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1)
【01.只嫁多金美少年】
提起蔣志清這位不世出的大英雄,可謂是來歷悠久,撲朔迷離。
話說早年間在越劇之鄉的溪口之西,嵊縣葛竹,有一個溫柔多情的美少女,名叫王采玉。19歲那一年,她含羞出嫁,嫁給了鄉人俞某人為妻,花燭未熄,洞房方暧,丈夫俞某卻莫名其妙地死了。死就死了吧,但緊接着,王采玉的公爹也莫名其妙地死了。也就是說,王采玉嫁過來之後,夫家所有的男人全都死光了,可憐采玉嬌滴滴的一個女生,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以後的生活怎麽辦呢?
說起王采玉這個女生來,實是不可多得的女才子,精女紅,工詩文,兼以心地善良,可這些優點,謀生時都是用不上的。無奈之下,王采玉就去了葛竹庵,帶發修行,混口齋飯吃。
當地有家玉泰鹽鋪,鹽鋪有個夥計姓王,經常來庵裏串門,看到了年少貌美的王采玉,就對她說:采玉啊,你這麽年輕,難道安心在這冷清的地方過一生嗎?要不要我替你介紹個男朋友,幹脆還俗算了。
王采玉:王大哥,你看我帶發修行,就應該明白我的心思,只不過,我王采玉雖然資質疏陋,卻自幼讀書,縱然命比紙薄,難改心比天高……王大哥,你聽明白我的意思沒有?
王夥計:……聽不明白,你到底是啥意思?
王采玉:還能啥意思?我要再嫁的人,他要年少多金,既不能辜負了我的青春,也不能再讓我擔驚受怕的過窮日子。
王夥計道:你要年少的有,你要多金的,也有。可又要年少又要多金……采玉啊,咱們能不能理性點,你想啊,年少之人,還沒來得及賺錢,怎麽可能多金呢?多金之人,那錢都是積年累月掙來的,等掙到錢的時候,多半已經是老态龍鐘了。
王采玉:那我不管,反正不能滿足我這兩個條件,我寧可不嫁。
王夥計:你看你這丫頭,真犟,讓我幫你物色物色。
過不多久,王夥計又興沖沖的找到庵裏來:采玉,采玉,你想嫁的年少多金之人,我找到了。
王采玉:真的假的?
王夥計:人我已經帶來了,你扒門縫往外看。
王采玉扒着門縫,偷偷向外一看,頓時羞紅了紅。只見門外站着一個少年,美貌韶秀,青春俊俏,穿一襲華麗的長衫,手執折扇,正自逍遙自在,一看就是有錢的世家子弟。讓王采玉一望之下,頓時心折。王夥計在一邊介紹道:采玉啊,外邊的美少年,就是我打工的玉泰鹽鋪的少東家,叫蔣肇聰,字肅安,小名叫明火,精明又能幹,江湖人號埠頭黃鳝,采玉啊,不知你樂意不樂意啊?
你看這笨夥計問的,這事王采玉怎麽可能不樂意?
Advertisement
【02.金玉良緣大騙婚】
于是妙齡寡婦王采玉再次迎來了她生命的春天,嫁與玉泰鹽鋪少東家為妻子。當喜宴過後,喜娘退出,洞房的門被人關上,一個腳步聲向她慢慢走來,王采玉羞紅到了耳根子上。
一只手扯落了蒙在她頭上的紅蓋頭,于是王采玉驚訝地看到了一個滿臉皺紋,猶如風幹了的橘子皮一樣的怪老頭。當時王采玉吓了一大跳:老頭,你跑我洞房裏來幹什麽?
