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新君
康熙爺這幾年的身體大家有目共睹,隆科多和魏珠前後腳請四爺速速趕往暢春園, 府上的知情人基本能夠猜個**不離十了。
康熙帝一旦駕崩, 下一任的皇帝會是誰?對雍親王府有害還是有利?四爺最近頗得聖寵, 會不會是下一個九五之尊?如果繼位者不是四爺,那麽下一任皇帝會不會打壓這位位高權重的四王爺呢?
焦灼等待的時光并不好受。
福晉又開始謝絕見人,燒香拜佛。李氏坐不住,也開始抄經,并且叫靜儀陪着她一起抄經求保佑。
靜儀象征性地抄了兩卷經書, 完成了李氏給她布置得任務, 對着額娘撒嬌道:“一晃都過去一個時辰了,我這手都有些酸了,身上也有些乏了,今晚想早一些睡呢。”
李氏突然很羨慕靜儀的粗神經,她今晚是鐵定睡不着了。
回到瓊華齋,雁蓉和雁芙在靜儀身後偷偷議論, 格格就是有大将之風,福晉和側福晉都緊張成什麽樣子了?可咱們格格就是既然淡定又灑脫,不一般不一般, 真是太厲害了。
靜儀:……,我只是恰好知道的比你們多一點點而已。
對于皇帝駕崩後誰來繼位一事, 四爺從不提, 福晉都不敢多問一句,何況是他人?李氏也是不怎麽敢去想的,封建王朝本就是如此, 這些事情好像想想都有罪過。
難熬的一夜過去了,喪鐘長鳴過後,魏珠再度陪着蘇培盛回到了雍親王府,同樣帶來了四爺繼位的消息,周圍的一切都明朗了起來。
蘇培盛兩人是帶着任務來的,首先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皇後接走,皇後這個位置太重要,需要幹的事情也太多了——安置太妃、拟封號,分屋子,交接庫房……四爺只恨沒生出兩雙眼睛來盯着前朝,後宮自是沒心力管了,這時候沒皇後在宮裏處理是不行的。
弘時三個還在宮裏頭讀書呢,四爺叫蘇培盛帶話給李氏幾個,他現在實在是騰不出手來管弘時他們的事情,先把孩子們留在書房裏讀書,等日後李氏靜儀等人入宮以後再行相見。
蘇培盛和皇後離開後,府中諸多女眷都松了一口氣。臉上既有因着康熙駕崩表現出來的悲痛,又有知曉四爺登極後難掩的喜悅。
皇後入宮了,留在府裏的女人們基本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李氏和鈕祜祿氏、耿氏都是有兒女傍身的,也相對淡定,依着四爺的脾氣,絕不會虧了府上小主子們親額娘的。李氏到底是側福晉,估量着自己大抵就是個妃位;鈕祜祿氏和耿氏不敢跟李氏、年氏比肩,估計自己大抵會是個嫔位,但好歹都是一宮主位。
武氏、郭氏等膝下沒有兒女的格格就比較憂心了。論身份,她們比那些不入流的侍妾們自是強過百倍,可論子嗣、論寵愛,四爺對她們絕無半點偏心,故而心裏面難免惴惴,就連宋氏都發現自己心亂了,再做不到從前那般心如止水了。
年氏基本上就是欣喜若狂了,年家已經給她透過風了,等到四爺接她入宮後,一個貴妃是跑不掉的。
養心殿內,蘇培盛走上前來,對着正在奮筆疾書的四爺小心翼翼道:“萬歲,主子娘娘來了。”
原本萬歲是跟十三爺、馬齊、隆科多等幾位重臣商讨要事的,為了接見皇後才在半個時辰前恩準幾位大人回府休息,自己則一刻不停歇地繼續埋頭寫着朱批。
等過了差不多兩分鐘的功夫,四爺手上的活才告一段落,他擡頭對蘇培盛道:“叫皇後進來罷。”
不知是不是心理原因,不過一兩日功夫沒見,皇後卻見四爺面上卻仿佛清減了些。
皇後進殿後,先對着四爺行了個大禮,又親自接過史嬷嬷手上的食盒,将一碗枸杞甜湯釀粉圓和幾樣小點心擱在四爺桌案上:“萬歲,都這個時辰了,多少該用點宵夜了。”
四爺的內心處于極大的不平靜之中,既不想吃飯也不想睡覺,就想憑着這一股子精神氣兒把所有需要幹的事情一股腦地幹好。
雖說四爺實在是不想用這碗湯圓,但就沖着這是入宮後第一次見到皇後,給她面子,還是硬着頭皮用了半碗。他和皇後畢竟做了這麽多年夫妻,還有過弘晖,雖然不說多麽情深義重,但作為生活上的搭檔和伴侶還算合拍。
四爺而今忙得很,根本不會浪費時間随便見人,他所見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特定的目的,大都是需要協商達成什麽事項或者結果,就算是皇後也不例外。
皇後的主戰場在後宮,四爺把自己的意思對皇後一說——年氏貴妃,李氏貴妃,鈕祜祿氏封妃,耿氏封妃,武氏、宋氏封嫔,郭氏封為貴人。
四爺深谙談判之道,本就是把後院位份拔高了說的,他也知道依着皇後的性子必然會“勸谏”一二,到時也好讨價還價。
皇後握着四爺給的單子,眉頭不由蹙了起來:“萬歲,這一上來宮裏頭就封兩個貴妃,似乎也太高了一些,日後在施恩也不便。先帝時候,後宮多少妃嫔?不也只有佟貴妃一人?李氏畢竟是漢軍旗出身,家裏頭實在也有些提不起來,臣妾以為,給個妃位便可以了。”
皇後的這個提法兒本就在四爺的意料之中,一進宮就封上來兩個高位貴妃,皇後管理起後宮來多有不便,有這想法兒也說得通。四爺允了。
皇後也知道年氏的貴妃位子不單單是為了這個人,更多的是一種政治意義,況且她已經駁斥了李氏的事情,對于年氏的貴妃之位便也不好再說什麽。
皇後對于宋氏的嫔位和郭氏的貴人都沒啥異議,鈕祜祿氏是四爺後院唯一一個滿姓格格,還生養了弘歷,封妃那是遲早的事情。只是耿氏……皇後自己撫養弘晝,實在不願意給她高位。
皇後小心地瞥了四爺一眼,見他臉上的神色十分平靜,才繼續接着往下說道:“依臣妾看,耿氏嫔位,武氏妃位,似乎更好一些。”
“哦?”四爺挑了挑眉,“皇後的理由呢?不妨說出來讓朕聽聽。”
皇後道:“武氏在阿哥所時候就伺候萬歲,為人又勤勉,耿氏到底年輕……”
皇後的話還沒說完,就被四爺打斷:“耿氏封嫔可以,但武氏朕最多也就給個嫔位,同是無子之人,這般作為,又該将宋氏置于何地?還有一事,就是靜兒,這孩子自幼懂事聽話,孝順體貼,又頗得皇考喜愛,朕想着,不如就一道兒封了固倫公主,皇後以為如何?”
