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農民大職場——(1)
管理就是喊口號。
如何才能覓得指向理想目标的發展方向?吾将上下東西而求索……同志仍需努力!
能做就做,不能做就管理
霧滿攔江:韋總,很感謝您能夠給我這麽一個機會,讓我了解到職場上這麽多的有趣東西,現在我們正式開始吧,談一談企業管理。嗯,談一談你在企業管理上面的成就。
韋小寶:企業管理?我們一直在說這個問題,一直在說。
霧滿攔江:什麽時候說過?
韋小寶:霧滿攔江,你不會是被昨天那個洗腳妹打成腦震蕩了吧?從鳌拜、陳近南、太後、神龍島公司、少女寺,一直到吳三桂的西南子公司,我不是一直在對你說這些嗎?
霧滿攔江:可是韋總,你說的這些故事雖然很有趣,可是它跟管理學不搭邊啊?
韋小寶:怎麽就不搭邊?
霧滿攔江:管理學是做事的學問,韋總的故事……嘿嘿,都是一些職場上的潛規則,一些負面的東西,一些……總之,不搭邊。
韋小寶:誰告訴你管理學是做事的學問?
霧滿攔江:這還有什麽疑問嗎?
韋小寶:當然有,做事你就去關起門來做嘛,還要管理學幹什麽?
霧滿攔江:¥%#¥……%¥—……%—……
韋小寶:怎麽?
霧滿攔江:%¥%……這個這個……這不是有時候我們一個人無法完成工作,必須要與別人合作的嘛。
Advertisement
韋小寶:說對了,正因為有些事情我們一個人的力量做不了,所以才讓別人來做,這就是管理。
霧滿攔江:所以啊,管理學是用來做事的,我說的沒有錯啊。
韋小寶:你還是錯了,我來問你,管理學的對象是事,還是人?
霧滿攔江:當然是事了。
韋小寶:霧滿攔江,我發現你這個人真的很豬頭耶。
霧滿攔江:哈哈哈,原來韋總你也發現我愛吃豬頭肉啊,哈哈哈。
韋小寶:—……¥%—¥……#
霧滿攔江:韋總,今天晚上的菜,是不是還要再上幾碟豬頭肉啊?
韋小寶:霧滿攔江,你想吃豬頭肉,可以。但你首先告訴我,管理學是用來做什麽的?把你的手拿出來,不許偷着翻書。翻你也找不到。
霧滿攔江:管理學是用來做……當然是用來提高生産效率的了。
韋小寶:如果沒有管理學在實踐中的應用,那麽生産效率會是怎麽樣一個情形?
霧滿攔江:當然是嚴重低下的了,這是無庸置疑的。
韋小寶:為什麽?
霧滿攔江:什麽為什麽?
韋小寶:我是問你,為什麽不應用管理學,生産效率就嚴重低下?
霧滿攔江:天吶韋總,你竟連這麽簡單的問題也不知道?
韋小寶:我當然知道,現在我是在問你!
霧滿攔江:噢,是問我啊,這還用說嗎,沒有管理,大家就會像一盤散沙,各自為政各行其是,社會性大生産的進步性當然體現不出來了。
韋小寶:那你現在再告訴我,管理學,到底是管人還是做事?
霧滿攔江:……
韋小寶:你怎麽不說話?
霧滿攔江:管理學的對象……這樣看起來好像是人……不過……不過……
韋小寶:不過什麽?
霧滿攔江:不過管人的目的,最終還是為了做事啊!
韋小寶:既然你如此專注于做事,那麽就必須由別人來考慮如何讓你所做事情與你的合作者默契地配合起來,也就是說,你是一個被管理者。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你明白這二者之間的區別嗎?
霧滿攔江:韋總你等等,讓我想想再說……韋總的意思是不是……做事的人,是被管理者,管理者是專門研究管人的人?
韋小寶:你總算明白過來了。
韋小寶:能做,則做;不能做,就管理。
管理就是喊口號
霧滿攔江:韋總,我覺得,你對管理學所下的定義,未免有失偏頗。
韋小寶:那不是我下的定義,那是目前國際上最流行的關于管理學的概念。
霧滿攔江:雖然是這樣,我還是接受不了。如果按照這個定義來說,那些最讓我們主流社會所厭惡的不考慮做事卻只是“琢磨人”的人豈不是成了管理者?這對真正做事的人來說實在是太不公平了。這種觀念的突然颠覆,我擔心我們大家一時之間很難接受。
韋小寶:為什麽大家會不肯接受呢?
