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人品比能力更重要(8)
情,還是按公司的規矩來,沒必要事事都走後門,托關系,她并不喜歡這種做法。
但令人意外的是,直到工資和年終獎發下來,卻沒任何人告知評比結果及約談。白小米收到手機短信,看到銀行進賬金額時,知道是年終獎發下來了。人力資源部事先有公布各級人員年終獎分等級的數額,所以,白小米只看了一眼手機上的數字,立刻就明白了,自己拿的是二等年終獎!頓時,她頭腦一片混亂,有了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
她看到金小洛也是一臉不開心,許依麗卻興高采烈。金小洛試着問了她年終獎的金額,白小米告訴她是二等,金小洛立刻明白過來,自己部門,她和白小米是二等,許依麗和其他兩人是一等。
白小米當下便有些不平了,雖說只差3000塊錢,但給人的感覺不一樣啊,這不就說明,她和金小洛的工作表現,不如許依麗他們嗎?這不僅僅是經濟利益上的剝奪,也間接告訴各級領導和知情的人,她們的工作能力不如別人!
白小米在公司裏,除了關系密切的陳琳和王曉,還有幾個比較談得來的同事。一個是采購部的周芸,一個是工程部的文員珊珊,湊巧的是,這兩人也是拿的二等年終獎。周芸之所以拿二等年終獎,是因為她采購的物料都是些低值易耗品,不值錢,也對制造部生産影響不大。他們四個采購員,兩個采購主要原物料,兩個采購主原材料以外的小玩意兒,也是毫無懸念,拿一等年終獎的是工作比較重要的那兩個同事。而珊珊為什麽拿二等年終獎,因為珊珊是他們部門唯一的女生,也是唯一一個文員,其他的都是負責設備維修保養的工程人員,工作與制造部門同步,基本上也算是一線人員。工程部的領導是這樣跟珊珊說的:
“珊珊,你看,我們部門因為比較辛苦,所以只有一個二等年終獎的名額,你呢,是做文職的,平時工作不是太勞累,工作環境又比他們好許多,他們平時在車間裏面修機器,進行保養設備,經常是一身的油污,又髒又累,不給他們一等年終獎也說不過去。所以,這個二等年終獎就委屈一下你了。”
實際上,珊珊一年下來績效考核的分數,無論總分,還是平均分,都比那些拿一等年終獎的工程人員的分數高。
白小米晚上和周芸、珊珊一聊,頓時都覺得氣憤不已。大家都盼着,多拿點年終獎,好好過個熱鬧的春節,結果,卻是這樣的讓人鬧心。不僅僅是錢多錢少的問題,而是,如果以後一味地按領導的心意随意地進行評比與分配,那這個績效考核還有什麽意義?工作認真與否,都不重要,領導的心意才重要,那這個評比還能起到激勵員工積極向上的作用嗎?
第二天,金小洛偷偷告訴白小米,為什麽她們會是二等年終獎。原來,金小洛也被評了個優秀獎,白小米是先進個人獎,每人可以得1000元的獎金。葉副總的意思是,既然她二人得了獎,又剛好有兩個二等年終獎的名額,那就讓她們二人拿二等吧,總不能什麽好處都給她們,什麽好事都輪到她們吧?另幾個人豈不是很吃虧?白小米大跌眼鏡,如果是這個原因,自己寧肯不要這個個人先進,而願意多拿幾千元的年終獎。什麽先進,什麽優秀,要那些虛名幹什麽?拿到手的實實在在的鈔票,才能真正讓人安心。
這幾天,白小米為這事,心裏始終有個節解不開,她決定寫一封匿名申訴信。公司裏有規定,員工對任何獎、懲或是其他事情不滿意,可以一級一級申訴,也可以給管理者寫匿名信,信箱就在公司食堂出口處,三個醒目的上了鎖的小木箱。
