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安利數理化
這個活,淩彥當仁不讓把墨清拉下水幫忙了。
淩彥一走出禦書房,就反手抓住墨清的手腕,一路走着都不肯丢。墨清渾身僵硬,又不敢在宮殿裏與他拉拉扯扯,只能随他去。
其他大臣們只當他倆一起入仕,私交不淺,笑過之後走到宮門便一一離開,只留下他們倆。墨清警惕地看着淩彥: “叫我幹嘛,我忙着翻譯書呢,你都快把我累死了。”混熟了之後,淩彥發現這人不僅身上一開始的傲氣無影無蹤,甚至還不時流露出無賴的神情。
墨清說的倒是實話。知道了這位懂英語後,淩彥就沒少壓榨他,一開始還是客客氣氣的,後來就幹脆得多了。數學的基本讀物已經有不少了,物理才是要抓緊的:杠杆原理,浮力定律,凸透鏡成像,折射衍射,勻速勻加速運動,牛頓運動定律……事多着呢!
不過,淩彥也就在心裏愧疚了兩秒鐘,就又打起精神說服對方一起背鍋:“這可不行,這是陛下交代的任務,再說,你不是對這個感興趣麽?”
“交代給你的!”墨清這個“你”字咬得很重,還刻意拖長了一點。終于感興趣,那簡直不值一提。
兩位推推搡搡,一路從宮門走回了翰林院。
巧的是剛進門,就有人叫住淩彥問道:“吳修撰,這麽巧,我正想找你呢。你說說,這個詞何解?”來人的語氣很不客氣,墨清臉上的笑已經漸漸淡了下來。
淩彥一擡頭,眼睛就亮了,露出一個熱切的笑容。他還沒來得及找其他外援呢,這些人自己就送上門了。
來的人是同他們一道入仕的,夷文館的學生,與墨清也算是師出同門了。他們被淩彥壓下去,原本就不甘心,聽到墨清對淩彥大家推崇推崇,還誇贊他還懂兩門夷文,就更加不服氣,這是專程找茬來了。
淩彥一掃那詞彙,不認識。他英語沒有西班牙語那麽專業,高考以後就應付着過了四六級。如今早忘光了。不過,這都不重要。
“原來仁兄還懂夷文,這真是太好了!”淩彥順勢親昵地握住對方的手,“今日陛下方才下令我等翻譯夷文典籍,我正愁人手不足,缺乏你這樣的人才呢!”
被淩彥一把摟住的學子有些反應不過來。“這,這怎麽能随随便便就定了!”
“這怎麽能說随随便便定了?仁兄指的這個詞如此艱澀,卻還能讀下去,可見才華橫溢。”淩彥驚嘆,“難道不願為陛下分憂嗎?”
“我,我……”那學生又不敢說不願為皇帝盡力,這麽一含糊,就被淩彥帶到了溝裏。
那學生求饒地看向墨清,還望這昔日同窗手下留情拉他一把。然而墨清自己都是被淩彥拉進坑底的,對于更多小夥伴跟着自己一起摔進坑,自然是樂見其成。于是他拍了拍這學子的肩膀,笑眯眯地說:“正好,我這裏有一本介紹光學的,可以勻給你。”
墨清不僅要坑一個,還要坑一片。剛剛淩彥與人交談時,墨清就注意到了周圍有幾個昔日同窗探頭探腦,竊竊私語。這會,淩彥徑直走上前,挨個拍了拍他們的肩膀,語氣輕快地說:“諸位都是心懷天下有才之士,想必都是要盡一份力的。”
那幾人讪讪笑着,眼神閃避。墨清由不得他們推诿,直接走到自己的位置上拿出書,分了出去。至于不通夷文的,墨清也不打算放過,“我知道範兄字寫得極好,正好可以謄抄書稿獻到禦前。”
這是皇命,原本就要分派,翰林院學士也不怪淩彥和墨清擅作主張,反而在一旁笑眯眯看戲。等這一出鬧劇結束後,看熱鬧的人灰頭土臉走開了,墨清桌邊的書也少了一大堆。他才說道:“皇命自然要緊,不過也不可耽誤了爾等本職。”
翰林院原本就是個清閑的地方,他們這群沒有官銜的學生,更只是跟着學士們讀書寫詩的,有什麽本職呢。那些學子只能趕鴨子上架,怏怏地開始翻譯了。
淩彥沖着墨清挑挑手指:“澄明,我都找人替你分擔翻譯了,你還不來幫忙麽?”
“什麽叫你替我分擔,分明是我幫你把工作分派出去了吧?”
