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弘昌十七年四月初, 禮部在宮中主持瓊林禦宴, 宴請一甲三名及諸位進士。
暮春夏初交接之際, 殘紅還未褪盡,綠意已經漸濃,藕池中的荷葉嶄露頭角,漸漸舒展開了柔嫩的葉尖。瓊林禦宴說是宴會, 倒更像是士子初入仕途的第一場社交, 其中達官顯貴物色有潛力的後生——或拉攏陣營, 亦或是有意結親。
宴席的最西端遠遠的擺了七八張小案幾,入座的是兩名年少的公主及朝中未婚的貴女,俱是穿着鮮妍的衣裳、描着最精巧的妝容,以團扇遮面,湊在一塊笑盈盈地觀望着年輕英俊的文武狀元及進士。
礙眼的,裏頭居然有花孔雀似的薛晚晴。
姜顏穿着深藍圓領的大袖袍, 頭戴垂翼烏紗帽, 帽檐有太子賞賜下來的銀葉絨花, 深青腰帶,皂靴, 幹淨利落, 乍一看還真分不清是位英氣的女子還是過于嬌俏的少年。薛晚晴旁邊,有位容貌溫婉的淺黃衫少女一直用眼睛瞄姜顏,想必是某位不知內情的官家小姐将她當做俏郎君了,正暗送秋波呢!
可惜自己終究不是男兒身,為了避免對方一腔芳心錯許, 姜顏只好起身離席,準備去找程溫談談。
阮玉曾經周濟過程家,若程溫念及舊情,肯用禦賜金牌為阮玉翻案,那事情就會好辦許多……不過,這只是姜顏的一點期望而已,畢竟如此一來,程溫勢必會與薛家樹敵而影響仕途升遷,她沒有理由要求程溫必須幫這個忙。
如此想着,她穿過衣香鬓影、觥籌交錯的人群,在文華殿門外的海棠樹下見到了周轉在朝中衆臣之間的簪花狀元——程溫。
他真的很不一樣了,仿佛脫胎換骨般的變化。從前在國子監,程溫因穿着寒酸着實算不上英俊,最多只能說是‘相貌溫和’,可當他穿着這身鮮妍的狀元袍,挺直背脊游刃有餘地周旋在有意求親的衆臣之間時,姜顏才忽的發現他的氣質有些許陌生……
仿佛更沉穩,也更耀眼,只是嘴角得體謙遜的笑容不曾到達眼底,陌生到叫人猜不透他內心中的想法。
他耐心地同每一位朝官寒暄,沒有看見久久伫立在道旁宮牆下的姜顏。
那麽多人圍着程溫,姜顏也沒法同他商議,站了一會兒便轉身離去。誰知一回頭,便見由兩名內侍護送而來的太子朱文禮。
姜顏忙退至一旁行禮。
朱文禮也瞧見了她,肅然的面上有了些許笑意,單手虛扶,示意她起身道:“你穿上這身衣裳,倒也像模像樣。”
姜顏直起身,笑道:“臣就當殿下是在誇臣了。”
朱文禮搖了搖頭,似是無奈道:“瓊林禦宴,別人都是忙着結交權貴,你怎的獨自跑這兒來了?”
“散心。”陽光和煦,姜顏眯了眯眼,“殿下呢?”
“散心。”朱文禮也道。
兩人沉默了一會兒,遠處的程溫已經離場,姜顏忽然道:“說起來,臣應該謝謝殿下。”
朱文禮濃黑的眉一挑,疑惑般‘哦’了聲。
“若沒有殿下的暗中支持,我走不到今天這個位置。”姜顏朝他攏袖一躬,“多謝。”
“你能走到今天這個位置,靠的是你自己,與我無關。我若真能幫你,阮玉那案早該了結了。”朱文禮輕笑一聲,用十分誠懇的語氣道,“其實,我很佩服你,因為你明知不是所有的努力都可以得到公平的回報,卻仍會不計得失一往直前,而我……而我光是看到父皇漠視的眼神,便已心灰意冷了一萬次。”
說罷,他望着文樓檐下懸挂的風鈴,若有所思道:“若不是有母後極力斡旋,我怕是連東宮的位置都坐不穩。”
不知為何,姜顏總覺得朱文禮今日有些惆悵。
記得國子監考課初見朱文禮之時,姜顏對這個文質彬彬、濃眉大眼的少年郎印象頗深。她仍記得當自己的策論贏過苻離時,朱文禮臉上的錯愕和好奇,生動爽朗,全然不似如今這般平靜慘淡。
姜顏知道他在憂慮什麽。
父皇不喜,生母病重,一旦皇後薨去,皇上或許會鏟除薛、張二家,将朱文禮的親信連根拔起,重新扶植允王上位。
畢竟,允王朱文煜才是他最疼的兒子。
橫亘在朱文禮心中的,是母親病重的悲哀和太子之位不保的惶恐。
姜顏輕聲道:“殿下不必妄自菲薄,連臣這般的小人物都知曉殿下賢名,朝中肱股之臣自然也會站在殿下這邊,協助殿下激濁揚清、整肅朝綱。”
朱文禮只是笑笑。過了許久許久,他才嘆了一口氣,緩緩道:“姜顏,我要成婚了。”
風拂落枝頭的最後一片殘紅,落地無聲。
姜顏沒有問是誰家姑娘,只側首望去,見到朱文禮說這話時出乎意外的平靜,仿佛歷經一夜風雨,早已有了抉擇。
瓊林禦宴過後,便是簪花游街。
文武狀元及榜眼、探花騎高頭大馬、手持馬鞭和玉如意經由錦衣衛和禮部人員陪同,,從宮門外出,沿長安街至上元街游覽一圈,再從朱雀街返回。
紅綢花亮堂喜慶,唢吶鑼鼓喧天,姜顏一手捏着缰繩,一手拿着鹿皮綴花的小馬鞭,騎于棗紅大馬上極目望去,只見街上、道旁、樓上到處都是烏壓壓的人頭,幾乎萬人空巷,圍觀新科進士打馬游街。
直到這一刻,姜顏才明白那日苻離所說“不許你接別人遞來的花和帕子”是何意思。
只見道旁和樓閣上簇擁的少女們紛紛抛下手中的各色鮮花和帕子,大多是朝着武狀元和程溫去的,若鮮花落在了狀元郎的懷中,她們就會掩面偷笑,趁着熱鬧脆生生喊上一句:“郎君,接着奴的花,便是奴的人啦!”