白小米是一個行動力比較強,想到就去做的人。在工作中,她不喜歡拖延,如果手頭有什麽工作,一定專心馬上完成。如果有別的部門的同事向她反映什麽問題,她也是馬上行動,盡快解決。遇到幾項緊急的工作堆在一起的時候,她會根據輕重緩急排個先後順序,然後有條理地進行處理。她的原則就是,不積壓工作、不拖延時間,寧可把手上的工作全部完成了再松口氣,等待下一項工作,也決不把工作堆在一起,慢慢消磨。她認為,工作積壓越多,會越忙越亂,越做越累,也很容易出差錯。快速高效地完成手上的工作,才能提升工作效率,減少失誤,才能讓自己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後面的工作中。
晚上回到住處,忙完家務,她便開始在電腦前寫匿名申訴信。
她在信中寫道,績效考核,簡單的說就是采取公平、公正、公開的考核制度,考察員工的工作完成情況。對員工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對員工的工作表現給予客觀的評價,讓員工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從而不斷完善自己。考評原則是實事求是、突出重點、獎優罰劣,對員工的評價公平合理,避免主觀偏見和以點概面。考核目的是為了不斷提高員工的職業能力和改進工作績效,提高員工在工作執行中的主動性和有效性,進而作為員工培訓、職業發展規劃的有效依據,為公司不斷創造價值。通過績效管理實現“共贏”局面,其一,企業贏得管理與效益。其二,員工則贏得自我的認識、改進與發展。
目前華偉公司的績效考核,分為A、B、C三等,要求每個部門或是班組,根據人數比例,必須有一個A等和一個C等,其餘的按B等考核,A等給予幾百元的獎勵,C等扣除相應的幾百元作為處罰,B等則保持不變。目的就是為了形成等級對比,激勵後進的員工不斷上進。出發點是好的,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各部門負責人為了不得罪人,都做好好先生,生生将考核變了味。一般每個部門的員工,大家輪流拿A等和C等。如果某人上一個月拿了個C等,下一個月再給他一個A等,這樣獎勵與處罰相抵扣,他并無損失。
原定的根據分數得出等級,變成了根據等級的輪流情況打分數,有的部門甚至年初就将整整一年內績效等級的輪流順序排好了,每個月到了要交績效考核表的時候,根據事先排好的順序,對每個人進行打分。公司裏多數部門,尤其是間接部門,大都采取這樣的方式,各級負責人明明清楚,也彼此心照不宣。這種輪流制有一個弊端,就是一年內,每個人被輪到A等的機會并非是平均的,如果年終獎是以平時的考核結果為依據,運氣不好的人,輪到的C等多A等少,就會得到不公平的結果。但是,評年終獎的時候,并不完全以這個結果為準,績效考核,生生的成了領導送人情,做和事佬的道具。
任何公司都設有不同的崗位,每個崗位有不同的職責,有的崗位比較重要,對公司的運行會産生重大影響,有的是輔助性崗位,沒有不行,但其工作內容不會對公司運作産生深遠影響。這兩類員工能否放在一起進行評比?評比是否公平公正?比如珊珊(白小米在申訴信中采用了化名),她平時工作很努力,表現不錯,但她的工作職能沒有那些工程人員重要,所以,她不能得到一等年終獎。如果按這樣的邏輯,是否可以認為那些輔助崗位的員工,無論怎樣努力工作,都是得不到認可的?
公司強調績效的溝通、反饋與改進。只做考核而不将結果反饋給員工,考核便失去它應有的功能和作用。反饋的主要方式就是績效溝通,因為只有通過績效溝通,才可能讓被考核者了解自身績效,找到工作的不足之處及改進的方法,端正工作态度,同時通過各種可利用的措施使其工作能力與績效大幅提高,使其工作目标與本部門相一致,并加強團隊與合作精神。缺乏有效的雙向溝通的績效管理,很難真正的達到目的。
華偉公司的年終考核,一直都是領導層在背後操作,至于考核結果,一不公布,二不與當事人溝通,當事人往往等到獎金發到手中,才能知道自己的考核結果,說好的公開、公平、公正呢?
