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兒子兒媳(捉蟲非更新)
一個十來歲的小男娃帶着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娃兒怯生生的給沈安侯和林菁行禮問好,若是細看就能發現兩個小人兒的眉眼有幾分相似,而就算不細看,只一個照面就知道這男娃兒和沈安侯絕對是一家子,那大眼睛高鼻梁簡直是如出一轍。
這就是沈安侯和林菁兩口子要面對的“歷史遺留問題”了,原配程氏所出的沈放嫡長子,如今已經十歲的沈汀,以及沈汀的表妹兼未婚妻,程氏親哥的嫡幼女,年僅八歲的小程氏。
當年三王之亂,程輿長子程業并長孫程辰都死在了那場混戰中,而程氏就是程業的女兒,程辰的妹子。看着祖父程輿帶着一家子回南陽,程氏悲從中來之餘更是心疼年僅三歲還茫然懵懂的小侄女兒。也不知這一路前途渺茫,會遇到些什麽,程氏幹脆将小程氏定給了兒子當童養媳,将人留了下來。
沈放自然是随着程氏的心意,然而不出一年程氏病逝,沈放龜縮澹懷堂,別說照顧小姑娘,他連自己親兒子都不管,要不是程氏還留下了不少得力的奴仆,楚氏雖然不待見程氏但也不至于為難兩個孩子,只怕這小兩只如今都不知道成什麽樣兒了。
沒爹沒媽的孩子總是可憐的,雖然說在府中不愁吃穿,還能讀書上進,但兩個沒甚底氣是孩子總不免有些畏畏縮縮。尤其在聽說沈放準備續娶之後,兩個孩子的心情就更加複雜,一方面盼着後媽是個能耐的,自己這一房總算能有個大人撐起來,一方面又怕後媽太厲害,以後連他們的立錐之地都沒有。
老爹“新婚”第二天,兩個孩子特意起了個大早,來請安示好順便探口風,沒想到直接被攔在了門外,說是兩位主子起晚了,正趕着去給老太太敬茶。那時候這倆才穿過來不到五個小時,對好口供想着千萬不能露陷,根本沒注意澹懷堂門邊角落上站着兩個孩子正眼睜睜的看着他們走遠。
第二天兩個孩子躊躇了一下,沒敢來打擾。第三天林菁回門,他們更不敢來讨嫌,等到今天終于坐不住,聽說林菁從老太太那兒請安回來了,立刻手拉手的就往澹懷堂趕,和沈安侯兩口子碰了個正着。
林菁雖然尴尬,但她是新婦又是後媽,臉上帶個笑影兒有幾分慈愛樣子就夠了,倒是沈安侯是真糾結。講道理,這孩子該算是他的,他也想着無論當個慈父還是當個嚴父都好但至少得把人當自己兒子看待,然而問題是他真沒生過娃兒。他和林菁結婚才兩年,兩人聚少離多,他哪裏知道當爹該是個什麽樣子?總不能當成自己手裏的刺兒頭兵崽子操練吧。
于是氣氛就這麽卡住了。看着板着臉的老爹和事不關己袖手旁觀的後媽,倆小孩子心中哇涼,可又不知道是該繼續硬着頭皮問好還是麻溜的找個借口回去。林菁一看沈安侯臉色也知道他這是麻爪了,也不能把孩子就這麽晾着啊,于是她趕緊打了個圓場,笑眯眯的問跟前這倆小孩:“你們可用過了早點?”
林菁是中醫世家出身,後來在中醫院當了個療養師,溫柔可親脾氣好那是基本功。她卻沒想到這随口一說的話剛出口,兩個孩子的臉色刷的就白了。按照規矩,請安之前是不能先吃飯的,得長輩吃過了才能回來用些點心,可他們小孩子家家的最是不頂餓,出門前各啃了一口米糕,雖然沒多少,可到底是吃了。
林菁看他們的臉色就猜到自己問錯話了,她倒是沒想到規矩上去,只當孩子們被忽視的厲害,在院子裏被婆子丫環們把控的嚴,索性一手拉了小程氏:“大老爺正要親自下廚露一手呢,你們沒吃早點就一塊兒來吧,等會兒正好嘗嘗。”
大老爺下廚?兩個孩子覺得今天一天受到的驚吓比一輩子加起來都多,大老爺怎麽可以下廚?他可是大老爺啊。
林菁也知道這個年代講究君子之道,小孩子覺得不可思議很正常。不過事實勝于雄辯,沈安侯的廚藝是真的不錯,等會兒他們忙着吃餃子,估計就沒工夫糾結這些細節了。
沈安侯不怎麽會和孩子交流,不過有樣學樣還是行的,看林菁牽了小程氏,他也随手牽起沈汀,兩個孩子就這麽懵逼着的被帶到了大廚房。
跟在兩小後頭的趙奶媽和章奶媽幾乎要喜極而泣了,新太太是個好的,連大老爺也願意照看少爺了,雖然覺得有哪裏不對勁,但這些都是細節!一點都不重要!
