祺瑞,文的則是嚴修。
嚴修這個人,實在是個不可多得的天才人物,此人在晚清時就自己購買了《代數術》、《數學理》、《格致入門》、《天文啓蒙》及《地球地錄》等怪書,潛心研究現代科學。戊戌變法失敗後,朝廷開設經濟特科,梁士诒考了第一名,楊度考了第二名,而這個經濟特科,就是由自學成材的嚴修設立并出考題的。除了他,中國找不到第二個人能有這個本事。
除此之外,嚴修還可以說有恩于袁世凱。晚清慈禧太後死時,攝政王載沣要清算袁世凱,滿朝文武跟風,都建議誅殺之,唯有嚴修力排衆議,反對誅殺,最終結果是把袁世凱廢黜回鄉。這份恩德,袁世凱是打死也不敢忘的。
嚴修,也只有嚴修,才能夠替袁世凱抵擋着帝制派的狂猛沖擊,救袁世凱于自毀末路。
事實上,嚴修真的做到了。
【02.六君子傳奇】
當嚴修出面,力戰帝制派的時候,我們就不能不說起帝制派的強大陣容了。這個陣容,堪稱中國最有實力思想大家的完美組合,休說袁世凱,哪怕是神仙來了,也抵擋不住這陣容的強烈沖擊。
這個強勢陣容,史稱十三太保,由兩個江湖組合拼湊而成。前一個是籌安會六君子,第二個是洪憲七兇,加起來正好十三個人。
先說籌安會六君子,打頭的就是莽大夫楊度。事實上,這個籌安會就是楊度搞起來的,那麽他為啥要搞這玩意兒呢?這是因為,他替太子袁克定網羅了交通系梁士诒之後,發現太子身邊沒自己位置了,于是就遠走青島,閉門寫了篇《君憲救國論》。其中說:中國之所謂共和,實乃專制共和,這個專制共和隐含着沖突的種子,随時随地都會發生舉兵争總統的亂局,只有趕緊弄出個皇帝來,讓大家沒得争了,都歇了心,中國才有可能強盛。
這麽一篇文章,其沖擊力可謂強大,休說袁世凱,哪怕是殺人越獄在逃犯,都會怦然心動,渴望當上皇帝,平息兵火戰亂,為國家民族做一點兒貢獻。于是袁世凱委托楊度找幾個重量級的人物出來,組織一個學術研究會,專一鼓吹帝制。但楊度認為他的分量就已足夠,遂成為籌安會的發起人并擔綱六君子之首。因其善蹦亂跳,江湖人送綽號莽大夫。
六君子排第二的,是江湖人稱斜候的孫毓筠,其人在歷史上曾大名鼎鼎,有一段時間,革命黨人排座次,孫文穩居榜首,黃興次之,而孫毓筠則被排到了第三,這是因為他全家東渡日本,把家裏的壇壇罐罐,全都捐給了同盟會。花盡了血本,才名列革命元老之位。
此後孫毓筠歸國起事,于南京策動新軍,不想遭遇能臣端方,被端方逮了活的。端方在對孫毓筠公審之後,判刑五年,然後将他安排在自己家的後花園裏,跟自己的女眷們一起讀書,就在這個過程中,孫毓筠與端方最美貌的小妾萌發了驚天動地的愛情。
有分教,以家為牢狼入室,人間情愛幾人知。有心清掃緣無力,能臣枉然稱一世。單說那倒黴透頂的端方,他對革命黨堪稱仁至義盡,好茶好飯天天供着,後花園美麗的風景供人觀賞,連自己最美貌的小妾都搭了進去,最終還是被黨人枭了首級,傳首武昌,那腦袋又在上海博覽會公開展覽,最後給孫文送去,下落不明。
總之這個孫毓筠是個夠分量之人,堪稱楊度的左右手。而斜候這個綽號,在歷史上是有講究的,總歸跟孫毓筠的人品略微沾那麽一點邊。
六君子中排名第三的,就是矮主簿嚴複。說起此人來可謂大名鼎鼎,他幼有神童之稱,14歲考入林則徐女婿沈葆桢開辦的福州船政學堂,後赴英國格林尼治留學,專攻海軍,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歸國後卻不被重用,為了吃飯無奈再攻八股文,直到57歲,才混了個欽賜文科進士。最後李鴻章看他實在可憐,聘他當了教習,于是他在教師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長達20多年——不是他樂意幹20年教書匠,問題是離開了李鴻章,帝國沒第二碗飯給他吃。
話說有一天,老教師嚴複突然之間心血來潮,興起報國之念,就去找李鴻章,說:李中堂啊,中國這樣下去不行,真的不行,你看這世上庸庸碌碌,酒囊飯袋滿地亂竄,真正有才能、有志向的人卻生不如死。這種逆淘汰,會毀了我們這個民族的,不要再逆淘汰了,咱們還是正淘汰吧。李中堂,我誠懇地建議咱們按達爾文的進化論來,物競天擇,适者生存,優勝劣汰,強大國民,不知中堂大人以為如何?
