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安利希望小學
淩彥還真不怕失寵。他得寵不是因為容顏,只要他還有用,就不會輕易失寵,遠離寧家對寧辰來說反而更安全。
重要的是皇帝還沒想對寧家下手,只想讓寧大人出出血。淩彥很樂意幫他這個忙,順便出一口氣。
黃公公走在前面,幫他挑起馬車的帷布請他上車。淩彥真心實意地說:“勞煩公公今日跟我跑一趟。”
黃公公機警地回答:“娘娘不必擔心,老奴必将一路所見如實彙報,不叫娘娘受委屈。”
淩彥笑着搖頭,坐進馬車。
皇家的馬車就是好,軟和,一點都不擔心颠簸,面前的小幾上還放着茶點。淩彥一邊長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邊開心地吃着甜點。
回宮的路上下起了小雨。古代自然有諸多的不方便,但他也漸漸體會到了一些古人生活的樂趣。譬如留得殘荷聽雨聲,他那宮殿後頭正好是一小塊荷塘,每晚下雨時,滴答滴答,意外的和諧。
只是他不免會想起那些慈善堂的幼童,屋舍潮濕,不知被褥是否足以取暖。
淩彥早令太監将他的家當都換成了金銀存放,雖然是杯水車薪,但也要略盡一份心意。
淩彥剛回到宮裏,就被通知:“許妃娘娘等您許久了。”
淩彥還在奇怪,許妃與他時常來往,但大都是談論書本學問,來了見他不在也就回去了,如今等着他,定是有要事,可是有時什麽事呢?
淩彥納悶地入內,與許妃互相行禮。“今日我歸家,勞你等待許久,可有什麽事?”
許妃看了看周圍的宮女,表情有些焦急。
淩彥更奇怪了。他們一男一女,為了避嫌,每次交談都有宮女在,可方才許妃的意思卻明明是叫他屏退左右。
雖然納悶,淩彥還是照辦了,只留下許妃身邊人。
“寧辰,你要小心。”許妃直呼其名以示鄭重,開門見山地道明來意。“我聽說你為陛下參詳政事,何況你近日得寵,萬妃對你記恨已久,我今日見她往陳妃宮裏去……哎,總之,你千萬要提防。”
許妃說得含糊其辭,淩彥卻聽出了陰謀的意味。他先是鄭重其事地應下,又再三感激她前來報信。
說起來,淩彥從沒清過他宮裏的下人。主要是為着皇帝便于監督他的一舉一動。不過現在看,他無心宮鬥,卻不代表別人不把他當作目标。
淩彥低下頭喝了一口茶,神情淡淡。【系統你先告訴我,我在異世界會死于非命嗎?】
【這個……如果脫離這世界以前就意外死亡,只能判定為任務失敗了。】
【那寧辰呢?】淩彥的心裏咯噔一下。
【自然也死了。】
淩彥放下茶碗,心裏已經有了成算。
過了一天,皇上才在晚間來了。“朕已經聽說了寧大人的所為,”皇上一到,先按住淩彥的胳膊制止他行禮。“你在寧府待着,可受了委屈?”
委屈不委屈,那也是寧辰說的。淩彥低眉順眼,看不出一絲委屈。“臣為子,不可言父之過。”
說着不言,卻字字誅心。
皇帝卻輕松地笑了。“朕實在是慶幸當初選你入宮。”
淩彥又被提醒了一次自己已經是妃嫔的事實,還沒來得及問皇帝這話是何意,就聽他又說:“朝中已經提出了選皇商了,雖然還得撕上一陣子,不過第一座蒙館已經可以開始議起來了。”
“自然,這有你的功勞。”
淩彥一面唏噓這位的執行力超強,動作太快,一面感慨抱上皇帝的大腿就是快活,做任務都不用自己想到頭禿怎麽實行,說服皇帝一個人就行了。“臣不敢居功,能為陛下分憂,乃是分內之事。”
“一萬銀兩……寧大人也真是舍得。”皇上嘴上說的一本正經,眼裏卻有一絲調皮。
看來寧大人也是能屈能伸的典範。淩彥悄悄偷笑。“自然是被陛下的仁德打動了。”
他們倆惺惺相惜,互相吹捧一番後,皇帝拿起工部的地圖,給他看選址。“第一座蒙館先建在京城。”
“我們先辦個實驗班,啊不對,這應該叫做實驗小學。”淩彥摸了摸下巴,另外攤開一張紙,寫下希望小學四字。“不必多好的地段,畢竟有許多寒門子弟,關鍵是要清淨,要敞亮。”
“希望小學,何解?”皇帝問。“難不成是要他們專學經文訓诂麽?”