霧滿攔江:還用問為什麽嗎?韋總啊,琢磨人的人琢磨人,琢磨事的人琢磨事,琢磨人的人把琢磨事的人琢磨了,琢磨事的人被琢磨人的人給琢磨了。這種現象,已經深為我們社會所诟病,正是急于改變的時候。
韋小寶:應該怎麽樣改變?
霧滿攔江:當然是要把那些琢磨事的人提拔到領導崗位上來了。
韋小寶:琢磨事的人到了領導崗位上,還是琢磨他自己的事兒,那這個社會化大生産由誰來組織?
霧滿攔江:這個……¥%……%……—……%—¥%……¥……
韋小寶:你之所以有這種想法,是因為你對管理學缺乏了解所造成的。
霧滿攔江:什麽?我,對管理學缺乏了解?哈哈哈,我怎麽可能呢?我誰呀我?霧滿攔江,公認的管理學大師啊,哈哈哈,居然說我對管理學缺乏了解,真是太搞笑了,哈哈哈。
韋小寶:怎麽,你還不服氣?那好,我再問你,管理學的本質是什麽?
霧滿攔江:管理學的本質?
韋小寶:沒錯。
霧滿攔江:我們不是說了嗎,是為了提高社會化大生産的效率。
韋小寶:那是管理學的作用,我現在問的是本質。
霧滿攔江:是……溝通?
韋小寶:已經接近了,管理學的本質,是喊口號。
霧滿攔江:什麽什麽?韋總我沒聽清楚,請你再重複一遍。
韋小寶:你聽得清清楚楚,管理學的本質,就是喊口號。
霧滿攔江:喊口號?
韋小寶:喊口號。
霧滿攔江:為什麽?
韋小寶:什麽為什麽?
霧滿攔江:為什麽要喊口號?
韋小寶:因為要使大家的步調取得一致。
霧滿攔江:這聽起來好像是……像是在擡木頭。
韋小寶:一點沒錯。要研究管理學的本質,就要從最原始的管理談起。最原始的管理就是兩個人一起擡木頭,那麽這兩個人之中就必須要有一個喊口號的人,以便使大家的步調一致,不至于摔個前仰後合被木頭壓得哭爹喊娘。
韋小寶:這個喊口號的人,就是管理者,服從并按照口號行動的人,就是被管理者,而這個喊口號的過程,就是管理的過程。
霧滿攔江:哈哈哈,韋總的話真有意思,這也算是一家之言吧,聽來獲益匪淺。
韋小寶:淺你個頭,你又不肯相信是不是?
霧滿攔江:哈哈哈……
韋小寶:霧滿攔江,你不要陰陽怪氣地瞄着小妹,有什麽不同的想法就說出來好了。
霧滿攔江:既然這樣,那我就說了。韋總,你這個解釋,很粗淺,很生動,可是太原始了,太老土了,太……那個了。現在社會化大生産,需要考慮各方各面的因素,需要權衡各社會階層的利益關系,社會生産系統中的各個環節勾連錯合千變萬化,每個生産作業單元所接獲的指令五花八門,用喊口號來形容現代管理科學的本質,這個這個……哈哈哈……
韋小寶:沒錯,正是這樣,所以一個口號被分解成數不清的形形色色的指令,沿同樣數不清的渠道傳遞下去,最終的結果是社會各生産作業單元協同一致地完成一個目标。
韋小寶:口號的形式多了,傳遞的層級多了,但本質始終沒有變過,都是為了協調。擡木頭的口號是為了協調兩個人的行動,而管理的口號,卻是為了協調一家企業或一個經濟實體的協同運作。
霧滿攔江:……聽起來有幾分道理,好像……
韋小寶:霧滿攔江,把你的手從小妹那拿開,你這個色狼,賊心不改,忘記了昨天被小妹打破頭的事情了嗎?
霧滿攔江:韋總,你這句話,就是在喊口號。
韋小寶:……沒錯。
霧滿攔江:……韋總,你剛才這句口號,是不是就是管理學在咱們兩人之間的應用?
