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農民大職場——(2)
韋小寶:說對了,乙的思維,就是典型的農業文明思維,用一種靜态的觀點與視角看待事物。而甲的思維模式,則是典型的商業思維,即用一種動态的、變化的視角看待事物。
農業思維:以靜态的觀點看待事物,認為事物的價值是不會發生變化的。
商業思維:以動态的觀點看待事物,認為事物的價值是随着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
貪官劉大炮
韋小寶:一袋價值連城的珠寶鑽石,可是當它出現在沙漠中的時候,就變得像石頭一樣一錢不值。
霧滿攔江:沒錯,甲意識到了這一點而乙卻沒有這方面的意識,所以乙才會落了下風。
韋小寶:現在你明白了嗎?霧滿攔江,農業文明為我們帶來更多的是農業思維,這種思維來源于數千年之久的自給自足生活。一畝地,兩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的環境與狀态綿延了五千年始終沒有發生過變化,所以形成的思維也是一種靜态的、不變的。
霧滿攔江:那麽商業思維呢?
韋小寶:商業思維與農業思維不同,商業性思維是開放的,是動态的、變化的。究其本質,是對事物的價值評判随着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舉例來說,同樣一瓶礦泉水,在自來水廠的價值與在沙漠裏是完全不同的。但是,由于農業時代的生活追求的是靜止,鄰裏之間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而商業時代的生活卻是追求流動,所以只有在一個商業社會裏,人們才會賦予同樣事物不同的價值,而在農業社會,這種情況卻是極少發生。
霧滿攔江:沒錯沒錯,這種情況極為普遍,比如一把鐵鍬,值不了幾個錢,但在淘金工地上,一把鍬的價值甚至超過同樣重量的金塊,這種情況在農業社會是無法想像的。
韋小寶:我想我已經說明白了,農業思維與商業思維的差異,就在于對事物的價值評判上。
霧滿攔江:沒錯,正是這樣。
韋小寶:但是人類對于事物的認識是有局限性的,與傳統思維不相符合的做法與觀念,從來就是不可理解,所以在農業社會裏,商業性思維被稱為治國奇術而成為宮中之秘,禁止百姓得聞,惟恐這種變化的思想會敗壞了世道人心。所以歷行幾千年的愚民策術,現在我們與商業思維已經非常的隔膜了。
霧滿攔江:有這種事?
韋小寶:當然有。
霧滿攔江:韋總,你這個說法有什麽證據沒有?
Advertisement
韋小寶:有,你可以看看我們中國現在任何一個地方,幾乎所有的官員都是在采用農業思維來管理商業經濟。
霧滿攔江:用農業思維管理商業經濟?你的意思是說我們現在的領導思維還停留在農業時代嗎?
韋小寶:否則,像“不能換腦筋,就換人”一類的激勵口號,又怎麽會在一段時間裏大為流行呢?
霧滿攔江:這個腦筋是怎麽換的呢?韋總能不能舉個例子說明一下?
