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裴小囡對二哥的信心
第31章 第三十一章 裴小囡對二哥的信心。
裴景書簡單用“大嫂帶着老公孩子回娘家蹭飯”這句話來概括, 其實十分籠統,準确來說,是許向華帶着老公孩子回娘家,和娘家父母兄弟一起去吃大戶。
而這個大戶也不是別人, 正是找許父借錢開飯店的堂哥。
許向華這位堂哥真是發達了, 一還清家中債務, 便火速把老家的父母孩子接到了身邊。
之所以這麽急迫, 是因為兩口子想盡早送寶貝兒子進城裏的學校、接受最好的教育——別看堂哥比許向華大了好幾歲,可他們的兒子,卻比裴遠河還小一歲,正準備上小學了。
為了拼兒子繼承皇位,兩口子此前足足生了五個女孩,被親朋好友戲稱是五朵金花。
千辛萬苦才得的寶貝疙瘩,兩口子一發家, 就想立刻把最好的東西都捧給他。
他們打聽到, 有些不是城裏戶口的孩子, 也能在城裏的學校念書,前提是要有關系, 學費什麽的也比本地孩子高出很多。
剛好他們不差錢, 關系也有了,叔叔就是大廠子的領導, 威風八面得很。
許父連養老本都借了, 也确實不介意幫這點小忙, 願意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條件是好事, 他說這事不打緊,準備好那什麽借讀費,再請學校教職工吃吃飯, 基本就成了。
堂哥兩口子覺得這個費用,比想象的低很多,自家就是開飯店的,請客吃飯更沒多少成本,便琢磨着一只羊是趕,一群羊也是趕,把六個兒女都整整齊齊帶來了。
孩子們要在城裏生活上學,不能沒人照顧,于是老家的父母也跟着進城了t。
為了安頓這一家十口人,許堂哥把原來單間的出租屋退了,斥巨資租了個帶小院的房子。
當然這個巨資,只是相對而言。普通民房再貴,月租金也少有會超過兩位數的。
這兩天,許堂哥順利把孩子們入學的事情搞定了。
也是巧了,冶金機械廠的子弟學校,理論上來說是給本廠子弟的福利,許副廠長想開個後門當然很容易,但他不會犯這種原則性錯誤,遂幫侄子打聽了一圈,發現外孫裴遠山他們上的街道小學就有借讀生。
Advertisement
許堂哥聽了也覺得不錯,學校裏面有親戚,也不怕自家孩子進去受欺負,于是火速辦好了手續。
趁着開學之際,兩口子更是直接讓飯店歇業一個晚上,專程殺雞宰鴨專程招待許家衆人——許向華娘家兄弟姐妹多,孩子們更多,他們一大家子出動,加上許堂哥他們十口人,不大的飯店已經被塞得滿滿當當了,不歇業還真是忙不過來。
許堂哥如此鄭重請客招待,既是借此感謝許廠長一家對他們的關照,也存着讓各家小孩湊一起熟悉熟悉、以後方便走動的心思。
孩子們都是第一次進城,人生地不熟,兩口子尤其怕寶貝兒子被城裏頑皮搗蛋的男孩們欺負,要是有比他大一兩歲的哥哥們罩着,再帶着他多認識些附近街上的同齡人玩伴,他們當父母的才能真正安心。
所以,許向華把兩個賊能吃的好大兒帶着去做客,人家非但不介意,簡直是求之不得。
至于堂哥請這頓飯的來龍去脈,她此前也一五一十告訴了婆家衆人。
苗紅旗在家屬樓裏,是一位和氣但有分寸、不愛搞事的老太太,不過關起門來,她對親戚間的家長裏短還挺感興趣,當時就問兒媳婦,“我記得你說過這個堂哥一家,他們不是還想着年底回老家造房子,怎麽突然又把一家老小接城裏來了?”