韋小寶:……這個……應該是,應該是。
都是管理惹的禍
霧滿攔江:韋總,我反複認真地思考了一下你所說的話,把企業管理的本質解釋為喊口號也未嘗不可,但如果說管理學的對象就是研究人的話,相信這肯定會在業界引起軒然大波的。
韋小寶:呼嚕——呼——呼嚕——嚕嚕嚕——
霧滿攔江:事實上,不琢磨事只琢磨人,內鬥有術經營無方,這已經成為我們目前企業所面臨的最窘迫的現實,所以我們的研究一定要注意到社會效果,不能對這種不正常現象推波助瀾了。
韋小寶:呼——呼嚕嚕——呼嚕——嚕嚕嚕——
霧滿攔江:現在企業之中,有太多的不和諧聲音,太多的與我們目标相背離的做法與行為……韋總?
韋小寶:呼嚕——呼——呼嚕——嚕嚕嚕——
霧滿攔江:韋總!
韋小寶:啊?啊啊啊,老婆啊,讓我再睡一會……噢,你不是我老婆?
霧滿攔江:當然不是?
韋小寶:那你是……噢,我想起來了,你剛才說什麽?你喜歡阿蘭?
霧滿攔江:不是,我是說我們不能再推波助瀾了。
韋小寶:哈——欠。
霧滿攔江:韋總,我很想知道,你是怎麽解決企業中那些不正常的現象,把企業的效率提高上去的呢?
韋小寶:很簡單,就像剛才那樣,呼呼睡上一覺,萬事大吉。
霧滿攔江:韋總,你就配合一下吧,我們這次訪談真的很重要,這對于厘清職場上的一些錯誤認識非常有益的。而且,這次訪談結果一旦披露,對于您的形象修複也會起着關鍵性的作用。
韋小寶:我怎麽沒有配合?我不是一直在聽你講嗎?
霧滿攔江:你到底是怎麽……我看我還是舉一個例子吧。如果一個有才能的基層員工,受到了主管的壓制與同事們的排斥,遇到這種情況,你作為一個高管是否知道?如果知道你又是怎麽解決的呢?
韋小寶:我不是說過了嗎?遇到這情況我就呼呼大睡,假裝不知道就是了。
霧滿攔江:怎麽會這樣?
韋小寶:為什麽不可以這樣?高管有高管的工作,像你說的情形自然有主管來處理,我又何必兩個槽子裏吃草,多伸出一張嘴來呢?
霧滿攔江:可是韋總,這是企業中嫉賢妒能的一種表現啊,它損害了我們團隊的戰鬥力。
韋小寶:霧滿攔江,如果你是在研究企業管理的話,就一定要把目光提高到企業的整體運營上來思考,否則,你就會鑽進牛角尖,得出一些與企業目标背道而馳的結論。事實上,你所說的這些情況,正是企業正常運營中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如果你能夠明白這一點,就不會再喋喋不休地打擾我睡覺了,有這功夫泡泡妞多好?你說你真是想不開。
霧滿攔江:怎麽會這樣?請韋總給我解釋一下好不好?
韋小寶:你可真是麻煩,我來問你,為什麽兩個人擡木頭的時候,要喊口號呢?
霧滿攔江:因為人與人差別很大,有的走得快,有的行得慢,所以需要喊口號來協調兩個人的步調。
韋小寶:這個協調的過程,是不是讓走得慢的加快速度,讓走得快的減慢速度以配合同事呢?
