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馬車穿過熱鬧的街景,穿過寂靜的鄉道,最後在一個村子前停下。
董傳林掀起簾子往外瞧,與其說它是個村子還不如說是個籠子。
三面都用泥牆緊緊圍住,背後靠着一座大山,出口護衛把守森嚴,進門前都要再三确認來者何人才敢放行。
來之前王叔給他稍微普及過這個制藥所的規矩。
話中意思是制藥工藝是藥行生存的關鍵,在制藥所幹活的人不能随意外出,如若要出門得先和主事報備,由管事同意後方可外出。有需要采買的東西可以報到管事那兒,他會派人帶進來。
王叔整個話下來想告訴董傳林的就是——沒事別想着溜出來玩,制藥村能滿足你所有需求,非常人性化,你在裏面踏實學手藝,好好生活就成。
董傳林剛聽完有些震驚,這完全是科研重地啊,為技術成果不流傳直接從源頭抓起。他不知是該開心可以無顧慮的學手藝,還是該難過像只鳥一樣關進籠子裏。
馬車駛進村莊內部後,又踢踢踏踏行了一會路,緊接着車夫長籲一聲穩住馬匹。
董傳林雙眼無神地望向王叔,尹掌櫃還在垂眉假寐不便打擾,他能求助方便求助的只有王管事。
王叔輕聲喚道:“老爺,咱們到了。”
尹掌櫃緩緩睜眼,瞧一眼不知所措的董傳林後擰着眉頭擡擡手臂。昨晚告知女兒要外出後,她又哭又鬧,哄了好一陣才歇下。車夫已經盡量行駛平穩,卻還是搖搖晃晃不得好眠。
王叔颔首會意,領着董傳林下車,和車夫交待兩句後,馬車繼續往裏駛去。
王叔邊走邊介紹。
這個村子名為大坪村,五年前由薏草堂接管,原來的村民全部搬走,重新規劃建設後變成一個制藥村。村內位置分工明确,一側為生活區,一側為工作區。
生活區主要是解決食宿問題。不少老資歷的藥工都帶着家眷,夫人留在家中操持,丈夫去到制藥房裏忙活。屋子旁還配有竈屋和些許田地,可以做飯和種些易活的蔬菜。肉類可以報上主事那兒統一采買。
像董傳林這般沒有家眷獨身一人幹活的人,兩三人合宿一間屋子,也可做飯和種菜,不過多數人都選擇到夥房解決吃飯問題,懶得折騰。
Advertisement
一路了解下來,董傳林不由從內心欽佩尹掌櫃的遠見。
藥材的質量品相為藥行立足之本,而質量品相取決于制作工藝,工藝則由藥工師傅們的經驗所得。
建好舒适的居住環境,安排好藥工的家人,讓藥工安心為薏草堂工作,沒有後顧之憂。藥工們安心幹活,藥材也就有保障。
這般遠見,足以讓薏草堂再伫立百年。
在生活區逛了一圈後,王叔輕車熟路地帶着董傳林進了複雜忙碌的工作區。
工作區房屋多矮小零零散散的,中間位置最好光線充足的地方為曬藥區。地面、竹篩上都整整齊齊鋪滿各種中藥,藥工在一旁不厭其煩地有序翻曬。
兩人走進後,一側屋子裏傳來類似切菜樣的聲音,另一側的屋子裏則傳來火燒火燎的煙熏味。
“左側屋子負責藥材切制,右側屋子負責藥材炮制。分工不同亦有不同的藥工負責,我待會帶你去見這兒的主事,他會分配你去适合的地方學手藝。”
王叔指着兩邊解釋道。
董傳林蹙起眉頭問:“怎麽知曉我适合幹什麽活?”
王叔領着他邊走邊說。
“薏草堂每年都會招收一批年輕藥徒,先由老藥工傳授基本制藥規矩,再分到兩邊簡單學習。接觸過後便什麽都知曉了。”
此番流程的安排董傳林很熟悉,這就像上體育課,先簡單講一下籃球足球的基本玩法,再簡單教你兩招,到底是選籃球還是足球還得看自己。
不過董傳林從未接觸過藥材,最多也就是見韓松打獵時順手采下的靈芝,還有平時受小傷小痛在路邊采的草藥。
正了八經地接觸藥材怕只有幫忙煎藥時多瞧了幾眼。
董傳林心裏有些擔心,雖說兩邊都學不好的可能性不大,但還是提前問清楚為好。
“那……我是說萬一,萬一學習過後我兩邊都不合适該如何是好?直接收拾包袱回家嗎?”
對上董傳林的疑慮又膽怯的眼神,王叔爽朗地笑了兩聲。
“當然不是。除切制和炮制外,還可做挑藥工和曬藥工,亦或掃地和夥夫都成。只要進了薏草堂,沒犯大錯誠心留下者,都能找到活幹,只是工錢待遇有差別罷了。”
董傳林瞪大眼睛,他沒聽錯吧?只有進薏草堂沒犯錯就能留下?他現在能明白為什麽他說要來薏草堂學手藝時,董光承和劉氏都不敢相信了。
天上掉下的大餡餅剛好掉他頭上啊!
這是不是意味着只要他安安分分的不犯錯,就能一直留在薏草堂不用擔心找營生問題?
好歹是百年藥行,工錢待遇再差也差不到哪去,就算只是做個曬藥工,說出去也算是正經在薏草堂幹活,不至于丢臉。
董傳林心裏舒口氣,能讓董光承和劉氏免受外人尖酸刻薄之語,做只籠中鳥也值了,想必原身的在天之靈不會因這事怪罪他了。
壓抑住內心的喜悅,董傳林誠懇地說道:“難怪外頭的人費勁心思都想進薏草堂幹活,這般好待遇是該努力搏一把。我的運氣怕都用在這上面了。”
學木雕手藝無疾而終一事在他心中留下淺淺的傷疤,他一度懷疑是自己挑三揀四不夠勤奮的原因才遭此波折,沒成想好運都在後頭等着呢。
王叔含笑道:“董小弟聰慧過人,不必自謙。走吧,主事已經在等着了。”
兩人見到主事時,他正在提筆記錄。王叔與他簡單寒暄後,把董傳林介紹給主事,随即便借口離去。
主事上下打量一陣董傳林,開口道。
“看你這小身板,是剛從學堂出來的吧。我比你年長許多,叫我秦叔便是。來了大坪村咱們就是一家人,走,我帶你去屋子先放下行囊。”
秦叔和藹可親,路上藥工們和他打招呼,他都樂呵呵地回應,連不忘詳細地給董傳林介紹。親切的話語讓董傳林放下戒備,有不懂的地方會提出疑惑。
踏進生活區,引入眼簾的是一長條晾曬整齊的豆角。豆角三兩根捆成把,密密麻麻的碼在竹竿上。
先前和王叔閑逛時他就發現了,他心裏還在想,就算菜場豆角便宜劃算,也沒必要一次性買這麽多吧。
秦叔聽完他的疑惑後不禁笑了,神秘道:“明日你便知曉用意了。”
董傳林暗戳戳在心裏翻個白眼,豆角而已還需要賣關子?不是用來吃還能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