老頭涎笑着:娘子差矣,這不是你一個人的洞房,是咱們倆人的洞房。我便是你的夫君,玉泰鹽鋪老板蔣肇聰是也。
不可能!王采玉驚得魂飛天外,顧不上新娘子的矜持,一跳而起:你胡說些什麽,那蔣肇聰明明是個年少多金的美少年,我是親眼看到過的。
沒錯,你是親眼看到過。老頭蔣肇聰失笑道:不過你看到的,是我花錢從戲班子雇來的一個武生。你呀你,采玉,不是為夫的說你,你吃虧就吃虧在沒做過生意,做生意最講究一個看貨,你必須要讓顧客看到你的貨就想買,可他們買到手的,絕對和當初看到的不一樣。
王采玉驚呆了,好半晌才反應過來,呆呆地問這怪老頭:你為什麽欺騙我?
為什麽?怪老頭失笑:采玉啊,你怎麽笨到要問這個問題呢?理由不是太簡單了嗎,因為你知書達理,溫柔善良,是四鄉百裏盡人皆知的女才子哦。而我們蔣家歷經幾代人,艱苦勞作才積攢下這麽一個小鹽鋪。這麽下去怎麽行啊,這樣發展太慢了,時不我待啊。要與時俱進,蔣家一定要有最優秀的後代生出來,只有最優秀的後代,才能夠替我們蔣家帶來榮耀。可是采玉啊,除了你這麽優秀的女子,誰又能替我們蔣家生出來最優秀的後代呢?賢妻,你切莫嬌羞,咱們快來……嗷,嗷嗷嗷……
怪老頭說得興高采烈,王采玉卻是聽得五內俱焚,痛不欲生。悲憤之下順手操起桌上的銅尺,不由分說照怪老頭腦殼上狠敲下去:壞老頭,你個大壞蛋,你坑騙了我,你坑了我一輩子啊,我打死你……直打得怪老頭蔣肇聰慘嚎之聲,響竭行雲。
有話則長,無話則短。眨眼工夫,倒黴的怪老頭蔣肇聰,就慘遭王采玉暴打了十個月,到了次年——确切的時間是公元1887年10月31日,王采玉替蔣家生下了一個大胖小子。按族譜,起名為蔣周泰,學名叫蔣志清。
正如怪老頭蔣肇聰所判斷的那樣,蔣志清這孩子生而不凡,在他7歲那年,就已經名動江湖。
7歲的小朋友,也敢名動江湖?
敢!沒這破孩子不敢幹的事兒!
【03.異人蔣志清】
就在蔣志清7歲的那一年,黨人游走江湖,幫會嘯聚風雲,時有光複會中的鑒湖女俠秋瑾,渡海自日本而來,接掌大通師範中學,于漸東聯絡江湖會首,欲謀大舉。漸東龍華會大魁首竺紹康,江湖人號牛大王,被大通師範學校聘為輔導員,于是竺紹康率手下兄弟入駐學堂,日夜操練,準備行動。而牛大王和秋瑾則行于江湖,秘密聯絡漸東的其它幫會。
有一天,竺紹康和秋瑾途經嵊縣,将馬匹拴在路邊的樹上,就去茶館裏喝茶,這時候路邊竄過來一個小朋友,見竺紹康的座下馬神駿非常,頑皮之心頓生,跳上前來,對準那馬腦殼,大叫一聲:休走看拳。砰的一拳,打在馬腦殼上。
那匹馬久随竺紹康,慣走江湖,早已是通人性。正自好端端的吃着草,無緣無故的挨了這孩子一拳,心裏憋火,想給這孩子一個厲害償償,奈何缰繩被拴在樹上,只好後退一步。
不想那孩子見馬畏縮,更加兇惡,上前又是一腳,踢在馬嘴之上,那馬心裏更加委屈,只能再退一步。
孩子再迫上前,還待要打。這下子那匹馬火了,心說你個破孩子,我大馬不發威,你拿我當病貓啊?前蹄一揚,哐的一聲将孩子掀倒,未待孩子爬起來,那匹馬上前一步,前蹄踏在孩子背上,低下頭,照孩子的後背吭哧就是一口,直咬得孩子痛徹心肺,不由自主的張大嘴巴,放聲嚎叫起來。
聽到孩子慘叫聲,牛大王竺紹康吓了一跳,急忙飛奔過來,從馬嘴下救出孩子,說道:你是誰家孩子?怎麽這麽讨厭呢?我這匹馬是通人性的,你無緣無故打他一拳,他不和你計較,也就罷了。你還要再踢他一腳,他也沒計較,你就應該罷手吧?可你還要打,你看,現在惹火了他,咬你這麽一口,後悔了吧?
