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1)
01.公使夫人重操舊業
大清帝國被小日本揍得血肉橫飛,看呆了列強諸國,更吓壞了兀自在海外的中國公使們。
正在俄國彼德堡參觀訪問的中國駐俄羅斯、德國、奧地利及荷蘭四國公使洪鈞聽了這情形,躺在床上急急喊叫四國公使夫人傅彩雲,要立即回國。
這位四國公使夫人傅彩雲,後來被民間冊封為“九天護國娘娘”,論其知名度遠在她丈夫洪均之上。即使在當時的國際上,四國公使夫人也遠比四國公使更受到列國的歡迎。
國人深信,如此年輕貌美的四國公使夫人,自然成為了國際外交場所中最受歡迎的人物,在洋場上自然少不了衆多的追逐者,如德國駐俄羅斯上尉瓦德西,必然會被她的萬種風情迷得神魂颠倒……
從此四國公使夫人構成了我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以對我們後人的影響而論,傳統的作用更大于歷史本身。
歷史是被我們遺忘的事實。
而傳統,則是我們記憶深刻但卻從未發生過的事情。
所以四國公使夫人傅彩雲,注定了在民衆心目中有着更為持久的影響價值。
其時戰火猝起,國難當頭,四國公使洪均唯恐死在蠻夷之地,就帶着傅彩雲匆匆回國。他回來的正是時候,洪均的腳剛剛踏上故國的土地,還沒有回到自己的家鄉,就突發急病,“發痧”而死。
四國公使夫人傅彩雲只好扶着洪鈞老頭的靈柩回家,可是她越走越害怕,越走兩條腿就越是酸軟。
說到底她只是個小妾,活蹦亂跳的老爺帶了她出去,回來時卻成了一具屍體,這讓她如何給大奶奶交代?
再者說了,那個家根本就沒她的位置,她回去湊什麽熱鬧?
思前想後,傅彩雲終于拿定了主意。
扶老頭的靈柩到了蘇州,傅彩雲就失蹤了。
四國公使夫人逃走了。
Advertisement
沒過多久,上海十裏洋場的彥豐裏書寓,來了一個新頭牌,花名趙夢蘭(一說是曹夢蘭),她的招牌黑底金字,朱紅緞子,下系彩球,旁邊是四國公使洪鈞洪老頭的大幅照片,廣告上說:四國公使夫人憐及衆生苦難,慈航普度,黃金鎖骨,一親香澤,生意開張之日優惠八折,歡迎新老顧客惠顧……
02.美女賽二爺的二次創業
四國公使夫人下海,重操舊業。
這條爆炸性新聞霎時間席卷大上海,彥豐裏書寓門前,男人們排起了十裏長的隊伍……
洪鈞老頭的廣告效應強烈,白花花的銀子水一樣地流進了趙夢蘭的書寓。
男人有了錢會變壞,就會去找幫他花錢的壞女人。
女人有了錢想學好,就會去找幫她花錢的好男人。
這個幫助趙夢蘭花錢的好男人,是中國大財枭盛宣懷的跟班,生得風姿玉立,眉目如畫,論及美貌絲毫不亞于成功人士趙夢蘭女士,趙夢蘭女士對他疼愛非常,要錢給錢,要人給人,可是小帥哥年輕貪吃,不知養生之道,旦夕以伐,忽一日爬到趙夢蘭女士的身上,卻再也沒能下來。
脫陽而死。
這意外的事件把趙夢蘭女士吓壞了,害怕官府追究她的刑事責任,趙女士一不做二不休,卷起鋪蓋卷兒走人,逃到了天津避禍。
趙夢蘭女士的不幸遭遇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關注,戶部尚書立山親自趕去慰問,對她說:趙女士,你不要有心理包袱,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人固有一死,可是那家夥卻是舒服死的,他也該知足了……
為了表示對趙夢蘭女士的關心與愛護,立山當即掏出兩千兩銀子,讓趙夢蘭感受到了人世間的溫暖……
趙夢蘭女士感激不盡,立山也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雖然沒有像盛宣懷的跟班那樣舒服死,但也死了個七七八八了。他食骨知髓,再也舍不得放手,索性邀請趙女士去京師二次創業……
立山說:人生豪邁,不過是從頭再來。
于是趙夢蘭女士進入大京城,她是南國佳麗,與北地胭脂的粗線條截然不同,富有特色的經營手法讓她于北京城中一炮而紅。
時人有雲:偌大的中國,只有兩個女人:
一個是金銮殿上的慈禧太後。
一個是八大胡同的趙夢蘭女士。
白天的時候,憂國憂民的大臣們趴在慈禧太後的腳下,研究老太太的鞋底。
晚上的時候,大臣們擠在趙夢蘭女士的裙子下面,研究趙女士的鞋面。
北京文人盧玉舫聽說了趙夢蘭女士的大名,就找了來,兩人一見如故,于是就寫了金蘭譜,結為了八拜之交,盧玉舫為兄,趙夢蘭女士為弟。
趙夢蘭女士不搞多元化,走的是專業經營之路,養了一個專業吹拉彈唱的經營班子,叫金花班,所以人稱趙女士為賽金花。
與盧玉舫結為八拜之交後,北京城中的百姓們就親切地稱呼賽金花女士為“賽二爺”。
當年把德國駐俄中尉瓦德西迷得神魂颠倒的四國公使夫人,經過一番努力奮鬥,終于把自己混成了爺字輩的。這再一次雄辯地證明了,命運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只要你不息地發奮努力,付出總有回報!
