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十一節水笙的果決與戚芳的迷茫
一、人性善惡的鞭笞
《連城訣》歷來影視作品翻拍的較少,可能故事情節較為平淡,曲折複雜程度不高。主人公狄雲際遇不甚傳奇。水笙與戚芳兩位女主性格不怎麽鮮明。但事實上,《連城訣》的故事,最能反映普通民衆特別是弱勢群體的生活百态,是最接地氣的一部。
全書中,除了主人公外,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帶着貪欲而存在。該書對于貪欲可以讓人喪心病狂到何等可怕的地步寫的尖銳又深刻。書中寫的人的貪欲可以把師徒、父女等人倫關系全部破壞幹淨。
全書描述了湘西農家子弟狄雲因為生性質樸,屢被冤枉欺騙,在歷經磨難之後,終于看穿人世險惡,回歸自然的故事。在該書中,90%的人物,都是反派或是反面的人物。那些所謂的名門正派的大俠,在私欲面前,滿目猙獰,全書充滿了一股悲憤之氣。他自己的老師,被他視為父親般景養愛戴的戚長發,看似老實純樸,實則陰險歹毒。而他的大師伯,萬震山,衣表堂堂的一派之主,背地裏卻是兇狠手辣,他的二師伯,言達平,表面假裝助你一臂之力,暗地裏卻是想着借刀殺人。
三個師兄弟,為了搶奪《連城訣》中奇絕的武學,合謀将師祖梅念笙殺害。他的師父更是棋高一招,偷拿了秘訣找了個湘西的鄉下,自己更名為《唐詩劍法》,慢慢鑽研起來。
狄雲的同門師兄弟,萬圭,帶着張君子面具,實則心機重重。
同門師兄弟間,為了秘笈或是寶藏,争奪,也許可以理解,正是應了句“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父女間,有着血濃于水的親情,也被這秘笈和寶藏而毀之怠盡,竟也存在,讓人不禁心生悲涼。
第一對父女,戚長發與戚芳。
戚長發,外號“鐵索橫江”。表面上的意思是他武功了得,善于守禦,敵人攻不進他門戶;而事實上的意思是這戚長發聰明機變,厲害之極,只要是誰惹上了他,他一定挖空心思的報複,叫人好似一艘船在江心渦漩中亂轉,上也上不得,下也下不得。他是梅念笙三個徒弟中,最心機深不可測的一個。他聯合兩位師兄殺了師傅奪了連城劍法後,偷走了該書,躲到湘西沅陵南郊的麻溪鄉下鑽研。
他的身邊雖有女兒戚芳和徒弟狄雲,但他根本不相信他們。事實上,他是根本不信任何人,所以傳給狄雲和戚芳的劍法完全錯誤。
不僅如此,他對自己女兒與徒弟的見死不救,更顯現他內心的惡性。狄雲被冤枉侮辱了萬震山的嬌妾桃娘,他作為師父,自然知道是萬震山設的局,但他看着狄雲被帶去官府,也不出手相救。
而後面, 戚芳被迫嫁給萬圭,他明知萬圭的人品惡劣,但為了保全自己,他選擇逃跑,根本不顧自己女兒的生死和婚姻的幸福與否。即便後來,戚芳慘死,他這個父親心中唯一的念頭仍然是搶奪寶藏。甚至在埋藏大寶藏的江陵天寧寺,他還曾想殺了與他有救命之恩的狄雲,最後死于塗滿劇毒的珠寶之上。也是他的罪有應得。
第二對父女,淩退思與淩霜華。
淩退思,進士出身。原為兩湖龍沙幫幫主,龍沙幫被血刀老祖所滅後,淩退思逃亡,幾經輾轉,成為荊州知府,為人殘忍無情,不惜害死自己的親生女兒。
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漢口菊花會,淩霜華與丁典相遇并且相愛。淩退思為了得到丁典的連城訣,假意将女兒許配給丁典,暗中用金波旬花之毒将丁典毒倒擒獲,并每日拷打折磨。淩霜華為了保住丁典性命,發誓永不與他相見,只每日在窗臺上擺放一盆鮮花,後來更自毀容貌以明志。但即使如此淩退思也不肯放過她,淩霜華最後活活被自己的親生父親悶死在棺材裏,臨死前她在棺蓋上用指甲刻下:“丁郎,丁郎,來生來世,再為夫妻。”
貪欲,能讓人滅絕人性到如斯,也是常人難以理解。
Advertisement