韋小寶:好的,我就給你講一個貪官劉大炮的故事好了。
化肥是農業增産的主要手段之一。有一段時間,由于農業生産加快了進度,市場上的化肥變得供不應求,為此,許多地方紛紛上馬建設化肥廠。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新建化肥廠生産出成品還需要一段時間,而目前化肥短缺的問題幾乎擺在了每一個農業地區領導的桌面上。
各地農民反映最為強烈的,就是化肥經銷商肆意擡高價格的惡劣行為,這種嚴重傷害農民利益的做法加重了農民的負擔,提高了種植業的成本,令農民不堪其重。為了保護廣大農民的利益,各地紛紛頒下紅頭文件,對化肥經銷商進行限價,并制定了詳細的懲罰措施,誰敢坑農,就會遭到主管部門的嚴厲懲處。
江東一帶,有一個叫勝高的小縣城,也面臨着化肥短缺的問題,勝高縣物價部門立即制定了農業保護政策,希望以這種方式保護農民的利益。但是,利之所在,人之所趨,有兩家化肥經銷商,卻對物價部門的政策陽奉陰違,暗地裏将化肥價格擡高,狠狠地宰了農民一刀。
這件事被捅了出來,物價部門立即對這幾家經銷商進行了查處,準備按政策對其罰款,可是這一做法卻遭到了勝高縣縣長劉大炮的反對。
劉大炮的性格直爽,想到就說,大嗓門就跟炮筒子一樣的響,所以有了這麽一個名字。他堅決地反對制裁那幾個化肥經銷商,還親自跑去對那幾個忐忑不安等待懲罰的化肥經銷商說:“你們甭理會那一套,市場經濟嘛,随行就市,化肥你們想賣多少錢,就賣多少錢,誰也管不着你們。要是有誰敢對你們指手畫腳的話,我跟你們說,那就是違法的,到時候你們打電話告訴我,我替你們做主。”
劉大炮這一倒行逆施的行為,引起了當地農民及各級領導班子的極大憤怒,一時之間,舉報信、投訴電話、上訪隊伍紛紛出現在地區行署,都在指責劉大炮收取了化肥經銷商的回扣,與不法商販勾結一氣,坑農害農。
上級對此極為重視,立即派了調查組進駐勝高,首先免去劉大炮的縣長一職,然後對劉大炮進行了調查,調查的結果,卻發現劉大炮與那幾個不法化肥經銷商沒有一點利益關系。
那麽,劉大炮這樣做的目的又何在呢?
正當大家困惑的時候,卻有數不清的化肥,絡繹不絕地向勝高湧來。原來,由于各地都在限制化肥的價格,使得化肥經銷商非常憤懑,就都将化肥囤積起來,消極抵抗,拒絕低價出售。這時候突然聽說勝高的化肥市場價格能夠獲得厚利,經銷商們欣喜若狂,立即将自己的化肥全部運往勝高。可等他們把貨運到的時候,勝高縣的化肥早已是供過于求,任何東西都是物以稀為貴,化肥數量一多,價格就跌落了下來,賠得那些化肥經銷商們一個血本無歸,叫苦連天,而農民們卻飽受其利,用很低的價錢買到了自己所需要的化肥。
事情雖然搞清楚了,但是,劉大炮卻終于未能恢複原職,因為農民的利益雖然受到了保護,但是農民并不領劉大炮的情,反而認為劉大炮沒有進監獄是上面有人包庇他的緣故,仍然在繼續上訪要求嚴懲貪官劉大炮。在這種民怨之下,劉大炮只好黯然去了當地的林業局,天天賦閑看報。
到了第二年,當地化肥持續短缺,新縣長立即對化肥經銷商實行了限價政策,這一政策換來了農民的拍手稱快,雖然當年農業收入銳減,但是餓得眼睛發藍的農民們非常滿意,因為他們終于獲得了一個符合他們願望的“清官”。
霧滿攔江:好,這個故事好,韋總你講的這個故事太好了,它形象地教育了我們各級領導,搞市場經濟,就一定要尊重市場規律。
韋小寶:狗屁市場規律,你們搞理論的,就會不切實際地空喊口號。我來問你,市場規律指的是什麽?如果劉大炮尊重了市場規律,為什麽當地的農民會對他如此的不滿呢?
霧滿攔江:嗯……這個……規律嘛,是指事物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內在聯系……這個……物以稀為貴嘛……農民對他不滿,是因為……因為什麽呢,韋總?我糊塗了。
韋小寶:你之所以糊塗,是因為你就是一個農民。
霧滿攔江:我?農民?哈哈哈……
韋小寶:你用不着陰陽怪氣的,霧滿攔江,我沒有說錯你。不只是你,即使是在大都市的職場之上,也充滿了穿着西裝打着領帶,滿口洋文戴着眼鏡的農民。他們雖然經過了最現代化的包裝,可是卻始終沒有改變過他們頭腦中的農業思維模式,甚至以這種思維來要求于企業與職場。
農民大職場
霧滿攔江:我分析了一下韋總的觀點,你似乎是在暗示說,在職場的流行觀念之中,有許多是農業時代的模式而非商業文化的體現,是不是這樣?
