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七節看《倚天屠龍記》之趙敏
《倚天屠龍記》趙敏:我的命運須由我自己來主宰
一、極富想象力的一部著作
從小說的文筆、構思、情節等來看,《倚天屠龍記》在金老師所有作品中可以稱得上是首屈一指。整本小說讀來,甚是酣暢流利,情節設計環環相扣,人物設計甚是豐滿,不僅主角有主角的精彩,配角也有配角的特色。可謂是戲中有戲,層層疊出,叫人拍手叫好。
《倚天屠龍記》中的人物,無一人不是高手,無一人是配角。從書中最先出場的張翠山開始,正派教派的代表張三豐,武當七子,峨嵋的郭襄及後輩的滅絕師太、周芷若,少林的覺遠大師,及後輩的空見、空聞、空性,昆侖三聖何足道等等。都是身懷高能的大師。所謂的邪派,高能人物更是豐富。光是明教一幹,自教主陽頂天開始,逍遙二仙,紫白金青四法王,彭和尚鐵冠道人冷面先生說不得等五散人,前後數十位高手,都是當代一絕。後波斯總教派出的各寶樹王,武功也是卓絕。加之玄冥二老,阿大、阿二、阿三、成昆等反派人物,也都是高手序列,讀來也讓人膽寒。
從武功的描述來看,《倚天屠龍記》是衆小說中最為成功的,真真正正讓人看到什麽是博大精深。男主角張無忌最先學會的是九陽神功,從猿猴腹中取出的,也是少林失散多年的寶典,學成後,雖然未能融會貫通,但俨然已是當時江湖一頂一的高手。金老師覺得單一門絕世神功還不足配,于是機緣巧合,男主角又會了乾坤大挪移,這種即使是楊逍這樣的高手,也要十幾年才得練一層的武學,這位年紀輕輕的張無忌不肖半日居然能練上六七層。兩大神功在身,想是夠了吧?然并非如此。金老師又來個要中西合壁。讓張無忌練得明教聖物聖火令上別具一格的武學。
那麽,衆神功在身的張教主,是天下最厲害的人物麽?非也!在少林寺一戰後,峨嵋登頂,一攬衆山小。張無忌雖是對周芷若心有歉悔,手下有所留情,但九陰真經的威力,足以讓所有人畏忌。周芷若,如此年輕,根基并不深厚,能在如此短短數月,有此成就,不能不讓人震懾。他們是最高的高手嗎?不是,顯然,黃衫女子是高過了張、周兩位。看來,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聖火令仍與九陰真經有所差距。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武學巅峰之外,尚仍有巅峰。
情感的天平度量下,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很可愛。表面看來,張無忌是“有為”的。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多少人夢寐已求的天下第一大教明教的教主,進而又成了天下武林盟主,成了天下百姓反元抗蒙的最高統帥。另一方面,他的愛情生活也十分幸運,先後愛上他的姑娘有四位之多。然而,進一步看,張無忌又是“無為”的,甚至是無奈的,他武功雖強,性格其實頗為優柔寡斷,萬事之來,往往順其自然,當不得已處,雅不願拂逆旁人之意,寧可舍己從人。因此,他的情感總是拖泥帶水。最後張的結局,無人知曉。金老師在新修版《倚天屠龍記》後記中寫道:“張無忌最後與趙敏前往蒙古,從此不回中土,但如出現其他偶然因素,周芷若可能去蒙古找他,他可能和趙敏同去波斯找小昭,可能為了明教而不得不獨自回中土辦事,也可能在西域遇到殷離……世事主要是人為的,而張無忌只記得別人對他的好處,于是,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很可愛”。
二、撲朔迷離的情感糾葛