☆、績效考核2
年終獎發下來後,公司裏多了很多不平與抱怨的聲音。
大多數人,都希望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能多拿點年終獎,紅紅火火過個好年,至少和同事們差不多吧,一等年終獎與二等年終獎的差額,評比結果的随意與人情化,卻讓人大失所望。
考核過程不合理,很多部門采取輪流制,評選全憑運氣。考核最終定論不完全以考核結果為準,不論分數多少,看人情評級別。
白小米還舉了一個例子,據她所知,除了自己和金小洛,因為工作表現比較突出,獲得了年終優秀獎,別的部門也有很多因業績突出、表現不錯的獲獎人員,也是拿的二等年終獎。估計這些領導的心理,都是想盡量的把一碗水端平,不能讓表現突出的員工得到更多的好處,也不能讓其他員工什麽都得不到。既然要講人情,那又何必采用績效考核這樣先進的管理制度?
制度是保障一個組織正常運行的基石。任意踐踏制度、以人情論管理,注定是失敗的管理,必定會對企業造成深遠的不良影響。管理者最忌諱而又最易犯的錯誤,就是把個人意志淩駕于制度之上。長此以往,制度形同虛設,員工的行為、組織的運行必然産生不可逆轉的偏差。
不可否認,績效考核方案的設計者,當初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從運行效果來看,這種耗時費力的考核機制,為企業贏得的,不是管理能力的提升與業績的持續攀升,而是考核者與被考核者的雙重抱怨。考核表淪為填表游戲,數字更多地是主觀臆造而非來源于對工作質量的客觀評價,因為很多指标實在是沒有客觀資料可以拿來作為支撐。在這樣的考核機制下,企業價值觀淪陷,在以分數和人情定命運的企業裏,員工必然會調整自己為人處事的方式,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如何做人上,而不是潛心工作、努力做事上面。
白小米連夜寫好申訴信,用U盤保存好。第二天一上班,她就打印出來,找了個沒人的時機,将匿名信投到了王副總的信箱內。
她投信的時候,看到信箱上不少灰塵,應該是很久沒有人動過。為了防止信件石沉大海,她決定找個機會提醒一下行政人員,及時開箱,将信件盡早轉交給王副總。
這天和陳琳在一起吃飯時,她假裝不經意地說起:
“昨天,我看到有人往王副總信箱裏投信了呢。”
“真的?那幾個信箱,放了好久,很久都沒人動過。開始,我們還隔三岔五派人去開鎖,看裏面有沒有東西,後來,便很少去開箱了。我今天下午去找人開箱。”
很快,申訴信被送到了王副總的辦公桌上。
白小米沒想到,王副總還挺重視這封申訴信,他自己看完後,還拿給公司幾個中高層管理人員傳閱。那天去葉副總辦公室簽字,進去的時候,他正戴着眼鏡,皺着眉頭在看什麽。白小米走近了看,發現他看的,正是自己寫的申訴信。
見白小米進來,葉副總把眼光從信上移開,取下眼鏡,用絨布擦了擦,嘟哝道:
“寫的什麽鬼,一會兒一等,一會兒二等,一會兒又是ABC,看不懂。”
邊說着,邊不耐煩地把申訴信往邊上扔,白小米不動聲色,假裝什麽都不知道的樣子。
公司裏開始有人讨論起申訴信,畢竟,這封信關系到廣大人民群衆的利益,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事情。
中午,在食堂的餐桌上,幾個女生吱吱喳喳的,談論起匿名申訴信的事情。白小米假裝不知情的樣子,默默吃着飯,聽着大家的讨論。
陳琳遞過來一個玻璃瓶子,裏面裝着她自己炒的臘肉。白小米揮了揮手,說道:
“不用,你自己吃吧。”
陳琳繼續把瓶子往她面前推,白小米不好意思再推過去,于是,拿過瓶子,開始擰起瓶蓋來,沒想到,擰了幾下,居然沒有擰開。
“白小米,你什麽時候變得這麽斯文了?”陳琳問道。
白小米以為陳琳是因為她不吃臘肉的緣故,淺淺一笑道:
“不好意思,最近又長胖了,我下了決心要減肥。”
“你想多了!我不是這個意思,我的意思是:你怎麽擰不開瓶蓋呢?你不是一直說你是個女漢子嗎?”
