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十四節父輩留給兒子的精神財富2
三是未竟的民族大業。金庸小說中,以遼宋金元混戰大時代為背景的有四部之多,包括北宋後期《天龍八部》:公元1094年前後;南宋中後期 《射雕英雄傳》:公元1206年-1227年(郭母懷胎到鐵木真逝世)、《神雕俠侶》:公元1239年-1260年(楊過出場到蒙哥歸天) 及元朝末期 《倚天屠龍記》:公元1337年-1360年(張三豐90歲到張無忌22歲)。民族正義成為小說倡導的主旋律,郭靖、楊過、喬峰、張無忌這些俠士英雄,年少有為,一片丹心,挽狂瀾于即倒,扶大廈之将傾,成為創造歷史的閃光人物。
特別是郭靖,《射雕英雄傳》中記敘了歷史著名的襄樊之戰。蒙古入侵,襄陽作為宋南大門決定整個國家的命運,正是因為郭靖的鎮守和保衛,才會被包圍四年之久而沒有失陷于元,延遲了宋王朝滅亡的時間。這種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積極态度彰顯和是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擔當精神。這種精神在他們的父輩們身上早已體現。郭靖的父親郭嘯天,與楊過的祖父楊鐵心,都是視仁義為生命,重義輕利,舍生取義,堅守道德準則,是孟子筆下“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他們将自己未出世的孩子,取名為郭靖、楊康,意思即是勿忘靖康之恥,要複我漢家山河。
而楊過雖然不是像郭靖一般鮮明熱烈的愛國主義情懷,不過他卻是歷史上鎮守釣魚城王堅将軍的原型人物。公元1259年7月,蒙古軍隊開始西征亞非歐三大洲四十餘國的征戰,大汗蒙哥分兵三路伐宋,在釣魚城軍民的頑強抗擊下,被炮火擊成重傷,後病逝于北溫泉溫泉寺。釣魚城保衛戰長逾36年,寫下了中外戰争史上罕見的以弱勝強的戰例,蒙哥死後,蒙軍內部發生争奪王位的戰争,削弱了進攻南宋和向歐洲擴張的力量,延續了南宋的統治,改變了世界的格局,釣魚城因此被歐洲人譽為“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處”。
上帝的折鞭處真正的意義在于,蒙哥的死将蒙古軍隊野蠻文明的踐踏步伐拖後。有史記載,正當蒙軍準備向埃及進軍時,獲悉蒙哥死訊,旭烈兀遂留下少量軍隊繼續征戰,而自率大軍東還以争奪汗位。結果蒙軍因寡不敵衆而被埃及軍隊打敗,蒙軍始終未能打進非洲。非洲并未被蒙古鐵騎染指。蒙古的大規模擴張行動從此走向低潮。
王堅将軍數十年立于釣魚城的守衛,并最後以炮彈擊中蒙古大汗,這正是郭靖與楊過的合力寫照。蒙哥繼承成吉思汗的衣缽,慣于攻城後屠城,而他死後,蒙古軍隊分化。後期的忽必烈雖然在軍事上仍然不斷擴張,但他一改過去屠城的做法,仍然保留下歐洲、兩宋不少的文明。這才是郭靖與楊過這些民族英雄的積極的進步意義。
喬峰則是另一位民族英雄。身為漢人時積極阻擋遼兵的入侵,當得知自己是契丹人時,又竭力勸谏阻止遼帝對大宋的入侵。這與他父親蕭遠山年輕時的政治意圖不謀而合。蕭遠山自幼随漢人少林師父習武,致力于宋遼睦鄰修好,每每勸阻遼道宗用兵動武,深得宋遼兩國士民的愛戴。後因複仇心志有所改變,被掃地僧說動,歸依少林,遁入空門。
喬峰自始自終都以他父親年輕時期,兩國和平為宗旨。一身豪邁的氣度在宋遼之戰中始終堅持正義,後歸屬遼國後,被封為南院大王,也總以和平勸說遼帝,最後不願兩國交戰,生靈塗炭,擒拿遼帝,逼其退軍,并立下此生永不南侵大宋之誓言。最後,他選擇悲壯感人地死去,留取一片丹心照耀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