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學藝之路不同2
正因為金庸小說搭建于中華傳統的儒、釋、道文化網絡之內,他筆下的主人公也無不體現儒、釋、道文化精神。這些文化的精粹也成為他筆下武學精神的體現和延續。
首先是淵源。金庸筆下的武學,都有出處,都有淵源。天下武學出少林,少林寺成為了衆多武學人士的黃埔軍校。如蕭峰是7歲便上少林拜玄苦大師為師,虛竹自幼長于少林寺,韋小寶也在少林出過家,張三豐最早也是少林寺的挑水燒柴僧,他的武學也有不少少林武學的蹤影,後面的張無忌的九陽神功,更是出自少林寺等等,都可以說他們與少林脫不了幹系。另道家的全真教,培養了如郭靖、楊過等主角,另有道家的風清揚,這位華山的宗師,培育出令狐沖。華山派另一位宗師穆人清,則培育出袁承志。
因此,金庸筆下的男主,武功都有出處。類似于今日,各大高校,工農理經文醫等,分門別類;而即使同一門類,也分多種學派;而即使同一個學派,也各有分立;總之是門派并立,縱橫紛纭。我們通常都先讀小學和中學,因為這是你的基礎,有了中小學基本的功底之後,你方能遨游于大學的象牙塔殿堂之間,拜師學藝。
而古龍筆下的,幾乎沒有什麽特別的門派。讓人讀來,一些絕世的神功,似乎只限于男主角本人。比如陸小鳳的靈犀一指,沒聽說過其它什麽人會使,還有小李飛刀,好像只有李尋歡能發揮那飛刀的精妙,葉開使出來,則完全變了另一種味道。不像那降龍十八掌,無論是洪七公,還是郭靖,或者喬峰,使出來,都讓人感受到洶湧之力,不可阻擋。
其次是苦功。古龍筆下的這些大俠,出場便是世間高手。使一些看家本領,輕飄飄一般,有着高超的智慧和武功 ,且是高深莫測,難有敵手。讓人覺得很鬼魅,不可思議。金庸小說筆下的男主角則不一樣,他們通常出場時,為普通人,是經過一翻卓絕之苦,方成為一代大俠。比如喬峰和慕容複兩位年紀輕輕,便能享譽武林,“北喬峰,南慕容”。但大家都知道,喬峰在少林寺十數載苦學武功,少林寺的陽剛的武學套數為他後來的降龍十八掌打下堅實的內力功底;慕容複學武也不能不說刻苦,他在單身母親慕容老夫人的嚴加看管之下,勤學苦練。其餘苦學的典型,簡直數不勝數。狄雲、楊過、石破天、胡斐、郭靖等等,無一不是通過苦學而來,絕不會一蹴而就。
第三是傳承。古龍筆下的這些大俠,一般都很少拜師,楚留香,李尋歡,陸小鳳,花滿樓等,書中都沒有寫他們師父是誰,而這些高手呢,一般也很少收徒,他們沒有那種光耀本門功夫的那種理念,只顧自己喝酒,找女朋友去了。
但金庸小說則不同。這些高手們都有師父,而且還常不止一個。這些男主成為高手之後,也會盡自己能力地去傳授那些立志于武學的善人。比如郭靖和黃蓉,他們就會真誠地将自己所學傳授楊過,而後教授郭襄,郭破虜等,哪怕是大小武這些天資一般的人,他們也待之盡力而授;還有陳家洛,即使隐退天山,他仍然會對胡斐、袁紫衣等進行指點一二。正因為這些人的傳承,所以像《九陰真經》、《易筋經》等絕學才會在幾本小說中接邊出現,因為總有人會這些武學,有人會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