白小米一臉黑線,笑了笑,暗中使勁,将瓶蓋擰開了。
旁邊幾個女生在議論着匿名信的事情。
“是誰膽子挺大,也挺有想法的啊,居然寫匿名申訴信。”
“我還挺欣賞這個人的,敢代表我們這些員工申訴權利,我也是拿的二等年終獎,憑什麽嘛,我和我同事,一樣的做事情,她的工作量還沒我的大,就因為她工作重要些,她就拿一等,我累死累活,屁都不是!寫得好!”
“你說,公司會不會查這個寫信的人啊?如果查出來,會怎麽處理呢?”
“應該不會吧,雖說,領導們平時不喜歡聽不好的言論,但總得給我們員工申訴的權利吧。我覺得不會。”
“就是,我看人力資源那幾個人,除了招幾個人,弄弄考勤,算算工資,平時根本都不關心我們員工的想法,也從不考慮我們員工的利益,只會一味地按部就班地按領導的意思來。那個績效考核制度明顯不合理,考核的過程明顯就是亂來,結果也是沒有規章可遵循,他們從來不知道改進與完善,領導怎麽說,他們怎麽做,完全就是一群只看領導眼色的應聲蟲嘛。”
“噓——小聲點——”
有人指了指這邊的陳琳,說話的人剛讨論到激烈處,不自覺提高了聲音,現在經同伴一提醒,扭頭向陳琳這邊看了看,吓得趕緊吐了吐舌頭,噤聲不語了。
陳琳板着臉,一臉肅穆,并不說話。
吃完飯,從食堂出來,白小米和陳琳往辦公室走去。
“小米,那個匿名信是你寫的,對嗎?”
陳琳冷不防問了句。
白小米一愣,她沒有承認也沒有否定,而是問道:
“你為什麽會這樣問?”
“其實,你那天跟我說,有人投信件的時候,我就有些懷疑。那幾個信箱,幾年也沒人投只字片語,怎麽剛好一有人投件,你就知道了。而且,信件內容我看過,一般的一線員工,寫不出這樣有水平的言論來,再者,信中所列舉的例子,那幾個人物,雖然都是化名,但從舉的事例來看,大概也能猜出是哪些人,而那些人,都與你關系不錯,包括你自己也是這種情況。我一直懷疑是你,剛才她們在食堂讨論得那麽激烈,你一副置若罔聞的态度,這不象你的風格。以你心直口快、愛打抱不平的個性,遇到這種事,你早就不管不顧地加入她們的讨論中去了。你今天一反常态的沉默,我可以理解為你心知肚明,清楚得很。”
白小米不得不佩服陳琳的細心與觀察力,她點點頭:
“是的,是我寫的,我就是覺得考核不合理,公司這樣整,不行。”
“小米,做為好朋友,我不得不提醒你,以後這種事,你最好少出頭。考核制度是公司定的,上面有高管和老板的簽名。考核結果是各部門負責人簽字确認了的,你這樣做,就是把你自己扔出來,和這些中層及高層管理者作對。槍打出頭鳥,你懂不懂?當然,你寫的是匿名信,大家光是看信件可能看不出是誰寫的。但是,如果公司要查這個人呢?”
“你是什麽意思,你會舉報我嗎?”白小米變了臉色。
“我當然不會。但是,你要知道,公司食堂門口可是裝了監控攝像頭的。”
“我并不覺得我做錯了,考核本來就要公平公正,不合理的制度,就是應該有人提出來。公司的中層領導,根本不會主動為自己的下屬謀利益,他們工資待遇不錯,只想明哲保身,只要沒有人鬧事,他們才不會管員工待遇怎麽樣,也不會管公司發展怎麽樣,他們不管什麽事情對公司有利,什麽事情對公司有害,他們只管眼前的利益。況且,公司既然設了這幾個信箱,就是允許員工以這樣的方式來反映問題,既然公司賦予了這個權利,我為什麽不用?”
陳琳冷哼一聲:
“公平公正?你以為這是哪裏,國營企業?還是事業單位?這是私營企業,你懂不懂!私營企業,一切都得看老板的眼色行事,你把這些事情看得這麽認真,遲早有一天要吃虧的,到時別說我沒提醒你!”
