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跟單員
另外一人扒拉一口飯:“你傻啊, 還能做啥?當然是拿出去賣錢?”
“這樣不行吧?”
“沒什麽不行的, 其他廠子也有這麽做的,不是工廠直接賣,二手倒賣給別人,收點錢回來, 不然生産完的衣服堆積着, 廠子也虧本啊。”
唐蘭聽了一會兒, 大致明白了其中的玄機。
計劃經濟時代簡而言之就是不流通的時代,一切物資定量定時, 随着生産力的提高,工廠的生産能力過剩, 多出來的這些産品沒有能力去消耗, 滿滿的造成了積壓。
人們憑票購物的年頭, 如果放開供應會産生很多後遺症,而目前的情況,還沒達到完全敞開的程度。
所以,工廠也要為自己的效益打算, 也就只能自己把多餘的産品銷售出去。
唐蘭想起了之前九叔那的紡織品,來路基本大同小異。
唐蘭心裏砰砰跳個不停,低價買來高價賣出,可以從中賺取巨額差價, 如果放在六十年代,這是□□裸的投機倒把,可現在不同, 現在是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勇于先剝開螃蟹的殼,才能賺到第一桶金。
唐蘭急匆匆的吃完飯,一下午她的心思全在這上面,一下班她就直奔了九叔的收購點。
九叔上次收的紡織品,是托熟人才分到了一些,大頭都被本地一個專門倒買倒賣的小販買走。
唐蘭問:“這些貨不容易買?”
九叔一副這你就不懂的眼神:“競争太大了!以前工廠求着買都沒人要,一來怕惹上是非,前些年投機倒把還有被判刑的,大家都怕了,二來怕賣不出去砸手裏,可現在不一樣,政策寬松,每個月的供應少,條件好了人們手裏的餘錢多了,完全有能力消化這些物品,正愁沒地方買呢。”
唐蘭有些失望,她開始以為,這塊肥肉還沒人開動,可九叔告訴他,現在就剩下肉渣渣,還得靠搶。
九叔告訴她,所有的工廠都存在産品滞銷的情現象,無論多少,都需要有人去散貨。
收購價格普遍不會太高,大概是市場價的一半,等倒手賣出去,價格會高于市場價,但因為不收各類票據,哪怕是價格高,也能很快的賣出。
Advertisement
除了最開始需要一些資金之外,基本沒有任何風險。
九叔痛心疾首的說:“現在的人啊,眼裏只有錢,我聽說有人把鐵飯碗都給辭了,專門去倒騰這個,你說一個有前途的好青年,怎麽不走正路呢?”
唐蘭和九叔意見不一致就沒搭聲,鐵飯碗鐵飯碗,早晚都有端不住的那天。
十八年後,國內掀起了工人下崗潮,低工資高福利了多年後,還是被時代的洪流所沖擊。
唐蘭心裏清楚,這份工作她不可能做一輩子,只是目前一個過渡階段而已,如果沒有穩定的工作,像她這樣從農村到城市裏整日無所事事的人,很容易被當成盲流抓起來。
倒買倒賣的市場太搶手,唐蘭現在參與進去已經失了先機。九叔又說:“你們服裝廠滞銷的衣服也不少,你不問問?”
唐蘭搖搖頭:“我猜也有固定的人了。”
九叔嘆息道:“你也別洩氣,這個路子走不長遠,工廠早晚會沒貨去散銷,對了,我聽說面料廠最近有一批面料要出手,我幫你留意留意?”
“好,那謝謝九叔了。”
“你一個女同志,還有穩定的工作,咋整天老琢磨這些撈錢的買賣?”
“呵呵,九叔,誰也不嫌錢多。”
面料……不知道面料廠要把什麽料子拿出來賣,二十年前最流行的料子是的确良,後來是純棉,現在最普遍的是化纖布料,不過無論什麽都好,只要能拿到手,那就能賣得出去,唐蘭有這個自信。
在這個時代,人們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審美,對于美只是有一籠統的印象,追着潮流走,而所謂的潮流,一般都是興起于南方沿海一帶。
布料……單純賣布料的話,按照收益來算最多能賺上一倍,城裏的居民也不傻,太貴的話也沒人買。
如果制成衣服……
那就能賺上最少幾倍的價格,甚至更多!唐蘭有些苦惱,她不是服裝設計專業出身,完全是門外漢。
唐蘭沒再多想,每次出貨的競争都很激烈,畢竟能不能買到布料還不一定。
唐蘭就算有再多的計劃,日子還得照過。
唐蘭是業務部的新員工,開始只是做一些雜務,最近開始做跟單員。
跟單員的工作很簡單,當收到樣衣打樣單後對樣單進行登記,同時打樣的技術資料也要保存和登記,至于後續複雜的工作有其他同事負責,大概是怕新人容易出錯,只讓唐蘭做最簡單的登記工作。
和她一起來的那對表兄妹的工作和她一樣,唐蘭聽到張琴埋怨說:“我媽說服裝廠的業務部是一個好部門,挺難進的,可咱們來了咋不受到重用?”
