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成為賈王氏(十五)
這天是王子騰夫人的生日。娘家嫂子的生日,王氏肯定是要去,只是在拜別賈母的時候,賈母提出讓賈珠和元春也一同前去王家,給舅母拜壽。賈母是想着讓兩個孩子去王家混個臉熟,倆孩子長的玉雪可愛,冰雪聰明,如能得到舅家喜歡說不定将來也能借個力。
賈母的算盤打的噼啪亂響,王氏卻也不甚在意,雖然倆孩子從出生就養在賈母處,但無論是名義還是禮法上卻是稱自己為母親的,王氏的兄嫂,就是倆庶子的舅舅舅母,這一點毋庸置疑。
庶出子女雖不是親生,但在這個孝大過天的封建王朝裏,将來那是必須要為王氏養老送終的,雖然王氏自己覺得沒這個必要。
看着倆孩子緊張又期待地望着自己,濕漉漉的小眼神跟兩只萌兔子似清澈無辜,就是再不喜歡小孩子的王氏在這一刻也被萌到了,于是一時心軟便答應了下來。朝賈珠和元春招招手,兩只先是愣了一下後便歡快地奔向王氏,一左一右地依偎進王氏的懷裏,囧的她僵硬着身體,手都不知道放哪了。
王氏心裏無語望天,她和倆孩子見面的時間不多,每次态度也都淡淡的,在她看來,小孩子這種生物,大多很熊,她一點也不想跟熊孩子接觸。她對賈珠和元春沒啥要求,對她這個嫡母能維持表面的恭敬,不搞事情就行。
也許是小孩子天真單純,對人的喜惡很敏感。在他們那幼小的心靈裏,這個母親雖然臉上總是對他們嚴肅冷淡,但是他們卻從未感受到來自母親的厭惡,只覺得和母親待在一起很舒服,總想靠的近些再近些。
元春揚起嫩白的小臉,一口的小奶音問道:“母親,我們是要去舅舅家麽元春沒見過舅舅舅母,他們會喜歡元春麽?”
“母親,母親,珠兒也要去舅舅家。”賈珠在一旁也忙着表态,生怕不帶他去。
“嗯,今天是你們舅媽的生日,我們去給舅媽拜壽,你們倆要乖乖聽話,不能亂跑知道麽?表現的好,回頭給你們買糖葫蘆吃。”為了讓賈珠元春乖乖聽話,她連用好吃的誘惑小孩子的辦法都用上了。
一旁的賈母看着倆孩子對王氏那親熱勁,忍不住心裏暗恨,手裏的手帕已經被她扯的不成樣子了。真是兩只養不熟的白眼狼,吃我的住我的,到頭來卻更喜歡親近王氏,真是豈有此理。
帶着倆孩子和一群丫頭婆子,浩浩蕩蕩地朝王府去了。
進了王府的後宅,姑嫂小輩之間見過禮後紛紛落座。王子騰夫人生有一女,取名王熙鸾,與賈珠元春年齡相仿,于是便打發三個小人兒去後廳的暖閣玩,三月裏的京城的氣溫依然覺得寒冷,暖閣裏燒了地龍,小孩子不會冷到。
面對着二嫂鄒氏,王氏不知道說些什麽,畢竟這是她來到紅樓後第二次見面,第一次是回門那日,匆忙忙的也沒說上幾句話,之後就開始守孝閉門不出。對這個二嫂的印象大多來自原身的記憶,記憶中二嫂對王氏還是很不錯的,因鄒氏嫁進王家時王氏還小,很長一段時間沒能懷孕的鄒氏就把王氏當成女兒養,是付出了真感情的,王氏心中對這個二嫂也是很親很依賴。
鄒氏伸手點着王氏的額頭,恨鐵不成鋼地說:“你也長點心吧!成親這麽久,還沒有個子嗣傍身,這幾年要守孝沒辦法,現在孝期過了你可得上心知道麽?前幾日我從北靜王太妃那得來一個方子,據說很靈驗,你回去試一試,很快就會有好消息的。”
王氏心裏無奈極了,有種衆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
拉過鄒氏的手學着記憶裏王氏的樣子親昵地搖了搖,“二嫂,我的好二嫂,你就別擔心了!太醫都說了,我的身子沒問題,孩子的事情是要靠緣分的,可能是我的緣分還沒到吧!再說我現在名下也不缺孩子不是,就算我這輩子沒有自己的親生孩子,那到時候不是還有珠兒麽?就算那個時候珠兒不孝順我,我也是不怕的,我有嫁妝,有使喚的下人,我照樣能過的很好。”
鄒氏被她的話打敗了,不贊同道:“話雖這麽說,可是自古豬肉貼不到羊身上,更何況珠兒的生母還活着呢!你不趁年輕好好規劃一番怎麽行?”
