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家族傳說(1)
一個青年男子拖着疲憊的腳步在紫禁城中游蕩,眼神空洞凄涼,雖然看上去面容氣質只有三十歲出頭,但眼角卻刻着深深的魚尾紋,頭發竟是灰白。
他的手邊拿着一只溫潤光潔的白玉小酒壺,一邊踉踉跄跄地走着一邊不時仰頭灌下一大口酒壺內的美酒。他的耳邊聽到的是炮火連天,炮聲越來越密集讓人心裏一緊,這一心慌險些就摔倒,旁邊的随行太監連忙扶住了他的胳膊才使他沒有摔倒。
“炮火聲是不是好像越來越近了似的?”他喃喃地說道,也只有離他最近的貼身太監才能聽得到這句話。
太監知道無從勸慰,能做到的就是不離不棄舍命相随,所以只是微嘆了口氣輕輕地喚了一聲“皇上……”
是的,這個看上去失魂落魄的潦倒青年男子正是崇祯皇帝,如果不是太監稱呼他皇上二字,很難想象這就是這大明朝堂堂的一國之君,然而一國之君居然衣着褴褛,甚至有的地方有縫補過的痕跡,頭發也胡亂地挽着。
到了清晨,崇祯皇帝被如父子君臣一般的貼身太監王承恩攙扶着站在這煤山之頂,顫顫巍巍地再次環視眼前的江山。
這一天真是他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天,他十七歲繼位做了一國之君,雖然懷着中興帝國的宏圖大志,但事實上卻是幾乎沒有一天是好過的,很多次,他都以為到了自己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天了,但都勉強得以拖延,然而,最糟糕的一天終究還是來了……
幾個時辰之前,崇祯親手殺死自己幾乎全部的親人。
第一個是自己的結發妻子周皇後,對她,崇祯始終還是敬重的,十八年的夫妻。
想當年周皇後只是平民之女,通過層層篩選到了他的面前,可想而知容貌風度性格談吐都是怎樣的拔尖。
皇嫂打趣地問崇祯可還滿意面前這個姑娘,當時并不是國君還只是信王的崇祯非常不好意思地說道:“漂亮是漂亮,略瘦了一點點。”
皇嫂怎麽會不知道他的心思,這已經是一個情窦初開的年輕人最明确的表達了,于是笑着打趣說道:“慢慢就會長胖了!”果然将來會胖了一些,她為丈夫生了三個兒子,越發豐腴娉婷。
那年她被封為信王妃。
這位周姑娘小時候曾有看相的異士說過她的面相貴不可言,看官也許會問,都已經是亡國的皇後了,怎麽還會被稱之為貴不可言。試問又有幾個皇後能做到少年結發夫妻從一而終母儀天下,從未失寵又和丈夫同一天而去的。
她在做了不到一年的信王妃之後,她的丈夫就意外地從信王成了一國之君,她便成了周皇後,從那一天開始便母儀天下十餘載。
但是這一天,她深愛的丈夫對她說:“你是一國之母,理應殉國。”
Advertisement
周皇後似乎也在意料之中,她看着丈夫,欲言又止。
仿佛還是和一群豆蔻年華的少女們一起入宮選信王妃,仿佛皇嫂的打趣的聲音還在耳邊,她和另外兩個少女一起到最後一關,那天第一次見到她的丈夫——信王朱由檢。她是平民之女,雖然從入宮以後真正見識到了皇家的富麗堂皇,但是內心并未羨慕着什麽榮華富貴,知道那天,她看到了那個翩翩少年的一瞬間就已經芳心暗許了,她從進宮以來從來沒有這樣的渴望中選,她默默向神明許願如果這個少年能成為自己的夫君,她願意布衣素食放棄奢華,就在這皇家之中過平凡生活。也許是神明真的聽到了她的願望了嗎?他選了她,塵世間最難得的事情難道不是兩情相悅嗎?一切都仿佛是在昨天剛剛發生的一樣,十幾年就這麽彈指一揮地過去了。
其實她想說,這十餘年,是她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若然她遵守了當初在對信王一見鐘情之後默默許下的心願——即使貴為皇後她也過着簡樸的生活,除了需要抛頭露面的慶典,她總是衣着樸素,甚至在宮內安置了二十餘架紡車親自紡織,國有天災,她總是帶頭捐出首飾,即使結局是殉國,她也甘之如饴,如果讓她永遠循環這十幾年的生活,即使每次都要經歷這樣死亡和恐懼,她也是願意的,他就是她的如意夫君。
然而她終究沒有時間把這番話說出來,時間緊迫,她知道丈夫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料理,于是只是點點頭,就按照他的話去做了。
接下來就是麻木地殺人了,所有嫔妃都賜死,有勸降的一劍捅死,有不甘心被賜死想逃跑的嫔妃都被他親手拿劍和最後的幾個侍衛走一路殺一路,最後到了自己心愛的女兒殿內……
長公主年方十五歲,聰明調皮,總能喚起崇祯心底最溫柔的一種愛意,這是他的掌上明珠,沒有想到會有親手殺死自己女兒的這麽一天,上天為何這樣安排!
十五歲的女兒含淚望着自己,崇祯不由得也落下淚來,長嘆道:“你為什麽,要生在帝王之家啊……”
外面一陣陣巨雷滾滾,半天才讓人反應過來,這其實不是打雷,而是由遠而近由緩而急的炮火聲。
崇祯拖着長劍,衣襟上滿是四濺的鮮血,他目光空洞步履沉重地走着,嘴裏喃喃地說道:“還有誰?還需要殺誰?”
跟在身後的太監王承恩一邊擦眼淚一邊說:“皇上,護送皇子們出宮的人馬已經候着呢。”
“皇子……”崇祯想起這個重要的事情,于是振作了一下精神,快步走去。
大殿裏的四個皇子和四個平時給皇子們陪讀的宗室之後,還有親信護衛若幹,都神情凝重地肅立看着崇祯。
這是崇祯所做的最後一個明智的決定,他迅速吩咐了幾個護衛先讓四個皇子離開,王承恩和剩下的護衛們都有些疑惑,因為護送皇子的人數派出的很少,而且不是武功最高的護衛。
待皇子們走後,崇祯才開始吩咐剩下的精銳護衛分成四隊保護四位宗室之後。
幾個大內高手一聽都是一怔,都不知道皇上是什麽用意,為什麽不派他們保護皇上的嫡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