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玉面将軍的成與敗
“你聽說了嗎?長公主要将青葵送到晉王長公子院裏去了?”
“怎麽可能呀?青葵不是長公主最喜愛的侍婢嗎?”
“對啊,之前還聽說,長公主有意将她配給郡公身邊的親随,放出府去為她脫離奴籍呢。”
“如果真去了晉王長公子處,只怕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可不是?之前不也送了幾個婢子進去嗎?都差點給逼瘋了。”
角落裏,傳來幾個婢子的竊竊私語聲。
突然附近的窗棂一響,玉冬冷聲道:“一個個地這麽清閑,可要我派些事情給你們?”
幾道低呼聲響起,随即那幾人紛紛散去,夜色寧靜下來。
玉冬轉頭看了一眼正堂的方向,輕嘆着合上了窗。
正堂裏,瓊華長公主正向青葵輕聲說着話。
“晉王長公子的事情,已經鬧地沸沸揚揚,還驚動了郡公。我主理府中之事,難辭其咎。我雖為皇室長公主,但你在我身邊多年,也看地出來,我在郡公心中的地位已經一日不如一日。
我與陛下雖為血親姐弟,但到底他是君,我是臣,又分開多年,何談姐弟之情?皇太後如今也要倚仗着陛下,府中之事,也難為我出頭。”
說着,瓊華長公主自旁邊幾上拿過一個木匣,放在青葵面前,“這件事,是你受委屈了。
這裏邊有些首飾,還有些金珠、缗錢。日後若有萬一,也好打點。你放心,待到了合适的時機,我便接你回來。”
青葵伏地叩謝,“謝長公主恩賞。”
将她再接回來是不可能了。她此次去到晉王長公子身邊,會是什麽下場還未可知。還別說,晉王長公子本身便是個禍患,她勢必會受到牽連。
Advertisement
初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她也一時難以接受。但到此時,她已經認命。
只是想着這一切,很可能都是樂平郡夫人的算計,而長此以往,只怕瓊華長公主也難保命。
想到這裏,青葵接着道:“婢子去後,長公主還當對三娘子的身邊人徹查一番。再有,二郎君身邊的人,也需好生監督,以防不測。
再有,最後一句,長公主只當是婢子妄言。樂平郡夫人眼下,已成氣候,只怕不會輕易滿足于現狀,長公主還需事事當心。”
瓊華長公主長嘆,“我知道了,你也要好好保重。明早,無需再來拜別了。”
“是,婢子告退。”青葵拿起木匣退身而出。
出了正堂,青葵感覺得到暗處有目光打量過來,或是憐憫,或是看熱鬧。青葵眼下沒心思理會這些,徑直朝自己的宿屋走去,玉冬仍在等着她。
玉冬起身迎向進門的青葵,欲言又止。最終,兩人相對坐下,默然無言。
好一陣,青葵打開面前的木匣,拿了些金珠和文錢出來,“你從前與我交好,只怕我走後,會受人排擠,有這些傍身,總歸好些。”
“我不需要。”玉冬将面前的東西推了回去,“我這些年也攢了些私房,你之前受賞不少,也分了我許多,都夠了。反倒是你,去到那邊,只怕處處為難,還是自己多留些的好。”
青葵見玉冬執意,也沒再強求。
“什麽時候……過去?”玉冬艱難地問。
“一會兒就過去。”青葵道:“聽說那邊還有些亂糟糟的,若待到明日過去,還不知會不會有意外發生。”
玉冬看向青葵,“你若向長公主求情,她應當會心軟的。你一向口齒伶俐,怎麽事到臨頭,卻嘴笨起來了?”
青葵搖頭,“這件事沒有這麽簡單。就算這一次我僥幸逃過,下一次也難說。與其換一個未知的險境,倒不如認下了。”
玉冬問,“是三娘子?”
“應該是樂平郡夫人。”青葵話語一頓,“長公主雖然仁心,但卻性格怯懦、優柔寡斷,只怕,遲早會護不住二郎君。若二郎君出了事,樂平郡夫人便能母憑子貴,徹底占于上風了。”
聞言,玉冬面色驚詫,“這話……你對長公主說了?”
“說了,但只怕也是無益。”青葵看向玉冬,“我對你說這些,是讓你有些心理準備。長公主這裏,只怕已是事非之地,你自己當心些。”
玉冬點點頭,“我不過一個無用的婢子,也不值得她高看。”
行禮早已收拾好,青葵起身告別,玉冬直将青葵送到院外,才止住腳步。看着那一盞孤燈越去越遠,心中五味雜陳。
青葵從前是長公主身邊最得寵,最讓人豔羨的一個人,去到哪裏都有人奉承。而如今,孤身而去,只得她一個在這裏相送,好不凄涼。
夜風微涼,青葵不用擔心此刻還會遇到什麽意外。因為,她去到晉王長公子身邊,對其他人來說,便已經是最大的意外了。這一池渾水,沒幾個願趟。
唐玉和,晉王嫡長子,自幼頗通文武,曾随當今陛下與晉王征戰沙場。十二三歲的年紀,已經初露鋒芒,又因面貌俊朗,人稱“玉面将軍”。
十五歲那年,更是因為智計與勇猛,帶人救下身陷重圍的陛下,而被陛下收為義子,養在身邊。
但其實,不過是為質罷了。
其父晉王唐池,乃成國太祖養子,當今陛下還得稱他一聲義兄。成國尚未大定之前,兩人是出生入死,并肩作戰的好兄弟。
大定之後,陛下對晉王這個手握重兵,勇武過人的義兄漸漸生了忌憚之心。不但頻繁調換晉王的鎮守之地,還漸漸削弱他手中的兵權,到了如今,地位已是大不如前。
但陛下也沒有進一步的動作,一是成國之外,尚有數國窺視,他不能自毀兵力與骁将。二來,晉王到底是他義兄,若無實質的過錯,他也不能妄殺。
而這唐玉和,是五年前從洛陽送來晉陽的。送來時,他人便已經是這副模樣。郡公府裏無人知道,唐玉和究竟在洛陽發生了什麽事,這在府裏,也是一個禁忌話題。
總之,衆人口徑一致,晉王長公子唐玉和,是來郡公府養病的。
院門近在眼前,青葵的額上已有微汗。這處院子算是郡公府裏的偏僻之地,牆外雜草叢生,似乎很久沒人打理了。
唐玉和雖然已失去了為質的意義,但陛下卻仍是不願将他送回晉王身邊。也不知,這是他的幸,還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