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連小姐給幫忙看看,若是好的話也給舉薦舉薦。”馬姑娘平常并不是一個多會交際的人,但是面對連翹,說這個話卻沒有打一點磕絆。
她初到嘉定城的時候就連和報館編輯開口都做不到,幾年過去了,哪家報館的門沒有敲開過?或許一次次投稿所得不過是編輯們的搖頭拒絕,但要是不走出這一步的話,她就真的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連翹是《海上歸來記》作者喬琏的事情并沒有多少人知道,至少馬姑娘就不知道,她只知道連翹如今在嘉定第一報館供職。或許職位低微,但有門路總比沒有門路好啊!
他們這些還沒有起色的作者哪怕是一點點機會都不能放過,那些編輯根本就不會細看他們的文字,非得有認識的人推薦才能和其他已經挂了名的作者處在同一個起跑線。
連翹知道這個情況,可是她沒有想到馬姑娘會找到自己身上。
“馬姐姐,我不過是個剛剛供職的編輯助理而已。我懂什麽——就算我多少能品鑒一點兒東西,我在編輯部說話也不管用啊。”
連翹很有自知之明,她這個編輯助理根本不是用來做事的,更多的《朝日報》将她供起來所用。她若是真的插手了太多報紙上的事務反而不太好——她說的話編輯部到底是聽還是不聽呢?
聽的話未免擾亂編輯部的布置,不聽的話又怕得罪她這個當紅作者。實在是為難吶!
“不是,不是,你就給看看!”
馬姑娘平常确實不容易,這樣低聲下氣說話安娜也說不出什麽來,只能低頭看文稿——如果文稿不行她拒絕也就有話說了,要是文稿不錯,到時候介紹劉盈盈認識也是個辦法。
連翹之前并沒有看過馬姑娘的文字,就連上次吳美娘說的馬姑娘有短篇故事要刊載在《今日雜談》這份小報上,她也因為後來的事情越來越多給丢開手了。
不過按照她的想法,可能沒什麽希望。
邏輯是很簡單的,馬姑娘在嘉定也呆了幾年了,中間編輯認識不少,投稿也有很多份。一次不行可以說是運氣不好,始終沒有出頭,這就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了。
連翹的閱讀速度比這時候絕大多數的人要快,十幾回文字對她用不了多久。實際上她也用不着仔細看完所有的文字,也就是前面兩三回要細看,後面翻一翻也就行了。
這樣或許會遺落某些漸入佳境的文章,可是一般來說前面不吸引人的小說,後面也不會有太多前途的。
大概浏覽了一遍,連翹沉吟半晌。馬姑娘的文字要說有多差,那是不至于的,只能說是‘平庸’。然而平庸在他們這個行業裏就是最大的罪了——索性看不到一點希望還好一點,幹脆就不用想在這上面出頭了。
馬姑娘文字的平庸是多方面的,也就是說文筆平庸不功不過,故事平庸不好不壞。這種小說不說人人都寫得,至少一條街上可以拉出好些個,太容易被替代了。
擡頭看到馬姑娘期待的眼神,連翹只能硬起心腸道:“馬姐姐,我這是一家之言,我姑且說着,你也姑且信着。您覺得這小說本子哪裏寫得好,哪裏寫的不好,比市面上流行的本子又如何?”
自己寫的小說本子非常難評價,除非是連翹這種早就習慣從商業上拆解分析一本小說的,不然的話能說出什麽來?馬姑娘不過是古代的一個普通女孩,哪裏有那個意識!
所以最後支支吾吾也只能說:“我自己說不出自己什麽,可是對比市面上流行的本子,我自覺并不比他們差。有些好的不能比,可是有些本子都是些什麽亂七八糟的?前言不搭後語就出來了,難道讀書的就愛看這些?”
連翹聽的出來馬姑娘就是在抱怨這一屆讀者不行……然而,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不行的讀者,有的只是不行的作者而已。古往今來,莫衷一是。
“寫得好的小說受人歡迎,這是絕對的道理!讀者是花了錢看書的,選的當然是讓他們覺得有價值的書籍。小說本就是消磨時光的消遣之作,更應該注意這一點才是!”連翹直截了當地點明這一點。
“馬姐姐看到那些小說本子文筆不行,卻沒有看到其中的故事就是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要我來說,這種消遣文字的文筆從來都是錦上添花!有當然很好,沒有也不必着急,只要達到水準以上也就合格了。重點還是故事,只要故事足夠好,大家也就忽略文筆了。”
“馬姐姐看到有誰會把一本消遣讀物翻來覆去地研究?”