把倒黴孩子扶起來,牛大王細問:孩子,你叫什麽名字?家住哪裏?
孩子回答:我叫蔣志清,住在溪口。
牛大王拍了拍蔣志清的腦袋瓜:名字起的不錯,就是心眼不夠用,快點回家吧。
蔣志清回家後不久,祖父,父親相繼去世,而他則被母親王采玉送到了私塾讀書,眨眼工夫他就讀到了13歲,正自捧了書本,吱哩哇啦讀得起勁,突然哐的一聲,就見幾個兇神惡煞般的縣府衙役,一腳踹開私塾的門,聽啦一聲,不由分說,一條鐵鏈子已經鎖在了蔣志清細嫩的頸子上。
蔣志清吓得呆了:娘稀皮,幹嗎鎖我?我又沒犯法?
沒犯法也得鎖。衙役道:知道不知道,你家有個佃戶,欠了縣府的租子不繳,竟然逃走了。
蔣志清道:佃戶逃走了,關我什麽事?
怎麽不關你事?衙役怒道:你家佃戶逃走,你是少東家,當然得由你來頂罪,這麽簡單的道理,還得麻煩老子替你解釋嗎?
你這簡直是……蔣志清氣得七竅生煙,還待要說,早被衙役們用力一扯,拉着走了。
就這樣,蔣志清剛剛13歲,就莫名其妙地被官府下了大獄。幸虧母親王采玉多方周折,上下打點,這才把這小東西從大牢中救出來。
出獄後不久,蔣志清14歲了,有一天他19歲的表姐毛福梅來家裏串門,恰好被蔣志清看到,于是蔣志清一個箭步的攔在表姐面前,大聲道:表姐,你忙不忙?
表姐毛福梅道:不忙不忙,弟弟你有什麽事?
蔣志清道:如果表姐你不忙的話,就嫁給我吧。
什麽?毛福梅聽後,吓了一大跳:你這麽個小東西,誰教給你的……扭頭捂着羞紅的臉頰跑掉了。
蔣志清的媽媽王采玉在門裏聽得清清楚楚,也是被兒子的大膽吓了一跳,心說這孩子好他娘的怪,這麽小就知道要娶媳婦,長大了那還了得?
【04.奇怪的教書先生】
王采玉猶豫了幾日,但看兒子蔣志清的态度很是堅決,竟然一定要娶表姐為妻。于是王采玉就想,姑表親,親連親,打斷骨頭連着筋,志清的這個小表姐聰明,懂事,幹起活來又是把好手,既然志清想娶她,那就托人問問她的意思吧……
就托了媒人,前去說合求親。照例,蔣志清的小表姐象征性的推托了一番,最終羞紅着臉答應了下來,由是在蔣志清14歲那一年,迎來了他的洞房花燭夜。拜堂的時候,兩邊由傧相挾着蔣志清,随着禮生的號令行事。禮生喊:拜——蔣志清竟然不下拜,可這哪由得了他?兩邊的傧相咬牙用力,強行将蔣志清按倒。禮生喊:升——蔣志清趴地上不肯起來,兩邊的傧相強行将他架起來,就這樣別別扭扭的進行着,終于聽到禮生喊:送新郎新娘入洞房——這時候傧相就不能挾持蔣志清了,只能松開手。卻不料,大家一松手,就見蔣志清嗖的一聲沖出門去,一手摘下頭上的紅纓西瓜帽,呼的一聲往半空一抛,已經跑到了街上,跟孩子們玩了起來。
王采玉目瞪口呆地看着兒子,心裏說不出來的別扭:你說這個小王八蛋,你既然不喜歡結婚,那幹嗎非要哭着喊着娶你表姐?你這不是坑人嗎。
這件事情的吊詭就在這裏,蔣志清在表明态度要求娶表姐毛福梅的時候,表現的是非常成熟,非常有男子氣概的。然而當毛福梅過門的那一天,蔣志清卻突然恢複了他的頑童本性,這種性格上的突然倒縮,鑄成了毛氏未來的悲苦命運。但蔣志清何以卻又突然性格倒縮,從一個小男子漢恢複了幼稚本色,卻是樁再也無人能夠猜透的謎。
此後,蔣志清繼續在鳳麓學堂讀書,學堂裏主要是講《禮記》和《周禮》,蔣志清對此表示不滿。他不知聽誰說起,現在的學堂都在教授西洋的算術和英文,就要求老師講授。可是鳳麓學堂的老夫子哪裏懂這些?老師不會講,學生偏要學,這個問題怎麽解決?
