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奶奶
正式上學第一天,重回母校雖然新鮮感十足,但很快被随之而來的警醒取代。
從前有個段子:經歷過大學四年素質教育的各位重回中學時代,還能看懂最簡單的函數物理化學題嗎?
田晞的答案是:呵呵。
語數外文科還好,她前生本就學的文科,重新記憶便能拾起來。
但理科知識早在高二就還給老師了。
此時面對最基本的物理化學知識,她也只能幹瞪眼!
這讓田晞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粗心大意。
她現在很清醒自己的處境:必須對學業足夠重視,才能維持之前的好成績。
更不用說要更進一步,那便不能敷衍對待。
縱使有前世的基礎打底,要想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中出類拔萃,那便要付出相應的努力。
學業,無論如何不能松懈!
和光光一起走在放學的路上,田晞高速運轉了一天的腦袋有些昏沉,她便索性讓自己放空,就當休息。
可無意識的,腦子裏就是會不斷浮現許多的知識點,有的理解,有的一知半解。
光光和她說了一些今天聽來的新鮮事,無外乎同學們假期裏的見聞。
她說着說着發現田晞心不在焉,便有些不高興,“怎麽一直是我在講,你就沒什麽話想跟我說嗎?”
田晞感到很抱歉:“對不起,我只是……今天發現,荒廢了一個暑假,很多知識都遺忘了,所以在回想一些知識點。”
田晞用功她知道,今天在學校就發現她連下課都抓着書不放,看得那叫一個認真,除了上廁所基本就沒出過教室。
她中午在鎮上姑媽家吃飯,還不知道田晞中午也出去了。
“這才剛剛開學呢,你用得着從現在開始就這麽認真嗎?”
田晞一時沒有說話。
宋萍雖然跟她同班,但當初是低分擦線進的重點班。她的悟性不高,素來有些懶散好玩,學業一直處于中游水平。
曾經她們因為各自的規劃與境遇不同而從發小變得越來越疏遠,這次還要再來一遍嗎?
“光光,學習是個持之以恒的過程。對知識點的消化或許可以臨時抱佛腳,但學習的習慣卻需要長久堅持才能養成。”
“如果我們因為剛開學而懈怠,養成了懶散的習慣,期末考試甚至是期中考試,就能說緊張就緊張起來嗎?”
“就算到時候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立即開始努力,那個開始的時間點又是什麽時候呢?而且,我們能保證到時候能瞬間消化半個學期甚至一個學期落下的全部知識嗎?”
她盡量說得通俗易懂,也注意不要盛氣淩人,她很希望光光能聽進去,事實卻只得到一個白眼。
光光受不了的捂住耳朵直跺腳:“是是是!你成績好你什麽都懂!可不可以請你不要連放學之後都不放過我?”
“你知道我在暑假裏成天被我媽念叨什麽嗎?她說:你成天跟人田晞在一起,怎麽她考第一名你考三十名?怎麽人家什麽都會你就什麽都不會?”
“我拜托你!我在家裏已經被念叨得夠煩了,怎麽現在連你也變得跟唐僧一樣?!”
光光十分不開心,氣惱的噘着嘴,氣沖沖的朝前去了,田晞張了張嘴,不知該說什麽才好。
她匆匆追上去:“好了好了我不說了,你也不能丢下我就跑了呀。”
光光放慢了腳步,卻一路不再說話,田晞試圖尬聊了幾次無果。看着前面好朋友的背影,田晞的心情也很低落。
她有許多美好的心願,卻連最好的朋友也改變不了。
回到家裏,田晞發現奶奶在家。
她的奶奶有兩個兒子,一個是田晞的父親,一個是田斯詠的父親,她的大伯父。
兩家住得臨近,腳程不過幾分鐘,從田晞有記憶以來,爺爺和奶奶就是在兩個家庭一邊住一個月,這樣輪回了許多年。
爺爺在田晞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留下脾氣古怪的奶奶。
奶奶是長壽之人,田晞死的時候她還健康着呢。
田晞不喜歡奶奶,包括去世的爺爺。
因為他們重男輕女。
在農村,身為女兒就是娘胎裏帶的原罪,所以在他們眼裏,田晞兩姊妹與她們的母親都有罪。
田晞她們不是兒子,不能傳宗接代、承繼門楣,有罪。
田晞母親生不出兒子,更是田家的罪人。
無論兒媳多麽賢惠持家,無論孫女多麽優秀孝順,統統對不起他們田家,對不起他們的兒子。
媽媽因此受了爺爺奶奶多少氣,自己與姐姐又受了多少委屈,田晞再清楚不過。
大清早就亡了!可對不起,封建餘毒還在。
出于孝悌,她跟坐門口扇扇子的奶奶打了個招呼,進去放書包。
爸媽不在家,夏末天光長,可以晚點再做飯。
她打開電扇喝涼好的白開水,盤算着每天還是先把作業落實了,預習好第二天的功課,之後再進行寫作。
她好歹基礎還在,思路上占了優勢,初中的知識還花不了多少時間。
免得寫作開始之後剎不住筆,把功課耽誤了。
她才拉開書包,課本都還沒拿出來,就見奶奶在一旁。
田晞見她有話要說,便停下手中的動作望着她。
“還有好一會兒才天黑,你去地裏幫忙幹會兒活嘛。”
田晞拍拍書包:“我還要做作業呢。”
只見奶奶坐到她身邊,語重心長的說道:“你一個女孩子,念那麽多書有什麽用?以後還不是要嫁人的。家裏的活只有你爸一個人幹,你不心疼自己爸爸呀?”
