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part1
我在西藏,拉薩,海拔3650米。
當飛機第一次在這片土地上着陸,我意識到,“呀!這就是傳說中的貢嘎機場。”當然是由來已久,不然,我不會稱其為“傳說中的”。它由來于池莉的一篇小說《讓夢穿越你的心》,比起衆多偉大的作品,《讓》自然是不足挂齒,可我偏偏記得它。你知道,人的一生會閱讀很多小說,好的、壞的,香的、臭的,但能給你留下記憶的,卻是寥寥無幾;對于我等中文系科班出身、又專事文字工作的人而言,則更是如此。可是偏偏,我就記得《讓》,不但記得裏面的人物、故事,還尤其記得末尾的詩——
如海洋如星空的草原呵
如牧歌如情人的草原呵
我永生永世的愛戀
深入并且遼遠
曾幻想能在最為動心的那刻死去 ……
但為了什麽終于不能
為表喜愛,還心血來潮為它唱和了一番:
當我聆聽海洋與星空的對話
當我走向牧歌,奔向心中的情人
一次再一次地罹難
一次又一次的艱難
但我終究是無悔啊,
所以,只能一如既往 ……
當我游走在小說世界帶來的幻想之中,身旁的倩兒絲毫不理會我——她是陪我出來旅游的,不是陪我出來遐思無限的。這一點,她十分明确,所以,絲毫不與我做精神上的交流,只是固執地,頂着烈日驕陽,滿大街地尋人問路。被詢問的人,也多是游客,有的搖頭,有的側身,總之,倩兒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而我,悠閑地躲在陰涼處,看烈日炎炎。
Advertisement
晚七點,我們最終找到了那家網訂的客棧。幾個藏族文字組成的名字,唯有最後兩個字我認得:客棧。入住的當晚,我就高反了,因為高反得不明顯,我還一度認為是疲勞,所以,早早進房睡了覺——幻想着第二日便能容光煥發、精神百倍。
事實上,第二天起床,我的高反更為嚴重了:一個頭暈成了倆,四肢乏力,心律不齊。老板娘熱心地囑咐道,“多喝水,跟家待着,哪兒也別去了。”對此,我一籌莫展;而倩兒,簡直欲哭無淚。她說,“你朋友圈那些照片,都是蒙人的吧?不都把三山五岳踩腳下了麽?怎麽一來西藏,就倒下了?!”我極力想反駁來着,可胸口稍一用力,便覺五髒六腑皆如翻江倒海,擺擺手,裝可憐:“少說話,我喘不過氣了。”
在拉薩的七天,我暈暈乎乎地睡去了六天,剩餘一天,我和倩兒一塊兒到超市買了一些土特産,預備帶回去孝敬父母。等于說,倩兒攢了一年的年假,竟陪我在拉薩的客棧裏虛度了過去,這事兒,無論誰聽了去,都會替她喊冤。所以,自拉薩回來,倩兒就與我絕交了。她說,“你就一大坑貨!哼!”挂完電話,我也生氣了,一切又不是我的自願,憑什麽武斷地叫我“坑貨”?!...這年頭,特不愛別人叫我“貨”!
我在西藏,拉薩,海拔3650米。
這一次,我一個人前行,少了另一個人的牽絆,感覺自在多了。
這一次,我沒有就貢嘎機場,無限回味《讓》的故事,因我帶上了一本《池莉經典文集》,要回味的話,等到了客棧,直接拿出來閱讀就好。同時,我還帶了好些書:《百年孤獨》、《鐵皮鼓》、《穆旦詩歌選編》、《顧城詩集》、《青銅時代》.....總之,我把喜愛的書都帶了來,我簡直不是來旅游的,而是到此定居的。
客棧還是那家客棧,老板娘還是那個老板娘,她見我一臉疲憊,連忙說:“趕緊回屋休息,別又高反了。”我沖她咧嘴一笑,“這回不那麽容易了,我提前喝了一個月的紅景天。”老板娘問,“你這次來,打算住多久?我好提前安排。”“你給我算便宜一點,我就多住一陣子。”“二十塊一個床位,還不叫便宜?!”“我預計一年半載不會回去的,二十塊錢一個床位,對我來說,也是一筆昂貴的開銷了。”“真住那麽久?”“真。”“那十塊錢一個床位。”都說東北人豪爽,也有人說四川人耿直,但行走江湖這麽些年,我仍堅定地認為,還是陝西人靠譜兒,我沖那位陝西老板娘深深地鞠上一躬,“您仗義。”...
就這樣,我一個人在拉薩,過上了漂泊的日子。
這樣的日子是孤單的,也是另類的;但孤單和另類都不是我所追求,我只想尋一處平靜安寧的地方,好好讀讀書、寫寫字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