霧滿攔江:沒錯。
韋小寶:這就是了。在企業內部也同樣。企業所追求的是一個整體性的效果,而非局部上的利益最大化。經常會有這樣一些員工,他們的工作效率極高,十天的工作兩天就完成了,可是他的同事們還沒有做好準備。在這種情況下,主管就只好對他敲敲打打,挑剔他的過錯,指責他的失誤,同事們也在一邊指指點點。這個過程看起來似乎有些不妥當,實際上,這正是企業管理在喊口號的過程,喊的就是:喂,你慢一些好不好?後面的人跟不上你。如果這個員工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就會有意地放慢速度,追求團隊的績效而非個人的表現,整體的效率自然也就上來了。反之,如果這個員工聽不懂這個口號的含義,他就會産生如你剛才那樣的抱怨,認為企業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嫉賢妒能等等等等。實際上,這種情況并不是不存在,但是更多的情況是被管理者無法理解管理者的口號,因而産生誤解。
霧滿攔江:這……這這這韋總你這個解釋也未免太驚世駭俗了。
韋小寶:驚世駭俗?一點也不!如果你能認識到管理是對人的管理,你就能明白過來管理實際是對人的利益與欲望的管理,而人與人的利益在本質上是相互沖突的,所以才會導致像你這種聽起來頭頭是道實際上卻根本行不通的情形出現。
霧滿攔江:韋總,我注意到你對企業內部的争鬥抱有極大的寬容,可是如果我們只是熱衷于在企業內部為一點蠅頭小利你争我奪,我們的企業何時才能成長起來?如果每個企業內部都是這樣,各利益團體相互攻讦,那麽像通用、微軟、摩托羅拉這些跨國集團又怎麽可能建立起來?
韋小寶:哈哈哈,你這個問題問得好。霧滿攔江,你真的以為洋人和我們中國人有什麽區別嗎?
洋大人的貓師傅
霧滿攔江:或許洋人本質上和我們中國人沒有什麽區別,但是有一點卻是共識,那就是洋人建立起了良好的文化氛圍,擁有着遠比我們更為寬容的心态與更為包容的文化。
韋小寶:那麽你認為我們中國人又是什麽樣的?
霧滿攔江:韋總,毫無疑問你是優秀的,你的成功就證實了這一點。但是你的成功是建立在國人腐朽的內鬥文化之上的。不是有一句老話嗎?一個中國人是一條龍,三個中國人是一條蟲,勇于私鬥,怯于公義,這已經是衆所周知的了。
韋小寶:哈哈哈,有意思,中國人還有什麽缺點?你接着分析。
霧滿攔江:自私與狹隘,已經成了阻礙我們文明進展的最令人頭痛的因素,正像你在麗春院所看到的那樣,所有的員工都是目光短淺的貓,缺乏最基本的相互之間的信任,她們将自己的私利看得比泰山還重。
韋小寶:貓?你說員工是目光短淺的貓?
霧滿攔江:沒錯,是貓。
很久以前,森林中的動物們都各有所長,惟有老虎的本事最差,而貓則是所有的動物之中最為兇猛的,所以老虎就拜在貓的門下求學。
三年之後,老虎學會了貓的所有本事,終于出師了。苦學技成的虎學生非常感謝貓老師,他問道:“老師,是不是你所有的本領,我都學到了?”貓回答:“一點不錯,你已經将我所有本事學去了,将來在森林裏邊,你,老虎,就是百獸之王了。”
老虎聽了之後,感激地說道:“老師,真是太謝謝你了,為了回報你授業傳藝的恩情,我決定——吃了你!”話未說完,老虎已經兇猛地向貓撲了過去。
可是,當老虎撲過去的時候,貓卻突然一扭身,縱身蹿上了樹。老虎驚訝地看着爬到樹梢上的貓,說道:“師傅,你騙了我,你說已經把所有的本事都傳授給了我,其實卻藏了一手。師傅啊,你這樣做可不厚道啊。”
貓回答:“徒弟呀,你也騙了我,你說感激我,卻想吃了我,你這樣做,難道就厚道了嗎?”
老虎說道:“師傅啊,咱們和好吧。你下來,再把上樹的本事教給我吧,這一次我保證不吃你了。”
貓回答道:“徒弟啊,我們還是各走各的路吧。在這世界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誰又能夠信得過誰呢?”
韋小寶:哈哈哈,有趣,有趣,這個故事真有趣。
霧滿攔江:韋總,這就是我們在幼年時期接受到的教育,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誰也不肯相信誰,各自為戰,一盤散沙。而洋人呢?他們則不然。
韋小寶:哦,洋人怎麽則不然了呢?
霧滿攔江:與我們相比,洋人不善于單兵作戰,更擅長于合作發展,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像通用、微軟這種國際性的大企業怎麽沒有出現在我們中國呢?
韋小寶:你認為洋人善于合作,那只是你的想像。事實上,洋人和我們沒有任何區別,中國的虎學生學成了本領要吃掉師傅,外國的洋貓在教他們的虎學生的時候也是留一手的。
霧滿攔江:有這種事?