清朝的公主大都是要等到出嫁時候才能受封的。但四爺情況太特殊了,四十好幾的人了,只有靜儀一個姑娘,再怎麽疼都是說得過去的,封固倫公主也是早晚的事情。
皇後想了一下,只要耿氏沒有封妃,這一波就不虧,對于四爺提出的其他條件都不甚在意了。
“臣妾以為,萬歲說得極是。”
成交。
皇子封王不在皇後職能的考慮之內,二人讨論完四爺後院的女人們的封號情況後,開始讨論康熙嫔妃的位份和待遇問題。惠太妃等人和皇後向來沒什麽交往,也沒什麽利益沖突,帝後二人讨論起這些事情完全處于公心,全程就比較和諧了。
其中有兩位比較特殊一些。
四爺即将拟給貴妃佟佳氏提上一級,尊為皇考皇貴妃,和妃也是提了一級,尊為皇考貴妃,其他高位嫔妃,像惠妃榮妃宜妃等就沒這個待遇了。
且不說四爺一向跟佟家關系還算不錯,還被孝懿皇後養過一段時日,單說佟貴妃之前幾年為先帝打理後宮的辛苦,晉上一級那是應該的。只是和妃,年紀輕輕,又無兒無女,竟然能夠得以尊為皇考貴妃……皇後知道,這是四爺感念和妃對弘歷和靜儀的照顧,故而有此加封。
皇後心裏頭有一點異樣,但到底沒說什麽反對的話。
反正都是舊的一章。
= =
永和宮內,德妃握着皇後恭敬呈上來的錦冊,久久無語。
她雖說已經是鐵板釘釘的皇太後了,但六宮事務的管理還是要看皇後,皇後把這份名單呈給她閱覽,也不過是走個流程。
德妃面上平靜,鼓勵皇後差事做得好,心中卻在冷笑。
老四明明知道,她和佟家的人素來不大對付,也不喜和妃,卻偏偏要大張旗鼓地尊了皇貴太妃跟和貴太妃,這不是明擺着叫人看她的笑話麽?
再有,老四府上的四格格才多大?離着出嫁還有六七年的光景呢,怎麽這早早的就要封了固倫公主?
且不說她本來就不喜歡靜儀,當初溫憲那般得康熙盛寵,也是在出嫁的時候才封了和碩公主,到現在也是和碩公主。榮憲幾個之所以後來得封固倫公主,都是因着遠嫁蒙古的緣故,算是為朝廷做出突出貢獻的公主們,封個固倫公主也是該當的。
可靜儀都已經定了不用撫蒙,還是康熙在新年大宴上親口承諾四爺的。這麽說來,靜儀除了嘴甜、愛鬧騰,很會哄着康熙和四爺高興之外,還能有點什麽旁的用處?
給太妃們拟封號也是大事,皇後離開以後,四爺也在百忙之中抽出功夫親自來永和宮請安,順便問一下德妃的意見。
德妃心裏頭不高興,卻不能對四爺說對于佟佳氏和瓜爾佳氏的尊封不滿意,這樣顯得她這位新任太後有些刻薄,說些兒女事倒是無妨的。
德妃對着四爺語重心長道:“你那幾位母妃都是侍奉先帝有功的,她們的事情我不好多說什麽。你媳婦是個賢惠的,你後宮的事情她來把關,額娘也放心。皇帝眼睛不能只盯着後宮,施恩的時候也不可忘了你的那些兄弟們,你十四弟在這冰天雪地裏堅守前線,也是替先帝和皇帝辛苦……只是一樣,你那四格格,不過是個十歲大的小姑娘,這麽年紀輕輕就封固倫公主……我怕她有些擔不起呢。”
四爺的臉一寸一寸地垮了下來。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可愛:茶茶 10瓶、小麥 10瓶、終年 10瓶、南橘 10瓶、暖色系時H 10瓶、(?˙ー˙?) 10瓶、羊羊 5瓶、姝言 5瓶、樾然鳶殇 5瓶、你我終年不遇 5瓶、浮離微 2瓶、骁寒寒 1瓶、阿撇 1瓶,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