在金庸小說中,将人性鞭撻的淋漓盡致的,算是《連城訣》和《笑傲江湖》為最深刻。這可能仍然與當時大陸文革時期劇變相關,在動蕩的年代,人性确實是被扭曲,原本的善良本性被掩蓋,而貪婪邪惡,卻充分的宣洩暴露出來。
二、戚芳的迷茫
就女主角而言,男主的同門師妹戚芳篇幅最大,幾乎是貫穿了全書的人物。
她是師父戚長發的獨女,是一個淳樸美麗、心地善良的鄉間姑娘,最早在湘西農家生活了十幾年,與師兄狄雲青梅竹馬,兩小無差。卻有一日,跟着父親戚長發去師伯萬震山家作客,一夜之間,她一生的命運全部被改變。
她清純的容貌被萬圭看上,萬圭決心從狄雲身邊将她搶過來,為自己所有。于是,萬氏父子設計,說狄雲戲弄了桃娘,要将狄雲帶去官府。戚芳不相信師兄狄雲會做出這等事,但此時戚長發卻獨自偷逃。在人證、物證面前,戚芳的堅信慢慢發生了動搖。狄雲被無辜地關進荊州監獄。
她是位迷茫的女子。她知道師兄一定沒有偷錢,但在那個妖妖嬈嬈的女子面前,她的鄉下少女的自卑使她完全沒有了自信。她甚至相信,師兄是不是真的輕薄了她。
經歷師兄被冤枉、父親失蹤,戚芳在孤獨無助下嫁給了萬圭。也替萬圭生下了他們的女兒,“空心菜”。這原本是她對師兄最親切的稱呼,可見,她的內心深處仍然非常惦念她的師兄。
後來她見證了師兄的冤枉,見識了自己丈夫萬圭和父親的罪惡。她也有機會選擇重新開始。在狄雲和萬圭拼鬥中同時暈了過去,他們兩人的命運,都交給了戚芳,讓戚芳做出選擇。一邊是丈夫,一邊是可憐的舊日情人,這成了良心的審判和抉擇。
戚芳沒有傷害狄雲,為他包紮好傷口,把他送上了船。
她當然是救下了萬圭,她依然回到萬圭的身邊,明知道他曾經的種種不端的行徑。她仍然選擇原諒。在她看來,畢竟他是她的丈夫,是孩子的父親。然而,萬圭并未對她有半分感激。
戚芳最後撲在狄雲的懷裏,狄雲恍若夢境,師兄妹誤會冰釋,得以團聚,但這是最後的回光返照。戚芳痛心地将空心菜托付給狄雲,永遠地離開了他。
戚芳是極其悲劇的人物。她的命運與《笑傲江湖》的岳靈珊有些相像。倆人都保持着最原本的單純與善良,都有個愛她疼她的大師哥,卻都有個貪念的父親,最後都嫁了個僞君子,累及而死。也許是性格的軟弱,也許是應了一日夫妻百日恩的老話,當她們知道自己的初戀情郎被冤後,原本都有回頭的餘地,但都受心性的束縛仍選擇了與丈夫,結果都死在自己丈夫的手上,也是死在自己的善良和軟弱之下。
三、水笙的果決
該書的第一女主,是水笙。她的篇幅雖然沒有戚芳多,但角色卻是很出彩。
水笙是《連城訣》中一抹純新的靓色。她出場較晚,在狄雲經歷了入獄、越獄後,被血刀老祖誤認為徒孫後,兩人遇上。她與狄雲的相遇相識,有些戲劇性。她剛見到狄雲的時候,因狄雲身穿血刀老祖徒弟寶象的衣服,她便認為,狄雲也是血刀門的人。她直接縱馬踏斷狄雲右腿,并處處想要他的性命,打得吐血,渾身上下都是傷。
然而,因緣際會,水笙及他的衆伯伯們與血刀老祖都被雪崩而困在雪谷中。狄雲與她所有的情感故事開始慢慢發生。經歷了父親的慘死,兩位伯伯地陣亡,花鐵幹的叛變,水笙開始逐漸被狄雲的俠義心腸所感動。她開始對狄雲慢慢變好。她口中不言語,卻一針一線,将狄雲捕捉的禿鷹雪雁的羽毛,綴成了一件奇特的羽衣,送給了狄雲。這份感情之意和溫柔的憐憫,一切盡在不言中。
這對男女主角,有點與衆不同。在男女主角情感描述中,作者沒有為他們愛情點墨。作者從未有筆墨說,他們是情侶。也沒有專門篇章敘述他們何時産生愛情,他們的愛情是種怎樣的愛情。與其他經歷生死磨難的情侶不同,狄雲與水笙更像是兩個志同道合的人。
終于等到冰散雪融的這一天,但等待着水笙的,卻是說不清道不明的不白之冤。離開雪谷,水笙雖然與狄雲冰釋前嫌,有了感情的萌芽,但她仍然是屬意表哥汪嘯風。而花鐵幹卻不改老奸巨滑,誣蔑水笙與狄雲的清白。汪嘯風信以為真,竟掌掴水笙,水笙心灰意冷,獨自離開了。
她離開的選擇是正确的。爹爹已死,身邊的這些衆人都不明辯是非,又何須去與他們解釋。和他們解釋狄雲是位正人君子,解釋自己的清白,是多麽愚蠢的一件事。此刻,她終于明白當時狄雲被衆人冤枉時的心境是多麽的凄涼。
孤身一人,向何處去?