觀念不同,王氏又不能如實告知自己的真實想法,只好安撫住鄒氏打住這個話題。“知道了二嫂,我會上心的。之後又聊起了其他的日常瑣事。
沒多久,親戚好友家的女眷們帶着孩子紛紛登門祝壽,一時間又是一番客套熱鬧。
下午宴席過後,王氏一行人就啓程往回返了。賈珠和元春和王氏乘坐一臺轎子,第一次出門的他們對外面的世界好奇極了,悄悄地掀起轎簾一角往外張望,興奮勁止都止不住,看他們那模樣,王氏也沒制止,小孩子嘛,看什麽都新奇。待轎子行至繁華地段,又吩咐小厮前去買了糖葫蘆和一些零嘴小吃,突然想到賈母跟前還養着大房的賈琏呢,于是就算了他一份,至于他吃不吃的她就不管了。
像這種市井的普通吃食,是絕不對出現在榮國府內大小主子面前的。但王氏平日裏可沒少派人出去買來吃,她始終覺得好味道在民間,高門大戶裏的吃食是好吃,但是卻感覺少了一些人間煙火的味道,沒那麽接地氣。
賈珠和元春每人一根糖葫蘆,喜滋滋地舔着,山楂和冰糖交融的感覺在口中炸開,一股甜蜜的滿足感充斥在兩個小人兒的心田。很多年之後,他們還能記起那一天的快樂體驗,記起那一根糖葫蘆的美妙味道,長大了才懂得,也許那種感覺就叫做幸福感。
那一刻,看着眼前吃的跟倉鼠的兩只,王氏發現,原來不熊的小孩子也挺可愛的!
自那次出門之後,賈珠和元春對王氏更是依賴,時常跟着來賈母處請安的王氏回去榮慶堂,有時還帶着賈琏一起,對于這三只幼崽的行為,王氏雖有些嫌鬧,但也沒有多麽讨厭就是了。
大房的賈湖六歲多,已經開始進學,賈赦兩口子商議後把賈湖送去張家,和張氏的二哥家的孩子一起學習,因此賈湖常住張家,只逢年過節等重要日子才回賈家來。
賈琏從出生親媽就卧床不起,根本沒有精力照顧他,只能由着賈母抱走,希冀着賈母能看在親孫子的面子上好好照顧賈琏。
賈琏現在不到三歲,身體孱弱的走路都走不穩,每日裏由奶娘抱着行走,吃食上也只是吃奶水,沒添加任何輔食。每次賈琏來,王氏都看得直皺眉,雖然她沒親身養過孩子,但沒吃過豬肉卻見過豬跑啊!她知道孩子絕對不應該這麽養的,難怪了都快三歲了還一副小雞崽子的柔弱樣。
于是她為了這三只幼崽,設計了兒童食譜,規定了在她的地盤,只能吃她規定的吃食。又在榮慶堂後身找了個大院子,移走了裏面的亭臺樓閣,拔光了裏面的花草樹木,平整出一大塊的地,上面鋪了厚厚的沙子,建造了許多小孩子玩的游樂設施。讓孩子們自己玩,旁邊有人看護就行,小孩子多跑多動身體才能好。
賈琏的奶娘明顯不服氣,想反駁王氏的作法,王氏撇了她一眼,“,別開口,不服憋着,在我的地盤就要守我的規矩,你沒資格反對。”
奶娘無法只能去回禀張氏,挑撥了一堆王氏的壞話,張氏聽了氣的渾身發抖,只恨自己身子不争氣,現在這個家裏的人事越來越不把她當回事了!她才是這一等将軍府的當家主母啊!
那之後,賈珠和元春再去榮慶堂,奶娘遵守張氏的吩咐就阻止賈琏一同前去,賈琏不停的哭鬧,最後因體力不支發起高燒大病了一場,因體弱差點沒熬過去。張氏因這個事徹底恨上了王氏,但是也再沒敢硬攔着不讓賈琏去二房玩了。
王氏對此表示自己很無辜,她也沒做什麽天怒人怨的事情啊!也許她就不該多管閑事 。這古代的後宅女子也真是腦回路清奇,張氏尤甚,以後保持距離,安全為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