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寧王最近不開心。
自從他上回給蘇明若找麻煩之後, 他的日子就一直不太順當。
他的父親倒是沒有對他的行動表達什麽不滿, 或者說,是沒有明确的說有什麽不滿。
但實際上, 寧王知道,建武帝內心并不偏向他。
即使建武帝對他的行動并不生氣,但從之後蘇明若封曲尉的事情來看, 建武帝依舊是偏向于蘇明若的。
但這沒關系。
對于寧王來說, 他并不在乎蘇明若到底如何,他順着鄭世才的意思給蘇明若找麻煩, 最重要的原因只是蘇明若得罪的人太多。
通過這件事情, 他确實和不少人搭上了關系,有了交情, 而一旦一起做過什麽事情, 很多時候也就表達了自己的傾向。
所以對于寧王來說,蘇明若丢掉中都尉的官職就足夠了。
但最讓他不滿的是,即使蘇明若重新受封官職, 難道就不能再等等嗎?
在他剛剛讓蘇明若丢掉官職, 在他剛剛出了風頭之後就立刻被封做中都尉, 這不是明明白白的打他的臉麽?
寧王可不信這是個巧合。
畢竟建武帝既然給蘇明若撤職, 也就代表着建武帝想要通過蘇明若來平息權貴們的怒火,既然如此,就沒有剛撤職就立馬再給其他職務的道理,必定也會再等一段時間,然後找個理由讓蘇明若封曲尉又或者其他什麽。
因此這必定是蘇明若故意與他作對, 想要報複他。
當然,這不是最讓寧王不開心的事情。
蘇明若無論如何讨厭,至少她也被丢去軍營裏了,一時半會兒的也見不着,幹脆眼不見心不煩了。
Advertisement
最近真正讓寧王不開心的是太子。
寧王完全不能理解太子到底是怎麽想的,他好好的居然給蘇明若出頭,然後跟他過不去。
就以最近物資運輸的事情來說,明明龍望江一線他比較熟悉,可建武帝偏偏把這事交給了太子,擺明了是不管太子懂不懂都要讓太子通過這事插手軍務。
事實證明太子确實不懂。
這時候寧王很恰當的表示自己可以幫忙。
對于太子來說,普通的臣子是臣,弟弟們其實也是臣。
誰讓人家是儲君,是未來的皇帝呢?
因此當見到寧王送上門的時候,太子并沒有拒絕,畢竟他确實不了解龍望江沿線的情況,也不了解龍望江上的勢力分布。
那裏是晉國南方的邊界,戰争沖突頻繁,因此多數時候國家對于這一塊的掌控力其實并不是最強大的。
龍望江沿線勢力複雜,他們并不是單獨的國家,但卻對龍望江水路擁有發言權,在晉國空出手來派大軍重新整頓龍望江之前,想要走龍望江這條線,都免不了要和他們打交道。
太子對此完全不熟悉。
倒是寧王,之前為了治理寶昌水患,曾經到龍望江沿線考察,對于這一路要了解的多。
卻沒想到他幫太子做事,結果太子借着他的人搭上龍望江各路實力,了解了沿途的情況之後,便将他一腳踹開,不僅不念着他的好,反而開始對付起他的勢力來了。
這就讓寧王十分不滿了。
就在剛才,寧王再次接到消息,新一批的物資已經裝船送走,而這一回,從頭到尾太子都沒有讓他參與,甚至反而将他的人趕走了好幾個,轉而換上太子自己的手下。
寧王徹底怒了。
“簡直欺人太甚!”
鄭世才這時候說道:“這太子殿下也真是……我家王爺好心幫他,他不念着王爺的好也就罷了,卻反倒要與王爺作對。”
寧王看他一眼,這時候卻有些怒氣:“還不是你那個幹兒子鬧得好事!”
鄭世才連忙道:“王爺明鑒,這與奴婢沒有關系啊!”
寧王重重的哼了一聲,懶得搭理他這話。
鄭世才想了想便說道:“王爺,這……如今太子已經插手龍望江事務,您恐怕還得小心些才是。”
寧王皺眉:“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鄭世才道:“您想啊,太子尚未完全有能力掌控龍望江便已經如此對待您,若是等到他的勢力發展起來,日後還有您說話的餘地麽?那時候太子會怎麽對待您?”