白小米不作聲了。她自然是知道那裏裝有攝像頭的,但當時她一心只想把信件投出來,并沒想太多,而且,她覺得她是在行使自己正當的權利,并不是做什麽見不得人的事情。
出乎大多數人的意外,在公司的員工大會上,王副總特意說了關于年終考核的申訴信的事情,他說:
“針對公司的年終考核,有員工寫申訴信,說的有一定的道理,我們管理層,一定認真考慮,積極改善,對信中所反映的內容進行查實與修訂,不斷完善。”
果然,沒過多久,公司召開各級管理者開會,讨論修訂績效管理制度,将年終考核又恢複成以往的每年最後一月發雙薪的模式。
但平時的考核,卻依然是老調重彈。華偉的人力資源部就是這樣,明明知道制度不合理,不适用,卻依然采用。因為這些不合理的考核,最終影響的,是基層員工的利益,對那些當權者,影響并不大,所以,誰都不願意多事。
比如,每個月制造部門,因為成本、合格率、交期不達标,被扣很多分。這些分一般扣在制造部總負責人黃主任及A、B部的負責人身上。這幾大負責人的分數直接影響他們所管轄的下屬的工資,一分對應多少金額,扣多少分就代表扣多少錢。
可是逆天的是,制造A部,制造B部竟然還有加分項!雖然因為成本、合格率沒做好,交期沒達到,但別的項目一加分,最後總分很高,有時候是滿分,有時候居然超過100分!而公司績效考核最高分數是100分。于是,制造A部,制造B部,績效考核對他們影響并不大。但白小米她們幾個人就慘了,她們直接挂在制造部黃主任名下,績效考核跟着黃主任走,黃主任沒有加分項,他績效被扣多少分,白小米她們相應就扣多少錢。一年下來是一筆不少的數額。白小米跟黃主任反映過,黃主任沒作聲。他工資過萬,自然不會在乎扣的那些錢。但白小米她們工資不高,每個月被扣那麽多,還是心疼的,最主要是覺得太不合理,為什麽制造A部,制造B部工作沒做好,他們自己沒有任何影響,卻要白小米這幾個人來買單?這樣的績效考核有什麽意義?
白小米也曾跟王文軒提過此事,但他也沒有作聲。慢慢的,白小米也麻木了,就只當工資只有那麽多吧。
☆、紅色罰款單
華偉公司有一個現象:無論誰家娃兒滿月、過生日,自己過生日,老人過生日,修建房子等等,當事人都會廣發請帖,大宴賓客,至于結婚那是自不必說的,結婚是大喜事,必須大整。有的人只是小範圍內請客,也有的人請客,管他熟悉的不熟悉的,只要有打過交道,見過幾面,都跑不掉。
聽來得早的同事說,華偉剛成立的時候,同事之間,只有結婚才會在公司內請客發請帖,而一般人也願意湊個熱鬧,圖個喜慶。不知從何時開始,被那些結婚的同事請得多了的人,開始找點事情擺酒席,借此收回曾經随的份子錢。于是,一發不可收拾,漸漸地形成了一種風氣,誰家有個什麽事情,都愛給公司內的同事發請貼,反正不能讓自己吃虧,結果白小米這類人就很吃虧。她沒有成家,沒有結婚,沒有任何可以大宴賓客的理由,自從進入華偉後,她每年都要随好幾次份子。也有請她吃酒的人,她沒有接觸過,充其量,只是認識,偶爾遇到打個招呼,或者是僅僅因為都是制造部門,同屬黃主任管轄而已。況且,就算白小米真有什麽事情需要請客,她總感覺不好意思發請貼,最多,她只會請那些她吃過酒、随過份子的同事,把曾經随的份子錢收回。對于那些她從來沒有随過份子的同事,無論關系多熟,她都覺得不好意思開口。