李鴻章笑道:少來,事情要是像你說得那麽容易,還輪得到你來說?你只知西洋的好,卻不了解中國的實情,中國有太多太多西洋無法理解的事情。就拿我手裏吸煙的紙撚子來說吧,這個西洋就沒有,叫法稱呼都沒有,你咋個改法?
嚴複悲憤而退。
總之這個嚴複,可以說是生錯了時代,弄得一生不得志。雖說他一生過得超級之窩囊,但教書育人終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桃李滿天下,舉凡有出息的都得管他叫一聲先生,所以他的名氣與影響,是可想而知的。
讓嚴複加入籌安會,是袁世凱欽點的。但這一年嚴複已經63歲,垂垂老矣,讓他加入籌安會,不過是要他這塊唬人的牌子。
六君子中排名第四的,是國師劉師培。
委屈喽,這個排名,真的委屈了劉師培。想當年,他在革命黨中,是幾乎取孫文而代之的大人物,如今弄到籌安會中來,竟然只落個排名第四。可這也是沒得法子,畢竟這籌安會中,人才濟濟,他老劉居然還能弄個第四,這已經是很難得的了。
【03.智商大幅跳水】
劉師培,中國亟待于研究的思想大家,早年間叫劉光漢,筆名稱激烈派第一人,因為革命太徹底,被地方官忽悠去了日本。與他的妻子、絕世美人何震,同章瘋子章太炎擠一塊睡,并加入同盟會。後因孫文拿了日本人的捐款,同盟會發生激烈內讧,劉師培一意想取孫文而代之,未果。此後戰局急轉直下,先是劉師培鼓吹無政府主義,并将馬克思主義引入中國,而後不知怎麽回事,傳說是章瘋子發現美女何震,和表弟汪公權關系暧昧,就飛跑了去告訴劉師培。這章瘋子果然是精神狀态不正常,這事兒你能告訴人家老公嗎?結果引發了一場大亂,這夥怪人大鬧東京,讓日本警察奔來跑去,好不辛苦。
先是何震的表弟汪公權,揚言要跟章太炎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繼而在章太炎的茶杯裏放毒,居然沒毒死,那就放火,章太炎卻是硬沒被燒死,沒燒死就算了,劉師培何震夫婦,從此反出同盟會,加盟了端方的旅游團隊,奔赴四川平滅亂事。
可萬萬不承想,行至途中,武昌首義一聲槍響,入川新軍随即呼應,硬生生地将端方的腦殼切了下來,又将劉師培夫婦囚禁在資州,餓到半死之際,章瘋子帶了蔡元培,如飛趕來營救,此後劉師培就不再提起和章瘋子的過節。
出得資州,劉師培夫婦去了山西,跟閻錫山擠一塊兒吃飯。閻錫山驚于劉師培的思想之精妙與腦子的不靈光,将其推薦給袁世凱。袁世凱任命劉師培為教育部編審,參政院參政,還授了劉師培一個絕頂奇怪的爵位:上大夫。
正是這個“上大夫”的怪異稱號,流傳江湖,演變成了國師之稱。話說劉師培自打坐上了籌安會第四把交椅之後,很受袁世凱重視,專門派了士兵保護他的飲食起居。時人回憶說,劉師培的居所,樓臺壯麗,豪華氣派,幾十個荷槍實彈的士兵,威武雄壯地為他站崗。每當劉師培飯局歸來,馬車甫到胡同口,士兵們就大聲地喝道:劉參議回來了……回來了……回來了……聲聲相遞,從胡同口一直傳遞到大門口。
詩雲:門前燈火白如霜,散會歸來便舉槍。赫奕庭階今聖上,凄涼池館舊端方。話說劉師培很可憐的,帝制失敗後,他回北大教書,大家都不理他,劉師培一夜一夜嗚嗚地哭。有一年春節,弟子劉文典遲遲未來給老師磕頭,劉師培號啕大哭:連劉文典都不理我了,嗚嗚,嗚嗚嗚。劉文典趕緊買了兩包點心,飛跑了給劉師培送去,劉師培這才破涕為笑。