好辦,把這個多事的學生開除就是了。
于是讨厭的蔣志清被鳳麓學堂開除,老夫子們繼續優哉游哉的講他們的《周禮》。
蔣志清失學回家,正自郁悶,這時候他的舅父聽說了此事,就說:志清啊,你不是想學習西洋的算術和英文嗎?好啊,那你去寧波的箭金學堂吧。聽說箭金學堂有個顧清廉先生,了不得哦,不唯是懂西洋的算術,還會講七八國的英文呢。
蔣志清聽了,就強烈要求去寧波求學。可是他現在是有家口的人了,要走就得帶上妻子毛氏。于是夫妻二人就到寧波租了幢宅子,毛氏在家裏做針線活,活衣做飯,蔣志清則挾了書本,興沖沖的去上學。
上課的時候,就見門外來了一個怪人,好險沒把蔣志清吓得大叫起來。
那人穿着打扮,說起來也沒什麽奇怪的,無非不過是西裝革履,頭戴禮帽,留八字胡,拄文明棍,嘴裏還叼一支大雪茄而已。可這個打扮,跟蔣志清此前所見的鄉下人,長袍馬褂相比,那是大大的另類,足以讓蔣志清大聲尖叫了。
這位西洋怪人,就是蔣志清慕名而來的先生顧清廉了。
顧先生走到講臺前,從唇邊拿下粗大的雪茄,噴出一口濃濃的煙霧:姑摸扭,我哈腰狗崽子你娃死。先用英語,後用日語,和學生們打過招呼。別的學生們倒還罷了,可憐蔣志清聽得兩眼都直了。
問候過罷,顧先生從兜裏掏出來奇怪的書,封面的畫畫綠綠,上面的文字七扭八歪,沒一個正形。就見顧先生将書舉起來,說道: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本奇書,這本書是一個奇人所寫,書裏寫的,更是一個奇到了不能再奇的蓋世大英雄。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讀懂這本書?
想。學生們齊聲答道。
想就要認真學習,吊兒郎當那可不行。顧先生說道:我悄悄的給你們透個底,這本書的名字,叫《三十三年之夢》,寫這本書的奇人,名叫宮崎寅藏,乃東瀛島上的最是神出鬼沒的獨行俠,此人行走江湖,結識了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你們猜猜,這位大英雄是誰?