田晞哭笑不得:“我媽沒在地裏?”
奶奶一撇嘴,好歹忍着沒從鼻子裏哼出來:“你媽能幹點啥?還不都得靠你爸。”
田晞真想對着她翻白眼,親奶奶,重生之後第二次見面,就是這樣。
上一次還是和田斯詠一起出院回到家,田斯詠那個慫貨,把私自進山洞的責任全都推到田晞身上,就怕挨他爸爸揍。
奶奶聽說了可不得了,一到家就對田晞破口大罵,那架勢絲毫見不到一點親奶奶的感情。
田晞懶得跟她費口舌,她要做的可比起地裏幫點忙有意義多了。
她索性背上書包上了樓。樓上房間雖然熱,心靜就好。
房間有一臺老舊的電風扇,偶爾運氣不好還會在按鍵的時候被電一下。
田晞打開前後兩面的窗戶讓空氣流通,用紙包着手指打開電風扇,在窗臺前的書桌上開始學習。
奶奶一般不上樓,她上了年紀腿腳不好使。
但她的嘴不肯消停,從埋怨田晞不懂事,不知道幫家裏減輕負擔,到這輩子命苦,小兒子沒個兒子……
全是田晞聽得耳朵起繭子的內容。
她發誓這輩子要帶媽媽脫離這個老人的折磨!
前世媽媽英年早逝,奶奶居功至偉!是她數十年如一日的刻薄和偏見讓媽媽的心理越來越抑郁,媽媽本就身體不好,心理上負擔一重,身體就跟着垮了。
很多時候心理的問題比身體的疾病更能打擊一個人!
怨念在很多時候往往會成為推動一個人前進的動力,不得不說,田晞的奶奶對她起到了這個作用。
在樓下嘀嘀咕咕的聲音中,田晞文思如泉湧,下筆如有神。
直到光線暗淡,需要開燈的時候才停下來。
該做晚飯了。
現在田晞盡量讓媽媽少做飯。
農村的廚房燒柴,煙塵多,炒菜的時候油煙又嗆人,這些都是對肺髒傷害很大的因素。
雖然現在農村已經可以安裝天然氣,但有這個承受條件的家庭還是少數。
她們家自然不行,只好讓媽媽盡量少接觸不利環境。
鍋裏有剩下的紅豆南瓜粥,晚上将就吃,需要炒兩個菜。
家裏有莴筍,田晞打算做個炒莴筍葉,再去地裏摘一點南瓜尖炒來吃。
她倒是很想做個肉菜,爸爸媽媽每天幹的都是體力活,吃肉能提供更好的營養。
但他們家一周最多只能吃得起兩次肉。
從前她只覺得家境清苦,每天吃的都是重複的飯菜,往往是當季有什麽就連吃一兩個月。
現在發現,農村只要有地,可以吃的東西其實很多。
媽媽之所以做不到豐富飲食,是因為她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家庭的生計裏。
每天的的農活都叫她身心疲憊,生活質量上就一切從簡。
這怪不得她不上心,他們家供着兩個學生呢,姐姐眼看就要考上大學了,負擔太重!
摘回南瓜藤,把最嫩的尖芽摘下;青筍掰下新鮮的嫩葉,拿到水井旁。
撲通!水桶扔下井,提起清冽的井水,冒着汩汩寒氣。
田晞力氣小,半桶半桶的提。
洗完菜再提上一通裝在旁邊,一會兒燒洗澡水用。
天麻麻黑了,拉亮廚房昏暗的電燈,田晞開始忙碌起來。
竈臺有兩個燒火口:左邊的前後兩個鍋都燒上水;右邊是大炒鍋,田晞一邊燒火一邊把兩個青菜炒起來,然後把南瓜粥用餘火煨着。
一切弄好,也沒花多長時間,爸爸媽媽回家了。
戴春紅放下鋤頭就就鑽進廚房準備做晚飯,田晞正在收拾竈臺,回頭對媽媽甜甜的微笑:“媽,吃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