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就在孟晖坐在暖閣內一邊喝茶、一邊期待與這個世界氣運之子的相見之時, 皇帝也來到了東宮門外。
此時, 太子正在東宮前院練劍。飒飒秋風之中, 整個院中劍意凜然, 泛黃的梧桐樹葉被劍氣所侵,自樹梢緩緩飄落, 尚未落地,便被劍氣擊中。
太子一身杏黃色勁裝, 手中長劍幾乎舞成一團光幕,刺挑揮斬, 不拘一招一式, 興之所至、揮灑恣意。那空中飛舞的樹葉最是靈活、随風而動,但太子的劍光卻比之更為迅捷,黃葉或是被劈成兩半、或是被劍尖刺穿, 完全被那劍光困于股掌之內, 飄飄揚揚不得逃脫。
當真是“霍如羿射九日落, 矯如群帝骖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皇帝站在院門口看着, 臉上的表情欣慰至極。他這個大兒子無論文治武功都是人中龍鳳, 不僅于治國之道很有見地,就連武功都鮮有敵手。
無論是教導他學問的太傅還是教導他功夫的大将軍,都曾對皇帝盛贊過太子的天縱奇才,說他在為君一道上格外有天賦,似是紫微星降世,天生便身具帝命——當然, 太傅和大将軍的原話并不是這樣說的,而是更加委婉,以免觸及皇帝敏感的神經。
不過再如何委婉,聽在皇帝耳中,他們的話卻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對于自己嫡長子的聰慧,皇帝大感後繼有人,更加傾心着力培養。但随着太子逐漸成年、身上光芒愈盛,皇帝那份單純的欣慰喜悅,卻逐漸多了點什麽。
當然,皇帝自诩明君,并不會因為太子過于優秀而提防、打壓他,但心中那種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的危機感與失落感,卻是任何人都無法自由控制的。
更何況,随着太子年齡愈大,皇帝也發現他身上一些微小、卻不容忽略的問題——比如,太子的戾氣過重。
其實,皇帝并不清楚自己的太子為何會有這麽重的戾氣。
雖然小小年紀便沒有了娘親,但皇帝自問對太子關愛有加,從來沒有讓他受過什麽委屈,可以說對比其他從小就被母妃教導着要讨好皇帝、避太子鋒芒的皇子們,太子的童年可謂順遂如意、無往不利。
由于找不到太子戾氣的由來,皇帝不得不将其歸咎于本性如此。然而,為人君者,不僅要殺伐決斷,同樣也要懂得寬容懷柔。
于是,為了糾正太子果決有餘而慈和不足的性子,皇帝經常在禮佛的時候拉着他一起,希望能夠借由佛光來消解他身上的戾氣、圓滑他的性格。
然而可惜的是,皇帝努力了好幾年,卻毫無成效,反倒讓太子越發反感念經聽佛,對于修今生、盼來世的佛經嗤之以鼻,只覺得這就是畫個空餅吊在愚蠢騾子前面的愚民政策,婆婆媽媽、唠唠叨叨、卻不過一紙空談。
了解兒子對于佛法的厭惡,皇帝很是無奈,卻又毫無辦法。此次想要安排玄臻大師與太子同住,一來是因為太子東宮的确合适,二來也未嘗沒有借機教導太子、轉變他對于佛教的厭惡之意。
Advertisement
皇帝也知道自己對于佛法的領悟不深,他度化不了自己的太子,卻不意味着玄臻大師也做不到。畢竟,玄臻大師可是真正的得道高僧,就連佛祖都降下金光以示嘉許,幫自己消除一下太子心上的戾氣,應該也是舉手之勞?
如此想着,皇帝越發堅定了讓大師與太子同住的念頭,趁着太子收勢之時踱步入內,喚了聲“太子”。
太子早就知道皇帝的到來,臉上沒有絲毫訝異。他将長劍上串着的黃葉甩脫,收劍入鞘,随後便轉向皇帝躬身行禮:“父皇。”
“太子的劍術又精進不少。”皇帝看着龍章鳳姿的兒子,誇贊了一句,随即卻話鋒一轉,“但劍招之內的戾氣,似乎又重了一點?”
——實際上,皇帝的武功只是平平,連戰場都沒上過,自然看不出招式裏是否有戾氣。他這樣說,只是為了引出自己接下來的話題。
太子輕哂一聲,對于皇帝的話語不置一詞,而皇帝也不在乎他如何反應,順着自己的劇本往下開口:“太子,你可曾聽聞京郊外卧牛山一間寺廟中,近日出現了佛光籠罩、荷花反季盛開的祥瑞之景?”