同學們齊聲回答:猜不到。
猜不到就對了。顧先生說:說起這位大英雄啊,他姓孫,名文,此人乃上界奎木狼轉世,是大明開國天子朱元璋的後身,一生矢志反清複明,光複中華。你們看看這一段,這裏說孫文先生在倫敦的時候,被朝廷的鷹爪牙秘密抓獲,孫文臨危不亂,信鴿傳信。那信鴿直飛到了英國的女皇手上,英國的皇帝叫姨麗莎,乃絕世美女,正所謂芙蓉如面柳如眉,秋水為神玉為骨,美人英雄,相得益彰,最是仰慕孫文的英雄氣概,接到孫文的護駕手诏之後,立即發兵十萬,于倫敦街頭大戰朝廷鷹爪牙,是役也,刀來劍往,血光彌天,殺聲動地,日月無光……
聽顧先生這麽一扯,我們就會知道,顧先生的日語水平,實在是有點馬馬虎虎。他說的是孫文倫敦蒙難的歷史事件,這段歷史見之于日本宮崎寅藏的《三十三年之夢》中,書中說,孫文在英國倫敦的時候,被清廷密探誘擒,關在一間黑屋子裏。幸虧孫文急中生智,在一張名片上寫了求救信息,引發英國向清廷提出抗議,最終獲救的故事。但這段故事純屬孤證,沒人能夠在英國查到相關證據。而且顧先生将這段故事糅合了中國特色的元素,聽起來更加的耳目一新,直聽得蔣志清目瞪口呆,瞠目結舌,心中對孫文先生的英雄業績,已經是崇拜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
丈夫志四海,萬裏猶比鄰。
此生此世,唯願一睹大英雄孫文先生之面,足矣。
當這個念頭浮出于蔣志清腦子裏的時候,歷史已經注定。
【05.東游取火焚天下】
1906年4月,少年蔣志清東渡日本。
這次東渡,蔣志清是忽修母親妻子賣掉家産而湊到的錢,當時朝廷有留日學生經費,考試通過者就可以公立出國。但是顯然,蔣志清的考試成績有點靠不住,只能讓他母親和妻子受累了。
在船上,同行的中國留學生随地吐痰,遭到船員的委婉批評。船員說:随地吐痰,是中國人的惡習,人家日本人才不這樣低俗,日本人會把痰吐在手帕上,回家後洗滌或扔掉。
蔣志清聽得目瞪口呆,急忙把這事寫在日記上。
到了日本,蔣志清發現他遇到的日本人,從鋤地農夫到三倍小姐,人手捏着兩本書。
這是啥書啊?蔣志清問日本人。
日本人告訴他:這兩本書啊,是咱們中國的大思想家寫的,這本叫《海國圖志》,是魏源先生寫的。這一本叫《傳習錄》,是明代王陽明先生寫的。
蔣志清聽得困惑:你們不是日本人嗎,怎麽說自己是中國人呢?
日本人對他怒目而視:你有沒有搞錯?日本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有唐以來,我們就經常派人去大陸學習參觀。後來到了明朝末年,蠻夷滿清滅亡了大明,大明朝只剩下俺們日本這一塊,孤懸海外,卻無日不思光複神州,還我河山。
蔣志清聽得呆了:那魏源,和寫這書的王陽明,都是日本島上的思想家吧?
日本人搖頭嘆息:有沒有搞錯,你們大陸人被滿清都給愚弄傻了,王陽明是江西人啊,這位魏源現在還生活在大陸本土呢,他寫的《海國圖志》在日本雖然人手一本,印刷了數千次,可是在大陸本土,數次印刷硬是一本也賣不動哦,聽說魏先生拿不到稿費版稅,已經是餓得前心貼後心了耶。
蔣志清聽得心旌動搖,牢牢的記住王陽明這個名字,就去報考陸軍學校。卻不曾想,日本的陸軍學校,鐵板一塊,非得由中國陸軍部保送,否則不收的。蔣志清無門而入,意興珊讕的在街道上瞎溜撻,突然耳邊聽到一聲叱罵:娘稀皮,老子不就是欠了你半年房租嗎?催什麽催?等老子有錢了一定還你……居然在這裏聽到熟悉的鄉音,蔣志清又驚又喜,轉身一看,卻也是一名留日清國學生,急忙上前招呼,得知此人便是青幫大佬陳其美。
陳其美,浙江吳興人氏,比蔣志清年長10歲,謀事精明,處事果斷,自诩以冒險為天職,是一個天生的領袖人物。他請蔣志清吃生魚片,喝清酒,說:娘稀皮,小蔣啊,你吃虧就吃虧在年輕,不懂事,沒有大佬帶着,日本這地方魚龍混雜啊,以後就當我的馬仔好了,我虧不了你。
然後陳其美就指點蔣志清:你想進入日本的陸軍,那就得先回國,去保定讀軍校,然後再讓清國的陸軍部保送你來日本。