這話倒是不假。
寧王想了想也是贊成這一點的。
何況他現在雖然看似與中都的權貴們關系都不錯,但實際上這不過是最近才剛搭上的交情,若是想要指望他們做事,一時半會兒也是不能的,至多是給他送些順水人情罷了。
因此真要說起來,他還是在寶昌的勢力更加穩固,何況如今結交權貴都是要花錢的,這種事,不想做什麽也就罷了,若是想做事,不管是普通的人情往來還是刻意送禮結交,要花的錢都不是小數目,他雖說封王,但食邑并不大,如果僅做王府用度那是足夠,甚至還有不少盈餘,可以過得相當舒适了,可要是再算上額外的花費,這就遠遠不夠。
他在寶昌幾年,為了治理水患倒是要與不少人打交道,因此也積累下來不少人脈,如今在寶昌也有置辦了不少産業。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收益就來自龍望江。
因此在這方面的勢力他是一定要保住的。
此時寧王便皺眉問道:“你到底想要說什麽?”
鄭世才道:“王爺,太子如今氣焰嚣張不過是他以為自己離了王爺也能辦事罷了,既然如此,咱們就讓他知道,這事他想要辦,就必須得王爺點頭,若沒有王爺的幫助,他就別想做事。”
寧王若有所思:“你的意思是,給他動點手腳,讓他出岔子。”
鄭世才笑起來:“王爺英明,正是如此,等太子收拾不了這個爛攤子的時候,他只能來求助王爺,到時候這話怎麽說,規矩怎麽定,還不都是王爺一句話的事兒?”
寧王這才露出笑臉來:“你倒是有幾分才智。”
鄭世才連忙道:“不敢不敢,奴婢不過是有點小聰明罷了,還是王爺英明。”
對于寧王來說,他目前想要和太子正面幹架那他的力量是略有不足的,但若是只是在物資的事情上給太子添亂,那倒是容易的很了。
四月初的時候,禮部終于與梁國正式定下了婚期與婚禮流程,但這并沒有讓謝容輕松起來,相反,他要忙的事情更多了。
蘇明若也同樣忙碌,新兵的訓練已經開始走上正軌,不過她對此并不滿意,而是在新兵的磨合期過去之後,帶着趙興馮明等人一起,重新制定了訓練計劃和目标。
蘇明若也發現,趙興這人或許戰場是個猛将,畢竟他身材高大力氣也不小,也學過武藝,在軍中也算身手不凡,可他脾氣耿直,容易沖動。
馮明雖說也出身不高,但他藥比趙興圓滑的多,遇上事情也能知道動腦子。
至于說之前最讓她在意的那個看起來仿佛帶着書生氣的盧宣和,蘇明若發現他肯定不是普通人家出身。
他不僅讀過書認識字,甚至就連寫的時候,都有一手好字。
這年頭,普通百姓想要認字都不容易,何況是接受過系統的教育,讀過不少書籍的,再加上那一手字,肯定也是有專人教導,且與名家學過才能練出來的。
至少也是照着名家字帖練的。
然而蘇明若思來想去不記得自己知道一個叫盧宣和的人。
何況這個人也挺難說話,問他讀沒讀過書,他就只回答讀過,問他認不認識字也是只回答認識,問他是不是照着字帖練過,他也只回答練過……
林林總總,大約也就是這樣。
總之,問題是回答了,但多餘的一個字也沒說。
好在蘇明若對他雖然有些好奇,可也不至于非要對人家刨根問題,問不出來也就不再問了。
這種時候,抓緊練兵才是正經。
蘇明若有習慣每日早晚開會,倒也不是什麽大會,就是早上一起說一說今日的目标,以及要注意的事情,晚上的時候一起總結一下當日的得失,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的不好,下次需要注意什麽,或者下屬遇到了什麽他們自己那個階層無法解決的問題和困難,也可以提交到蘇明若這裏來。
順便臨時有什麽通知,或者有事情需要提前準備的,大約這時候也就說了。
總之,看起來要說的不少,但實際上并不是每天都有那麽多的事情,因此這種會議很多時候連一刻鐘的時間都用不了。
最重要的是,蘇明若給了江岸青任務,讓他每日給幾個屯長教兵法。
這可讓江岸青頭大了。
他雖然教書的事情也能做,甚至教蘇明若和蘇明秀的時候,蘇家上下也都認可江岸青确實教的挺好。
然并卵!
