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過招
李氏許久沒回來了, 見到家人後, 眼裏多了幾分灼灼光彩。想起之前發生的事情, 同樣也替家裏憂心。
“若是家裏頭艱難就跟我說, 我那裏還有幾個閑錢。你也記着, 不論家裏艱難也好, 得勢也罷,之前的事情可萬萬不能再出現了。”
李秦道:“妹妹莫要挂心, 家裏一切安好。莊子裏這兩年收成不錯, 我們手裏也寬裕。家裏的事情你幫得夠多了,父親也寫信說,要你少為旁人操心, 多顧着自己一些。”
李氏道:“管好李韓, 不能叫他再犯糊塗了。”
李秦:“是。我都明白。”
午膳還是滿滿的一大桌菜, 李秦家的兩個哥哥姐姐都很安靜, 低頭吃飯不說話。大舅母殷勤陪着李氏, 小舅母則時不時偷偷打量靜儀。
李申對弘時依然熱情, 弘時因為剛才的事情心中不快,對他愛答不理。
李氏一行用過午膳回府後, 才得知年氏生産了。
李家的飯不大合靜儀的口味,再加上被李申惡心了一下, 靜儀中午用得就很少了。
翠西給要求加餐的靜格格更衣、淨手、上點心, 嘴上也不閑着:“是個小阿哥,爺高興得很呢。”
四爺高興是理所當然的,同福晉在年氏那邊耗到靜儀用過晚膳後才過來。
四爺已經問了去李氏家裏的事情, 趙福來把弘時訓斥了李申的事情同四爺一說,四爺欣慰極了,對弘時的印象也有了改觀。
可惜四爺好日子沒過多久,就被接下來的惆悵所替代,無他,因為年氏的小阿哥身體實在是太弱了。
小阿哥身子骨的确不好,福晉過去看了,回來就跟史嬷嬷說要多上點兒心。尤其是滋補品和藥品,年氏要多少給多少。
不管小阿哥以後出什麽問題,都別牽扯到她頭上。
史嬷嬷知道福晉的意思,小心翼翼道:“小阿哥……不成麽?”
Advertisement
福晉搖搖頭:“看命吧。”
靜儀以前看穿越時候,不少姑娘都會選擇親自喂奶,而不是全都由乳母來喂,據說可以大大提高嬰孩的抵抗能力。
靜儀不知道這法子管不管用,那天跟李氏去探望年氏,就着氣氛委婉地建議了一下。
“聽老人們說,鄉下的孩子們,不像咱們府上照料得這般金貴,倒比我們幾個結實。沒有乳母吃不得細米,未必就是壞事。”
靜儀走後,年氏覺得靜儀說得有些道理,想要試試親自喂養,年氏身邊汪嬷嬷勸了回去:“她一個小丫頭能從哪裏聽來?多半是前幾天去李家聽人亂說的。李家小門小戶的,吃不好,穿不好,比那莊戶人家強不了多少,村得很!就是沒見過世面,哪有大家太太自己親自喂養小主子的?主子快別聽她的。”
年氏只好作罷。
= =
靜儀到了能出門交際的年紀,李氏和四爺商量後,又從李氏的院子向東打通一處,圈了幾間屋子進來,将這個“院中院”給了靜儀。這樣靜儀雖說還是跟着李氏住,但是等于有了自己的空間。
靜儀的小院最終拍板定名“瓊華齋”,忙完過年後就預備入住進來。
四爺覺得靜儀身邊的老成人不過就一個乳母馬佳氏,還時不時回家,不足以撐起靜儀的院子,便又叫福晉從內務府領了兩個嬷嬷來。
不管什麽時候,小孩子從小到大,都是由儉入奢的。
靜儀前世上小學時候,零花錢也就幾毛錢,有幾塊錢就能去小賣部大吃大喝了。
李氏也是個講規矩的人,打算每月先給靜儀十兩的零花,叫女兒學會慢慢積攢。
四爺則不以為然,為了恭賀靜儀喬遷新禧,一出手就給了五張一百兩的銀票,又送了兩盒金銀锞子給靜儀玩。
弘時弘歷幾個也都送了禮物過來,就連福晉也特地請靜儀去正院吃了頓飯。格格們當中,卻只有鈕祜祿氏和耿氏這種同靜儀有交情的,才給靜儀送了東西來。
靜儀怕冷,總覺冬日的時光格外漫長,現下有了自己審美布置的屋子,更是縮在房中不想出門。