已經成為了名女人的賽金花,接到了一個遲早要來的客人:
——袁世凱。
袁世凱來拜訪賽金花的時候,帶來了許多白花花的銀子。他對賽金花說:我希望你能夠替我辦件事情——替我接待一個客人。
那個客人是誰?賽金花好奇地問道。
03.脂粉圈套
中國古時候的窮書生,大多不過是兩個夢想:
第一是紅袖添香,美人陪伴。
第二是吟風賞月,美景常在。
最容易滿足的是第二個願望,好的風景随處可見,只要你家裏有錢,不愁找不到好的風景。
至于第一個願望,多半只會在舞臺上出現,舞臺上盡多見了窮書生就倒貼的美人,但是現實中的美人卻是非常昂貴的,如八大胡同的趙夢蘭女士,就根本不是普通的窮書生能夠消費得起的。
流離于北京城的讀書人王修植,就是這衆多的窮書生中的一員。王修植也是八大胡同的常客,忙時閑時,八大胡同走一走,就算是兜裏沒銀子,姑娘不讓碰,遠遠地看一眼也是好的。
可是忽然有一天,王修植竟然時來運轉,飛來豔福。
賽金花趙夢蘭女士邀請他赴八大胡同“小酌”。
王修植喜不自勝,飛也似的去了。
果然是賽金花對他情有獨鐘,單單請了他一個人,美酒名花,嬌豔醉人,更讓王修植銷魂蝕骨的是賽金花讓他當夜留宿。
王修植的心裏充滿了幸福的感覺。
他沒提錢的事兒。
提那個幹什麽?忒俗。
此後幾天,王修植就住在了賽金花處,不是他閑着沒事,只是這地方男人進來就不樂意走。
飲酒,賞花,醉品美人,這種舒服日子,給個皇帝也不換。
忽一日,賽金花再設小宴,親替王修植斟酒。
席間賽金花軟語溫柔,旁敲側擊,才知道這位王修植雖然只是一個窮困潦倒的門客,卻也不是易于之輩,他有一樁讓人生氣的本事——他能夠把他不會幹的事情寫得活靈活現,就好像他真的會幹一樣。
雖然他從未摸過兵刃,從未上過戰場,卻會寫兵書。他曾經為貴州巡撫胡燏棻寫過一部兵書,胡燏棻就拿這部兵書呈上朝廷,結果被朝廷派他去天津馬場訓練新軍。這件事不知怎麽被袁世凱打聽到了,就帶了禮物登門,想求王修植替他也寫一部。
可是不曾想,袁世凱經略朝鮮,升官升得太快,早已引起了衆怒,時下清流士子衆口一詞,一致認為甲午之敗都是袁世凱惹出來的禍事,要不是袁世凱老是欺負日本人,大清國至于被撮爾小日本打得屁滾尿流嗎?