韋小寶:當然有。
美國有位管理學專家,去一家企業做課題研究,當他進了車間,從流水線上的一個工人身邊走過的時候,突然站住了,滿臉驚訝地望着那個工人的操作。
那個工人的動作極為娴熟,動作飛快地處理着他的流程,效率極高,看得出來他是一名老員工了。這一套動作他已經不知道做了幾千幾萬次了,即使是閉着眼睛操作,也不會發生失誤。
然而,令專家驚訝的是,這個熟練工人的操作,每一個步驟都是錯誤的。
無法想像這個工人是如何将這一套錯誤的、低效率的流程從生疏做到熟練的,在此之前他一定是吃過不知多少苦頭,經過多少磨難,才把這一套完全不符合效能的動作操作得極為娴熟。
按捺不住驚訝的管理專家問這個工人:“這套操作程序,你是怎麽練出來的呢?”
工人回答:“勤奮,刻苦,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可走的。”
管理專家說道:“你這種發奮努力的精神是好的,可是你走的是一條彎路啊。這套動作,究竟你是從什麽地方學來的呢?”
工人回答:“是我師傅教給我的。”
管理專家更加吃驚了,莫非,這家企業的工藝操作,從一開始就誤入了歧途不成?于是他立即詢問工人的師傅在什麽地方,得到的回答是工人的師傅已經退休,回家頤養天年去了。
管理學家要求把工人的師傅請回來,請他當面操作一次,以便證實一下管理專家的結論是否正确。工人的師傅被請到了,他開始操作,令人萬難置信的事情發生了,老師傅的操作完全符合工藝标準與要求,一丁點差錯也沒有。
事情都清楚了。這個老師傅,他在教導自己的徒弟的時候,有意地誤導徒弟,教給了他一套完全錯誤的操作規程。這件事情強烈地刺激了管理專家,從此他提出了知識管理的概念,意圖通過對員工知識共享的管理避免像老員工這種明顯有害于企業的行為繼續發生。
韋小寶: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是中國的一句老話。可是霧滿攔江啊,請你務必記住,信奉這句話并切身實踐的,可不僅僅是中國人。
霧滿攔江:啊——啊啊——啊?
韋小寶:你啊啊什麽?
霧滿攔江:可是……可是可是如果外國人與我們有着同樣的狹隘與自私的話,他們又是如何建立起那強大的跨國企業集團的呢?
隔壁阿二未長大
韋小寶:霧滿攔江,你好像非常急于把企業做大做強,非常急于參加國際競争,是不是?
霧滿攔江:那當然,我們已經落後發達國家太遠了,只有奮起直追,才是中華民族的求存之路。韋總,難道說你就不急嗎?
韋小寶:我身為高管,當然也是急的了,可是隔壁阿二未長大,你急也是沒有用處的。急功近利,結果卻往往是欲速則不達。
霧滿攔江:隔壁阿二?他是誰?是哪家公司的老總?
韋小寶:你瞧,我剛剛不是對你說過了嗎?阿二還沒長大,又如何能夠做得老板?
我家左右兩邊,各住一戶人家。左邊的鄰居,他家裏的孩子叫阿大,已經長大成人了,最近剛剛讀了MBA,還戴了個博士帽,很神氣的樣子。而右邊的那戶鄰居,孩子剛剛出生,小名叫阿二,還在媽媽的懷裏吃奶。
卻說阿大戴了博士帽回家,把阿二的爸爸媽媽羨慕得不得了,他們急忙跑來問阿大:“乖,阿大,你是怎麽這麽有出息的呢?跟我們說一說吧,讓我們家阿二也學一學。”
阿大就說:“我的出息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你看我,先是讀了小學,讀小學的時候什麽也不懂得,只知道不讀書爸爸媽媽就會打屁股,所以非讀不可,這一個階段,算是我的經濟人讀書階段。然後我上了中學,這時候我已經有了榮譽感了,知道一個好成績是做學生的起碼責任,于是我就自覺地認真讀書,這個階段,算是我的社會人階段吧。再然後我讀了大學,這時候我要考慮選擇哪一個專業所獲得的收益最大,目前企業管理是一個熱門話題,所以我選擇了MBA,這是一個決策的階段,算是我踏入了決策人時代吧。而在這個決策時代,我系統地掌握了企業管理知識,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所以我就拿到了MBA學位。”
阿二的媽媽聽了,就急忙說道:“阿大呀,你看,能不能把你的MBA論文借我們看一看啊。”
阿大回答道:“當然可以。”
于是阿二的媽媽捧着阿大的MBA論文一溜小跑回到了家,到了家裏抱起阿二來:“乖兒子,快來看,這是最新的管理科學體系,你快快學,學會了你就會趕上,甚至超過阿大了。”
阿二聽了,小腿一蹬,嘴一咧,放聲大哭起來。
韋小寶:現在你明白了嗎?西洋人在商業經濟的道路上已經走了足足三百個年頭了,而我們不過是剛剛起步——不,我們甚至連起步都未曾開始。這就如同左鄰阿大已經讀完了MBA,右舍的阿二剛剛出生,而企業的發展與人的成長一樣,是有其內在規律的,不是你急得來的事情。
霧滿攔江:韋總,我不同意你這個觀點。
韋小寶:哦?