蔣志清恍然大悟,謝過陳其美,就回國了。那邊陳其美進入東京警監學校冒充學生,而蔣志清回國之後,花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徒步行走了一千多公裏,終于到了保定的通國陸軍速成學堂。這所學校,乃北洋袁世凱所創,學校的校長,就是北洋大将段祺瑞,給蔣志清講課的老師,是北洋混不太明白的段芝貴。眨眼工夫蔣志清讀了一年的書,學校果然選送學生去日本陸軍,可是只限于日語班,而蔣志清讀的卻是炮科,沒他的事兒。
這下子蔣志清急了,當即給校方打報告,聲明自己已經去過日本,日語說得呱呱溜,如學校不服,可以考考他。校方從谏如流,當即對蔣志清進行日語考試,順利過關,于是蔣志清就去了日本的振武學校。這所學校,是日本專門為清國的留日學生設立的預備學校。蔣志清在振武學校苦學三年,每天吃沒得吃,喝沒得喝,幾十名學生合租一個小黑屋,盡管環境如此艱苦,但蔣志清的心裏,卻如吃了蜜糖一般的甜。
如此艱苦環境,蔣志清甘之若饴,是因為在大佬陳其美的引薦之下,他終于見到了景仰已久的孫文,并成為了同盟會中的成員。
三年過後,蔣志清進入了高田陸軍第13師團野炮兵第19聯隊。從此過着比振武學校更為殘酷的生活。正當他刻苦訓練的時候,卻突然接到青幫大佬陳其美的江湖飛羽令,命他立即回國,起事滅清。
接到命令,蔣志清立即向師團長長岡外史打報告,謊說自己媽媽病了,要求請假回國探望。師團長回答:因受陸軍省委托管理,不能許可擅自歸國——不批準蔣志清的請假。
蔣志清又去找聯隊長飛松寬吾,飛松寬吾說:你的,軍人的幹活,不能亂回國的幹活,但是我可以給你48小時的事假,事假過後,如果沒有歸隊,被憲兵逮到,殺頭的幹活。
蔣志清聽了後,道:報告長官,48小時,我回國辦妥當了事再回來,足夠用了,那我就請48小時的事假吧。
飛松寬吾道:你的,大大的狡猾。知道蔣志清已經下了決心,就批準了他48小時的假期。
于是蔣志清自高田飛奔東京,到同盟會浙江支部領取路費,然後服下身上的日本衣服,連同軍服軍刀木底分叉拖鞋,全部寄回高田聯隊,以表示他赤條條來去無牽挂,絕不授人與柄的磊落風格。
但是蔣志清仍然是在冊的軍人,再赤條條,一旦被憲兵逮到,以逃兵之罪殺頭,那是在所難免的。所以為了表明矢志救國的決心,蔣志清和同伴們都在手心裏藏了毒藥,一旦被憲兵逮到,立即服毒自盡,沒二話。
興許是日本的憲兵,知道了這些急匆匆回國的清國學生都準備好了毒藥,不敢惹他們,于是蔣志清等黨人順利平安的回到了中國。
甫一下船,他就聽到了一個消息:
武昌已經打響了驅逐鞑虜的第一槍,宣布獨立,并先後獲得了湖南,陝西,九江,南昌,山西并雲南六地的聲援支持,但這點勢力無異于風中燭火,實不堪強大的北洋之一擊。
為響應武昌,贏取中國革命的勝利,上海,必須立即行動。
【06.胖也要革命】
當蔣志清抵達上海之時,上海灘頭已經是風起雲湧,激流湧蕩,正自醞釀着一場革命大風暴。
話說當時的上海,活動着幾股龐大的政治勢力,最強大的被稱為息樓人物,都是死硬的君憲派,這些人以早年張之洞的幕僚趙鳳昌為牽線人,餘者包括了江蘇都督府民政司司長李平書,副司長沈恩孚,民政司的實業科長史量才,鹽政督辦張謇。這些人每天都在時報樓上的息樓飯局,一邊大吃大嚼,一邊讨論問題。
息樓人物主要讨論的問題是:武昌首義,影響巨大,推舉了大胖子黎元洪為都督,可是這個黎大胖子湖北佬,他行不行啊,不行就換人吧。
說換就換,這家飯局俱樂部居然真的派出了莊蘊寬——此人曾官拜廣西督練公所督辦,因為暗中庇護革命黨,被從官場裏趕了出來,于是來到上海,自報奮勇的替息樓各位領導人去武昌送信。
莊蘊寬給黎元洪帶來的口信是:大胖子你行不行啊,不行快讓黃興來幹吧,你先下野。
黎大胖子正好端端的領導着全國革命,突然冒出來這麽多怪人,好險沒把黎元洪活活氣死,這都什麽人啊,居然嫌我胖,我胖怎麽了?招誰惹誰了?胖就不能領導全國革命了?