此時袁世凱在讀書士子的心目中的形象,已是臭不可聞。
千夫所指,無疾而終。袁世凱雖然心理素質過硬,不把人們的物議放在心上,可是他要想說動像王修植這樣的人替他寫一部兵書的話,自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聽了王修植的解釋,賽金花懷着沉重的心情正式通知他:
如果他仍然是執意不肯替袁世凱寫兵書的話,那麽,只怕袁世凱一生氣,王修植這些日子以來的纏頭嫖資,就得由自己來付帳埋單了……
王修植目瞪口呆,才知道女人的床是不可以亂上的,如果你上床上得容易,那麽等你下來的時候,鐵定會少不了麻煩。
但王修植終究不是易與之輩,他眼珠一轉,就立即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04.沒文化就會吃大虧
王修植睡了女人理短,不能不應付應付袁世凱,可如果真要是替袁世凱寫一部兵書的話,他心裏又不情願。
于是王修植靈機一動,給了袁世凱一部廢稿。
怎麽說是廢稿呢?
原來,早在王修植替胡燏棻寫兵書的時候,第一稿寫廢了,只好重寫。現在王修值就拿寫廢了的第一稿給袁世凱,諒袁世凱這人沒讀過幾本書,沒文化,也看不出個好歹來……
事實還真是這樣,袁世凱見了那部廢書稿,如獲至寶,大喜過望,挾着這疊子廢書稿就興沖沖地離開了,看着袁世凱的背影,差點沒讓王修植笑死。
但是王修植笑得太早了。
袁世凱這個人,雖然書讀得不多,卻是地地道道的“不學有術”之人,王修植的這疊子廢稿在別人眼裏一錢不值,但對于袁世凱來說,卻是價值非凡。
這時候的袁世凱,從朝鮮回來快一年了,這是大清帝國最難熬的一年,地也割了款也賠了,可是日本人還不肯罷休。不肯罷休也沒辦法,畢竟中國太大了,日本人想一口吞掉,那只會活活把自己噎死。
袁世凱看得明明白白,大清帝國的控海權是徹底完蛋了,眼下國家最迫切的需要是一支陸上力量,所以仿西洋之法訓練新軍,是朝廷必做之事。
朝廷主事的是慈禧太後,這老太太只比袁世凱精明,不比袁世凱糊塗。當袁世凱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慈禧太後已經命廣西按察使胡燏棻于天津馬場訓練武定軍,袁世凱慢了一步,失去了這個機會。
于是袁世凱高薪誠聘賽金花出馬公關,終于拿到了王修植的這些廢手稿。
回到自己的寓所之後,袁世凱點燈熬油,徹夜苦讀,終于把這些廢稿理清了脈絡,弄出了頭緒。
然後袁世凱把這部書稿重新改過,另寫了一篇《應時練兵說貼》,拿去給榮祿看。
榮祿官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這個官大小相當于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要想獲得練兵的機會,首先就得得到榮祿的支持。
卻是想不到,榮祿此人,正在等待着袁世凱的到來。
為什麽呢?
原因很簡單,榮祿也深知大清國海上力量的喪失,标志着此後的戰争勢将于國境之內展開,建設一支強大的陸軍力量勢在必行,雖有胡燏棻于天津馬場已經訓練出了五千新兵,但胡燏棻卻是翰林出身,一輩子也沒打過仗,他所謂的訓練新兵,無非是照本宣科,拿着王修植閉門造車的書稿一字一句地念,用這種法子訓練出來的新兵,到底管用不管用,那實在是天曉得的事情。
而袁世凱則不然,他的資歷、見識、經驗與對西方軍事的了解,都不是胡燏棻那種文人所能比得了的,所以榮祿自然也不會放過袁世凱這種人才。
榮祿當場對袁世凱提問了幾個問題,袁世凱對答如流。隔日,榮祿向慈禧太後彙報,要求讓袁世凱與胡燏棻在金殿上展開“PK”,看誰的練兵理論更豐富,經驗更老道……
金殿PK的結果,直教人跌破眼鏡。
袁世凱的表現相當優秀,他慷慨激昂,侃侃而談,等輪到了胡燏棻,卻沒料到這老胡不會說官話,竟然是滿口誰也聽不懂的紹興方言。
老胡連官話都說不來,這又如何訓練新軍呢?
見此情形,光緒皇帝當即下旨,命袁世凱留在督辦軍務處供親王及朝中大臣差委——這個職位卻是個袁世凱最幹不來的閑差,主要工作是翻譯、研究各國的兵書,并撰寫有“中國特色”的兵書,還要拟訂西法練兵的計劃和章程……
也就是說,朝廷是這樣安排的,既然袁世凱懂得練兵,那就給胡燏棻提供技術服務吧,多翻譯幾本西洋兵書,天津練兵的差事,還是由老胡來擔任。
05.慈禧的臉長在李蓮英的腳上嗎?