一路上兩個小的都只顧着震驚去了,直到進了大廚房被沈安侯放開了手,沈汀才回過神來:剛剛,他親爹,居然牽着他從澹懷堂門口走到了大廚房!這是沈汀這個親媽早死親爹不管的小白菜第一次感受到父愛。他眨巴着眼睛将湧出來的淚花逼回去,朦胧中看着案板前将袖子撸到上臂,熟練的和面的高大身影,感覺自己身在夢中,只願此夢長存不醒。
小程氏卻是一直被林菁牽在手裏沒放開。兩人找了個幹淨地方,自然有下人搬來胡凳請她們坐下。看出小姑娘的不自在,林菁就跟她細細講沈安侯在做什麽:“面和好了得發一會兒,等會再揉了就勁道,像他力氣大,還可以一邊揉一邊砸,也能讓面團更松軟。”可惜這個沈安侯太弱,跟本沒什麽力氣,最後還是大廚出馬搞定。
廚房裏沒有豬肉,上好的牛肉和羊肉倒是有幾塊。沈安侯挑挑揀揀,最後選了塊帶兩份肥的牛肉開始剁餡兒,林菁就在一邊解說:“諾,現在把肉剁成肉末就可以調餡兒了。你可吃蔥蒜?若是有不愛吃的盡管說,讓大老爺分開一份兒另外做就行,不費事兒。”
小程氏趕緊搖頭,姑父兼未來公爹親自下廚,哪裏有她挑剔的份兒。
做好了餡兒就該擀皮了,然而廚房裏竟然沒有擀面杖。不過沈安侯也有辦法,摸了個空的細長白瓷瓶子,估計是裝醬油的,适應了一下後照樣能用。
看着一張張均勻的圓形皮子飛快的從大老爺手底下飛出來,無論是廚子還是小厮丫環都驚呆了,兩小更是嘴巴張的能塞下一只雞蛋。林菁洗了手準備開包,還不忘帶上小姑娘:“包餃子其實也不難,要不要學一學?”
小程氏乖乖點頭,學着林菁的樣子淨了手又鋪上面粉,将薄薄軟軟的皮子攤在手心,填上餡兒,然後将餃子皮捏緊合攏。
做了一個,醜醜的,不過真是不難。她眼睛亮亮的看沈汀,招了招手。
沈汀正在猶豫,按理說男人不該幹這種事兒,可是他爹都動手了,他怎麽好站在一旁幹看着?但是他又怕自己做的不好,更重要的是小程氏有林氏帶着,他可不敢往他老子跟前湊。
沈安侯多精明的人啊,瞟一眼就看出這孩子的小心思了。對着這種小心翼翼的缺愛小朋友,他是真的沒轍,只能好好順着寵着呗。正好餃子皮也擀完了,他拍掉手上的面粉渣,拉着沈汀親自給他洗了手,兩人一個教一個學,很快就挨挨蹭蹭的親近了許多。
這邊大廚房裏一家親,那頭“大老爺下廚”的消息一經傳遍了府裏。老太太聽到消息後先是皺眉,接着就帶出點兒笑意,和自己身邊的葉媽媽道:“之前我看老大總算是願意出門了,還想讓老大媳婦多拉着他到處散散,看來倒不用我多嘴吩咐了。”
她是世家出身,而世家最多的是什麽?恃才放曠行為荒誕的簡直不要太多。別說下個廚,大冬天穿個褲衩兒果奔的她都見識過。只要老大能不那麽頹廢了,哪怕他不當官不上進見天兒上街逛鋪子她也樂得給掏錢,在府裏只要不亂了大規矩,她才不管老大幹什麽去呢。
這三天眼見着老大的氣色變好了,當媽的怎麽能不開心?對這兒媳婦也是真心的稀罕起來,心裏盤算着找機會開了自己的小庫房,挑些不怎麽紮眼的東西賞給她。