霧滿攔江:韋總,我們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蔭庇了全世界的儒學文化體系,在西洋人還啃樹皮嚼草根的時代,我們的中華文明就已經成為了世界上的驕傲。即使是現在,也有數不清的西洋人為我們卓越的文明成就而傾倒,這是舉世公認的,怎麽可以說我們的文明剛剛出生呢?要說西洋人的文明是剛剛出生的阿二,這我可能還會相信。
韋小寶:你說的,是阿二他老爸。
霧滿攔江:什麽?
韋小寶:對了,我補充一句,阿二他老爸,是一個淳樸的農民。
霧滿攔江:韋總,我聽不懂你在說些什麽。
韋小寶:你聽不懂,那是因為故事還沒有講完:
未滿月的阿二見了論文嚎啕大哭,這使得阿二老媽大惑不解,就跑去問阿大:“阿大啊,是不是你的管理學理論有問題呢?怎麽我們家阿二學了之後,反倒哭個不停呢?”
阿大聽了哈哈大笑:“管理學理論是不存在任何問題的,只不過你們家阿二還沒有長大啊,所以運用起來才會産生這樣的問題。”
阿二老媽聽了,不忿地說道:“阿大,請你不要自高自大了,你們家不過是一個暴發戶而已。想當年你老爸還在啃樹皮、嚼草根的時候,我們阿二老爸就已經建立了輝煌的阿二家族文化,當年你老爸對我們家的文化是何等的仰慕啊,還經常來我們家裏取經學習,這是大家公認的。而你阿大,竟然敢說我們家阿二剛剛出生,這簡直太令人氣憤了。”
阿大:“阿二老媽,阿二老爸确實是建立起了輝煌燦爛的阿二家族文化不假,可這跟阿二沒有關系啊!阿二要想成材,要想有出息的話,就必須像我小時候一樣,先吃奶,再把尿,一二三四五學數字,阿姨嗚愛毆學識字,只有這樣,阿二才會成長起來。”
阿二老媽聽了冷笑道:“阿大,你就死了這條心吧,無論你是怎麽樣的蠱惑,我們家的阿二堅決不實行阿大化。我們要堅持阿二為體,阿大為用,抓住機會,實現超常規發展,讓我們家的阿二迅速趕超阿大水平。”
阿大:暈!……%—#¥%
韋小寶:霧滿攔江,你的嘴巴為什麽要張那麽大?當心蒼蠅飛進去。
霧滿攔江:啊啊——啊,我想我明白了韋總的意思。你是在說,我們五千年的文明是農業文明,而管理學是工業文明與商業文明時代的成果,所以,我們需要從頭學起是不是?
韋小寶:嗯,你很聰明嘛。
寶石的價值
霧滿攔江:可是韋總,就算你說得有道理,我們五千年的文明不過是過了時的農業文明,現在我們急需要建立全新的工業文明與商業文明。可是,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之中,仍然有着大量的菁華供我們汲取。
韋小寶:你說的,跟我說的是兩回事。
霧滿攔江:怎麽就是兩回事?