《倚天屠龍記》中描寫情感的片斷着實不少,其中的情侶派對也較多,細看,竟有數對三角戀,為情感戲增添不少看點。
最早期的三角戀:楊過-郭襄-張君寶。書中前三章記述了張君寶如何從少林寺離開,遇郭襄贈送的一對金銅人,領悟到其中精妙的武功後,到武當山開宗立派。這一記述看似有些累贅,但這是後面章節的重要鋪墊。倚天劍和屠龍刀由郭襄父母所鑄,郭襄是知曉其中秘密的唯一傳人。她花了數十年尋找楊過,應該是沒有找到,最後她前往襄陽尊父母遺命,将刀劍帶回峨嵋。從此,引發江湖中對倚天劍、屠龍刀的數百年争奪。而郭襄與張君寶的情誼,也解釋了武當派與峨嵋派的淵源,為後續張無忌與周芷若情感糾葛埋下鋪墊。而書中最懸神的黃衫女子則是楊過的後人,楊瑤琴。她也是對九陰真經研磨最深最精的人物之一。
最無耐的三角戀:楊逍-紀曉芙-殷梨亭。紀曉芙無意中救了落魄的楊逍,卻由此招致了一段糾纏不清的虐戀。她是個很有才華的女子,被滅絕師太很是看重,被授之以師缽。原本有着坦蕩的前程,婚許武當六子殷梨亭,無論是在峨嵋還是在武當,都是有着較高名份地位的人。她的善良感動了楊逍,知道自己救下的是明教左使楊逍後,她試圖逃脫,在與楊逍解不斷理還亂的糾葛中,她竟喜歡上了他。她最後的選擇,讓殷梨亭心酸又無耐。與她自己,卻是不折不扣的悲劇。
最懸念的三角戀:範遙-黛琦絲-韓千葉。頂着“逍遙二仙”名號的光明右使範遙,與左使楊逍的潇灑不羁完全相反,範遙似乎更有些內斂。兩人都是形容俊美,才華橫溢,在明教又身居高位,在當時可謂是“高富帥”的典型。楊逍自诩拈花聖手,是個情場浪子,而範遙的情感則更專一。他唯一喜歡過的,只有黛琦絲。較少有《倚天屠龍記》将“範遙-黛琦絲-韓千葉”三人的情感戲搬上熒幕,而将“楊逍-紀曉芙-殷梨亭”三人情感演繹的較多。特別是93版的孫興與潘儀君飾演的楊逍與紀曉芙将原本配角的三角戀,卻比主角的三角戀更有看點。而事實上書中對逍遙二仙的情感鋪述,文字片斷相差不大。只是楊逍出場确是較範遙戲份較多。而對韓千葉,書中的記述也并不多。只說他是為他父親前來明教找陽頂天尋仇。沒有人知道為什麽寒潭一戰,黛琦絲喜歡上韓千葉的真正原因。想必範遙一定是心碎了一地。書中,範遙似乎是活得最不明白的人之一了。楊夫人早看出他對黛琦絲一見鐘情,前去為他說媒,黛琦絲卻以死相拒,範遙不明白為何。黛琦絲選擇韓千葉,哪怕是與全明教衆為敵,被明教驅逐出,她也無悔。範遙除了心痛外,想來他一定還是不明白。黛琦絲拒自己于千裏,而對相貌尋常、武功未必及他的韓千葉一身相随,他也一定想不通。他一定後悔,早知道當初由他代陽頂天代戰。但假使終究是假使,只能說是他在不對的時間點上愛上了黛琦絲。在黛琦絲下嫁韓千葉後,範遙已心如死灰,為找出陽頂天失蹤原由,主動毀去俊美的容顏。時隔十餘年,當他見到小昭時,他驚訝的不敢相信。因為,小昭與當年的黛琦絲是多麽的相像。足見,他用情之深。
書中關于黛琦絲、範遙與韓千葉三人感情故事着墨不多,但可以想象當年這三人間的情感糾纏應該比張周趙三人更讓人尋味。不過畢竟張無忌才是主角,不少劇中既已有了楊逍的情感戲,若是再來将範遙他們三者的情感戲搬上熒幕,只怕有些喧賓奪主。所以只能留一些懸念給觀衆了。
最難取舍的三角戀:趙敏-張無忌-周芷若。在金庸諸多小說女性角色裏,周芷若是唯一可以和女主趙敏平分秋色的一位。從影視劇衆演員來看,趙敏與周芷若的扮演者,也盡顯“瑜亮情節”。最早TVB的汪明荃與趙雅芝,到85TVB版的梨美娴與鄧翠雯,93臺灣中視版的葉童與周海媚,00TVB版的黎姿與佘斯曼,01版的賈靜雯與高圓圓,等等,衆多美女實力的較量,不要說是男主張無忌看花了眼,連我們這些觀衆也是比花了眼。到底是對趙還是對周,更多愛一分?就好比林黛玉和薛寶釵,翡翠,珍珠,各有偏愛吧。再加上主角張無忌的優柔寡斷,更是難以取舍。