靜儀穿越了這麽多年,依然沒有學會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孩童,前世的她從上寄宿高中時便已經獨立,不大愛受束縛,而今有了自己的空間自然歡喜十分。
李氏也來看過靜儀幾次,對于靜儀表現出的獨立既欣慰又心酸,她原本心裏想着靜儀會賴上她幾天才會搬走,誰想靜儀就那麽麻利地搬過來了。沒了閨女圍在身邊說說笑笑,心裏有多少有點空落落的難過。
福晉替靜儀請來的兩個嬷嬷,一個姓索,一個姓陳,生得頗是體面,規矩上也是一步不錯,就是有些管得太寬。
兩位嬷嬷都是宮裏出來的,年紀大,資歷老,一到靜儀這裏就壓了馬佳嬷嬷一頭。
馬佳嬷嬷本就是個好說話,自打那兩位嬷嬷來了以後便退居二線,倒沒有發生什麽不愉快。
看了整整一個小時的書,脖子有些酸,靜儀懶懶放下書本:“潤兒姐姐,我今晚想用點小籠包子,素餡兒的就成。再加一份羊肉泡馍,炒個白菜油麥菜什麽的,越快越好。”
索嬷嬷幽靈一般地出現在靜儀身前,靜儀詫異地看了她一眼,不知道她剛才究竟從哪裏冒出來。
“格格,您年紀小,晚上又是包子又是羊肉的,當心脾胃不适。依奴才說,不如用點蓮子八寶粥,再吃些清淡點的小菜,您覺得可好?”
靜儀看了她一眼,她前後兩輩子也差不多活出索嬷嬷的歲數了,自己的身子自己清楚,哪裏用得到她多說?況且她晚飯本就用得不多,也就只用兩個小巧的素包外加小半碗羊肉泡馍,這份食譜在李氏那裏都是過關的。
靜儀越過索嬷嬷對着潤兒吩咐道:“就給索嬷嬷上道蓮子八寶粥,我要的菜照舊。”
索嬷嬷閉嘴了。
守夜這等辛苦活,自然用不到嬷嬷們來做。
兩位嬷嬷的房間就安排在靜儀屋子旁的抱廈裏頭。索嬷嬷今天輕敵了,碰了軟釘子,心裏不痛快。入夜後,索嬷嬷跟廚房要了一壺小酒,就着花生米和小魚幹,開始吐槽起靜儀來。
“這四格格也夠沒規矩的,怪不得福晉對咱們說,挑了咱們來,就是為了給格格教規矩的,可見不假呢。”
陳嬷嬷道:“打前兒來了,我就去後面打聽了一圈,都說主子爺對四格格是真的寵,四格格求什麽,四爺就許什麽。四格格的這幅脾氣就是被四爺和李主子寵出來的。你也悠着點兒,可別把這位主子得罪狠了才好呢。”
索嬷嬷卻不以為然。調丨教靜儀是她們的責任,不過是個七八歲大的孩子,鬥心眼怎麽鬥得過她們這些人精?
趁嬷嬷們睡了,靜儀偷偷叫雲霄把奶黃包和小白抱了進來。小太監們剛剛在室內給兩個小家夥洗了澡,抱在手上說不出的熨帖感覺。
小動物都是治愈的,靜儀手裏抱着小白,膝上擱着奶黃包,一人兩狗玩得不亦樂乎。
瓊華齋裏的狗舍還沒建好(靜儀嚴重懷疑建築人員在李氏授意下消極怠工),靜儀戀戀不舍得陪那兩只玩了好一會兒,在津兒苦口婆心的規勸下,才答應把兩個萌物送回李氏那邊。
就在津兒想要抱走它們的時候,靜儀目光之中隐隐含痛,小白和奶黃包靠在靜儀身上輕聲嗚咽,如泣如訴。靜儀狠心扭過頭去,不再看它們,小白被抱走時候還向靜儀伸着兩只手臂,似乎想要抱住格格,場面一度十分凄慘。
津兒:……
她覺得自己像個壞人。
沒有幾日後,靜儀收到了來自佟貴妃的邀請,召靜儀去承乾宮中吃茶。
福晉這幾日有些咳,四爺體諒她,說反正佟貴妃是來請靜儀的,沒說一定要福晉出面。靜儀進宮已經是輕車熟路,明日他叫蘇培盛送靜儀去承乾宮便好,不用福晉辛苦。
佟貴妃體諒靜儀是小孩子,需要足夠的睡眠,宣她辰正二刻入宮。靜儀卻在早上五更天裏被索嬷嬷叫了起來。
索嬷嬷對于入宮見貴人有自己的一套規矩,對于靜儀穿戴方面的要求也高。靜儀想着不是原則問題,懶得跟她計較,便忍了下來,随着她折騰。
陳嬷嬷早飯不許她吃,只給了幾塊點心和一盞蜂蜜水潤喉嚨,說是入宮避免尴尬。
靜儀想着,她就算是用過早膳也才六點,臨行前去方便一下很來得及。況且這又不是大節日裏,人多了怕出醜。佟貴妃就她一個客人,難道她一個小姑娘提出來要去方便,佟貴妃會不許嗎?