楊慶安慰她:“你小點聲,被別人聽見多不好,可能是因為咱們才來,你看唐蘭不也一樣在跟單?”
楊琴不太高興:“我跟她不一樣。”
唐蘭搖搖頭,無論什麽工作崗位,都是一步步踏出去的,踏踏實實把手頭的工作辦好比抱怨要管用。
唐蘭上手後發現,跟單這工作看起來簡單,但中間很容易出纰漏,比如唐蘭要根據通知單讓技術中心把樣單打出來,還要溝通好具體的時間,
溝通既花費時間成本又容易出問題,還有樣衣樣單,出現問題全是跟單員的責任。
唐蘭只負責前期的記錄部分,後期業務員還要和客戶、技術中心兩邊進行溝通,保證樣衣順利的制成,當然這部分由有經驗的老員工完成,據業務部的人說,技術中心全是老油條,難溝通維系的很。
唐蘭他們三個登記好之後,需要把檔案放在辦公室靠右邊的桌子上,桌上有一個文件袋,裏面放的全都是本月的樣單。
跟單員的工作繁瑣無味,經常需要因為小細節進行溝通,打樣技術資料內容常常會有錯漏,技術中心不滿的找來,唐蘭只能低着頭去找客戶重新再要一份。
三個人做了一個星期跟單員叫苦連連,老員工安慰他們:“別灰心,大夥都是從這個時期熬過來的,溝通也得講究技巧,比如技術中心的人,大家都在一個廠子裏,有時間可以多過去幾趟,聯絡聯絡感情,人心都是肉長的,慢慢熟悉了,他們也不好意思難為你們。”
張琴不以為然,她甩了甩自己的麻花辮:“我們是來工作的,怎麽還得低聲下氣去奉承別人?人人平等,我才不去!”
楊慶扯扯她的衣袖:“你別說話。”
“我又沒說錯。”張琴氣鼓鼓的說。
老員工也是為了他們好,傳授一點工作經驗,張琴的話讓對方下不來臺,唐蘭連忙說:“技術中心在三層,我沒去過,和他們部門的人不太熟。”
“一回生二回熟,下次我帶你去。”
唐蘭真正接觸到跟單的工作,才了解到服裝廠為什麽會出現生産過剩的情況。
唐蘭這一星期,攏共也沒經手幾個訂單,按照客戶訂貨量來看,流水線上的機器和工人都是要閑置的。
但服裝廠的設備和人工都是需要用錢供養的,不能出現停工的情況,這樣就只能多生産,當服裝廠出現供小于求的時候,自然會出現很多剩餘的衣服。
可服裝廠也是效益單位,總不能年年盤點虧錢,于是上門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放權讓廠子超額生産,想必其他工廠也是這種情形。
服裝廠生産的服裝基本都放到了各大商場去賣,看款式不夠新潮,大部分都是中規中矩,畢竟大部分人們的思想還比較保守,接受能力并不強,款式保守的更容易賣一些。
唐蘭目前只是低端的跟單員,做着繁瑣的工作,等以後她如果能獨當一面,就可以直接和客戶還有技術中心去溝通交流,這對她來講是一件好事。
唐蘭想到了那批布料……
現在想來,她在服裝廠上班是好事一樁,如果她能找到靠譜的設計師剪裁師,完全可以把布料加工成成品服裝去賣。
當然這一切只是她的設想,想要真正實行……路還遠着呢。
或許老員工說的對,有時間确實應該去技術中間多轉轉,聯絡一下感情。
服裝廠最核心的部門就是技術中心,其他部門很容易取代,這裏面的人,才是有真才實學最難代替的,同樣的也最難打交道。
服裝廠裏的員工經常說,如果在食堂或者其他地方看到打扮新潮的同事,不用猜,一定是技術中心的。
其實所謂的新潮,也只是女同志紅色短裙塗口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