三、為愛勇敢的女子們
《倚天屠龍記》的情感,更多的是女子的勇敢。除了張無忌與四美外,其餘的情感,也是戲中有戲。最為勇敢,當然莫過于趙敏。為愛,趙敏舍棄大元朝郡主的身份和地位,追随張無忌這明教的反賊頭子,公然地與朝廷為敵。最後與父親與自己的兄長訣別,抛棄所擁有的富貴榮華,從此身居大漠,四海為家。這份勇氣應該是遠勝過新革命時期,為追求自由追求理想的愛情的新青年了的。
Advertisement
當然周芷若,為愛也很勇敢。美貌、智慧、才情、心機、癡情,芷若是絲毫不輸于趙敏的。若是考慮家常過日子,講究一日三餐,相夫教子,也許周芷若比起趙敏更适合做個家庭主婦。以對蒙古女子的了解,讓她燒上一桌菜,她一定覺得烤個羊腿會更簡便。而中原女子便不一樣了。她們是最會掌握火候的人了。不僅僅是在烹饪,在日常處理人際時,如何進退得當,如何安排有序,周芷若都是高手。所以,年紀最輕,資歷最淺,武功也較弱的她,成為峨嵋派第四代掌門。她所有的不幸,都緣于她有滅絕師太這樣一個師傅。她與張無忌是最早兩情相悅的兩個人,漢水船邊,芷若對他的鼓勵,讓張無忌一定永記于心。若幹年後,兩人的再次相遇,确定下眼神,即知是曾經熟悉的那個人。然而,滅絕臨終前将倚天屠龍的秘密告訴了她,并将峨嵋掌門之位傳給她,這本已經是個巨大的負擔,卻不知還要她立下毒誓。“若與張無忌成親,生子則代代為奴,生女則世世為娼。”這一違心的誓言冥冥之中已經注定她與張是沒有結果的愛情。不過,她依然逆誓言而行,無論結局成敗。
為愛勇敢的,還有張母殷素素。殷素素是個充滿靈氣與邪氣的智慧女子,也就是這邪氣鑄就了她的鐘情與烈性。這種烈性為她見丈夫亡故後而殉情做了鋪墊。前期,她作為天鷹教堂主參與争奪屠龍刀,誤傷俞岱岩。她明知武當正派人士對明教有偏見,不過遇上張翠山,依然不顧外人,天上地下誓言相随。她跟随張翠山回武當山後,看見殘廢了的俞岱岩,自知自己脫不了幹系,內疚之餘,在張翠山自盡時刻,她也追随而去。可以說,她是全書中最為剛烈的女子,敢作敢當。
紀曉芙,在倚天之中出場不多,着墨亦不多,個性卻最是鮮明深刻。她失身于楊逍,偷偷逃走,卻發現自己已經愛上了楊逍并懷有他的骨肉,她暗自生下孩子取名“不悔”,以表示她不後悔與楊逍這段關系。她與周芷若其實很相像,都愛上一個師傅恨得咬牙切齒的人,都被師傅逼迫殺他。但周芷若選擇在師傅與情郎間周旋,傷殷離,盜倚天,偷屠龍,不負滅絕使命,但另一方面又與張無忌情感糾纏……不過紀曉芙不同,滅絕逼她殺楊逍,她根本不為所動,毅然決然地死在滅絕之手,這種忠貞與氣魄,又是誰能及的呢?
黛琦絲,人稱紫衫龍王,是《倚天屠龍記》中最神秘最絢麗的一朵仙葩。在金毛獅王、白眉鷹王、青翼蝠王陸續出場後,一直在思索誰會是這四大護法王中排位第三的人?到全書中篇,原來所謂戴着人皮面具的金花婆婆竟是消失于江湖十餘年之久的明教第三大護法王,紫衫龍王。而更為神奇的是面具背後的驚世絕顏。她原為波斯明教三聖女之一,端麗難言,姿容絕世,被譽為武林第一美人,所到之處滿堂生輝,看者無不驚豔震動于她的美色。即使人過四十,也絲毫不比周趙二女遜色。可以想象二十年前,會有多美。她恪守波斯明教聖女規條,對任何男子都冷若冰霜,絲毫不假辭色,卻愛上明教教主陽頂天的敵人韓千葉,不惜犯下教規,為愛人叛離明教,自然也是背叛了波斯總教,自知是要受焚身之苦,所以長年戴着人皮面具,以嘶啞之聲僞飾。書中沒有對黛琦絲最後的結局作說明,只說小昭回到波斯總教擔任了教主,而黛琦絲可以免去焚身之責。試想,當朱元璋稱帝後,将明教悉數解散,張無忌攜趙敏,遠跡蒙古,楊逍帶着楊不悔的孩子在天山享天倫之樂,範遙呢?他是否會遠去波斯,找尋黛琦絲嗎?我希望,他會去。
四、四女子間的比較