韋小寶:可以這麽說。
霧滿攔江:韋總,你這樣說,有什麽依據呢?
韋小寶:依據?你在問我嗎?那好,請你先回答我一個問題,你認為目前職場中所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什麽?
霧滿攔江:最大的問題就是公平的缺失,老板對員工進行盤剝,主管對優秀的人才進行打壓,在幾乎每一個團隊裏,都存在着強烈的公平的訴求。
韋小寶:沒錯,是公平,可是這個公平,恰恰正是農業思維的追求,而商業時代所追求的目标,與公平根本就搭不上關系。
霧滿攔江:哈哈哈,哈哈哈……
韋小寶:你感到很可笑是不是?
霧滿攔江:那當然,難道說我們的企業是在刻意尋求不公平嗎?要是這樣的話,這種企業是絕對無法成長起來的,它将在員工們的唾罵之下被抛棄。
韋小寶:你有這種想法,正是在用農業思維看待商業文化。
霧滿攔江:真的嗎?
韋小寶:那當然,我來問你,我們企業發展的目标是什麽?
霧滿攔江:當然是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啦。
韋小寶:你又在亂喊毫無意義的口號了,我問你,這種所謂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體現是什麽?
霧滿攔江:産品和服務。
韋小寶:我呸!如果你生産的産品賣不掉,只能把你的股東投資拖得血本無歸,把你的員工拖得衣食無着,這叫什麽物質財富?
霧滿攔江:我有些明白韋總的意思了,你似乎是認為企業應該是追求利潤的。
韋小寶:廢話,企業不追求利潤,難道還追求虧本不成?
霧滿攔江:就算是企業追求利潤,那我也看不出來這跟公平有什麽關系。
韋小寶:太有關系了,企業既然要實現利潤最大化,就一定會把公平這個社會目标放在一邊,絕不會把從市場上所獲得的利潤對員工進行平均分配,而是視每個人在企業中的作用來分配。這樣就會有的人拿到的多,有的人拿到的少,有的人會一文錢也拿不到,甚至還有的人只是白白做了犧牲。只有這樣,企業才會以一種正常的趨利方式而運轉,所以公平從來就不是企業所要追求的目标,利潤才是。
霧滿攔江:可是韋總,你所說的多勞多得,少勞少提,這恰恰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公平。
韋小寶:你又在開始擡杠了,你應該記得我對吳三桂所講的窦娥冤的故事吧?
霧滿攔江:當然記得。
韋小寶:你記得就好。那我來問你,窦娥作為一個無辜的女員工,飽受高管的陷害和騷擾,憤然投訴的結果,卻是被企業一腳踢出門去,僅僅因為高管對于企業的作用比窦娥更大,所以窦娥就只能白白犧牲。你說,這公平嗎?
霧滿攔江:可是這種情況……并不普遍吧?并不是每一個老板都像韋總你那樣喜歡對女員工進行性騷擾。
韋小寶:你才喜歡騷擾女員工呢,你們一家都喜歡騷擾女員工。
霧滿攔江:就算韋總你說得對好了,可職場中确實存在着太多太多的不合理之處,譬如說任人唯親、重用私黨……
韋小寶:搞企業,就是要任人唯親。
霧滿攔江:什麽?