說到底,墨清也就占一占嘴上的便宜,真正等到翰林院散值,還是乖乖跟着他去了一趟工部。
在翰林院,淩彥便開始着手查找資料。如果不是這麽一次奇遇,淩彥可能一直不會知道,原來中國人這麽早就開始使用煤炭了,這并非架空世界的虛構,而是在《史記》裏記載得明明白白:“至宜陽,為其主人入山作炭。”
蒸汽機燒煤炭将水燒成蒸汽,推動活塞将內能轉化為機械能。這一句話已經是淩彥知道的全部了。他上一次見到蒸汽機這幾個字都是好幾年前高中時代學習工業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機的時候,至于瓦特,做了什麽來着?
淩彥窮盡所能回憶從前,看見身側的墨清依舊一副自信沉穩的模樣,忍不住穩:“你知道我們該怎麽做?”
墨清輕輕一揚眉,“這不是我該問你的嗎?”
淩彥在禦前奏對時大放厥詞說什麽提高功率效率,到了挖了坑還是要自己填。
工部的大人似乎也沒指望他們真的做出什麽來,只是皇命難違,給兩人準備了一臺小型的蒸汽機供他們觀摩,此外還撥了一個匠人聽他們指揮。
兩個讀書人沖着蒸汽機團團轉,淩彥蹲下來研究,覺得這玩意和自己印象中的不太一樣。鍋爐還是那個鍋爐,但是好像,少了點什麽?
“陛下今日的意思,約麽是要開戰了。”墨清站在他身側,突然耳語。淩彥知他意思,不動聲色地回了兩字:“練兵。”
皇帝在召見他們時談了許多奏對時各家提到的想法,對于淩彥說了諸多的,也是當日的主旨和練兵卻只字未提,明擺着要背地裏讨論。
“糧食,水運。”墨清的嘴唇翕動,迅速給出兩個關鍵詞。
淩彥也迅速明白了墨清的意思:以墨清的算力,恐怕已經計算過,邊關屯的糧食不足支撐,然而陸運太慢,運糧又需要大批人、馬,等運到恐怕都消耗一半了。所以唯有水運。
水運,需要船,需要更高效的蒸汽機。
兩人都沉默了。淩彥折騰着鍋爐,墨清仔細研究起了活塞和拉杆。
過了一會,墨清又清清嗓子,光明正大地發出邀請:“半月後,諸家學派要在國子監設論壇,淩彥能否撥冗前來?”
墨清是好意,半只腳踏在娛樂圈那麽久,是善是惡淩彥一聽就明白。墨清八成是覺得除了當日參與禦前奏對的,各家很多弟子都對他不服氣,所以借這個機會把他介紹給衆人。
“近日諸事繁忙,不知是否能前去。”
淩彥也不是推脫,他确實忙得不得了了。吳遠去國子監了,淩彥作為他唯一的親人,總得打點一下。淩彥初來乍到翰林院,也忙着跟上官和同窗聯絡感情。還有翻譯的事,還有不定時地抽出時間給墨清補課——主要是補物理知識。
“這樣麽。”墨清的話語中有一絲不易察覺的失落。
看着身邊人小孩子一樣委屈巴巴的感覺,淩彥的心軟了下來。“只要沒有旁的要事,我一定去。”
兩人開始了每天散值泡在工部的日子。
朝夕相處,每日天擦黑才一起出來,一起吃飯回家,兩人的感情迅速升溫。承認墨清的聰明對淩彥來說并不是一件難事,坦然承認他們之間的默契,和相處時的淩彥內心的舒适感反而更難。
【呵,男人。】許久未刷存在感的系統突然出聲,【都是大豬蹄子。】
蒸汽機的改造,第一個突破是墨清做出來的。在看着淩彥研究了好幾日的鍋爐之後,墨清試探着問:“這連杆可不可以連着兩個活塞?這樣,一個出來,另一個進去,似乎能省一些動力?”跟着淩彥厮混久了,墨清也學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名詞。
這不是往複活塞嘛!淩彥豁然開朗。雖然歷史沒有學過這個,不過物理倒是做個類似的模型。既然現代有這種模型,應該就是可行的吧?他們當即叫來工匠說出了想法。
有了墨清的啓發,淩彥也終于想明白的那種違和感:“你說,在汽缸外壁加裝夾層怎麽樣?用蒸汽加熱汽缸壁,還可以減少冷凝損失。”
墨清聽得似懂非懂,于是發問:“你的意思是用蒸汽保溫,讓水汽慢一點冷下來?”
“對對對,就是這個意思。”淩彥再次贊美他們之間的默契,和墨清的敏銳。“還有冷凝器。”淩彥終于想起這個東西了,這個在化學實驗中不時跑出來騷擾他一下的倒黴玩意。
淩彥借了紙筆畫出一個冷凝管,對上墨清茫然的目光,他露出了一個詭異的笑容,“……試指出水的進口和出口,并分析冷凝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