她選擇了當初的那個雪山。
在戚芳死後,狄雲也回到雪山邊,遇上了水笙。從故事的結尾來看,狄雲最後應該是與水笙在雪山隐居。
四、偏愛水笙的幾個理由
回到女主的對比,顯然水笙雖然出場晚,但卻是第一女主角。為什麽衆多的讀者更喜歡篇幅較少的水笙而不待見戚芳呢?
1.水笙更似出淤泥而不染的那支白荷。書中是這樣描述出場的水笙的:白馬上乘的是個少女,二十歲上下年紀,“白衫飄飄”,左肩上懸着一朵紅綢制的大花,“臉容白嫩,相貌甚為俏麗”。水笙,一如她的名字,如水之純潔,如笙之高雅。年輕的時候,與表哥汪嘯風合稱“鈴劍雙俠”,行走江湖,行俠仗義,幫了不少平民百姓。後面在雪谷的歲月,更凸現她的冰雪之志,出淤泥而不染。
2.良好的家族基因和教養傳承。水笙的父親是威震武林的“南四奇”之一的水岱。自小的她,生活在耀眼光環之下。她有爹爹的疼愛,有表哥的保護,有衆多的追慕者,從書中的“鈴劍雙俠”可以看出,水笙較早便開始行走江湖,并為人仗義,常常扶危濟困。這與戚芳的成長環境有較大的不同。戚芳自小與師哥生長在湘西農村,從未獨立行走江湖。她父親戚長發盡管也算是一個高手,但從來只是隐藏和掩飾。當第一次出門遇上師哥被冤枉,她是那麽的猶豫不決,手足無措。她最終沒有能堅信狄雲的清白,事實上她完全沒有擔當,沒有了主意,她只是一個真實的善良和軟弱的女人。這是戚芳不可愛的地方。
水笙在數月之間,也同時失去父親,失去表哥的信任,經歷了種種背叛和算計,她雖然也是一個人無能為力,但仍堅定自己的信念。相比戚芳,水笙有更強的抗挫折力。這離不開父親水岱的教導,以及陸天抒、劉乘風等幾位伯伯的影響。
3.水笙有幾分小龍女的影子,厭倦塵嚣,遺世而獨立。在父親亡故後,水笙寄希望于表哥汪嘯風能與她共攜手,但表哥不僅沒有相信她,反而誣陷她與狄雲。她不再是那個無憂無慮,如沐春風的少年女俠;不再是那個相信非善即惡,清濁自辨的小女生。她認識到世俗的醜惡。最後,她情願回到昔日的山洞前,在那裏孤零零地等待着。等待着那個曾經與她歷經患難、共度生死的人。她知道天地雖大,也同樣只有這裏才能容他。水笙的身上頗有幾分小龍女的影子,厭倦塵世的喧嚣,那些俗世中的人都勢利、貪婪、不講道理,她只想選擇一片淨土,一個人跡不至的地方,讓自己安安靜靜,與世無争,這點與狄雲性格相像。這也是最後,水笙終于在雪山口等來了狄雲。
水笙與戚芳,最大的區別,在于內心的堅強。
兩位女子在俗世的卷流中,遭遇種種不幸,但是水笙選擇了堅定,選擇了果決,選擇了自己的判斷。而戚芳,則是随波逐流。她選擇了無耐地順從,無聲地屈服。她沒有反抗,只有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