教蘇明若和教這些屯長不一樣啊!
蘇明若家庭條件好,江岸青教她的時候,她讀寫都沒問題,便是兵書之類,自己耳濡目染也學了一些,不說精通,但要說起來,講一講四五六或許困難,但說一說淺顯的一二三倒是沒問題。
而這些屯長門就不同,他們的文化程度參差不齊,但如果要給個總結的話,估摸着大部分都是一塌糊塗。
像是趙興這樣,雖然是屠夫,但家庭條件也還算不錯的,倒也認識幾個常用字,自己的名字,和一些簡單的日常用字也能寫一寫,雖然錯字不少,倒也大致能看得懂。
但也有一些如同李大良這樣的,本身家庭情況就不好,認識自己的名字還是來了軍中為了看有時候放出來的榜文名單學會的,其他的就一竅不通了。
在這種情況下要讓他們學兵法?
江岸青很想問問蘇明若是不是腦袋壞掉了。
癡人說夢也不是這麽說的啊!
然而蘇明若表示,這又不學多,每天只學一小段而已。
“而且也不需要學什麽很深奧的東西,只教他們最簡單最基礎的,我記得有基本兵書是必讀的吧?就只教他們這些就好了。”
江岸青皺着眉頭看她:“明若,這不是理由,我只是不明白你為什麽要這樣做?”
江岸青自認不是頂尖的聰明人,但也能看穿大部分人所思所想了,可這時候他完全不能理解蘇明若在想什麽。
蘇明若卻問道:“先生知道隆城之戰嗎?”
這個江岸青當然是知道的:“隆城之戰是宿遠之戰的最後一場,而宿遠之戰又是玉川之戰的前奏,可以說正是因為宿遠之戰才引發了那場規模宏大的玉川之戰。”
玉川之戰晉國與梁國加起來死的人不計其數,那雖然被稱作梁國的崛起之戰,但那一戰僅僅以死掉的人數而論,在兩百多年的戰亂之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畢竟其他戰争死傷十多萬,那是死加傷總共十多萬,可玉川之戰,僅僅是當場死亡的人數便不止這個數字,若是總論死傷,再将梁國死傷相加,這個數字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也因此,只要是對這方面的事情有所關注的人,就很難不去研究玉川之戰,便是蘇穆,時不時的也會推演這場戰事,總會有所收獲。
也因為玉川之戰的光芒太盛,所以難免有人會忽略之前的宿遠之戰,更何況是宿遠之戰當中看起來也是再平常不過的隆城之戰了。
如果蘇明若今日問的人不是江岸青,恐怕很有可能對方就是一臉茫然的說不知道了。
可就算是江岸青,對隆城之戰也僅僅是聽說過,并且知道大概罷了。
只因為隆城之戰太普通,若非宿遠之戰最終引發了玉川之戰,江岸青恐怕根本不會關注到這場戰争。
畢竟兩百多年來打的仗太多了,要是每一場都關注,便是神仙也得頭大。
此時江岸青聽蘇明若提起隆城之戰,也有些困惑:“這又與隆城之戰有什麽關系?”
見他疑惑,蘇明若反倒是得意起來:“看來先生不知道呢。”
這麽說着,蘇明若拉開地圖:“先生來看!”
這地圖還是她從家裏帶來的,這年頭地圖也是軍事機密,尤其是詳細精準的地圖更是國家的重要財産,尋常人家根本見不到,就連朝中大員,若非職位需要,也是難以一見的。
典型比如說,像是董家那樣的人家,已經算是權勢大極了,可他們家也只有簡略的地圖,詳細的軍事地圖是沒有的。
反倒是蘇明若,因為蘇穆之故從小便對這種地圖見的多了,她跟着蘇穆也時常喜歡重新推演戰事,因此地圖是必備的,可軍中曲尉用的地圖當然和蘇穆的沒法比,蘇明若幹脆就把家裏的地圖拿來用了。
這時候蘇明若攤開的正是宿遠的地圖,她指着隆城對江岸青說道:“一開始我也沒有在意過隆城之戰,但前些日子研究玉川之戰的時候,偶然看到羅寧将軍的書中寫,隆城之戰看似簡單,可實際上對玉川之戰影響深遠,但其本身卻沒有發揮足夠的作用,也就是沒能達到實際應該具備的影響力,所以我就找了不少當年的資料,重新研究隆城之戰,果然發現了問題。”
“先生請看,當年隆城之戰的基本打法是先分兵再合圍,從當時的形勢來看這是非常正确也非常有正對性的,照這樣看,這一戰應當取得大勝才對,而如果在隆城之戰中取得大勝,将宿遠之戰以一個較為優勢的方式結尾,先不說玉川之戰是否會爆發,就說如果發生了玉川之戰,那麽晉國所能取得的成果恐怕就不是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那些了。”
說到這裏,江岸青也皺起眉頭:“你的意思是這裏頭還有文章?”