姑且算是陳嬷嬷是為了她好,只是不懂變通,靜儀也忍了。
緊接着,索嬷嬷對靜儀腳上的冬鞋很是不滿,說什麽都要讓靜儀換一雙鞋子。
“宮裏的貴妃娘娘是很尊貴的人,咱們入宮拜見娘娘,就是要讓娘娘賞心悅目,一根頭發絲兒也不能礙了娘娘眼睛。恕奴才直言,格格這鞋子,怕是有些不合規矩。”
靜儀平日裏着裝主要是舒适為主,嬷嬷說得那種精致繡鞋她也有,只是冬天太冷,穿出去凍腳,不如棉鞋舒坦,索性就沒穿。今年冬天靜儀并沒有做繡鞋,倒是去年的冬款還有幾雙,可過了一年時間,腳又長大了些,穿着小了,走長了腳趾那裏就頂得生疼。
靜儀示意雲霄對索嬷嬷說了情況,索嬷嬷終于有了發揮的餘地。
“格格,您都已經都七歲了,走起路來步子邁得太大,不是大家閨秀該有的樣子。想當年,榮憲公主在您這個年紀已經走得很好了。不練好走路,以後怎麽穿花盆底?歪歪扭扭到底不美的。依着奴才說,鞋子要貼着腳穿才好看,格格的鞋子有些太大了,不如就把去年做的鞋子拿過來換上吧,也省得礙了宮裏娘娘的眼。”
靜儀腳上這雙鞋是定制款,靜儀說了圖案和要求,李氏按着靜儀的想法做出來的。靜儀這個年紀的孩子腳長得快,李氏是親額娘,生怕給靜儀擠了腳,每次做鞋子都會稍微多放上那麽一點。
這雙冬鞋的做工雖然比不上專業的繡娘,但的确是額娘一針一線縫出來的,靜儀每每上腳都會從心底裏面生出舒服和溫暖。
靜儀對着索嬷嬷燦爛一笑,索嬷嬷心裏突然冷了一下。
“嬷嬷喜歡那些精致的繡鞋對麽?覺得穿上那種鞋子就是有規矩。”
靜儀看了一眼索嬷嬷的的腳,似乎比李氏大一號,相信她如果穿上李氏的鞋子,大抵可以體驗到自己穿去年繡鞋的感覺,“津兒姐姐,麻煩你去額娘那裏,把額娘新做的花盆底拿過來。那可是內務府繡娘做得,正經的內造蘇緞,索嬷嬷一定喜歡。嬷嬷就穿着新鞋子站在這裏等我回來,也算是言傳身教了。”
索嬷嬷賠笑道:“格格開玩笑呢?這可不合規矩呢!我們這些幹活的人哪有能穿花盆底的?”
靜儀捧着茶盞,涼涼道:“嬷嬷還知道自己是個幹活的人呢。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宮裏有宮裏的規矩,王府有王府的規矩。那我告訴嬷嬷,在我的院子裏,我是主子,我說的話也是規矩。”
依着靜儀在府裏的臉面,福晉和年氏都不敢輕易招惹她,偏生這兩個老貨非要往槍口上撞。
教規矩、學規矩都可以,但是用規矩的名義折騰她,想在她這裏立威,把她壓服了,沒門兒!
尤其是在損害她身體健康的情況下。
她難得投一回好胎,真正的公主命,還能叫幾個嬷嬷欺負了不成?
