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生
“咚”的一聲,瑞應被人推倒,額頭磕在木質地板上發出聲響。
接着,耳畔就響起尖利的咒罵聲:“叫你來擦地,不是讓你借機偷懶的!還以為自己是官家小姐呢!還不快把水盆收拾好,擦地去!”
瑞應迷茫的看向推搡她的人,竟是個有些面熟的尼姑。她不顧額頭和身上的疼痛,打量起四周,一擡頭就看到碩大的如來佛祖端坐在蓮花寶座上,拈花一笑,俯視衆生。
這裏……是大雄寶殿?
這裏,是清心庵。
因自小被冠上“天煞孤星”的惡名,被養在庵堂充當出家人,瑞應對這座清心庵再熟悉不過了。
可是,她明明已經三十多歲,被那個畜生鞭笞致死了呀?怎麽,還會回到這裏來?若說是做夢,那身上的痛楚也太真實了些。
莫非真的有死後還魂這一說?
“還愣着幹嘛?等我來幫你收拾嗎?”咒罵聲又起,連帶着身上也被擰了好幾下。
瑞應這才定睛看向此人,原來這就是清心庵的管事尼姑明心,當年動辄就對自己苛責打罵,眼前的場景,在清心庵的日子,幾乎時常上演。
那時候她人小體弱,身邊沒有親近的人,被這幫尼姑威吓不敢為自己争取利益。哪怕是大哥派人來看她,她都不敢揭露這幫尼姑的真面目。以至于,她們變本加厲,對自己更加非打即罵。
是要繼續忍受,任由她們磋磨,還是奮起反抗,為自己争取一回?
“你個死丫頭你還不去?”明心上手就要擰瑞應的耳朵,卻被瑞應躲開了,她愣了一下。這死丫頭以前哪怕是被打死,也不敢躲,今日怎麽有這膽子了?
“明心師傅,你剛剛說什麽?我不是官家小姐了?那我是什麽?”瑞應扶着門框站起身,目光幽幽的盯着明心,“我只是客居的俗家弟子,絕不會就真的出家為尼!難道你已經忘了,我是權相嫡女,是翰林之妹嗎?”
明心徹底愣在那裏,這、這還是那個懦弱無能的小丫頭嗎?她怎麽敢這麽看着自己,這麽跟自己說話!她不怕餓肚子了!
瑞應越來越清醒,她能确定,這不是夢!也不是什麽游魂飄蕩,她是回來了,回到了童年的清心庵!
Advertisement
伸出手放到眼前,自己的手背上果然還有凍瘡,個個手指頭凍得跟蘿蔔似的,只有在清心庵,才會是這樣的。
不是黃粱一夢,而是重新選擇,彌補錯失的過往。
“權相嫡女,翰林之妹?”明心似乎聽到了這世上最好笑的笑話,“若他們還真當你是官家小姐,權相會這麽多年對你不聞不問?你大哥以往倒是常來,可這已經三個月了,他怎麽就沒來呢!你還在做你的春秋大夢吶!趕緊幹活兒!”
瑞應咬了咬牙,好漢不吃眼前虧,前世在夾縫裏求生存的經驗已經讓她知道了這個道理。在沒有把握之前,不要和比你強的人硬碰硬!
如果大哥已經三個月沒來,那她現在就是……八歲!她當然知道大哥為何三個月不來,是因為大嫂落了胎!大哥又被翰林院修書的事所擾,一時不能前來。但大哥還是半個月就派人來看望她一次,只不過被這幫惡尼阻攔了而已!
瑞應一言不發,把水盆裏的髒水倒掉,重新打水來擦洗地板。
明心得意的看了她一眼,再怎麽倔強,還不是被自己磋磨成爛泥了?
偌大的大雄寶殿只有瑞應一人打掃,待她打掃完畢之後,齋飯早就沒有了。她也不急,就這麽跪在蒲團上,仰頭望着高高在上的如來像。
上輩子瑞應最恨的就是佛,因為在清心庵的日子,是如此的清苦。如果求神拜佛真的有用,那麽身為權相之女的她,為何會淪落到那樣一個地步呢?
那是阿鼻地獄!那是人間魔道!
瑞應望着佛像冷冷的一笑,然後站起身離開。
這輩子,休想我再對你叩拜!
這輩子,休想我再重蹈覆轍!
既然佛不願度她,那她就自己度自己。
她回到自己的房間,清心庵不大,人也不多,她和另一個小尼姑一起住。小尼姑看她可憐,時常偷偷省下自己的口糧給她。這一次,這個法號慧貞的小尼姑給瑞應留了一個冷饅頭。
“明心師傅就是那個脾氣,小姐你別往心裏去。”她不會安慰人,也不願意為了瑞應就得罪明心。
瑞應接過冷饅頭,合着熱茶吞了下去。
明心之所以這麽對她,還不是受了柳姨娘的唆使!
不過,再過不久,明心不光是要磋磨她,而是要她的命了。
瑞應仔細回憶自己童年時經歷的幾件大事,如果明心不說大哥已經三個月沒來,她還不确定會發生什麽。但她已确定了就是八歲這一年,那即将發生的事,瑞應記得清清楚楚!
因為那是她人生的轉折點,她即将從清心庵被人賣入這世上最肮髒不堪的地方!始作俑者,就是明心!
究其原因,竟是明心與人私通剛好被瑞應撞見!
前世的瑞應膽小如鼠,根本不會去管這件事,但明心害怕她會伸張出去,就先下手為強,和她的姘夫一起把瑞應打暈了帶出清心庵。對外,卻說是瑞應自己跑了!
瑞應一邊思量着對策,一邊努力回憶明心到底是哪日和人私通來着?
清心庵算是權家捐的庵堂,并不對外接待香客,能自由出入這裏的人,多多少少都和權相府有關。
住持明淨常下山去相府裏和柳姨娘讨些香油錢,但相府每個月都會從外院走流水,送月例到這裏來。
只怕,來的人當中,就有明心的姘夫!
瑞應打定主意,好好留意下一次來送月例的人,興許,這次又會和上輩子一樣,撞破奸情呢!
接下來三日,瑞應又回到了八歲時的模樣,整日沉默寡言,舉止畏縮。趁着這三日,她也确定自己是真的重生,不會一睜眼又到了不同的地方。也徹底想清楚明白,接下來的路,應該怎麽走。
第四日,庵堂裏的尼姑比往日都高興,因為相府的月例送來了!
瑞應看着庵堂的大門,也仿佛在期盼着什麽,只是和這幫尼姑們臉上的興高采烈不一樣,她的笑容在陽光下也那般陰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