“當然!”蘇明若笑起來:“我父親說,分兵合圍很多時候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但實際上也是最難用的方法,因為一旦分兵,消息傳遞便不及時,各路配合一半靠事前謀劃,一半靠自身的默契和對當時形勢的判斷和猜想,事前謀劃倒是能做好,可剩下的一半才是最難的,因此多數時候這種方法并不能取得預期想要的戰果,我分析隆城之戰的時候也是這樣,隆城之戰前半截打的倒是不錯,可後來形勢發生變化,可各路應對卻不盡相同,有的機敏迅捷,有的卻僵化呆板,甚至還有的幹脆出了昏招,這才致使隆城之戰只取得了一場小勝,與之前很多次一樣,這次分兵倒是分的好,但合圍卻沒合成,使得最終戰果恐怕只有預期的一半。”
蘇明若說到這裏,江岸青已經明白了她的想法:“所以你的意思是,如果下屬的中低層将領們都能有一定的兵法水平,都能受過一定的教育,有大局觀,那麽他們在判斷形勢的時候就不容易出錯,互相之間的配合也會更加默契。”
“沒錯!”蘇明若笑起來:“先生,隆城之戰既有那出昏招的,也有那出了妙招的,屯長們手下都有數百人,這已經是可以算作獨立作戰的力量了,不過一曲的人數總體來說也不是很多,因此他們所面臨的戰場也不會很大,我想,若是好好的教他們,不求他們個個都是能出妙招的水平,但至少執行計劃是沒問題的,自己單獨作戰也不會不顧大局,更不會做出危害大局的傻事來,這樣也就足夠了。”
江岸青想想也承認蘇明若的想法不錯,但這想法不難,難的是執行。
想要讓那群文化程度低到甚至可能不識字的人去學兵法,這實在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任務。
可江岸青最後還是答應下來了。
不過他緊接着就在第二天的晨會上分析了當前的形勢,然後表示:“皇上雖然現在将我們留在中都補充休整,重新訓練,但我想要不了多久我們還是會被派去前線,如今晉國梁國正在交戰且先不提,就說若是皇上想要留下我們,留在中都的部隊,必然編入中都衛戍軍,可這麽長時間了,卻沒有半點要收編的意思,顯然我們是要派往他處的,你們既是從龍脊山退下來的,也是在那裏立功的,如今補充完畢,而大澤與萬勝關的戰争也沒結束,除了将我們再次調回去,我想不到其他的可能。”
他這番分析最終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而緊接着就要上戰場的部隊,和慢慢休整恢複的部隊,自然不是同一個訓練标準。
尤其是那些從戰場上下來的老兵們,更是了解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的道理,因此即便訓練再苦要求再高,他們也不會抱怨,甚至在新兵抱怨的時候,他他們還會擺出老兵的架子來,展示一下身上的傷疤,問一問,你是想受傷還是不想受傷?你是想即便受傷也能活下來還是戰場上直接就被人砍死了?
眼看着整個軍營都因為他的一番話忙碌起來,新兵們更是被訓練的汗水與淚水齊下,江岸青終于露出的微笑。
早說了,不能只讓他一個人辛苦啊!