靜儀收拾索嬷嬷,沒想避着人。
蘇培盛在這裏等着格格,看到了全程。
饒是蘇公公見過了不少大風大浪,對着霸氣的靜儀依然小小地感嘆了一聲,格格好手段,一點都不像是李側福晉養出的孩子。
承乾宮裏,靜儀對着佟貴妃行禮:“之前的事情……一直想來謝娘娘,又怕打擾到您。如今見了您,可要好好對您道謝才是。”
佟貴妃笑得親和,親自過去把靜儀扶起來:“一家人說什麽打擾不打擾的。”
一語雙關。
靜儀低頭笑笑,裝作沒聽出貴妃話裏有話:“不敢。”
佟貴妃已經聽佟家人說過靜儀去佟家的事情,慶複、慶恒等人的夫人都對靜儀給予了高度評價。
佟貴妃便想着親自見見這個小姑娘,也替孫子輩的領頭人物坤都把把關。今日見了靜儀,才知道家中幾位嫂嫂、侄媳所言不虛,待靜儀也越發親近起來。
靜儀陪着佟貴妃說了兩刻鐘的話便告退了,等到靜儀離開以後,慶恒的夫人才從裏間出來。
佟貴妃對陶佳氏笑笑:“這姑娘的确不錯,你們給坤都找了門好親事。四爺前途無量,你們府上若是得了靜格格,日後也是前途無量。”
陶佳氏笑得臉上褶子都要開出花兒來:“都是托了娘娘的福,奴才在這裏謝過娘娘。”
= =
雍王府裏,又出了一件讓四爺煩心的事。
年氏那邊要求換掉福晉給小阿哥挑的乳母和嬷嬷。
福晉覺得有些冤枉。
她是給靜儀挑了兩個苛刻的嬷嬷,想讓四格格變得規矩一些,知進退、守本分,不要總是纏着四爺提一些過分的要求。
可年氏素來體弱,生出的孩子也強健不到哪裏去,若是她真動了手腳,一旦小阿哥有什麽不好,四爺第一個就能找上她,故而她給年氏挑的人反而的的确确都是最好的。
四爺也聽蘇培盛說了靜儀進宮那日的事情,本着兼聽則明的原則,過來瓊華齋找靜儀:“你嫡額娘給你挑的嬷嬷怎麽樣?”
“挺好的。”
索嬷嬷畢竟是受過訓練的,對于主子的話不敢打折扣,那天就真站到了她回來。誰知到了第二天,索嬷嬷直說腿疼腳疼,起不來床,靜儀就趕緊叫她回去歇着了。
這索嬷嬷一歇就歇了好幾天,靜儀問津兒究竟是怎麽回事,真病還是假病?
津兒出去打探了一番,回來道,索嬷嬷是因為丢醜不想見人,很有裝病的嫌疑。
靜儀雖然覺得索嬷嬷不來管她挺好的,但是這樣下去也很容易生出閑話,說她做主子的無端折騰下人。
靜儀特地去看望了索嬷嬷:“我聽聞,宮裏的人生病大都是淨餓敗火的,嬷嬷這麽久不好,可見火氣大得很呢。從明天開始,每餐三碗藥一碗粥吧。”
說罷,靜儀又玩笑般地跟陳嬷嬷道:“我可不是舍不得錢,都是為了嬷嬷的身體,這藥比飯可貴多了呢。”
陳嬷嬷只是唯唯諾諾地笑着應了,不敢再亂說話。
一個自幼嬌養出來的小姑娘,怎麽就這麽敢呢?當年盛寵如溫憲公主也不敢這麽對教導嬷嬷。
本來以為李側福晉知道了會過來訓斥四格格,可李氏慣着兒子,更慣着姑娘,對她們的苦楚不聞不問,沒事兒人一樣,一晃過了這麽多天。
原本伺候宗室女是個美差,可來了雍王府沒幾天功夫,陳嬷嬷都覺得這日子沒法過了。
索嬷嬷沒過兩天就好了,幾乎是躲着靜儀走,陳嬷嬷也被治得沒啥脾氣了,安分得很。
但總體來說,兩位嬷嬷整出的幺蛾子,靜儀都能解決。都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兩位嬷嬷也權當是給她“初涉江湖”實踐練手了。
的确挺好的。
這麽對比之下,四爺越發覺得靜儀貼心,不論什麽事情都想辦法自己解決,有了委屈也不會告狀、訴苦,不給阿瑪添亂。
就連李氏也勸四爺,嬷嬷們嚴厲一些是好事,正好給靜儀緊緊弦。靜儀自己也脾氣倔着呢,即便嬷嬷們嚴一些,也不怕矯枉過正。
反觀年氏,福晉給她挑的那兩個嬷嬷很是盡心,年氏卻不依不饒,定要換了那幾個嬷嬷,叫福晉下不了臺,真是太小性兒了。
作者有話要說: 四爺:我閨女真是貼心的小棉襖。
年氏:明明是只小狐貍,專會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