袁世凱無法接受PK大賽的結果,那老胡連普通話都說不來,還怎麽練兵呢?可慈禧太後明知道這事,偏偏就是不把這個機會給袁世凱,袁世凱只好去找人說理。
還好,這大清國還是有說理的地方的。
李蓮英的家裏。
李蓮英的家很好找,胡同裏拐兩個彎,好大一個門樓,那裏就是。
當然太監是不允許出宮的,更不允許參與搶購房地産哄擡物價,所以這個門樓,又稱之為李蓮英弟弟的家。
于是袁世凱去找李蓮英。
李蓮英告訴袁世凱,近來太後心情一直不好,說話要留神,注意察言觀色。喜歡聽的就多說,不喜歡聽的就別說。
袁世凱聽後很為難,因為跪見太後,怎麽能允許看着太後的臉回話呢?
李蓮英說:你回答太後的話時,注意看我的腳。如果我兩腳并攏,你就不要說了,那是太後不喜歡聽;如果我兩腳分開,就是太後喜歡聽,你就大膽地說……
李蓮英的這雙腳,表情還真夠豐富的。
有了李蓮英這雙腳表達慈禧太後的喜怒哀樂,袁世凱心裏就有底了。
再上金殿,據理力争,字字句句都說在慈禧太後的心窩子上,老太太聽得眉開眼笑,當即傳旨:着溫州道袁世凱赴天津小站,練精兵三十營,欽此。
聖旨下了,這時候大家才想起一樁事來,那滿口紹興鳥語的老胡還在天津馬場呢,他怎麽安排?
人才難得啊,就讓老胡去修鐵路去吧。慈禧太後胸有成竹地吩咐道。
袁世凱如願以償,奔赴小站去練兵,他走得正是時候。
他前腳走,俄國人後腳就來了。
中國北疆!
日俄戰争由此拉開序幕。
06.神秘的女才子
日俄兩國在中國本土上交戰,清廷無可奈何,只能袖手旁觀,宣布中立,這是中國歷史上最令人痛心的一頁,也是國際戰争史上的大笑話。
但這個笑話卻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實際上,俄國人進入東北,還是由清廷自己給引進來的,這一招又叫驅虎吞狼之計,亦稱以夷制夷,是典型的弱國外交之手段。
當時的情形是,日本人一舉消滅了大清國的海上力量,挾新式火器之鋒利,長驅而入東北,并向中國的東北三省大量移民,而清廷的陸軍戰鬥力又是不堪一擊,如果任由事态發展下去的話,就只能眼看着日本人吞并東北三省。
俄國人進入中國東北三省,在燒殺劫掠的過程中與日本人交戰,這固然是國恥,可再大的國恥也比喪失國土要小得多,但凡有一點點抵抗能力,清廷也不會坐看局勢一天天地惡化下去。
只要日本人和俄國人在東北打着仗,那麽無論是日本人也好,俄國人也好,就不可能如願地吞并東北,等朝廷這邊慢慢養精蓄銳,等中國強大了,民族覺醒了,不愁不逐日俄兩寇于國門之外。
也就是說,與日本人不同,俄國人侵略中國,是清朝政府自己請來的。在1896年,清廷與俄國就簽署了《中俄密約》,條約中第一款規定:日本國如侵占俄國亞洲東方土地,或中國土地,或朝鮮土地,即牽礙此約,應立即照約辦理。如有此事,兩國約明應将所有水陸各軍,屆時所能調遣者盡行派出,互相援助,至軍火糧食,亦盡力互相接濟。
看看,這條約上說得明明白白,日本如果敢動手,俄國人就有責任來中國大戰日本人……
再來看第三款:當開戰時如遇緊急之事,中國所有口岸,均準俄國兵船駛入,如有所需,地方官應盡力幫助。
看看這條約我們就知道,清廷腦子是非常清楚的,國家就這麽一個爛攤子,不指望俄國人和日本人兩家對打,還能指望誰?