局中人總是迷糊,不過局外人自有評判。抛開民族的成見,該書中番邦女子更為可愛。四位女子中,兩位是漢家女子,即周芷若與殷離。另兩位是番邦女子,即趙敏和小昭。趙敏為蒙古族女子,小昭為波斯女子,也就是現在的中亞地區。
中原漢家的女子,表妹殷離有些驕橫,倔強剛烈,自小手刃繼母,與父親抗拒,性格有些偏激,芷若表面楚楚可憐,實則隐忍決絕,無論她是情勢所逼,還是非自己本意,但她确實善于僞裝,不及波斯的小昭妹子及蒙古的趙敏郡主來得可愛。
書中的小昭,天真爛漫,可愛大方,善解人意,溫柔體貼,聰明堅強,平時喜歡隐藏實力,實則聰明城府、心機才學不輸周趙二女,她為心中所愛甘居奴婢,端茶遞水。在遇到危機的時候,能夠挺身而出。
而趙敏則是,明豔不可方物,豔麗非凡,時而端嚴之至,令人不敢逼視。精靈俊秀,直率豪爽,具有雄才大略。趙敏的可愛,不是在于她為愛有多麽的勇敢,而是她是位不戴假面具的性情中人。她不做作,不僞裝,繼承了游牧民族的爽朗和豪放,完全沒有中原女子傳統的忸怩之态。她會直截了當地問張無忌她和周芷若誰美,她會毫不掩飾自己對小昭的懷疑,她會在大庭廣衆間吐露對張無忌的愛意。如果說,橫在張翠山與殷素素之間的是正邪難兩立,那麽橫在趙敏面前的,除了正邪,還有更艱難的民族大義,家國情仇。顯然,這些沒有難倒趙敏。另外,趙敏還有三個極具份量的情敵。芷若的楚楚動人,小昭的柔情萬種,蛛兒的情深義重,這三個情敵,個個不可輕視。能在倚天四女中脫穎而出,成為張無忌的最愛,趙敏的确是魅力無窮。
在對女伴的選擇上,張無忌最終選擇了趙敏。應該說周芷若和趙敏都有較高的政治才能,兩人在智慧、美貌、心計、統馭能力等方面,均是旗鼓相當,那麽終究趙女靠何贏得男主的終身追随呢?
個人認為,一是大氣。趙敏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她渴望的,是能像男子一樣建功立業,在草原上自由的飛翔。于是,我們看到明教衆人被她玩弄于股掌之中,六大門派被她一網成擒。書中描述她是“十分美麗中帶着七分英氣,三分豪态”,趙敏在向世人證明,她是偉大的成吉思汗的英雄兒女,她是不輸于任何男子的蒙古女兒。
二是貴氣。趙敏是蒙古皇族的郡主。她的祖先,是橫掃歐亞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她的父親,是執掌天下兵馬大權的汝陽王;她身上流淌着成吉思汗的血液,趙敏是驕傲的。對于這樣一個皇族郡主來說,她自然自小就見識過什麽是最好的。這點是周芷若、殷離、小昭等其他三位不能與之比拟。
三是勇氣。與之前所分析的,在蒙漢民族的溝壑面前,趙敏舍棄榮華富貴,甘願與心愛的人浪跡天涯,這對于一個從小錦衣玉食的郡主來說,難能可貴。糞土王侯,只為轟轟烈烈地愛一場。
四是霸氣。她是堅定的我的命運須由我自己來主宰理念的人。對待愛人,趙敏絕不會說“我可以不和他在一起,只要他幸福”,也絕不會說“今生若無緣,來生我們再厮守。”她所愛的人的幸福,必然要有她的參與。
張無忌若不娶趙敏,那可真的是他的不對了。
五、兩位蒙古公主的比較
在金庸所有作品中,除了趙敏這位蒙古公主外,還有位蒙古公主,即射雕英雄傳中的華筝公主。這兩位公主都擁有着無尚的財富和榮光,但最後的結局和命運卻相差甚遠。
華筝最後是孑然一身,遠赴西域,投奔兄長拖雷。她最後讓雕兒給郭靖帶信:“我師南攻,将襲襄陽,知君精忠為國,冒死以聞。我累君母慘亡,愧無面目再見,西赴絕域以依長兄,終身不履故土矣。願君善自珍重,福壽無極。”那對送信的雕兒也跟随了郭靖夫婦,從此也未再飛回蒙古。
趙敏最後的結局,書中雖未明說,不知去何方,但肯定是攜手張無忌,海角天涯。有可能去冰火島,或者是去蒙古大漠,或者是遠走塞外,總之是與張無忌,相伴相守。
相比之下,趙敏要幸福得多。