這件事并非秘密,太子自然是聽說過的,不過卻并不曾放在心上——佛光、祥瑞之類的東西,他從來都不信。
見太子面上露出輕嘲之色,皇帝面色一肅:“這一次可是确有其事。朕今日親自上山去看了,親眼看到佛光降世,絕非虛言!”說罷,他詳詳細細描述了一番自己所見之事,哪怕那景象已經過去一個多時辰,現在回想起來,卻依舊令皇帝熱血沸騰、崇敬嘆服,語氣也格外激昂。
聽皇帝一番講述,太子第一個反應便是有人裝神弄鬼,原本漫不經心的态度也逐漸收斂,變得饒有興致。
——畢竟,他十分想要知道,那刺眼的“佛光”和蓮花的虛影,到底是如何造出來的。
懷揣這份好奇,太子并沒有一口拒絕皇帝想要将那位“大師”安排在東宮居住的要求,只不過,擁有極強領地意識的太子已然将東宮當成自己的所屬物,等閑不喜他人踏足。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太子願意退讓一步,給這位“高僧”在東宮劃塊地方養上那麽幾天,但待到他揪出對方的小辮子後,就沒有必要繼續将人放在自己眼前礙眼了。
如此思考着,太子緩緩颔首:“父皇想讓大師在兒臣這裏住上三五日倒是無妨,但時間長了……”
“堯兒放心!”聽太子居然這麽爽快就答應下來,皇帝大喜過望,一個激動竟然将太子的小名兒叫了出來,“大師自然不會在東宮久居,朕今日将大師接來宮中也是一時起意、準備不足,這幾天就能派人在宮中尋個合适的宮殿、收拾一番,方便大師落腳。”
能夠得太子首肯,留大師住上幾日已然算是不錯,了解自家兒子性格的皇帝并不會得寸進尺,要求對方完全接受這位大師。
更何況,已經被孟晖催眠為腦殘粉的皇帝十分相信大師的人格魅力,說不定與大師多接觸幾日,自家兒子就能摒棄自己對于佛法的偏見,與大師相處融洽、乖乖沐浴佛法的慈光呢?
凡事都需循序漸進,過猶不及。
辦成了此事,皇帝的心情格外愉悅。雖說太子一向君子一諾、絕不會出爾反爾,但他仍舊很快派人傳令給德安,命他盡快将大師送往東宮。
孟晖在乾清宮喝了幾盞茶,便乘着轎辇去了東宮。
此時,皇帝正與太子在東宮正殿一邊等待、一邊閑談些政務。聽聞太監禀告玄臻大師到了,皇帝立刻站起身,快步走到殿門口迎接,而太子雖然頗為不耐,卻也不能不顧上下尊卑,不得不随自己的父皇一同起身相迎,只是心裏對于這名蠱惑自家父皇的“妖僧”觀感更差。
微微眯起眼睛,太子頗有些不懷好意的思考該如何在父皇離開後給這位“大師”一個下馬威,讓對方知曉皇宮并非宵小之輩所能興風作浪之地。
心中翻湧着各種不着痕跡折磨人的念頭,很快,太子便看到一個身披深棕色袈裟、體态修長挺拔的身影,正踏着東宮平整的青石板路緩步而來。
那和尚的五官長得極為秀美,眉心一點朱砂更是豔麗惑人,但他周身氣質沉穩淡然、不染六塵,令人起不了絲毫亵渎之心,反而愈發嘆服傾慕。
除了外貌與氣質外,和尚身上最為出色之處,便是他那一雙黑如點漆的眸子。那雙眼睛既明亮清澈如同稚子,又寧靜悠遠仿若看盡滄海桑田、日轉星移。
被那雙眼睛清淩淩的看上一眼,太子只覺得自己宛若身處春日暖陽之中,渾身上下無一處不舒适泰然,就連那一直隐含着淡淡戾氣的眉眼也不由得舒展開來,露出難得的溫和之态。
這種感覺,就仿佛是自己心中一直空着的、不斷叫嚣着無法滿足的那塊地方被驟然填滿,油然而生一種圓滿餍足。
——倘若是這位大師,太子倒是隐隐明白了自家父皇僅僅見上一面便如此推崇的原因。就連他自己,也不忍将方才腦海中醞釀的促狹心思在對方身上施展分毫。
甚至,不僅不忍苛責對方,反而……
太子心神微微恍惚,足下略略一頓,便看到自家父皇已經熱情的迎到和尚面前,對于将大師接進宮來卻讓對方在乾清宮等候許久而連連道歉。
得到和尚的淡笑擺手後,皇帝這才轉向太子,開口介紹:“此乃朕的太子,自小頑劣,這兩日,還要委屈大師在這東宮內暫住,替朕度化教導一番。待到朕派人收拾好宮殿,再——”
皇帝話還沒說完,發呆中的太子便突然驚醒,立時明白了皇帝的未竟之語。
不知為何,太子心中升起一股連自己都不甚明了的急切,尚來不及細思,便極為失禮的揚聲打斷了皇帝的話。迅速上前幾步,太子一把握住了和尚握着念珠的手:“父皇無需麻煩,大師願意在兒臣這東宮住多久,就住多久!”說罷,他看着面前清俊漂亮的和尚,唇角微勾、眸色深深,“孤與大師一見如故,甚是歡喜,恨不能夜夜秉燭相談、共研佛法!”
一臉蒙逼,完全搞不清到底發生了什麽的皇帝:??????
同樣搞不清狀況,差點挂不住臉上端莊神秘微笑的孟晖:??????
猛然炸毛、氣勢洶洶卻并無甚卵用的光球:!!!!!!
——果然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帝是個老不休,一上來就拉着自家宿主的小手不放!他兒子也不是個東西,跟他老爹一樣,與宿主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拉着手示愛,還要一起過夜!
——皇家人果然都是三千佳麗、無論香的臭的都要往自己後宮裏塞的老色鬼、登徒子!簡直氣死統了!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 向榮 小天使扔的地雷,任易 小天使扔的兩顆地雷,還有 Ashley 親愛噠扔的地雷+手榴彈=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