這就是清廷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但這只是朝廷的看法,知識分子可不這麽看問題。
要強國,要雪洗國恥,首先就要喚醒民衆——于是新的一輪文化複興運動,就在中國轟轟烈烈地拉開了帷幕。這場運動的宗旨就在于大力推進文化複興運動,恢複每個中國人的自尊心。
就在日本人與俄國人的隆隆槍炮聲中,中國第一本女性雜志《女子世界》迅速推出,一時間,中國的男人趨之若鹜,識字不識字的,都跑來瞧瞧女人的世界是個什麽模樣。
打開這本雜志,松陵女子潘小璜這個名字,在第一時間搶入了讀者的眼中。
這個女才子的第一篇文章,題目叫《中國女劍俠紅線、聶隐娘傳》,寫的是唐末兩個精娴武技的女俠客的故事,在正文中,松陵女子潘小璜慷慨宣稱:吾二千年前之中國,俠國也。吾二千年前中國之民,俠民也。俠者,聖之亞也,儒之反也,王公卿相之敵也。重然諾,輕生死,揮金結客,赴湯蹈火,慨然以身許知己,而一往不返,一瞑不視,卒至演出轟霆掣電,驚天動地之大活劇,皆俠之效也……
這邊廂日本人和俄國人在中國的東北三省打得你死我活,大清國四億五千萬人卻束手無策;那邊廂松陵女子潘小璜卻大講兩個俠女的故事,這不啻于指着中國男人的鼻子尖罵娘,罵得男人們無不骨軟筋酥,意亂情迷。
骨軟筋酥之際,松陵女子潘小璜的第二篇文章又重磅出擊,風格仍然是狂抽沒骨頭的臭男人,标題叫做《中國民族主義女軍人梁紅玉傳》,然後又是第三篇:《為民族流血無名女傑傳》……
識字的年輕人無不被這位才華驚人的松陵女子所傾倒,多人墜入情網,正所謂,做官當做員外郎,娶妻當娶潘小璜,人生有酒須當醉,管他日俄與列強……這時候這個女才子又在雜志上發表了首詩:《哭陶亞魂》,可知這名女才子會寫詩,有思想,而且還通曉中國歷史,這就更讓衆多的男士們沉不住氣了。
想要結識這個奇異的女才子。
但無人知道潘小璜家居何處,但是此後不久,一名游客卻在無意中邂逅了松陵女子潘小璜。
文章中說,那名游客閑游蘇杭,途中路遇一驚人美貌少女,年齡十七八歲模樣,見游客至,抛下手帕一條,游客把手帕撿起來,只覺清香拂面,令人魂不守舍。手帕上還寫有一行字,某時可到某地……到了時間,游客興奮地趕了去,卻是一座美輪美奂的花園,蛱蝶曼舞,花茵如醉,游客于途中偶遇的美貌少女正坐于樹下案前,伏案書寫,身邊有兩個妙齡小丫鬟伺候。
見游客到來,少女便問:先生可是自上海來?
游客答曰:然也。
少女道:那麽先生返回上海的時候,可不可以幫我一個忙,替我把稿件帶到《女子世界》雜志社去……
這篇文章刊出之後,印證了讀者的一個判斷,原來松陵女子潘小璜,果然是一個如花美貌的少女。只不過一日之間,數千封求偶書信,堆滿了雜志社的房間,數不清的男人發誓,此生此世,非才女潘小璜不娶!更有那不成氣候的權門達官,也跑來鬧軋猛湊熱鬧,願以黃金千兩,娶回松陵女子潘小璜為妾。
當情書如雪片般飛往雜志社的時候,這名引發了公衆狂熱的美貌女才子卻突然銷聲匿跡,金盆洗筆了,害得不知多少男人哭哭啼啼,滿世界去尋找這名美女,卻沒有一個人能夠找到她。
松陵女子潘小璜就這樣消失于歷史的塵煙之中,直到一百多年後,才有史學家在舊紙堆裏把這名神秘的女子找到了。
那麽她到底躲在了哪裏呢?