韋小寶:我在和你談管理學建立及發展所依托的文明模式,你談的卻是另外一個問題。
霧滿攔江:可是我們五千年之久的文明文化,的确是有着大量的智慧與思想可供我們吸收學習的啊。
韋小寶:我不是告訴過你這是兩回事的嗎?
霧滿攔江:怎麽就是兩回事呢?
韋小寶:我在和你談……我的天,怎麽又繞回來了?
霧滿攔江:所以說我們說的是一回事啊。
韋小寶:霧滿攔江,你簡直不可理喻!
霧滿攔江:我倒是覺得我沒有說錯。當然,韋總你也有你的道理,可為什麽我們會說到兩岔去呢?真是件怪事。
韋小寶:一點也不怪。霧滿攔江,我們不妨打個比方好了,我們把五千年的傳統文化用一本《詩經》來比喻,把商業文明用一本管理學教材來形容,無論是你的詩經背頌得多麽流利——呱呱啾啾,在喝稀粥,漂亮美女,大家回頭……諸如此類,可是不管你《詩經》的成績有多好,對你的管理學考試來說卻是一點用處也沒用,不管你用多大的聲音告訴管理課老師,說《詩經》有多好多好,老師也絕不會因此而把你的管理課程分數提上來,該補考你就得補考。
霧滿攔江:哦,要是這樣說的話……那麽韋總,我們的農業文明,與工業時代的商業文明相比,有什麽區別呢?
韋小寶:想了解這個嘛,不妨聽我給你講一個故事。
有兩個地質勘探者,甲和乙,他們在沙漠中偶然發現了一個金剛石礦藏,兩個人都很興奮,立即将自己的背囊騰空,把所有的東西全部倒掉,拼命向裏邊裝撿到的鑽石,一直裝到他們幾乎背不動了,這才心有不甘地停下來,然後背着這些價值無法估量的鑽石返回。
走不多久,他們就累得呼呼直喘,不得不停下來休息一下,這時候他們感到了口渴,卻發現自己帶的飲用水都已經扔掉換成鑽石了。
這時候甲丢下全部的鑽石,立即返回到礦藏,把丢掉的礦泉水又全部收集起來,不帶一顆鑽石,只帶着飲用水開始返回。
而乙卻認為,只要再堅持一段時間,說不定就會遇到一池泉水,所以他堅決不肯丢下鑽石,而且還把甲丢下的鑽石也全都背負了起來,繼續在沙漠中艱難地向前跋涉。
沒有多久,因為甲的負重較輕,很快就追上了乙,這時候乙已經幹渴得幾欲發狂,見到甲背負的水立即狂呼起來:“水,水,我要喝水。”
甲卻回答道:“很抱歉,這是我的水,是不會白白送給你的。”
乙悲憤地指責道:“我都要渴死了,你卻見死不救,你還有沒有一點做人的良知?”
甲笑道:“你錯了,沒有良知的不是我,而是你。”
乙反問:“為什麽?”
甲回答:“因為,我的這些水,是我丢掉了鑽石換回來的,每一口都比鑽石更昂貴,所以水就是我的鑽石。而你是用水換到的鑽石。現在你想白白地拿走我的鑽石,那麽到底是你沒有良知,還是我沒有良知?”
乙憤怒地問道:“那麽,你要怎麽樣才會給我水喝?”
甲回答:“很簡單,用你的鑽石,換我的水。”
乙無比悲憤,控訴道:“你趁人之危,不厚道。”
甲回答:“我是在做公平的交易,你卻想白白占有別人的勞動,所以不厚道的是你。”
乙沒有辦法,只好用自己的一部分鑽石,換到了甲的幾口水。就這樣,當他們走出沙漠的時候,乙雖然生存了下來,但是所有的鑽石卻都落到了甲的手裏。
韋小寶:霧滿攔江?
霧滿攔江:嘿嘿……
韋小寶:霧滿攔江!
霧滿攔江:哎哎……什麽事,韋總?你踢人不要這麽狠嘛……咱們剛才說到什麽地方了?
韋小寶:你再敢跟洗腳妹眉來眼去的,別怪我……你來分析一下甲和乙這兩個人的思維。
霧滿攔江:思維?
韋小寶:沒錯。
霧滿攔江:……甲的思維更具動态性,而乙的思維卻處于靜止狀态之中……好像正是這個原因,所以乙才落了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