再後來劉師培就死掉了,他死之後,太太何震受刺激過重,就琢磨着去當尼姑,可不知怎麽的,尼姑沒有當上,便完全瘋掉了,不久吐血而死。
總之,很悲催。
籌安會六君子排第五位的,是老革命黨人胡瑛,江湖人送綽號成濟。
成濟是個人名,翻譯成白話文,就是缺心眼的意思。說的是三國末年,司馬昭欲謀篡魏武帝曹操的江山,就鉚足了勁欺負小皇帝曹髦。曹髦被欺負得哭天搶地,悲憤之下,就率了奴仆丫環老媽子,登上戰車,殺奔司馬府讨還公道。途中被司馬昭的親信賈充,帶了下屬員工成濟攔住,面對着嗚嗷怪叫的皇帝,誰也不敢下手。賈充就斥責成濟:司馬家養你何用,殺呀,不殺白不殺。缺心眼的成濟真的一戟戳了過去,當場将小皇帝曹髦活活戳死。事後,朝臣們吵吵鬧鬧,要求嚴懲殺害皇帝的兇手賈充,皇帝啊,你說殺就殺,真是太不像話了。但司馬昭舍不得殺親信賈充,就跟群臣們商量說:要不,咱們就把成濟的九族給滅了吧,你們看如何?
就這樣,基層員工成濟替人家幹髒活,最後又替人背了黑鍋,滿門老少俱被抄斬,從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缺心眼的模範和典型。
老革命黨人胡瑛,居然被人譏笑為缺心眼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不是毫無緣故的。話說這胡瑛,是早年就起來革命的義烈之人,正當革命形勢一片大好之際,突然斜刺裏蹿出來賞金獵人郭堯階,這厮從廣東流竄到武漢,忽悠黨人說他那裏有錢可拿。黨人是別人說什麽他們就信什麽,果然興沖沖地跑去拿錢,結果被清廷一網打盡,被捕之人中就有這個胡瑛。
但胡瑛的牢獄生涯,卻是非常美妙的。因監獄長胡國華,就是他的岳父,岳父心疼女婿啊,替胡瑛在監獄裏弄了個單間雅座,生活物事一應俱全,連抽水馬桶都不缺,胡瑛的老婆還三天兩頭到牢房中與丈夫團聚,這樣的牢獄生涯,實為人生難得之美事。
美事固然是美事,但久居牢室,胡瑛成為了“中華民國”資格最老的宅男。出獄之後,又趕上日本三井財團森格出資贊助,拉人手搞二次革命,推翻袁世凱,胡瑛也被卷了進去,失敗後逃到日本。結果孫文又要求大家發誓效忠他本人,胡瑛接受不了,認為這麽一個搞法,明顯太黑社會化,只能培養個人專制,有辱人格。于是胡瑛就加入了黃興的歐事研究會,會中成員有:李根源、李烈鈞、熊克武、程潛、陳炯明、沈鈞儒、章士钊、陳獨秀。
正研究着歐事,忽然來了個叫蔣自立的怪人,他手裏拿着張誓約,對胡瑛說:老胡,你思念你的祖國,思念你的家鄉和人民嗎?回來吧,回到祖國的懷抱裏來吧,祖國人民正期待着你……被蔣自立這麽一忽悠,胡瑛就迷迷糊糊地回來了。然後蔣自立又去忽悠別人,不想被一個叫吳雪梅的黨人發現,頓時手槍炸彈短刀齊上,直殺得不亦樂乎。有消息說蔣自立只是被殺了個半死,并沒有死透。
蔣自立是個無名人物,就不要理他了。單說胡瑛,他一回來就又被忽悠進籌安會了,所以大家笑話他缺心眼。可這真的不能怪他,要知道不管任何男人,如果把他和老婆單獨關在密室很多年的話,智商都會大幅跳水,實屬無奈之事。
【04.走狗不走狗不狗】
籌安會六君子,坐最後一把交椅的,就是李燮和。
李燮和,光複會大佬級人物。說起這光複會,那實在是慘烈,太慘烈不過了。單說光複會中幾個千秋人物,炸出洋五大臣的義士吳樾,殺巡撫恩銘的徐錫麟,以及浩氣千古的巾帼英雄秋瑾,毫不誇張地說,以上諸多英雄業績,都是在李燮和的直接領導下湧現的。