韋小寶:管理者面臨着對整體利益的把握問題,只有在做到對每個工作環節的進度了然于心的情況下,管理者的控制才談得上可能,對于一個管理者所不了解、不熟悉的人,管理者就無法正确評估其工作的效果,更無法将被管理者的工作與其他人集成對接。管理者使用自己不了解的人選的後果,就是對整個工作失去控制。
霧滿攔江:但是,這種做法無法保證效率,只有高效的企業才有可能在競争中勝出,這是已經被證明了的真理。
韋小寶:那是僞真理,真正的真理只有一條,良好的控制能夠避免企業的經營風險,而效率與控制從來就是讓管理者進退兩難的二律背反。比如說,在經營麗春院這個過程之中,慕天顏的能力遠強過我的老婆雙兒,你知道我為什麽卻用雙兒而不使用慕天顏來管理嗎?
霧滿攔江:這還用說嗎?如果你用慕天顏,最多不出三個月,麗春院的資産和客戶就全都變成慕天顏的了。
韋小寶:瞧瞧,這你不都很明白嗎?要知道,管理者使用一個不熟悉的人就意味着冒險,事實上效率低下的企業始終存在着發展的希望,但冒險的企業,卻多半都會折戟沉沙血本無歸。所以,管理者用人唯親,重用私黨,是強化對系統控制的不二法門。
霧滿攔江:韋總,你沒有發現嗎?這個任人唯親,恰恰不正是農業時代最普遍的現象嗎?
韋小寶:你很敏感,可是你要明白,現象與思維不是一回事。在我任命老婆雙兒做麗春院總經理這件事上,你看到的是任人唯親,我看到的是管理企業所必須的控制過程。這就是你和我的區別。所以你是一個農民,而我則是一個企業界的成功人士。
霧滿攔江: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我總算明白了。
潛規則:認識的誤區
韋小寶:你明白什麽?
霧滿攔江:我明白了,韋總。實際上你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有益于企業發展的,符合企業管理規律與原則的。只不過,當人們用農業的思維,用靜止的思維,用直線的思維,用孤立的思維來看待這些事情的時候,就會得出與商業文化格格不入的結論。就拿劉大炮的事例來說,他是完全地順應市場的規則來做事,不人為地擾亂市場的正常經營。盡管他解決了當地的化肥短缺的問題,但人們只是用農業思維來要求他,這種要求是一種直線式的,他們看不到市場的自由流動會帶來一個全新的自由經濟,而寧願選擇短期的、更符合他們理念的農業模式來解決問題。
韋小寶:說得不錯,這就是我想告訴你的。
霧滿攔江:還有,韋總,我一直把你看做是企業潛規則運作的高手,現在我想我改變對你的看法了。
韋小寶:你現在怎麽看?
霧滿攔江:韋總,實際上你才是熟谙企業發展規律的行家。只不過由于我們都是采用農業思維來評判你的行為,所以把你在企業中所做的貢獻曲解成為營私舞弊投機取巧,實際上這種評價是錯誤的,對您的貢獻來說是不公正的。
韋小寶: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啊,你終于顯靈了,我盼星星,盼月亮,今天總算是盼到了一個知音。小妹,快一點過來,替霧先生好好地按摩按摩。霧先生可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管理學專家啊,除了你,這世上還有誰理解我?霧滿攔江,請往雅間裏來,嗚嗚嗚,我好感動啊,霧滿攔江啊,你說吧,你有什麽要求,盡管提出來吧,我一定不打折扣地滿足你。
霧滿攔江:……嘿嘿……韋總,你說話算數?
韋小寶:當然算數的了。
霧滿攔江:嘿嘿,韋總,如果方便的話,做完了這個訪談之後,我想再采訪一下雙兒、阿珂、沐劍屏等美女,嘿嘿嘿。
韋小寶:很抱歉,霧滿攔江,不是我不肯答應你,是她們都不願意見到你,她們說你是個大色狼,所以……我也不好強迫她們,是不是?
