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十五節父輩留給兒子的精神財富3
四是不變的英雄情懷。十四部小說中,除未寫明父親名字或事跡的狄雲、韋小寶、令狐沖外,其他衆位男主的父輩們,盡管不是什麽世家貴胄、皇親國戚,但都是具有很強的英雄情結的人物。所以,将這份情懷通過血脈的延續,傳承給自己的子孫。
什麽是英雄情懷?簡言之,英雄情懷可以是認為是一種理想,一種追求,一種上進。張無忌的父親張翠山就是這樣一個有自己的理想,有追求的人。作為張三豐最欣賞的弟子,張翠山出場,是華彩亮色的着筆。張三豐收徒之先,對每人的品德行為、資質悟性,都曾詳加查考,因此七弟子入門之後,無一不成大器。而張翠山,雖是少年書生瘦弱的身形、俊秀的面目,卻有着胸中陳兵百萬的豪俠膽色。他神氣清朗、彬彬有禮,謙和中又遮不住激情如火的風發意氣,為人敬稱“張五俠”。張無忌也是秉承張翠山般,俠義在胸。
令狐沖雖然未有寫過他父親,不過他的性格卻是很像他的師娘寧中則。令狐沖雖然一直游走在正派與邪派之間,他自己也一度為到底是選擇正道還是選擇魔教徘徊過,但他始終遵從本心。在見到小儀琳為田伯光輕浮,自是機智地援救,不惜與所謂的泰山派和嵩山派門人作對而結下仇怨;為履行定逸、定閑師太的遺命,他接掌恒山派,先與所謂正道的五岳劍派相繼決裂,而後,又與欲吞并五岳劍派的日月神教也劃清界限。扶危救困,義在人心,而非所謂的正邪之別,這就是令狐沖的英雄情懷。全書中最懂他的,估計便是他的師娘寧中則了。寧中則雖然不是武林最頂尖的高手,但卻受到武林中人真正的尊重。少林方丈方證大師、“劍術神通”風清揚和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間中會稱呼她為“寧女俠”而不是“岳夫人”,可見她在武林中人心目中是個獨立的人物,而不只是“岳不群夫人”那麽簡單。林平之雖然憎恨岳不群,又薄待岳靈珊,但言語上仍然對寧中則不失敬意。令狐沖很好地繼承了寧中則的品性,始終有一份仁善在心,有自己的一翻判斷。
袁承志的父親,袁崇煥,被公認為是一個文武兼修的愛國英雄。金庸評價他說,“袁崇煥真像是一個古希臘的悲劇英雄,他有巨大的勇氣,和敵人作戰的勇氣,道德上的勇氣。他沖天的幹勁,執拗的蠻勁,剛烈的狠勁,在當時猥瑣萎靡的明末朝廷中,加倍的顯得突出。”他是個可以和岳飛相提論的英雄。他給孩子取名為“承志”,意即繼承父親的遺志。
袁承志下山後,他行俠仗義,在七省豪傑的支持下成為武林盟主,協助闖王起義并幫助闖軍攻破明王朝首都北京。他反明的目的,除家仇之外,更多的還是希望擁立一位明君聖主,為天下蒼生造福。後來李自成入京,眼見闖軍腐化,義兄李岩慘死,毅然決然與溫青青、何惕守和其他朋友們收複一座位于渤泥國附近、荷蘭所殖民的大島嶼,從此隐居海外。
內憂外患,袁承志所處的時代比他父親所在的時期更舉步艱難。他父親袁崇煥只是在軍事戰略上轟極一時的風雲人物,當然不是政治場上縱橫捭阖的高手,被皇太極反間計輕輕松松的謀害,可見還是沒籠絡好上層關系,在基層拼命地幹,卻依然沒有得到最高統治者的信任。這點上,較戚繼光的政治手腕要差幾個段了。而袁承志自小不在官場長大,對政治更是缺乏經驗。說白了,他還是叛國賊的兒子,只是綠林出身。他也很有自知之明,雖然被推為什麽七省盟主,那靠的都是他的武藝高強,而非他的政治才華和人格魅力。他親睹義兄慘死,對陰詭的政治更是深惡痛絕。他當然想追随他父親的民族英雄的路線,但時勢所迫,他自知是做不了什麽民族英雄了的。于是他選擇遠離中土,遠赴海外,從他英雄情懷的角度來看,無疑這是正确的。既然故土已經讓自己無所容身,倒不如去他鄉開辟一片新的天地。
他開啓了的,是華人下南洋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