再說光複會的領導層人物,排名稍微有點兒亂。早年間大學者蔡元培排老大,後來老蔡轉入文化領域,于是排第二位的章瘋子章太炎晉級為大佬。可章太炎精神狀态靠不住,光複會的具體工作,就由真正排第二位的陶成章負責。可臨到辛亥革命成功,孫文密遣蔣介石,将陶成章刺殺于醫院之中。而當時排名第三的李燮和,在率衆攻打制造局後,随即遭到了同盟會的追殺,被迫逃往南洋。
有關同盟會與光複會相互追殺的歷史,堪稱史上最慘烈最悲壯的激鬥。只是這慘烈的歷史久已湮沒,而且以後也不太有可能被挖掘出來。我們知道,光複會在這場激鬥中始終是居于下風的,因為光複會不同于同盟會,同盟會是以領導中國革命為目标,而光複會則是以投身革命為感召。如此一來,舉凡光複會每做一樁義烈之舉,同盟會都會跑來搶功,如果光複會不肯讓同盟會把功勞搶走,一場殘殺就在所難免。
就這樣殺來殺去,到得光複會中最清醒的人物陶成章被殺,章瘋子被一個小小的陳宦,誘到北京城中軟禁起來,此時的光複會,已經為中國革命流盡了血,從此無緣權力之路。
李燮和進入籌安會,是光複會救國的最後殘光。因為光複會是真正不以私怨為目的,而以救國為己任的。無論是袁世凱還是孫文,他們對具體的人缺乏感覺,這與前者同盟會,現在的中華革命黨對事沒有感覺,唯獨對人有感覺完全不同。中華革命黨的目的是幹掉一切橫亘在他們權力之路上的人,不管這個人是誰,也不管這個人在幹什麽,只要不把權力讓給他們,他們就跟你沒完。
而李燮和對權力沒有感覺,他是真的認為,只有君主立憲之路,才能免去國人的權力之争。君主立憲,君主實際上并無實權,只是名義上的國家主持者,而以憲法為約束的政要輪流制,又能夠滿足更多政治人物的野心,誰都有機會試一試自己的政治抱負,只要你能夠說服公衆。
李燮和這麽想,于是他就這麽做。
能夠于六君子中叨陪末座,說到底還是看在李燮和革命元老的分兒上。要知道,能入籌安會的人,都是大師翹楚級別的,都有着眼睛一眨,一套體系完整的理論思想就會出籠的胡掰能力。李燮和混在這堆人裏邊,明顯有點兒力绌,他聽這個這麽一說,就叫好好好,再聽那個那麽一說,還是得叫好好好。江湖兄弟看着他這個模樣,就給他起了個綽號,叫李龜年。
李龜年乃大唐玄宗年間著名樂工,靠跟大詩人杜甫關系鐵,求老杜替他寫了首廣告詩,曰:“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這首廣告詩,簡直就是寫給李燮和的,李燮和榮獲“李龜年”之綽號,意思是說他只能敲敲邊鼓,于理論建樹方面一無所長。
這裏不斷提到的江湖兄弟,實際上是擠不進籌安會圈子的文人學士,這些人名氣不大,本事不小,數量又太多,尤其是數量太多,決定了他們的主力人馬終将淪為冷嘲熱諷的閑雜人等。眼見得六君子風生水起,名利雙收,閑雜人等氣得半死,唯有在背後大聲唾罵,以保持心态的平衡。
正所謂千夫所指,無疾而終,六君子不斷地被人戳脊梁骨,那是相當的郁悶。話說有一天,“莽大夫”楊度、“斜候”孫毓筠、“矮主簿”嚴複、國師劉師培、“成濟”胡瑛并“李龜年”李燮和,六人到中央公園的來今雨軒喝茶,喝着喝着,胡瑛忽然覺得脊梁骨有些不舒服,就問楊度:別人都說咱們是走狗,咱們到底是不是走狗?
“莽大夫”楊度笑曰:我是走也不走,狗也不狗。
“斜候”孫毓筠曰:我是走也走,狗也狗。
嚴複道:我是走則走矣,狗則不狗。
胡瑛哭道:我和嚴複恰好相反,我是走也不走,狗也狗。
國師劉師培,“李龜年”李燮和沒有作聲。
為什麽他們沒有吭聲?
