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宇文氏父子改革
第56章 宇文氏父子改革
【說是西魏吧也不是很恰當, 因為這個實際上有三個人的宇文氏父子改革橫跨了西魏和北周兩個階段。其中的父就職于西魏,兒子輩的一個叫宇文覺,踹掉了前老板接手了前老板的公司改名為周, 史稱北周,另一個叫宇文邕,把北齊這個對家公司也收購了, 統一了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上游。诶,不對不對,這個改革只有宇文泰和宇文邕父子兩個人,那個宇文覺當我沒提。】
[這比方打得有商戰那味兒了。]
[笑死,現實中的商戰:澆對方發財樹、搶公章、偷資料、搞死對方老板。]
[最後那個大可不必, 別把自己送進去了。]
[很多時候,簡單粗暴的手段才有用。]
[有用沒用, 不知道, 反正很爽诶。]
[我都沒怎麽聽過宇文覺。]
[北周開國皇帝, 應該沒活多長。]
[好像是傀儡來着。]
隋,開皇二十年(600)。
獨孤伽羅聽到了熟悉的名字, 調整了一下坐姿,努力打起精神, “那東方辰把谥號孝闵的宇文覺說得英明神武, 真是胡說八道。”
“有文字指出來了——宇文家的事,有什麽值得聽的呢?”楊堅覺得沒有必要聽, 這段歷史離他們太近了, 他的父親楊忠跟随北周文帝宇文泰起義, 周武帝宇文邕與他君臣相得, 他的嫡長女是周宣帝宇文赟的皇後,然後他接受了周靜帝宇文闡的禪讓……種種仿佛就在眼前。
獨孤伽羅實在是被次子傷透了心, “打發時間吧——麗華近來如何?”
“還是那個樣子,你說說他,一個男人而已,她是朕的嫡長公主,難道能缺了男人不成?”楊堅嘆氣,兒女都是生來讨債的,兒子一個一個只知道鬧騰,女兒也不省心。
當年宇文赟搞出來了荒唐的五個皇後并立,活該早死。另立的四個皇後簡直就是踩着麗華和他的臉上位的,麗華居然也寬容大度,一點兒也不生氣,怎麽就長成這個面團子性子啊?面團子就面團子吧,還很擰巴,鑽進牛角尖就出不來了。
獨孤伽羅也拿長女沒辦法,那個花心無能的宇文赟都死了二十年了,他們也沒個兒子,早該忘幹淨了。這二十年來他們夫妻兩個勸了女兒多少次,女兒愣是沒改嫁的想法,若是對男人有陰影倒還好,多送幾個溫柔小意的男寵準能讓她打開心結,關鍵是她居然要為宇文赟守節,雖然沒明說,但她要與宇文赟合葬不是明明白白把态度擺出來了嗎?
獨孤伽羅得知後很生氣,勸了楊麗華幾次,楊麗華不僅不聽,還出言諷刺,說什麽女人應該大度柔順,不巧,獨孤伽羅恰好是相反的人,漸漸地對這個女兒冷了心。
獨孤伽羅想,當年宇文赟強加罪名沒成功惱羞成怒要殺這個女兒時,她就應該當做沒這個女兒,真是白瞎了她磕的那些頭。
“算了,她愛幹什麽就幹什麽吧,管不了她了。”楊堅還是覺得虧欠于楊麗華的,這麽多年過去,也遷就習慣了。
“當年就不應該給她起名叫麗華,平平凡凡其實也很好。”
【我們來看改革的具體內容,大部分都是宇文泰進行的,宇文泰有個鐵哥們兒好搭檔叫做蘇綽,他兩個簡直是君臣典範,宇文泰一系列改革措施背後都有蘇綽的身影。首先是政治方面的改革內政,這方面零零碎碎的不少,最主要的是建立計帳也就是租賦預算和戶籍制度來保證政府收入。次要的還有六條诏書,這個感覺不是重點,沒記。再次就是反對只看門第不擇賢良的用人制度,開始限制門閥勢力】
[蘇綽,這名字好好聽啊!]
[我以前還磕過宇文泰和蘇綽的神仙友情的。]
[當時門閥勢力還挺大的吧?]
[可不是?]
唐,貞觀十年(636)。
李世民揉了揉眉心,百年過去,門閥世家勢力還是很大,單純的限制作用并不大,簡單粗暴的揮起屠刀也不可,只能鈍刀子磨肉,循序漸進。
科舉制度倒是好,但天幕是把雙刃劍,他知道未來科舉制的作用,世家大族也知道,哪怕堂堂正正碾壓過去,也免不了會有人私下使絆子,沒有家族會傻得讓出已經到嘴的利益,李世民也不想和他們直接撕破臉。
【門閥勢力需要限制,但也不能全得罪死,尤其是關隴地區漢族地主,為此時任西魏大丞相的宇文泰在蘇綽的建議下仿照《周禮》六官制度建立了中央政府機構,也叫做六官制。這六官可不是六部尚書,而是官府機構,而且偏周禮嘛,就天地春夏秋冬了,這裏cue一下武皇,不過還是很不一樣的,不過具體哪裏不一樣我就不說了,沒考過,感覺考的可能性也不大,感興趣的可以去搜。】
[我國從古代就喜歡六、八、九]
[九?]