07.我以你血薦軒轅
一百多年後,史學家研究松陵女子潘小璜,不無驚訝地發現,有關這名女子的歷史資料,除了她的年齡沒有錯之外,其他的資料都靠不住。
松陵女子潘小璜闖入人們的記憶中那一年,她确實只有十七歲。
只不過,這名美貌的女才子是個男人,并非女性。這個男人姓柳,名柳慰高,字安如。
十六歲那一年,柳慰高因為讀法國大思想家盧梭的書讀得如醉如癡,從此崇尚人權,幹脆改名叫柳人權,字亞盧。
次年,柳人權嫌自己的新名字跟朋友陳去病的名字不配套,第三次改名,叫柳棄疾。從此柳棄疾、陳去病二人馳名文壇,知之者衆。
此後柳棄疾專心寫作,以期喚醒民衆,遂每次署名為亞盧。但因為這個盧的繁體字“盧”筆畫太多,寫起來太耽誤時間,于是他就幹脆署名為“亞子”。
從此以後,大家都稱他為柳亞子先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毛澤東曾與柳亞子和過一首《浣溪沙》: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阗,詩人興會更無前……于是柳亞子的大名,終于讓每個中國人耳熟能詳,卻沒有人想到,這位詩人少年時代,每天收到的男人情書都接近千封。
松陵女子潘小璜,是柳亞子在1904年時使用過的一個筆名。
之所以使用女性的筆名,是因為年輕貌美的少女遠比任何一個大思想家更有號召力……總之,當時中國的男人睡得比較死,日本人和俄國人在東北的槍炮聲都吵不動他們,只能換個年輕貌美的少女來試一試。
說到喚醒民衆,名氣最大的應該是周豫才。他在中國于甲午之戰慘敗之後,毅然決然地奔赴日本留學,師承于藤野先生,當時俄國人出動軍隊占領了中國東北三省,沙皇尼古拉二世聲稱,要在中國的東北建立“黃俄羅斯帝國”,并進一步向清廷提出了領土要求。此事發生之後,在日本的留學生于東京召開了全體大會,決定成立拒俄義勇軍,許多留學生紛紛簽名,加入拒俄義勇軍,要奔赴前線與俄國人殊死一戰。
周豫才的好友許壽裳報名參加了拒俄義勇軍,曾被編入乙區二分隊,于是周豫才慷慨贈詩,為朋友壯行,詩曰: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為了進一步鼓舞中國的青年學子們“擲筆而起”,周豫才拿起筆來,意譯并改寫了一部《斯巴達之魂》,文中說:西歷紀元前四百八十年,波斯王澤耳士大舉侵略希臘。斯巴達王黎河尼佗将市民三百,同盟軍數千,扼溫泉門(德爾摩比勒)。敵由間道至,斯巴達将士殊死戰,全軍殲焉。兵氣森森,鬼雄晝嘯,迨浦累皆之役,大仇斯複,迄今讀史,猶懔懔有生氣也。
總之,周豫才的目的,與松棱女子柳亞子是相同的,都是養成尚武精神,實行愛國主義。
意譯并創改這部《斯巴達之魂》的時候,周豫才嫌自己的名字不夠大氣,遂改名為樹人,此年周樹人剛剛二十一歲,到了他使用“魯迅”這個筆名的時候,他已然成為一代宗師了。
08.日本人的影子
說起拒俄義勇軍,也是一個極為複雜的歷史現象,當史家說起與這一群衆組織相關的歷史人物,如魯迅,如蘇曼殊,如黃興,如宋教仁,如陳天華等,主要強調的是這個組織的戰鬥性、革命性與先進性。
但當史家說起同在這一群衆組織的另外一些人,如張作霖,如吳佩孚的時候,一般則稱呼這個組織為“花膀子隊”,因為這一組織的統一的标志是以一條花毛巾縛于左臂。而且在這種情形之下,照例會提到黑龍會的前身玄洋社的作用。
玄洋社是日本黑社會頭目頭山滿所創建的一個拒俄幫會。這個頭山滿在與俄國人的對抗之中手段過于惡劣——頭山滿給俄國人送去了許多身患性病的美貌妓女,沒有确切的數字表明多少俄國鬼子中了标,但是搞到最後,玄洋社自己卻因為這肮髒的手段而聲名狼藉,不得不宣布撤銷,并重組了黑龍會。
對于以拒俄為目的的義勇軍,玄洋社當然要鼎力支持——包括了金錢與輿論宣傳方面的支持。
這樣一來,事情就變得麻煩了起來。
拒俄義勇軍無疑是正義的,盡管俄國人是清廷請來的,可侵略就是侵略,這沒什麽道理好講。
清廷請俄國人來,是為了對抗日本人,所以日本人必然會支持拒俄義勇軍,因為這是符合日本利益的……
總之,說到拒俄義勇軍,就難免會卷入日中之戰的理論旋渦,導致對那段歷史缺乏了解的人意識錯亂,沒辦法得出一個省事的結論。
相對于任何結論來說,歷史都有點太複雜了。所以說,歷史不适合于簡單的是非判斷,歷史就是歷史。
可憐的歷史學家們被這段歷史生生地弄得人格分裂,一般來說,當史家提及到這個組織的正面人物,如蘇曼殊,如魯迅等人的時候,就強調該組織的革命性、進步性與正義性。但當提到這個組織中的另外一些人,比如張作霖、比如吳佩孚時,就稱這個組織為花膀子隊,強調這個組織背後的日本人的影子。
要不然還能怎麽辦?