這個用腳趾頭都能想出來,走和狗之組合,最多只有四種:走走狗狗,不走狗狗,走走不狗,不走不狗……而這四種,被前面的四位給說完了,劉師培和李燮和就算是想說,也沒得說。
【05.坑爹未成被爹坑】
籌安會六君子,是負責帝制思想理論建設體系的,屬于戰略層。單只有理論思想體系仍不夠,必須要有能力超強的人,将帝制思想貫徹下去,這樣就需要一個執行層。
俗話說得好,執行力是關鍵,洪憲時期的執行層,那是相當有品位的,這個執行層,江湖人稱洪憲七兇。
哪七兇?
大兇朱啓钤,二兇段芝貴,三兇周自齊,四兄梁士诒,五兇張鎮芳,六兇雷震春,七兇袁乃寬。
然則,此七人者,又是如何在江湖上闖出名號的呢?
詩雲:欲将東亞變西歐,到處聞人說自由。一輛汽車燈市口,朱三小姐出風頭。這裏說的朱三小姐,就是洪憲大兇朱啓钤的三女兒。朱啓钤系警察出身,做事穩健踏實,是袁世凱登基大典籌備處處長,按說他一個做具體工作的,不應該把自己混成大兇,仔細一查,原來他是替最老練的徐世昌背了黑鍋。
說起這徐世昌,說他和袁世凱交心換命,毫不誇張。早年袁世凱仗義疏財,見人就塞錢。而徐世昌欲入京趕考苦無盤纏,就來找袁世凱解決。袁世凱二話不說付錢給他,于是徐世昌如願高中。可以說兩人的交情從少年起始,而後又同居于朝中,徐世昌主文,袁世凱主武,不知歷經了多少艱難險阻。
袁世凱稱帝,最希望的就是由徐世昌來負責大典籌備,事實上大典籌備的真正負責人,也确實是徐世昌。可不承想徐世昌太老于世故,到了崗位上把嘴一閉,硬是一聲不吭。有一次袁世凱來,問他:大哥,外邊勸進的事兒,你知道吧?
徐世昌答:不知道。
袁世凱:嚷嚷得那麽大動靜,大哥你怎麽會不知道呢?
徐世昌: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袁世凱:……你忙你的,我走先。
話不投機,袁世凱只能悻悻而退。而徐世昌實際上也沒什麽忙的,大典上無論任何事情,朱啓钤來向他請示,徐世昌就靜靜地坐在那裏,用兩只真誠善良的眼睛看着朱啓钤,硬是一言不發。他這模樣讓朱啓钤心裏發毛,只好自己硬着頭皮把責任擔起來,遇到事情自己拍板拿主意。結果拍板拍到最後,竟把自己生生地拍成了大兇,而徐世昌卻連替他說情都不曾。
于朱啓钤而言,最慘不過的是,他還拜了徐世昌為幹爹。可在徐世昌的老練面前,朱啓钤想坑爹是辦不到的,只能慘被爹坑。
再回過頭來說那首怪詩:欲将東亞變西歐,到處聞人說自由。一輛汽車燈市口,朱三小姐出風頭。這首詩說的是民國初年,思想大解放,無數女孩子沖出家門,冶服香車,招搖過市,更有的不畏人言,大膽挑戰禁區,在公開場合與男生或摟或抱。這種開放潮流引發了社會各界無聊閑人的無限亢奮,齊呼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紛紛上書要求袁世凱整頓社會風氣,不要讓人民群衆生活在跌破道德底線的恐怖環境之中。
而朱啓钤官不大,責任不小,名氣不大,卻極是惹人注目。他的女兒朱湄筠又因相貌出衆,更成為京城無聊人士關注的主題,逼得朱啓钤下令女兒三個月不得走出家門。
這正是:坑爹不成被爹坑,朱氏枉然稱大兇。冶服香車過街市,少女自由一場空。總之,大兇朱啓钤其實一點兒也不兇,他只是個背黑鍋的冤大頭而已。
【06.最兇不過是四兇】
洪憲第二兇,就是北洋的段芝貴。
說起這段芝貴來,就仨字:沒出息。此人系北洋老兄弟,出場的時候,他只是比段祺瑞、馮國璋等低兩個級別,與憨瓜曹锟、君憲派張勳平起平坐。但人家曹锟與張勳,卻一直在努力,穩步前行,漸成北洋中流砥柱。曹锟後來好歹弄到個總統幹幹,而張勳更狠,他在日本人森格主導的二次革命中,兵下南京,不留神殺掉了三個日本人,日本瘋了一樣大吼大叫,袁世凱強迫張勳辭職,可張勳硬是不理睬,最終還是袁世凱屈服了,召張勳入京,口稱:我的勇士。而後張勳還要再扶清帝溥儀登基,玩膩了後去天津從事慈善事業。總之是不負武人之一生。