霧滿攔江:不會吧,我只是想對她們做一個嚴肅認真客觀的采訪而已,她們對我的評價竟然如此主觀,真是太傷我的心了。
韋小寶:說起來這都要怪你。霧滿攔江,你老是對洗腳妹動手動腳,她們好幾次想中止采訪,直接把你扭送到衙門去,還是我顧全大局制止了她們。這樣好了,霧滿攔江,咱們接着采訪,我保證不再追究你在此之前對洗腳妹的騷擾,不把你扭送衙門,你看如何?
霧滿攔江:好……吧,就依韋總。
韋小寶:這就對了嘛。你接着說,我在哪方面看起來像個最熟谙企業發展規律的管理專家的呢?
霧滿攔江:這個問題,還要從商業文化的特點出發。
韋小寶:嗯嗯,沒錯。
霧滿攔江:商業社會與農業社會是有着本質區別的,這個韋總你已經總結過的了。農業社會是一種自給自足的封閉生活,你耕你的田,我種我的地,你喂你的牛,我養我的豬,除了一些必須的日常生活用品的交換之外,從生産到分配,完全可以由一戶農家以男耕女織的作業方式自主完成。所以農民相互之間沒有任何形式的競争,所遇到的利益争奪也極為有限,無非是你占我一壟地,我刨了你一棵秧而已。
韋小寶:沒錯,嗯嗯。
霧滿攔江:但是在工業化大生産的商業社會裏卻全然不同,任何一個人也無法完成全部生活資料的自給自足,所有的人都必須把自己的勞動融入到社會化大生産中去,并通過全社會的分配環節獲得自己的酬勞。所以買賣與交換,就構成了商業文明的基本特點。
韋小寶:嗯嗯。
霧滿攔江:所以在商業文明的背景之下,每個人都在力圖主張自己的利益,利益博弈就構成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景致。
韋小寶:你快一點說我呀,我到底怎麽就是管理專家了呢?怎麽這麽多的廢話。
霧滿攔江:這就說,這就說。在商業文明的背景下,人的發展是遵循經濟人、社會人與決策人這一模式行進的,當人們解決了衣食溫飽的需求之後,就面臨着一個主張自我意志的社會人階段。在這個階段裏,每個人都試圖推行自己的理念,所以在企業高層,高管們就會因此而産生強烈的分歧。這一點,可以在康熙與鳌拜、與太後、與陳近南、與順治、與吳三桂的權力鬥争之中得到證明。
韋小寶:說得有理。
霧滿攔江:也就是說,企業的成長與發展,弘揚的是管理者個人的理念。這一現象是商業社會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農業性思維更多的是将其視為有害于企業發展的權力鬥争。而事實上,這些現象只是表象,真正的本質是,商業文明背景下的企業發展是依靠由其成員所組成的各利益團體的博弈而進行的,這一過程下的游戲規則,就成為我們最經常說的潛規則。
韋小寶:一點沒錯。事實上潛規則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人們的認識,你認識到了需要尊重別人的利益,你做起事情來就會一帆風順,反之,你像個農民一樣只知道耕種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已經損害到了別人的利益還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你當然會遭遇到利益損害方的還擊。
霧滿攔江:正是這樣,正像韋總所說過的那樣,許多人雖然西裝革履,滿嘴洋文,可腦子裏卻仍然是與世無争的農業思維,這些人在與他人合作的時候根本考慮不到別人的利益,缺乏團隊意識,所以很難得到團隊的認同。即使到了這一步他們仍然缺乏反省,而将自己的遭遇歸結為“潛規則”,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失敗責任推到別人身上。
韋小寶:嗯,其實這些東西,在正統經典的管理學教材裏邊都有。
霧滿攔江:是的。就拿泰羅的X理論來說,這一理論構建了現代管理科學的基本綱要,然而在現實之中,許多人高談闊論管理學,卻将管理學的基礎視之為潛規則,這真是可笑到了極點。
韋小寶:你說的是我管理麗春院的事情吧?