那種小說其實也有,就好比連翹上輩子的幾本古代名著。然而那種書幾百年中也就出了幾本而已,在大量的讀物中簡直就是滄海一粟!
這關系到馬姑娘的未來,連翹不願意說好話糊弄她。只能道:“這話不好聽,但就是真話。馬姐姐的文筆沒有好到讓人忽視故事,而故事又沒有好到讓人忽視文筆,這樣的小說本子有甚出頭的機會?”
連翹的話讓馬姑娘手腳發涼,她不是不懂道理的人,就是因為連翹說的清楚明白,她才更加不知所措。她已經朝着這個目标走了好幾年了,要是最後一事無成,她該怎麽辦?
繼續往下走看不到出路,退回去回老家?以她的家世、人才、年紀,又還有什麽歸宿?況且在開放的嘉定呆了這幾年,她已經不樂意會老家那個風氣落後許多的小鎮子了。
“……就真的沒辦法?”馬姑娘飽含着希翼望着連翹。
一般來說這種事不應該相信連翹這麽一個小姑娘,可是之前的分析讓馬姑娘很是信任連翹。更何況她現在也就是死馬當做活馬醫,自己都六神無主了,只能問問別人。
連翹想了想,只能道:“馬姐姐要真是想在這個行當繼續做,不妨眼界放低一點。看看市面上流行什麽文字,流行什麽寫什麽就是了。馬姐姐的文筆不算差,這麽寫下來,登載的機會就會大很多。”
連翹給她想的路子很實在,以此類推将來機會肯定越來越多。要是獲得了寫長篇的機會,那就等于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到時候就能放開書店的工作,專職寫作。專職寫作不只是和報館、書商聯系更緊密了,也更能鍛煉自己文筆和故事能力。
簡而言之這就是一個良性循環。
這個時候投身寫作的大多數人其實都是帶着夢想來的,這個夢想不只是名利雙收,同時還包括寫出自己想寫的東西,獲得其他人的認可。像連翹這種純粹商業的分析肯定存在,卻不多見。
聽了連翹的說法,馬姑娘很有些猶豫。理想和現實,當兩者沖突的時候人總會徘徊猶豫——當初她進入這個行業,也是帶着理想的!
“寫,我寫,這次就重新寫個故事,看看世面上流行什麽!”猶豫并沒有多久,馬姑娘迅速做出了決斷。
又有一位文藝青年的純潔世界被毀掉了,然而始作俑者連翹更多的是欣慰。欣慰這個時代在外讨生活的女子有這麽一股狠勁兒,能夠做出決斷,這可比她那個世界古代女子好多了!
“除了看世面上流行什麽,還有別的要注意的麽?”馬姑娘不好意思的抿抿嘴:“連小姐到底是讀完了書院出來的,又在第一報館那邊做事,随便也比我這樣的野路子知道的多。”
連翹并沒有敝帚自珍的意思,她不吝啬說出自己的‘經驗’。
這些經驗說來也簡單,不過就是開頭一定要精彩。只要開頭抓住了讀者的心,後面縱使無聊,在有始有終這樣心态的催促下,還是會有大把讀者的。
另外一定要有沖突,人與人的沖突,事件與事件的沖突。古人早就總結過了,‘文似山,不喜平’,平平淡淡怎麽鈎住人一直往下讀?
“結局一定要好,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大家愛看的。不要因為現實如何如何就和讀者作對,誰出錢看你的書呢?”
連翹說的充滿了銅臭味,不說她隐藏的作者身份,只看她編輯這個工作,倒是很恰當。
馬姑娘一開始聽的連連點頭,然而最後她忽然沉默了起來。過了好一會兒才低聲道:“難道我們這些寫本子的都是這樣了?算計一樣做這些事,就沒有想過自己真實想寫什麽?”
連翹愣了一會兒搖搖頭:“不是的,除開單純為了錢財來的那些人,其實大多數人都有自己想要寫的東西。甚至說,等到功成名就之後,賺到一輩子都花不完的錢了,支撐着他們繼續做這個事業的也就是一點兒想寫的東西而已。”
連翹并不是在給馬姑娘灌心靈雞湯,她是真的這麽覺得的。人的需求分層次,當生存需求被滿足之後,更高的追求是理所應當的。
甚至連翹自己也是這樣。當《海上歸來記》大獲成功,她一舉成名的目的達到之後,接下來的小說她就沒那麽中規中矩了!
她沒有想過要寫什麽煌煌巨著,流傳到後世還有無數人研究。但就像她曾經做寫手的時候一樣,她至少想寫一些有趣的文字。
“之前做好細綱的,也可以動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