連姜顏身上、帽上都落了不少,鼻尖全是濃郁的花香,弄得她在馬背上連打了幾個噴嚏。街上人多,馬匹走得又慢,才剛過了上元街,姜顏已是滿懷的梨花、杏花、海棠花,甚至是各色精致豔麗的絹花……有些花束上還綴了一條紅繩,繩子上挂着熏香的印花紙片,上書求愛者的姓名。
趁着人多熱鬧、誰也不認識誰,閨閣少女們也徹底抛卻禮教束縛,恣意大膽。樓上還有少女不住地朝姜顏揮手,調笑道:“探花郎!看這裏看這裏!”
更有甚者,一名唇紅齒白的少年也擠開人群,将一束絹花擲在姜顏身上,含情脈脈地望了她一眼又紅着臉跑開,引得衆人哄笑不已。
那名少年并不知姜顏就是女子,只當她是名同道的清秀精致少年,弄得姜顏哭笑不得。
兩個時辰後,簪花游街總算結束,姜顏抱着滿懷的鮮豔花朵長舒了一口氣。
去禮部歸還了馬匹和服飾,唯有幾束漂亮的絹花無處安放,丢了又十分可惜,姜顏便将其抱在懷中。誰知才剛出了宮門,便見頭戴大帽、一身錦衣衛戰襖的苻離快步走過來,長臂一伸,奪走了姜顏懷中的絹花,轉而将一束粉白點綠的海棠塞入她懷中,面色不善地問道:“不是不許你收別人送的花麽?”
姜顏愣愣地接過他強行塞入的海棠花束,半晌才反應過來,笑吟吟道:“別的花我都丢了,唯有這幾束漂亮又貴重,想轉手送給你的。”
日落西斜,空氣成了暧昧的暖黃色,魏巍宮門之下,年輕俊逸的錦衣衛面帶嫌棄:“別人送的,我不要。”
就知道他會這般反應。姜顏聞了聞手中的海棠花束,“不過,你這花我甚是喜歡。”
兩人并肩而行,苻離側首望了她一眼,問:“你可知簪花游街時接受他人所贈之花,意味着什麽?”
“自然知道。”姜顏晃了晃手中的花束,對着苻離意味深長地笑道,“意味着你心悅于我嘛!”
“你知道便好。”苻離面色不動,眸子卻柔和了許多,在夕陽下成了通透的琥珀色,舉起手中的絹花道:“這些廢物,我替你丢了。”
“哎別!給我罷。”見苻離面露不悅,姜顏忙解釋道,“阿玉以前最喜歡賞花的,留着送給她也不錯。”
苻離這才神色稍霁,勉強道:“你要去看她?”
姜顏點頭。苻離硬生生收回想要扔花的手,低聲道:“我送你前去。”
……
意料之外,姜顏在尚書府門前見到了一身藍袍的程溫。
程溫正将幾包油紙包着的藥材挂在阮府緊閉的門環上,見到姜顏和苻離前來,他并無被撞破秘密的慌亂窘迫,只是微微颔首致意,當做打招呼。
“原來,趙嬷嬷所說的每月初一給阮府送藥之人,竟是程溫。”姜顏頗為訝然。畢竟在程溫中狀元之前,他的家境皆是頗為貧寒,不知這些買藥的銀兩都是從何而來……
不過,他這般記挂阿玉,是否意味着金牌伸冤有望?
正想着,程溫已經緩步走到二人面前,朝苻離和姜顏一拱手,溫和道:“大公子,姜姑娘。”
“元亮兄,恭喜。”姜顏回禮。
“同喜。”程溫微微一笑。
“你這是……?”姜顏朝門環上的藥包擡了擡下颌,疑問道。
“啊,那個是些偏方。”程溫道,“以前舍妹昏迷時,用這些藥頗有效果,就想着興許對阮姑娘的病有幫助。”
“有勞你費心了,我替阿玉謝謝你。”太陽滾落山坡,暮色侵襲大地,阮府的家丁出門懸挂燈籠,看到姜顏、苻離和程溫站外門外,怔了怔,放下燈籠遠遠作揖。
不知沉默了多久,姜顏吸了口氣,正不知如何開口,一旁的苻離卻先一步說出了她想說的話語:“程溫,若你願意,可否借金牌令給阮玉一用?”
話音剛落,姜顏和程溫同時望向苻離,一個錯愕,一個平靜。
錯愕的是姜顏,平靜的反而是程溫。
他似乎早就料到如此,只是輕輕勾了勾嘴角,明明是在笑着,卻又不像是笑,道:“大公子想借禦賜金牌令,求聖上徹查薛睿?”
“是。”苻離道,“此乃不情之請……”
“抱歉,我不能。”程溫依舊微笑着,平平淡淡地抛出一個驚天秘密,“我要定親了,與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