一張張紅色請柬,在寄托當事人喜悅之情的同時,也給頻頻接到請柬的工薪一族平添了幾分煩惱,面對同事或是朋友的“邀請”,該送多少紅包也很讓人犯愁——少了,不夠意思;多了,有點承受不了。人到人情到,是民間不成文的規矩。婚宴請柬則被戲稱為“紅色罰款單”,收到請帖的人還得堆着滿臉笑容應酬着前來送請柬的同事,而沒有收到請帖的人打心底裏“偷着樂”,暗自慶幸自己真“走運”——沒有被“罰到款”。每每白小米在接到紅色請柬說着“恭喜”的同時,私底下卻承受着幾分無奈。在“紅色罰款單”面前,工薪族本來就不輕松的小日子,一下子變得捉襟見肘。
過去随禮重在情義,不在價值幾何。比如,誰家結婚,親戚朋友、街坊鄰居都去慶賀,當時,有随錢的,也不是很多,有那麽個意思就可以,也有只随一些物品的,總之,只要意思到了就可以。到後來,就全部改成随錢。現在随禮的本質也變化了。過去人們随禮都是自發的,是發自內心的,體現的是一種真誠。現在卻不同了,許多時候都是“被迫”的,是沒有辦法的。
白小米就遇到過,有一個制造部門的主管,在公司幹了才一年多,結婚的時候,幾乎全公司90%以上的人都請了,上至老板,下至清潔工。他擺酒席那天,可以用萬人空巷來形容華偉公司當時的情形,結果,喜酒喝了剛好一個星期,那人就離職走了,他原本就是外地人,這一走,就走到了上千公裏外的南方,從此,他與華偉公司再無任何瓜葛。像他這樣,擺了喜酒就走人的同事,還不止一個兩個,白小米覺得不可以理解,“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果換成她,她覺得自己做不出這樣的事情。
這天白小米去制造A部車間辦事,看到有個眼熟的同事正在辦公室分發喜貼,她辦好自己的事情後,就往外走,沒想到該同事叫住了她:
“白小米,這個周末我結婚,請你喝喜酒。”說完就遞上了一份大紅的喜貼,白小米沒反應過來,一臉懵逼:
“我……我也有份啊,恭喜啊。”
“到時請準時來喝喜酒哦。”
同事再三交待,白小米拿着請貼,往辦公室走。剛一進辦公室,眼尖的金小洛一眼看到了她手上的大紅喜帖,笑道:
“怎麽你又有酒喝啊,這個月你都第二次拿到請帖了,看來,你真是我們公司的大紅人啊。”
“我也沒想到自己人氣這麽高,這種事情多半都有我,你看你和許依麗,很少有人請,要不,你愛喝酒的話,這個請帖轉給你?”白小米一臉無奈地開着玩笑。
金小洛連連擺手:
“不要不要!我才不要這麽好的人緣呢,誰像你啊,見到誰都臉上挂着笑,有時還主動跟人打招呼,人家自然覺得你熟呗。”
“可是,人與人交往,都是公司同事,雖然打交道不多,但對面碰見了打個招呼還是應該的吧?”
“那又是何必呢?工作上都沒有太多的交流,你跟人家套近乎幹啥?”
“我不喜歡那些見了領導就點頭哈腰,笑得一臉燦爛,見到普通同事冰冷着臉,好象誰欠他幾萬塊錢似的那些人。”
“可是偏偏就是這類人占盡了便宜,還不吃虧,那些跟你工作無關緊要,一不會影響你的工作業績,一不會影響你升職的人,你那麽熱情幹啥?那你說,今天請你的這個同事你熟嗎?”
“不熟,偶爾見面彼此笑笑,打個招呼而已,點頭之交。”
“這不就是了,你看,你一旦熱情,人家就要請你喝酒,如果你平時不跟他打招呼,這個酒輪得到你嗎?”