許向華笑着賣起了關子,“這個嘛,說起來跟景書也有點關系。”
裴景書本來不在意大嫂這位堂哥。
在餐飲行業,同行相輕是最沒意義的事,畢竟人都是要吃飯的,這個客戶基數實在巨大,對家客戶搶是搶不完的,也沒必要搶,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味道好,踏踏實實搞經營,就不怕沒生意。
許堂哥的飯店生意再好,也不影響她跟二哥賺大錢呀。
不過既然大嫂說着說着,開始cue她,裴景書便也豎起耳朵聽了兩句。
許向華滿面春風的講起來,“這段時間,小妹不是有抽空在家學習麽?也不知道小寶什麽毛病,每次小姑背課文,或者英文單詞什麽的,他就愛湊在邊上,小嘴跟着念念有詞。這孩子倒是比他兩個哥哥記性都好,大概也是覺得好玩,聽幾次就記住了,還喜歡背給大人聽。上次他被我爸媽留在那邊小住,小嘴叭叭就沒停過,一次堂哥兩口子拎着東西上門探望,剛好就聽到這小不點又是背詩,又是講外語的,他們當時就被唬住了——在我們老家那邊,別說村裏的小學,就是鎮上的初中,也還沒有教外文的,堂哥兩口子千難萬難得了個兒子,正好今年也要上小學,生怕孩子留在老家給耽誤了,這才火急火燎接到市裏來。”
說到這裏,裴安和插了句題外話,督促大哥大嫂重視起小侄子的學習問題,早日安排這個聰明好學的小家夥入學什麽的。
可惜他被全家人無視了,感同身受的裴景書甚至給了一個鄙視的眼神,裴小寶才三歲半,別的小孩都是七八歲才上一年級,二哥這麽早就催着大哥大嫂雞娃,這是何等的喪心病狂。
大家一致繼續聊許堂哥一家,裴景書也随口問了句,“不是說開飯店很賺錢麽,怎麽還要租房子,直接買一套它不香嗎?”
有賴裴遠山裴遠河這倆小喇叭的宣傳,親朋好友都知道她那包租婆的偉大夢想,尤其是親愛的家人們,取笑調侃過她八百回了。
這回,所有人都對她關心的問題見怪不怪,許向華也不假思索的表示,“你想買房子,那也要有人肯賣呀。這年頭,誰不是一大家子緊巴巴擠在一個小房子裏?房子能多到住不完的人家太少了,那都是祖上闊過的,等閑也不缺錢花,人家都更願意發租呢。”
再說了,許向華可從來不覺得房價對他們友好過,自家這種沒太大負擔的雙職工家庭,想買個小房子,都得掏空半輩子的積蓄。所以她繼續說,“我堂哥兩口子賺得多,開銷更大,有在市裏買套鴿子籠的錢,都夠他們在老家蓋一套兩三層帶院子的花園洋房,衛生間都能做得比他們的卧室大,住那種大房子才叫享受呢。”
也就他們小姑子這種有財運、又從來吃過苦的小姑娘,才會覺得買房子跟買大白菜一樣容易。
許向華覺得小姑子純屬站着說話不腰疼,殊不知她輕飄飄幾句話,也給了裴景書沉重的一擊——她整個暑假頂着烈日、争分奪秒的搬磚賺錢,就是為了早日攢下第一筆買房基金,最好是趁着房價堪比大白菜的階段,能多撿幾套就撿幾套。
可現在,眼看着自己有望在兩年內攢上五位數巨款,從此走上人巅峰,大嫂突然告訴她,白菜價的房子如今有價無市,壓根沒幾個房東有賣房需求,也就是說她只能看着不能吃,這麽多錢都白攢了呗?
這個殘忍的事實,讓裴景書差點沒繃住,汪的一聲當場哭出來。
但作為一個心地善良的小仙女,她在遭受沉重打擊的時候,也努力捂着小心髒提醒大嫂,“告訴這位堂哥,有機會的話,房子還是要買的。每年新增人口那麽多,現在住房問題都這麽緊張了,以後會更緊張的,下手越早才越劃算呀。”
小姑子又雙叒叕逮着機會勸人買房了,許向華搖頭失笑,“不愧是你。”
裴景書當是誇獎了,沾沾自喜起來,“好東西就是要分享給大家,藏着掖着多沒意思。嗨呀,我真是大公無私。”
有了出主意帶二哥一起賺錢的例子在前,她這番自誇倒不讓人反感,反而很幾分嬌憨讨喜。
至少在親哥裴平洲眼中,妹妹怎麽看怎麽可愛又不做作,當下配合她誇了起來,“小妹這點從來沒得說,性子豁達又大度,有什麽好事都願意拉上大家一起,買房的思路也沒錯。房子當然是個好東西,成家立業、結婚生子都不離開的,我們上班拿死工資的買不起,不過你們做生意來錢快,手裏有了閑錢,與其被不想幹的人找各種理由接走、或者大手大腳揮霍,倒不如換成房子,這是別人偷不着搶不到、更惦記不上的東西,捏着房本,比手裏捏着大把鈔票更讓人踏實。”