至于說幾位屯長們……嗯,他們在白天淚水與汗水齊飛的訓練之後,晚上還得接受江岸青一個時辰的摧殘。
可能讀兵書是好事,更別提蘇明若就提着她的長.槍站在門口,不專心的少不得被這位拖出去揍個鼻青臉腫。
……鬼知道她一個女孩子是怎麽在一整天的訓練之後還有那麽好的精力揍人的。
等到了五月裏,經過了一個月的摧殘,蘇明若終于對軍隊的整體氣象和水平滿意了,然後她開始進行計劃的下一個環節。
見血。
她此時倒是沒能力帶着士卒們去殺人,但她與如今任職中都尉的董若蓮有關系呀,于是動用這關系,蘇明若弄到了董若蓮每次若有死刑的時候,她可以帶人去看的權力。
蘇明若沒法帶着士卒們殺人,但她至少能讓他們提前看一看一個人是怎麽從生到死,鮮血是怎樣從傷口迸射出來,染紅刀刃,灑滿地面,鮮活的生命是怎樣随着血液逐漸流失,最後地上只剩下一個冰冷的屍體的。
老兵的表現倒是良好,他們見識過的場面比這殘酷多了,新兵們卻有不少人表現出适應不良。
不過嚴格的訓練同樣也鍛煉了他們的意志,因此雖說有不适,倒也還能夠忍受。
蘇明若看着倒是滿意:“該說這年頭大家的生活果然不容易嗎?這人數比我預想的要少得多。”
新兵大約有千餘人,但最後明顯感到不适的其實不到兩百人。
蘇明若也沒其他辦法,只是讓這群人緩一緩,調節下心情,然後等下次董若蓮通知她的時候,讓這群人再去看一次。
然而就在五月中旬的時候,晉國發生了一件大事。
蘇穆前線兵敗被圍,如今危在旦夕!
蘇明若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整個人都懵了:“這不可能!”
然而事實就是如此。
謝容那裏很快打聽好了詳細的消息給蘇明若送來。
大致的情況是,蘇穆原本在萬勝關僵持,就算燕國接連增兵想要逼迫蘇穆退走,可蘇穆應對自如,反而讓燕國壓力頗大。
偏偏這時候,蘇穆的後勤出問題了。
後勤沒供應上!
數十萬大軍,每日需要消耗的各種物資絕不是個小數目。
若僅僅是糧草緊缺,蘇穆倒也能夠想辦法克服一下,然而這回缺的不僅僅是糧草,還包括了其他各種物資,比如說箭矢,盔甲,兵器,馬匹之類。
這是戰争必不可少的消耗,而蘇穆就算是個神仙,他一人也沒辦法供應十多萬大軍的消耗啊。
偏偏這個時候固寧守将陳玄奇襲蘇穆,蘇穆在物資不足的情況下短暫堅守之後,只得向後撤退,尋求更加有利的形勢。
然而與此同時,袁維也配合陳玄發動進攻。
如今造成的結果就是蘇穆被困。
蘇明若不禁咬牙。
她知道,戰場上的危險其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危險從來都是來自于後方。
就像當年的羅寧并不是敗在蘇穆手裏,而是被梁國那群無能之輩拖累至死。
那麽蘇穆呢?
江岸青看着蘇明若的臉色,還是開口安慰她:“明若,英國公與羅寧不同,梁帝昏庸,但皇上卻分得清輕重,只做固守的話,英國公堅持一段時日完全沒有問題,英國公應當也明白這一點,因此才後撤到更加有利的地形,這段時間足夠皇上派去援軍了。”
蘇明若的臉色這才好了一點。
對,江岸青說的沒錯,建武帝和梁帝不同,他不會對蘇穆見死不救,更不可能在後方逼迫拖累于他。
可就在江岸青安慰蘇明若的第二天,再次傳來的消息卻是鄭城管原發生叛亂,前宋國餘黨打起了複國的旗號,氣勢洶洶。
蘇明若聽到這個消息心中一沉。
在這種情況下,平叛是必須的。
但此時衛敏尚且壓在晉梁邊界,大澤也有數萬軍隊,再加上蘇穆那裏的損失,如果再派出平叛的軍隊,那麽晉國還有能力為蘇穆提供救援嗎?
就算有,什麽時候能給,又能給多少?
江岸青的臉色同樣不太好,但他與蘇明若的原因不同:“宋國此時,非是意外,實乃有人提前謀劃,時機如此之巧,恐怕也是計劃好的,如此,英國公危矣。”
作者有話要說: 這章發出去發現字數六千九……強迫症的作者打算添幾個字湊七千……然後……湊成了7300+,看着字數哭了出來
話說今天整理大綱的時候突然發現,這篇文之前的名字叫做‘霸道王妃俏王爺’
感覺也挺切合實際的233333333333
PS:我上一章複制到晉江的時候,有一段話不小心複制了兩遍
結果沒人告訴我!大哭
這都放上去那麽長時間了,好多人看過了,我才發現
感覺自己宛若制杖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