白小米不作聲了,公司裏有很多這樣的人,有事相求時,臉上的笑容比陽光還燦爛,不打交道時,見面都是冷如冰霜,視而不見。有的人還好,平時老死不相往來,一旦有事請客,也不會跟不熟悉的人發請貼。而有的人呢,一旦遇到家裏有事需要擺酒時,便開始廣發英雄貼,尤其是發給那些高薪高職位的領導,管他領導認不認得自己,請貼發了再說,領導給的紅包,都不會太小,比一般同事随的份子錢還多。有一次,財務的鄧經理收到制造部車間一個同事的請貼,有些莫名其妙,自己人都不認識,人家居然也請她喝喜酒,無奈之下,只好托人帶了份子錢過去。
“看來我得抓緊找男朋友了,這幾年也吃了好多次酒,随出去不少份子錢。”許依麗在一旁自言自語道。
“我去,你結婚就是為了得到份子錢?你的婚姻大事,未免也太草率了吧!”金小洛一臉鄙夷。
“誰說我只是為了份子錢啊?我随出去的份子錢當然要收回啊!我結婚最主要的目的,當然是想我媽早點抱孫子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懂嗎?要知道,我們家裏可就只有我一個孩子,我父母可比我恨嫁多了。”
“朋友,你誤解了這句話的意思了。”金小洛依然一副不屑一顧的樣子。
“你學問高,那你說說是什麽意思?”
金小洛清清嗓子,故作一本正經的樣子,拖長聲音,說道: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意思,且聽我娓娓道來。經常有小夥伴45度仰望天空問自己:為什麽我懂得這麽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呢?為什麽呢?今天我來告訴你:因為,你誤解了老祖宗的名人名言啊。不知道是不是古人吃得太粗糙,營養沒跟上,導致記憶力太差,一句話往往只記住上半句,下半句不知道忘記到哪裏去了,偏偏被忘掉的那下半句是關鍵轉折點。所以說,腦洞大不是病,但是帶偏了後面的幾十代人,就是古人的不對了。”
許依麗急了,笑道:
“金小洛你別在這裏賣弄學問了,直接說吧,‘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到底哪裏不對了。”
金小洛搖了搖頭:
“從字面上講,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孝有三種,不結婚生孩子的罪最大。就因為這個誤會,多少姑娘小夥被父母逼着,在相親的路上越走越遠……其實這句話後面還有一句:‘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這兩句話連在一起的意思是,沒禀告爹娘自己就結婚了。無後的意思是,沒有盡到後輩的責任。這下你明白了吧?”
“還有這一說?無後,原來不是沒有後代的意思啊。”
“現在流傳的很多的古代心靈雞湯和名言,其實都和本意相去甚遠,比如‘為朋友兩肋插刀’,多數人都認為它的意思是:為朋友兩肋插刀,為女人插兄弟兩刀。真是這個意思嗎?NO!NO!NO!這裏是有典故滴!隋末唐初,秦叔寶好友遇到麻煩,急需救助。秦叔寶染面塗須去登州冒充響馬,路過兩肋莊時,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兒,開始糾結:一條路去歷城,可以回家與妻兒老母團聚,一條路去登州,深入虎穴救朋友。小夥紙一下子遇到了人生的難題啊:老媽和好基友同時掉進水裏,該救誰?秦童鞋最終毅然選擇了視死如歸去登州救朋友。兩肋莊岔道體現了秦叔寶的深重義氣,被後人傳為佳話‘兩肋岔道,義氣千秋’。結果在後世流傳中,傳啊傳的,就變成了‘兩肋插刀’。如果秦同學聽到了,一定是滿臉大寫的問號:sorry!我肋骨做錯了什麽?”
“肋骨莫名中槍,果然,謠言越傳越可怕。”白小米笑道。
“白小米,這次有個事情,你願不願意為了我,兩肋插刀一下?”金小洛問。
“什麽事情?”
“我計劃下個月結婚,本來是回我老公老家擺酒的,但是呢,你知道的,我在公司裏随了不少份子錢,這好不容易有個機會收回來。所以,下周我請公司裏的人,在附近酒店吃酒,過後我就請婚假回老家結婚去了,你幫我買一下請貼,可以嗎?”
“那……你要買多少張?”
“200張吧,你不急,有時間就幫我買。”
“好,我今天晚上下班了就幫你去買。”
白小米是一個很熱心的人,很多同事都是住在公司裏的,像她這樣在外面租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