[九為至尊]
周,如意元年(692)。
武曌愣了愣,怎麽又提起來了?不過确實很不一樣,她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單純地改了個名字,制度職能都沒怎麽變。因為國號為周,而且新朝代新氣象,多改些名字她心情也好,比如洛陽改為神都、左右仆射改為左右丞相……種種改名多不勝數,不過在她登基以前很多名字就已經改了,為她上位鋪路。武曌還改了朝服顏色以及各類旗號,不大張旗鼓地改,難道讓別人以為她只是登上皇位過個瘾嗎?
明,弘治七年(1494)。
邱濬笑了笑,無所謂喜歡不喜歡,其實不止那些,很多數字都暗合了天道: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六合,六合生七星,七星生八卦,八卦生九宮,一切歸十方[2];另有十二生肖、二十四節氣、九九歸一等等等等。
【下面軍事上這個倒是考的可能性大一點,就是府兵制度,我們比較熟悉的八柱國就是從這兒來的,大家都知道八柱國大将軍權利很大,但估計很少人知道八柱國大将軍實際上只有六個,因為最開始宇文泰是仿照《周禮》六軍和鮮卑部落兵制建立的軍隊,後來逐漸形成府兵制也沒有太大變化,這個八柱國就是仿照鮮卑八部大人制設立的,實際上是六個,合了周禮六軍之制。】
[這還怪不好弄嘞。]
[八柱國,權利大大滴!]
[柱國聽起來好霸氣呀,單把柱拎出來就感覺很low。]
[柱子!回家吃飯啦!]
[瞬間回到了村兒裏。]
[國嘛,肯定大氣萬丈放光芒啊~]
隋,開皇二十年(600)。
楊堅笑了笑,在他還是普六茹堅的時候,跟随武帝宇文邕平齊,進位為柱國,後來又因國丈身份晉升為柱國大将軍、大司馬,不過前者是榮耀,後者是侮辱。
他的麗華是武帝親聘的太子妃、是名正言順的皇後,那宇文赟寵幸美人也就罷了,居然另立四個皇後,這簡直不能忍,那時候他才堅定了取周自代的想法。
正因如此,他充分理解八柱國職權之重,建隋後就逐漸撇去了這個職位。
【府兵制下,士兵入軍籍,他們的家屬也被編為軍戶,這樣有利于軍事上的中央集權。府兵制的士兵最開始是由豪強部曲充任的,後來招兵範圍逐漸擴大,一般貧下戶也能當兵了。貧下戶就是最普通的農民啦,這些被征募的農民農忙時種地,戰時打仗,農隙講武教戰,有向兵農合一發展的趨勢,這大大增強了北周的實力,政府也多掌控了一些編戶外的農民,有利于之後的統一,也對隋唐的府兵制産生了直接影響。】
[一直以為府兵制是唐朝特有來着]
[我就不一樣了,我以為是隋朝開始的呢]
[很多東西起源比我們想象的都要早]
[說起源的話還不一定追溯到什麽時候呢]
[就說黃河起源,其實就是一個小坑,但百川彙入,就成了奔流不息的黃河]
[聽起來怪令人感動的]
漢,元狩二年(前121)。
劉徹思考着府兵制的優劣,也許是東方辰沒有說完整的緣故,他只覺得這府兵制處處是漏洞,如果天幕能夠将兵制也總結一番就好了。
唐,建中元年(780)。
劉晏想到現在軍隊的狀況,無奈至極,天幕說他是財政家,他便認了這個名頭,但他能力有限,只能為朝廷多賺些稅錢,再多的便無能為力了。如果大唐能降一位變法之才多好啊!
正所謂,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3]。
【政治上、軍事上說完了,下面就是改革北魏均田制度,具體怎麽改革的,我只能說給的田多了,不僅已婚的男丁給得多了,沒有結婚的也會給一半,交納的租調相對來說也少了,但是北魏是給婦人田地的,雖然只有男人的一半,北周的均田制沒說給婦人田地呀,我也不知道具體有沒有,書上可能只寫了有大的變化的,我沒有查,這東西很無聊,不是很感興趣。對了,還有徭役,徭役的規定是豐收的年份幹三十天,不好不壞的年份兒幹二十天,荒年也要幹十天。】
[哇!給女人地!這個聽起來還挺棒。]
[以後女性地位越來越低,就沒地了。]
[手裏沒錢就虛得慌。]
[是啊,誰掙錢誰才有話語權。]
[女人也做工啊,感覺比男人幹的還多。]
[但是地不是她們的,就是沒有財産的佃戶,不穩定地位低。]
[被溫水煮青蛙了,不争取權益就習慣于服從習慣于被打壓了習慣于被侵奪財産了。]
[這徭役是降低了嗎?聽着還怪多的。]
[真可怕,穿到古代為了免除徭役我也得去考個秀才。]
[你要穿到明清的時候還好,萬一傳到科舉制還沒産生的時候,就哭吧。]
[那就希望穿成貴族吧。]
[那還不如求着別讓你成為穿越的幸運兒。]
[世界上真的有穿越嗎?好想研究一下。]
[那誰知道呢?現在物理方面有關時間和空間的研究還比較淺薄。]
[什麽時候研制出來時光穿梭機呀?]