盡管黎元洪斷然拒絕了這夥怪人的離奇領導,但看得出來,這夥怪人,打一開始就琢磨着篡奪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了。
上海的第二支政治勢力聚集于鐵筆報,鐵筆報是一家不存在的報紙,一張也未出版過,但旗下寫手,人才濟濟:有吳稚晖,有柳亞子,有戴天仇,還有葉楚伧諸多怪人。但這幾個怪人只是個掩護,他們在明面上哼哼唧唧,就在他們身後的密室裏,躲藏着同盟會中部分會總部的陳其美,宋教仁,譚人鳳等兄弟。還有創建了中國暗殺團,主營暗殺業務的老學者蔡元培,這夥人坐在一起,大吵大鬧,大吼大叫,在争執一個問題:
上海的革命黨,是應該全部出動,差旅費自理,自行采購槍支彈藥,去武昌幫助黎元洪打北洋軍呢?還是幹脆就在上海幹啦?
開始時武昌革命軍在黎元洪指揮之下,一鼓而奪取漢口,陳其美等人大喜,就決定全夥去武昌開打。可大家剛剛采購來槍支彈藥,那邊北洋馮國璋已經奪下漢口,打得黎大胖子躲到了洪山上。
于是同盟會諸人相互商量說:這個黎大胖子,他也不給力啊,算了,我們不理他了,就在上海幹啦。
在上海,還有第三支政治勢力,是由陶成章,李燮和所率領的光複會,居住在上海法租界平濟利路。這是為中國革命作出最為慘烈犧牲的一個秘密社團,以其所擁有的吳铖,徐錫麟,秋瑾最為出名。但因為光複會的精英,在上一次廣州起義時,差不多全部打光光,所以光複會的實力已經嚴重削減。目前支撐這個社團的是兩個女生,尹銳志和尹維俊,這倆女孩子都是秋瑾的女弟子,曾在秋瑾辦的明道女學堂學習過。雖然倆女生對敵鬥争超堅決,但卻對組織內部的政治鬥争較為隔膜。陶成章和李燮和辛辛苦苦在南洋募集到點錢,卻被同盟會的陳其美偷偷領走,倆女生竟然懵懂不知。
這三股政治勢力,于武昌首義後迅速合流,并決定共同行動,拿下上海。
【07.最有效的新聞準則】
話說息樓人物,以昔日兩湖總督張之洞的一品夫人趙鳳昌為首,自打武昌槍聲一起,趙鳳昌立即打電話給黃炎培,讓黃炎培去惜陰堂研讨時局,商量對策。當三方面的政治勢力都決定于上海起義之時,黃炎培就開始于息樓之上,觀察上海的民意民情。
就在息樓下面的望平街,左右鄰并的是一家又一家的報館,家家報館都是大玻璃窗,每日張貼出各地的消息。上海市民則扶老攜幼,拖兒帶女,浩浩蕩蕩絡繹不絕,都趕來望平街白相,看報館貼出來的資訊。開始時報館傻兮兮的有訊必報,武昌革命軍拿下漢口,報館張貼出來,民衆興奮的狂呼鼓掌。幾日後報館張貼出北洋軍奪回漢口,革命軍被打得崩潰消息,霎時間民情激憤,所有的人齊聲狂呼:漢奸!漢奸!造謠!造謠!吶喊聲中,衆人撿起磚頭瓦塊,紛紛投擲過去,只聽砰砰之聲不絕于耳,倒黴的報館大玻璃窗,已經被砸得稀爛。
從此報館不敢再報出武昌革命軍失利的消息,倘若違背了這一條新聞準則,報館必然會被燒為白地。
見此情形,趙鳳昌笑曰:民心可用。
既然民心可用,那就幹吧!