霧滿攔江:是的,韋總。仔細研究一下你在麗春院管理上所應用到的基本管理原則,正是基于泰羅的X理論。如果員工了解到這一點的話,他們就會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與老板進行雙贏博弈的方式,上升到社會人或決策人的階段來解決這一問題。但是正是基于對這一點的無知,才使我們的企業博弈演變成了一場游戲規則猜謎大賽。
總裁韋小寶成功記
韋小寶:霧滿攔江,你說得太對了,當時雙兒是如此的信任麗春院的員工們,給她們提供了一個多麽好的發展平臺啊,如果她們之中有誰認識到這一點的話,麗春院的管理将會是另外一種樣子。
霧滿攔江:韋總,你這話……
韋小寶:怎麽了?
霧滿攔江:哈哈哈,韋總啊,你總是說我是個農民,可聽聽你剛才所說的話,你竟然也有這種農業思維啊,哈哈哈。
韋小寶:是嗎,我怎麽沒注意?
霧滿攔江:企業是老板與員工共同參與,彼此合作,合作之中又存在着明顯的利益博弈的社會性經濟實體。雙兒的無限度讓步,帶來的只能是員工的步步緊逼,一直将麗春院逼到虧損的地步,這是人性所決定的,是企業經營中出現的正常現象,你怎麽能期望着員工放棄對自我利益的訴求,轉而考慮你的利益呢?她們沒有任何理由這樣做。
韋小寶:哈哈哈,說得是,我也糊塗了。
霧滿攔江:韋總,謝謝你的熱情招待,這次采訪真是太愉快了。
韋小寶:不客氣,不客氣,以後如果你想洗腳的話,随時都可以來的,我給你打八折。
霧滿攔江:韋總,你真不愧是個精明的生意人。
韋小寶:哈哈哈。
霧滿攔江:再見韋總。
韋小寶:再見。
……
霧滿攔江:韋總……
韋小寶:你怎麽又回來了?
霧滿攔江:韋總,我忘記了一件事。
韋小寶:什麽事?
霧滿攔江:在對你采訪的過程中,因為景仰你的磊落風格和人品,我情不自禁給您寫了一首詩。
韋小寶:詩……不用念了吧?你看這天也不早了,你再耽誤下去,我又得搭進一頓飯請你……
霧滿攔江:韋總,這首詩并不長,也許你真的會喜歡的。
韋小寶:那……你就念念吧。
霧滿攔江:好的韋總。
職場鹿鼎記,總裁韋小寶。祖籍在揚州,從小會洗腳。
相遇貓十八,運氣真不好。發財去北京,趁夜離家跑。
傳銷天地會,投票都用腳。食堂做勤雜,貪黑起得早。
追随董事長,要把總裁搞。打架又鬥毆,鳌拜真煩惱。
從此做主管,食堂事不少。撰寫回憶錄,鳌拜把碴找。
解決大問題,還得靠小寶。一波尚未平,一波又起了。
太後黃昏戀,有錢就是好。争權監事會,天天看報表。
息事為寧人,收購神龍島。企業文化高,管理有技巧。
洪總蛇吞象,天天賣股票。缺陷搞管理,讓你沒處跑。
鐘鳴清涼寺,和尚也亂搞。送佛去西天,木魚梆梆敲。
經營不景氣,還是兼并好。借雞來下蛋,少霖摘牌了。
改名少女寺,大家全暈倒。西南吳三桂,審計有絕招。
大順李自成,泡妞有一套。苦了陳圓圓,賬目被偷跑。
倒黴吳應熊,遭遇性騷擾。騎鶴下揚州,鳴鑼又放炮。
記者愛鬧事,曝光又登報。服務有迷宮,原地轉圈跑。
管理麗春院,大家來洗腳。你虧我也虧,贏利最難保。
善良老板難,員工過得好。翻書找泰羅,實用就有效。
……
霧滿攔江:韋總,韋總,你去哪裏了?今天晚上的晚飯怎麽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