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入宮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李氏放下手中的繡樣冊子,往窗戶外頭看了一眼:“四格格還沒回來呢?”
翠西過來幫李氏收桌子,聽得這話對李氏笑笑:“趙公公陪着格格在後頭玩呢,主子莫急,趙公公是打宮裏跟着主子爺出來的,最是妥帖不過的了。不如奴婢先叫人去廚房提膳,沒準兒您這裏還沒擺好飯菜,趙公公就帶着格格回來了呢。”
四爺到底不放心李氏和靜儀,叫着趙福來跟着一并過來了莊子裏。
這趙公公也是個慣會哄人的,第一天過來時候收拾屋子,難免有灰,李氏叫他帶着格格出去轉轉。誰知趙福來不過陪靜儀玩了一會兒,靜儀開始挺粘着趙福來了,這幾日出門玩點名道姓要趙公公陪着。
莊子裏就李氏一個主子,年氏在府裏當家,李氏在莊子裏頭也算是當家了,莊子裏的一切東西都是先供着李主子和小格格。
李氏點點頭:“叫他們做些清淡的菜和粥來,格格年紀小,脾胃弱,野味什麽的以後晚膳就不要上了。”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原因,李氏就莊子裏的野菜和野味要比府裏頭新鮮,味道也好了那麽一兩分。四爺出門後,李氏也算府上三大巨頭之一了,臨行之前,福晉還主動給李氏塞了個廚子帶了過來。昨天中午廚房做了嫩炙,靜儀也吃了不少,李氏總擔心她消化不良,中午都沒睡好覺,今天就要吸取教訓了,不能晚上再睡不好覺。
翠西應下。
沒過多久,靜儀一臉是汗地蹦蹦跳跳回來。
李氏叫津兒給靜儀洗臉更衣:“今兒出去做什麽了?”
“騎馬了。”
李氏臉色都變了:“你才多大,哪個許你去騎馬的?”
“哦,沒有的。”靜儀擺了擺她的小手,“就是趙公公抱着我繞着場地跑了一圈兒,他還帶我去看了小馬駒。等我回府後,我要叫阿瑪給我選上一匹最好的養起來,那就是我的馬了。”
李氏這才松了口氣。
沒過幾日,福晉就派人把弘歷和弘晝送了過來。
除了福晉身邊的史嬷嬷,弘歷和弘晝身邊都跟了嬷嬷、丫頭和太監,同時也帶來了府中新鮮的八卦。
Advertisement
李氏也知道了年氏和鈕祜祿氏杠上的事情。李氏是不大喜歡背後說人的,聽了事情原委也不由搖了搖頭:年氏這樣不行。
靜儀記得,年氏剛進府的時候對着福晉畢恭畢敬,将福晉奉承得很是不錯。不過按常理而言,年氏應下管家這件事後,同福晉之間關系怕是便微妙了些許。失去了福晉的支持,再惹着未來乾隆他媽鈕祜祿氏,實在有些得不償失。
莊子裏頭的氣氛同雍王府上又是不同。
弘歷和弘晝正是貪玩的年紀,上頭既沒有阿瑪看着,也沒有福晉和額娘鎮着,李側福晉又是個極好說話的,對弘時和靜儀如此,對不是自己養的阿哥更是寬泛了。主子們都不在、不管,嬷嬷和太監們想表現都沒人看,便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去多管,弘歷和弘晝就在莊子裏頭玩瘋了。
今天刨地,明天釣魚,白天抽陀螺,晚上抓蟬猴(蟬的幼蟲),不光把先生布置的功課忘了個一幹二淨,要不是李氏再三提點,就連每天寫大字的習慣都給丢到爪哇國去。
李氏對着靜儀做預防性教育:“你看你兩個哥哥,玩起來什麽都顧不上了,連寫大字能忘了,你可不能學這個。就連你三哥那個散漫的,都不敢忘了每日寫字呢。你阿瑪的字寫得極好,等日後靜兒啓蒙了,也要好好跟着阿瑪學學寫字才是。”
靜儀郁悶地待坐在貴妃榻上,神情裏頗有幾分憂郁。
兩個哥哥不帶她玩,還把她的“心腹”趙福來給拐走了,她只能在屋子裏陪着李氏繡花,好生無聊,沒有心思聽額娘訓導。
雍王府裏,年夫人進府來看女兒,聽女兒講了近些日子府上發生的事情,越聽心裏越是無奈。
年夫人對着年氏語重心長道:“管家三年,貓狗也嫌。依着我說,你還是趕緊把燙手山芋快些扔出去的好。”
年氏不大願意,四爺給的這份信任和體面,正好體現了她的與衆不同,那次和七阿哥的側福晉巴爾達氏交流起來,巴爾達氏對她這份工作可是很羨慕的。
“可是旁人不是這麽說的,七爺府上的巴爾達姐姐還說我命好呢。”
年夫人被這女兒的一根筋愁得沒辦法了,道:“等日後你哥哥們出息了,有她們說你命好的日子,你替旁人費這心力做什麽呢?一時的臉面不算什麽,當下最重要的,是給四爺生一個小阿哥。”
年氏到底是個十幾歲的小姑娘,又被衆人的奉承沖昏了頭腦,聽得額娘這話賭氣道:“要是四爺讓我管呢?”