[我小時候就這樣想了。]
周,如意元年(692)。
武曌心頭一動,給女人分地?是個好主意,不過難以實施。那群男人把手中的權力看的可緊了,她任用幾個女官都礙手礙腳的,更別提“冒天下之大不韪”跟女人分地了。
武曌更在意“誰掙錢誰有話語權”,一些盤桓在腦海的朦朦胧胧的想法逐漸清晰,羊毛紡織也許是個插入點,畢竟紡織是女人的活嘛。
宋,慶歷三年(1043)。
很多皇帝以及臣子都不太理解後世的驚訝點,難道後世沒有徭役嗎?不過聰明人不少,總會猜出沾邊甚至是正确答案。
就像範仲淹,他知道後世工業遍地開花的情況,許多徭役應該都可以借助工具,而且後世人口多,稅收也富裕,就像募兵制一樣,其他徭役官府也出錢招募人,将無償變為有償,等同甚至高于市價,民衆必定願意。
明,洪武十四年(1381)。
朱元璋若有所思,“妹子,你說咱要是給女人分地,這事兒能不能成?”
馬秀英很驚訝,向來不太看得起女人的朱重八居然能說出這種話?朱元璋尊敬她從來不是因為她是妻子,而是她是家人。
作為女人馬秀英當然很心動,但她很冷靜,“現在有些晚了,如果我當年我們剛舉旗那時候才是分地的大好時機,現在在給女人分地怕是天下會再亂一回。”
“那就下令家裏有地的都要給女兒一點兒地當嫁妝。”朱元璋覺得這不是事兒。
馬秀英簡直不知道說什麽才好,要不是她知道朱元璋就是這個性子,怕是覺得他專門試探她來了,“标兒,你來說。”
朱标也不是很想說,說了就是讓爹失了面子,他爹不太揍他,但會加大壓榨他的力度,他爹簡直是個鐵人,處理政務的時候就不知道累,朱标很是羨慕。
不過馬秀英的話在他這裏還是很管用的,于是朱标就細細分析了一番,包括女嬰存活率大幅下降、送女為妾、人口買賣、隐田、暴|亂等一系列可能發生的事。
朱元璋倒沒有像朱标想的那樣勃然大怒,畢竟他也不是真心想做成這件事的,不然哪怕把滿朝文武殺個遍也要頂着反對給做了。
【然後是滅佛。我們剛才說北魏太武帝改革也有一次滅佛,我們知道有四次滅佛行動,太武帝滅佛那次是第一次,孫子輩兒的周武帝宇文邕滅佛是第二次,之後還有兩次。宇文邕滅佛不只是佛教,還有道教,但因為佛教比較強盛,而且損害國家利益,所以主要是佛教,這次滅佛也挺徹底的,寺廟的土地、銅像、錢以及其他各種資産通通沒收,和尚、尼姑和我為寺廟服務的僧祇戶、佛圖戶也都通通沒收,呸,編入民籍,當然了,當和尚的都不缺吃少喝,很多看起來就很強壯,那就編入府兵為國家服務吧】
[榨幹,通通把他們榨幹!]
[喔噢,我有點想歪了。]
[怎麽辦我也想歪了!]
[住腦啊!]
[魔教小妖精×佛教聖僧很好磕啊!]
[最經典的女兒國國王×禦弟,我磕的cp be了!]
[這cp怪冷門的吧?]
[也不算很冷,總比蜘蛛俠×蠍子精熱門。]
[我去,這什麽妖魔鬼怪cp啊。]
[我覺得還挺搭的,就跟石觀音×玉羅剎一樣。]
[石觀音和玉羅剎?沒聽過這倆名啊,還怪好聽的。]
[笑死,兩個大反派,沒看過武俠小說嗎?]
[陸小鳳傳奇多出名啊。]
[聽過吧,但也只是聽過。]
明,洪武十四年(1381)。
“這周武帝幹得不賴,這都是人丁啊,信什麽佛信什麽道,就該拉去當兵種地!”朱元璋轉眼就興奮地拍起了大腿,“我當年在和尚廟裏就是混口飯吃,也不用服徭役,日子過得還算快活,不過後來廟裏也沒飯了,當年哪裏都不好過啊。”
朱标配合地當着捧哏,他爹愛怎麽吹就怎麽吹,不生氣就行。
朱元璋得意極了,“想當和尚,就得考試,考不過就別想要度牒,沒度牒就是野和尚,人人得而誅之!”
“不不不,那倒也不必。”朱标趕緊攔了攔,他爹說上頭了。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5)。
玄烨紅了臉,也不是氣的還是羞的。《西游記》在大清被視為禁書,但皇帝嘛總有豁免權的,他當然知道有上面的魔女和聖生做參照,他當然明白女兒國國王和禦弟的意思,之前要麽當畫本兒看,要麽當反書看,這愛情角度還挺刁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