簡單的政治觀點與複雜的歷史在這裏撞了車,就只能繞過政治,單說歷史了。歷史就是這樣:拒俄義勇軍向清廷上書,曰:昔波斯王澤耳士以十萬之衆,圖并希臘,而留尼達士(即周豫才筆下的黎河尼佗的另一個音譯名字)親率丁壯數百,扼險拒守,突陣死戰,全軍殲焉。至今德摩比勒之役,榮名震于列國,泰西三尺之童,無不知之。夫以區區半島之希臘,猶有義不辱國之士,何以吾數百萬方裏之帝國而無之乎?
我們看看拒俄義勇軍給朝廷寫的這封信,再看看周豫才同學譯創的《斯巴達之魂》的那一段前言,就會發現這兩段文字風格完全一樣,甚至連有些措詞都一模一樣,如“死戰”,如“全軍殲焉”等等,而且周豫才還特意在“溫泉門”三字下加注“德爾摩比勒”的字樣,這麽看起來,執筆替拒俄義勇軍寫信與朝廷之人,與周豫才同學的關系幹莫大焉。
頭山滿的玄洋社四處弄錢,資助中國留日學生的拒俄義勇軍奔赴東北,與俄國佬殊死血搏,這情形搞得清廷駐日公使蔡鈞緊張萬分,不知如何應對。後來這老兄害怕朝廷怪罪,索性一咬牙,發狠給國內發電:留學生結義勇軍,計有二百餘人,名為拒俄,實則革命,現已奔赴各地,務饬各州縣嚴密查拿。
好了,發了這封電報,清國駐日公使蔡鈞就算沒有責任了。可是拒俄義勇軍就慘了,眨眼工夫,愛國義士就全都成了欽犯。
清廷的做法讓義勇軍無不憤然,現在他們才真切地意識到,中國最大的敵人,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俄國人,而是清廷。于是拒俄義勇軍改名為軍國民教育會,聽這名字似乎是轉型為一個民間教育社團。
實際上,軍國民教育會已經成為了一個暗殺組織,走上了革命暴動的路線。
當軍國民教育會磨刀霍霍,視清廷為中華之仇的時候,組織的創始人之一蘇曼殊轉入了文化戰線,和周豫才同學并肩戰鬥。
09.岳飛成了孫悟空
很久很久以前,日本自由黨黨魁板垣退助訪問歐洲,見到了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并問道:假如要把自由平等的理想灌輸到人民中間,應該怎麽辦才好?
雨果回答:最好的辦法就一個——讓他們去看我的小說!
聽這個口氣,好像是大文豪雨果在推銷自己的書……但是雨果的願望——或者說是預言,很快就在中國實現了。
1903年10月8日,一部章回體文言文小說《慘世界》在大清國隆重推出,書的原作者署為法國大文豪“嚣俄”,翻譯者為蘇子谷。
這部小說描寫的是一個叫“金華賤”的無産者,自小就被一位叫“滿周茍”的惡霸欺壓淩辱;有一位叫“範桶”的知識分子,亦同樣總是被“滿周茍”欺侮。這個“滿周茍”欺人成習慣,他看上一位叫“孔美麗”的少女,每當他企圖淩辱“孔美麗”的時候,“金華賤”就會挺身而出,不畏強暴,與“滿周茍”據理力争,而“範桶”則是極力在兩者之間和稀泥……
再後來,主人公“金華賤”遇到了一位貪婪的和尚“孟主教”,于是“金華賤”大徹大悟,終于認識到跟“滿周茍”是講不清道理的,“索性大起義兵,将這班滿朝文武,揀那黑心肝的,殺個幹淨”……
這部《慘世界》寫得跌宕起伏,懸念陡生,縱然是法國大文豪再世重生,也看不出這本書和他的《悲慘世界》有什麽關系,但翻譯者蘇子谷卻一口咬定,這個《慘世界》就是大文豪雨果的《悲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