華筝與趙敏都是蒙古貴族出身,他們的父親都是蒙古王朝最高的軍事統帥,她們自己也是手握軍機要務。她們的共通之處,在于都愛上了漢族男子,并且這漢家男子與他們父親的族人處于永恒對立的陣營,民族間有着不可調和的矛盾。
不過從出場來看,這兩位公主,華筝要占有先機許多。首先,華筝與郭靖是青梅竹馬長大,彼此間有很深的情誼。彼此間也很了解對方的脾氣習性。華筝與郭母情同母女。郭靖與其母親累受鐵木真與華筝的恩惠。因此,郭靖對華筝一定是感恩的。而張無忌在光明頂一役後才與趙敏相識,且趙敏是張無忌四位紅顏知已中最後結識的一位。即使綠柳山莊,兩人開始有情愫,但張無忌對這位蒙古郡主的身份始終有所芥蒂。
其次,在郭靖離開蒙古前往中原為父報仇時,他已經被鐵木真封為金刀驸馬。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說,他與華筝算是已經訂了親有婚約在身的兩個人。而後的黃蓉,應該算是第三者插足。于情于理,華筝都是占有主動權有先機地位的人。而趙敏卻全然不同。在她之前,化名為曾阿牛的張無忌當着衛壁及衆峨嵋弟子面,許諾會娶殷離為妻。在靈蛇島時,殷離為芷若所“害”,張無忌埋葬立碑時,上面也刻着“愛妻殷離之墓”,足見張無忌對這個表妹是許下過三生之約。而後,他又與芷若訂下婚約。兩人約定要白頭到老,這份約定是在中原武林各大派及全明教義軍的見證之下。趙敏卻在張周成親之日,大鬧婚宴,将張無忌成功卷走。從這點來說,趙敏是不折不扣的第三者甚至是第四者了。
趙敏的情感優勢遠不及華筝,她是在周芷若、殷離、小昭之後進入張無忌感情生活的人,對張無忌來說,她是最晚到來的那個人。但最後她是贏得全局的人。
首先,從性格來講,她遠較華筝要主動的多。趙敏是所有女子中,最主動追愛的人,也是最具霸氣和大氣的一位。從她喜歡上張無忌那一刻開始,她始終主動追随。從綠柳山莊後到萬安寺,一直到張無忌穩定明教後,決心前往冰火島找尋義父。趙敏主動提出要跟随前同去。她所做的一切無非是要張無忌明白,她對他的一片感情。
而華筝更偏向被動,她在郭靖封為金刀驸馬回中原之後一直在蒙古靜靜等待郭靖的歸來。也許她也想陪郭靖一起來中原,但可能礙于江南七怪,又或者離開錦衣玉食的生活有所顧忌。而當她與拖雷一道微服來宋,彼時,郭靖已結識黃蓉,并兩情相悅。華筝見後,傷心不已。但彼時,華筝并未完全處下風位置。他與拖雷、哲別感情深厚,對華筝依然很好,而江南七怪卻對黃蓉甚有敵意,堅持要讓郭靖離開這“妖女”。但随着拖雷、哲別回蒙古後,華筝也跟随回蒙古。若是換成趙敏,她絕不會撒手而去。她也絕不會讓自己在離中原遠離萬裏的蒙古包裏苦苦等待。自然,她要比華筝有手腕的多。
其次,從顏值來說,趙敏要美上很多。也許華筝是鐵木真親生女,留有蒙古最正宗的血統。所以長相上,骨骼健壯,身材結實,粗眉濃眼,一幅草原民族的粗犷形象,不符合中原男子對美女審美的觀點。而趙敏是經歷了元朝近百年的血親糅合,而且元朝後期統治者不斷漢化,趙敏的裝束和形象,以及加上漢文化的熏陶,她連自己的名字也改為漢字的趙姓,她在容貌舉止、談吐風雅上已與漢家女子無甚異樣,加之她明豔不可方物,豔麗非凡,即便是以反抗蒙古入侵捍衛漢家領土的明教衆人,也不得不承認她的美貌與智慧。
最後,愛情的到來,只有合适與不合适,而沒有時間先後。在所有的小說中,與男主從一開始一直走到最後的,似乎只有《神雕俠侶》中的楊過與小龍女,而其他的,都經歷了相聚相散。側面印證了最好的愛情,是彼此間最合适,與時間的先後無關。就像郭靖已經是金刀驸馬,但因為種族的矛盾,他一定會回到漢人陣營,相比華筝,黃蓉無疑是他最合适的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