11月2日,上海閘北巡警總局的巡防隊突然鼓噪起來,因為總局長姚捷勳擔心這些巡警與革命黨人暗通聲氣,不發給他們槍彈,巡警們滿腹委屈,遂大鬧起來。正鬧之際,有民房不慎失火,于是衆巡警立即出發去救火,不久回來,卻每人手臂上各纏白色繃帶,原來大家已經革命了。
閘北巡警總局長姚捷勳逃入租界。上海道劉燕翼也去了租界,到了晚上,上海縣田榮寶也搬家去了租界。上海制造局總辦張楚寶就命令部屬加強防範,這一防範可不要緊,把上海的全部軍事力量全給吸引過來了。
閘北光複之後,浩浩蕩蕩的人流向上海滬軍營集合,這支隊伍人員超複雜,有商團,有民軍。原本在邑廟賣拳頭,賣大力丸的江湖人士劉福标,高舉着敢死隊的大旗,走在最前面。上海戲劇界的名伶,小旦,花旦,武生各自穿了戲裝,是這支隊伍的主力人馬。秋瑾的弟子尹銳志,尹維俊,抱着她們自己制造出來的炸彈,同盟會的陳其美,命人扛了兩口大箱子,打開來,箱子裏邊全是手槍,步槍和炸彈,陳其美将槍支彈藥發給大家,他自己拿了面白旗——為什麽要舉一面白旗?
為什麽要舉白旗,這事等會兒說。話說陳其美舉起白旗,大喊一聲,沖啊,率先沖出了滬軍營。
衆人跟随在陳其美身後,也發出吶喊之聲,向着上海制造局沖将過來。
【08.攻打制造局】
話說到這裏,我們要問一句:前者從日本歸來的學生仔蔣志清,他去了哪裏?怎麽突然不提他了?
蔣志清,應該是跟他的二哥黃郛在一起。
黃郛又是誰?
黃郛,號膺白,浙江杭州人氏,在浙江武備學堂讀書之時,因為成績太優秀,未畢業就被朝廷公費送去日本。在日本,黃郛受到同盟會的重視,加入同盟會。學成歸來,黃郛又得到軍咨府大臣載濤青眼有加,直接進入軍咨府。
武昌首義而後,軍咨府大臣載濤立即将黃郛叫來,吩咐他和李書誠兩人帶自己的父母妻小,離開北京,去南方找革命黨商量合作。問問革命黨有什麽條件,什麽條件都可以談。于是李書誠去了武昌,和黃興一道回攻漢陽,結果大敗而歸。而黃郛卻來到了上海,找他的大哥陳其美。
也就是說,陳其美,黃郛,蔣志清,此三人者,在日本時結拜為異姓兄弟,陳其美是大哥,黃郛是二哥,蔣志清是跑腿的小老弟。
我們可以确信的是,黃郛肯定是和大哥陳其美在一起,蔣志清肯定是和二哥黃郛在一起,但蔣志清是否也和大哥陳其美在一起,這事就不能确定了。
總之,現在不能确定蔣志清同學的去向,但大家都到了制造局門口。看到裏邊的士兵荷槍實彈,兩眼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