“這裏的小學與大學相對,指的不是訓诂音韻,而是《大戴禮記·保傅篇》中的‘及太子少長,知妃色,則入于小學,小者所學之宮也。……古者八歲而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焉。’”淩彥的普通話語調輕快,咬字清晰,念起古文更是讓人感到韻律十足。
周代的貴族子弟從八歲入小學,十五歲束發入大學。只是後來這兩個詞的意思漸漸發生了變化,至近代才回歸原本的意思。
皇帝聽得連連點頭,似乎頗為信服。“那希望呢?”
“心有希望,常懷不足。”淩彥不知道最開始題寫這個名字的領/導/人是怎麽想的,但他覺得這八個字就是他心中最佳的注解。
這一次聽到回答後,皇帝屈指,似微微有些不滿。淩彥倒也理解,此處希望應釋義為欲/望,如朱熹言債負既足,則又生希望,愈肆誅求。欲/望從古至今都不是什麽好詞。
“陛下能予他們衣食屋舍,然而卻不能照拂他們一生,究竟能否讀書識字,習得一技之長,要看他們自己是否有心。”
“臣願他們常懷希望,常有不足,時時記得上進。”
皇帝終于展顏。“這名字聽着雖然沒那麽雅致,可是意思到底是好的。也虧你有心想出這麽一個名字。”
【厲害啊淩老師,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皇帝剛誇完,系統又出來與他商業互吹了。
【不客氣,你當我這些日子的書白讀的麽?】淩彥與許妃講學,讀了不少書。他可是為了這個名字提前下過功夫的。
皇帝又停頓了一下,才咳嗽一聲,說道:“不過那些個天竺國佛教的書,還是少讀為妙。”
淩彥這才明白過來,他剛剛所說的那句釋義希望的話是出自天竺的《百喻經》。原來皇帝剛剛的凝重不快是因為他看了這書。他只好辯解道:“臣不過見它有趣,便随手翻一翻,并沒有認真看過。”
淩彥怕皇帝又想起把他扔到國子監接受教育這件事,趕緊說道:“陛下可否說說這第一座希望小學該如何建設?”
“朕還沒下旨,你倒是把這名字叫起來了。”皇帝嘴上這麽說,唇角卻翹着,淩彥也就心靈神會,推波助瀾。
蒙館怎麽建設,皇帝自然會和戶部、工部的官員商量。而淩彥還有一大堆意見要提:
“老師是最重要的,臣看那些個舉人,不參加進士,在吏部候選選官,也有一等幾年的,不如動員他們去。反正只要肯出錢,不愁請不到人。”
“改一日兩餐為一日三餐如何?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多加一餐,每餐少食,更為健康。”不僅是孩子們,淩彥被餓的早就有話要說了。
“每日要有豆漿雞蛋,補充蛋白質……哦就是補充體力的意思,臣咨詢過禦膳房調理之法。”牛奶在這個時代太過奢侈,豆漿卻易得,至于口感……就湊合一下了。
“臣以為最好為他們定制相同的衣裳,如國子監的儒衫那般,不過可以貼身簡便一些。既避免那些自己送進來的孩子衣衫褴褛心中自卑,也可使他們對彼此更有集體感。”淩彥早就摩拳擦掌,想欣賞孩子們穿校服戴紅領巾了,後者有點勉強,前者倒是容易實現。
“廣播體操!哦,臣編制了一套長拳,名為廣播體操,叫他們可以對照練習,強身健體。日後說不準就有人要去做勞力,或者為軍士,為陛下殺敵立功。再說就算是讀書人,太過瘦弱,在貢院裏也不知能否受得住。”淩彥睜眼說瞎話沒帶怕的。怕什麽,雛鷹起飛舞動青春他都是練過的,再不濟第一個世界的廣場舞直接搬出來!
“操場……最好除了房舍,還有一塊地方能讓他們舒展筋骨,打一打長拳,跑一跑步。”
“圖書角,書籍還是最難得的。臣提議館內設一室專為藏書,孩子們皆可借閱抄寫。臣曾借閱陛下禦書房的書,勞宮女抄寫,這些典籍若能流入平常人家,也可造福千萬人。”
皇帝的表情變幻莫測,“寧卿啊寧卿,你是早有準備吧?”
淩彥只能撓頭裝作傻笑。
“朕看你心思細,法子多,不拘一格,倒是比六部那些個官員更體貼。不過,慈善堂你雖去過,國子監卻是沒見過的,改日便準你去參觀國子監,既了了你一樁心願,又可為辦學積累一些經驗,如何?”
淩彥……自然是恭敬不如從命,只有點頭了。
眼看天色不早,太監又要來催促回宮,兩人卻都有些意猶未盡,皇帝便幹脆地說:“今日留宿寧妃這裏,你們不必催了!”
淩彥,和随行的宮女太監一起石化了。
這就,留宿?留……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