看女兒一時半會兒不好轉過彎來,年夫人無奈道:“既是主子爺讓你管,那叫你就管吧。”
七月中旬,四爺跟着聖駕避暑歸京,靜儀和李氏提前兩天回府,等着迎接四爺。
有了那年年氏中暑的事情,四爺就不叫妻兒們去外頭迎了,只在福晉正院候着四爺的回歸。
靜儀驚奇地發現,四爺歷時一個冬天變白的臉這幾個月又黑了回來。
四爺對着福晉道了辛苦,問了弘時幾個的功課,又抱了抱在一旁眼巴巴看着他的靜儀:“丫頭長高了,也沉了。”
福晉招呼衆人入席。
年氏擡眸看了一眼,四爺報以淡淡一笑,那濃情蜜意的,簡直要當場擦出火花來。
這種團圓時候,靜儀難免就會想到嘉儀。用膳過後,四爺果不其然去了年氏院子,靜儀跟着李氏慢悠悠地踱步回來,再三囑咐李氏要叫二姐姐注意保養身體。
李氏明顯地把靜儀的意思理解岔了:“靜兒想姐姐了?放心,你姐姐好着呢,得閑時候叫她帶着小外甥過來看你。”
靜儀:……
額娘咱倆明顯不在一個頻道啊!
= =
這日,鈕祜祿氏帶着弘歷來訪。
鈕祜祿氏性格不圓滑,但是不傻。年氏管家的這段日子,郭氏、武氏乃至耿氏都曾心生不滿,但大家都沒吱聲,至少沒有鬧到明面上,只有她一個人跟年氏杠起來了。自打那時起,她和年氏兩看生厭,注定就不在一路了。
弘歷和妹妹感情好這是康熙爺定下的調子,四爺心裏也是支持的,有這兩個小的在,她和李氏關系只會越來越近。且鈕祜祿氏素來敬重李氏為人,又打心裏喜歡靜儀這個孩子,心裏打定主意,多親近親近李側福晉不是壞事。
靜儀想起在莊子裏時候,那對兄弟丢下她自己玩耍的情形,對着弘歷微不可見地撇了撇嘴。
做完這個動作好,靜儀自己又笑了。多大的人了,跟人家四五歲的小朋友鬧脾氣,真是太不應該了。
弘歷被靜儀笑得有些莫名奇妙,走過來坐到靜儀身邊,拿起扇子讨好地給小妹妹扇了扇風:“前幾日在宮裏時候,和嫔娘娘請我吃點心了呢,還說若是妹妹有空,大可以去宮裏找娘娘玩呢。”
宮裏人說話都喜歡拐彎抹角,和嫔這說得已經很直白了。
可靜儀才這麽一丁點兒大,總不能一個人入宮。之前入宮時候都是四爺帶,可四爺這幾日實在是忙得騰不出功夫,李氏又身份不夠,想來想去只有請福晉遞牌子帶靜儀入宮了。
李氏去正院找福晉時候,福晉和年氏正在議事。
年氏到底還是聽了額娘的話,把手上大部分權利都移交出去,福晉為了不給四爺留下獨斷專行的印象,象征性地又放權了幾件事給年氏,府上那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也願意跟她商量。既給了四爺面子,也叫四爺給了年家面子。
李氏說明了自己來意,福晉倒也無話。宮裏和嫔娘娘的意思,還是康熙爺點頭首肯的,自然是要答應。
年氏坐在一旁,身姿曼妙,儀态極好,三根手指托着茶盞,手腕翹出好看的弧度,清清涼涼開口道:“雖說是宮裏娘娘擡愛,可四格格畢竟還小呢,入宮可要規矩一些,不能給爺惹麻煩才是。”
福晉笑笑,轉頭去看李氏的反應。
李氏心中不爽,沒有說話,接過春朝遞上的茶盞,低頭喝茶,眼角一個餘光都沒分給年氏。
她的女兒,康熙跟四爺都說好的姑娘,嫡母坐在上頭尚且沒說話呢,輪得到你一個庶母提醒教訓?
年氏看在眼裏,回去跟江嬷嬷抱怨:“不過是個女兒,長大了早晚是要撫蒙的,多金貴呢,我提上一句都不行了?”
江嬷嬷不敢教唆年氏生事,軟語給年氏寬心道:“李側福晉年紀比您大了都快二十歲呢,您的前途都在後頭,跟她置什麽氣?再說了,依着姑娘的得寵勁兒,日後這府上再有孩子也一定是托生在您肚子裏的,咱們年家是什麽人家,他們李家又是什麽人家?姑娘的孩子又豈是李主子的孩子比得了的?”
細想之下,年氏也覺得當時的話說得有些過分。但是一想到李氏用女兒争寵,叫四爺一心記挂着四格格,不論多忙,每每只要得空回府,都回回去李氏那裏看四格格,就有一股邪火冒出來,根本壓不下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