而這個段芝貴,卻是越活越沒勁,他不僅被曹锟、張勳甩得遠遠的,居然還沒混過無名小卒朱啓钤,屈居于朱啓钤之下,淪為沒出息的第二兇,真是讓人不知說他什麽好。
段芝貴越混越慘,卻缺乏自知之明。當時君憲派人士為了鬧聲勢,請了安慶迎江寺方丈、佛界中知名大法師月霞和尚入京說法。不承想,月霞這厮端的能搞怪,說法的時候,專講欲念一章,曰:萬事起于欲念,萬事也敗于欲念。要想平息世間幹戈,唯有消滅欲念……別人都聽出來了不對味,可誰也沒吭聲,唯獨段芝貴跳了起來,破口大罵:這老禿驢借口說法,譏諷當今,來人,與我将這禿驢扭送執法處,予以嚴懲……聽他大吼大叫,月霞老和尚念一聲我佛慈悲,跳下講法臺,如飛遁去。
總之,這個段芝貴巨缺心眼,他是北洋軍人高層中唯一參加帝制密謀的人,曾發動十九省将軍擁袁呈文活動,多少也算是個帝制積極分子。
三兇就是周自齊,這個周自齊,是個跨界人物,舉凡政界、軍界、學界、外交、交通……諸多領域,有一個算一個,他都要跑過去趴窩。他是清華大學的創建者,第一任清華大學校長,也曾出任過民國總統。前段時間日本人鬧出“二十一條”,他又跟着跑前跑後,忙得四腳朝天。
周自齊之所以跻身三兇,是因為他有一個致命的弱點:他是跑單幫的。別人好歹有個團體,有個陣營,唯獨他是老哥一個,孤家寡人,一心一意為國為民,見活就幹,有忙就幫。結果一不留神幫了帝制這麽個忙,實際上他也沒幹什麽壞事。但因為他沒有靠山後臺,更沒有朋友幫襯,又因為聲名在外,自然而然地淪為三兇。等到了日後追究責任,別人都沒事,該回家的回家,該睡覺的睡覺,唯獨他周自齊,落得個亡命海外,逃避日本。
說到底,三兇周自齊,和大兇朱啓钤一樣,都屬于典型的背黑鍋角色。
四兇就是梁士诒。雖然他只排到四兇,但卻比前三兇加起來更要兇。而他之所以被排到四兇,只是因為庇護他的人太多太多,想盡辦法替他解脫責任而已。
真要是說起來,單梁士诒一個人,比之于籌安會六君子都要威猛。如前所述,梁士诒是交通系主任,有名的財神爺,有錢好辦事,他發起成立了全國請願聯合會,宣言書是很給力的,稱:
民國肇建,于今四年,風雨飄搖,不可終日。父老子弟苦共和而望君憲,非一日矣!自頃以來,廿二行省及特別行政區域暨各團體,各推舉尊宿,結合同人,為共同之呼籲。其書累數萬言,其人以萬千計,其所蕲向,則君憲二字是已!
宣言書發布,就聽聲音雷動,人海如潮,無數群衆走上街頭,各自揮舞着手中的彩旗,集會于北京參政院門前,高呼口號:變更國體,唯我民意!君主立憲,富強之基……諸如此類。
當時的情況就是這樣,商界請願團上了街,學界請願團也上了街,各省請願團絡繹不絕,正自奔行在前往北京請願的路上。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民群衆哭天搶地,只望袁世凱快點兒登基做皇帝,袁世凱不當皇帝,大家還活個什麽勁?
有分教,洪憲時代說七兇,誰也沒有老梁兇。人民群衆都上街,哭爹喊媽要發瘋。卻說眼見得不過是排名四兇的梁士诒,竟然掀起了中國這只大盤子,激怒了一位英雄人物,掀起了漫天的腥風血雨。
【07.民國最大的隐秘】
卻說交通系財神爺不惜血本,出動了商界請願團、學界請願團,以及各省請願團入京,搞得聲勢浩大,盡奪人之眼球。這一手好險沒把個六君子首腦楊度活活氣死,當時楊度公開講了這麽一番話:
梁財神啊,梁財神,你可真行,憑借你的雄厚財力,你竟然發動了這麽多的人來請願,讓我相形見绌,咱們走着瞧!
于是楊度立即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