葉媽媽本是老太太跟前得用的婢女,後來自梳了繼續在她跟前服侍,是老太太最信任的人。聽到老太太這麽說,葉媽媽也是真心的高興:“普若寺的大師倒是說的準,新太太進門,大老爺就不倔了。不過還是您眼光好,有福氣,一下就相中了這位林氏太太,以後咱們府上定是順順遂遂,您再也不用操心了。”
老太太正樂呵呢,守在外頭的大丫環聽琴就端了個托盤來,上面熱氣騰騰的一大碗。聽琴将托盤擱在案上,表情還帶着些茫然:“這是大老爺身邊的捧劍送來的,說叫餃子,是大老爺大太太并二郎和程姑娘親手做的,讓您嘗嘗味兒。”
“哦?這就是老大折騰出來的?”楚氏來了興趣:“得了,你讓捧劍直接進來回話吧。”
聽琴應了一聲,很快就領着捧劍進來了。捧劍是個小機靈鬼,給老太太請安之後就繪聲繪色的說起大老爺的“英姿”來,聽的楚氏直樂,然後才指着托盤上的東西:“這盤白的是餃子,大老爺說也叫角耳,您看形狀可是有些像個耳朵?這餃子外頭是面皮,裏頭包的是肉餡兒,大老爺說還可以摻着蔬菜做餡兒,也是各有風味。”
楚氏夾了一個餃子,果然是有些像耳朵。咬破白色的面皮,裏頭牛肉的鮮香便溢了出來,伴着蔥姜的香氣分外有滋味。
再吃一口,咬到裏頭的肉餡兒,原本略有些硬的牛肉松軟爽滑,還有一點淡淡的清甜,楚氏嚼了嚼,心裏一動,這是加了蛋清在裏頭。
這年頭吃東西叫“食不厭精脍不厭細”,分量少刀工好,但基本都白水煮,要不然就是油炸和燒烤,像餃子這樣入味濃郁又鮮香可口的吃法還真是少見。楚氏算是見多識廣的,雖然驚豔了一下,但早聽過了捧劍的講述,倒也沒覺得有多複雜,只在心裏默默的将這項吃食添在了沈府的常備菜單上。
吃完一個,再看旁邊兩個小碟子,楚氏也是明白過來了:“這是醋和醬油吧?這餃子還能蘸着吃。”
捧劍連連點頭:“您可真厲害,看一眼就知道。”
蘸着兩種料各吃了一個,楚氏就停手了。這會兒才剛到巳時,她本就不餓,再好吃的東西嘗個味道也就得了。讓下頭幾個媽媽和大丫環将剩下的餃子分了,她倒是想起來聽琴之前說的:“你們老爺和太太怎麽和二郎一塊兒了?”
沈府沒分家,二房的沈淞最大,沈汀排老二。捧劍自然是不敢瞞着,将二郎和小程氏來請安,直接就被老爺夫人拽到廚房去了事兒竹筒倒豆子的給說了。
楚氏聽了倒沒說什麽,讓聽琴抓了把銅錢賞了捧劍就讓人去了。葉媽媽一直在旁邊聽着,不免感慨:“二郎好歹是大老爺的嫡長子,能和大老爺親近些總是好的。”
老太太自然是疼孫子的,若不是她明裏暗裏護着,沈汀早就被二房擠兌的不成人樣了,如今老大願意對兒子親近,她心裏當然開心,只是心中也升起了些許怪異:“你說這林氏真有些厲害,這才三天就讓老大變了這麽多,我這心裏怎麽突然覺得有點兒不踏實呢?”
雖然過了十歲就沒怎麽管過,但老大到底是她肚子裏爬出來的,這麽多年了,她可不知道老大還會廚藝。
葉媽媽沉凝了一下,咬咬牙小聲建議:“要不趕明兒,您帶着林氏去一趟普若寺,找宏廣大師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