許向華原先覺得小姑子說話還是太小孩子氣,未曾往心裏去,直到沉默但從不無的放矢的丈夫也這般說,她不禁認真思考起來,也回憶起了一樁往事,“還記得廠裏重新分房,那時二弟還在鄉下,遠山遠河年紀也小、晚上都跟着爺爺奶奶,咱們幾口人都住這套房裏,各自都有獨立的房間、家裏沒人打地鋪,算是非常寬裕的了。所以那時候我們說要申請房子,很多人都不贊同,還有直接跑到跟前好心勸我的,苦口婆心告訴我,家裏房子都是要留給老大的,廠裏就算給我們分配新的,也只會比這套窄小,我們要吃大虧了。而且一旦分開住,爸媽手裏那些本該是我們的好東西,最後還不知道要便宜誰……”
裴平洲點頭,“這事我也有印象,而且我們車間的張哥,當年本來要和我們一批申請住房的,他媳婦聽信了這些人的勸說,擔心分家後公婆偏心弟妹,一時沖動便撤銷了申請。我聽說他們沒過兩年就反悔了,可後來廠裏再沒有分房的消息,後悔也沒辦法,現在他們一家十幾口人,都擠在和我們這差不多大的老房裏,一到晚上,客廳就改成大通鋪,孩子們全都睡外面。”
裴景書想象了下大哥描述的畫面,被吓得打起了寒顫,慶幸大哥大嫂不是這種奇葩,不要錢的房子居然也能主動放棄。
假如她沒有自己的房間、常年要跟侄子們擠客廳大通鋪什麽的,那這個家真是一天也待不下去了。
苗紅旗聽到這裏反而嗤笑了一聲,“你們以為,那些勸人死守家業的,真是出于t什麽好心麽?他們不過是怕自己輪不到房子,能勸走幾個是幾個。”
許向華不是當年那個單純好騙的小媳婦,但也被這殘酷的真相打擊到了,不免有幾分憤慨,“那這不是害人一輩子麽,心眼也太壞了!幸好我知道好歹,他們如何苦口相勸,我清楚你們不是這種人,就一點沒往心裏去,我娘家爸媽也支持我們分房子,所以現在二弟回家住了,小妹和遠山遠河他們也都長大了,家裏也沒為房子發愁過。”
說到這個,她坦誠的表示,“如果我們家也像張哥那樣,各自成家生了孩子的兄弟幾家,還要擠在一個屋檐下,生活也不能這麽太平了,除了每日柴米油鹽的小矛盾,像安和辭職下海這種事,我絕對頭一個跳出來反對,說不定還會帶着孩子們回娘家。”
讓她激烈跳腳的理由,大家都懂,裴安和辭職下海,這輩子都沒有單位給他分房子,等于他以後要跟大哥一家搶父母的老房子,而裴平洲兩口子沒有另外的房子,即便為了孩子們的利益也得寸土不讓,與其日後兄弟為了房子打得頭破血流,倒不如讓他安安分分待在廠裏,哪怕要幹上半輩子才能分配住房,那也是有房,就不必惦記他們的了。
裴安和當時也笑道,“真要是那個情況,都不用大嫂跳,我自己也不敢邁出這一步。說實話,我能有現在的光景,除了小囡那些賺錢的好點子,也離不開你們其他人的支持,尤其是大哥大嫂,正是有你們做父母的後盾,我才能任性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衆人聽得紛紛點頭,不僅是對話裏意思的肯定,也對裴安和真情實感的感激表示受用,他們老裴家就是這樣一個相親相愛的大家庭,大家彼此團結友愛,互相包容互相支持,才有眼下這蒸蒸日上的局面。
他們都沉浸在這個完美和諧大家庭的感動中,只有裴景書角度清奇,發出了長長的感嘆聲,“啊,這就叫選擇比努力重要,要是大哥大嫂當年選錯了路,那我們全家豈不是一直掙紮在貧窮線上?每天忙着撕逼,也別想什麽發家致富的好事了。有時候一步踏錯,就是步步入深淵。”
她這麽說既是真心感慨,也有提醒大家的意思,尤其是大嫂,明明就趕上了擁有房子的紅利,怎麽還對她買房夢想不以為然——僅僅多了一套兩居室的小房子,就讓他們這個近十口人的大家庭擺脫困窘生活,有餘力去追求夢想和事業了,有機會還不得多多益善?
許向華也确實被她一語驚醒夢中人,對啊,婆家這邊紅紅火火、欣欣向榮的好日子,跟他們當年争取分房的決定息息相關。
最重要的是,丈夫同一個車間的張哥,算是他們家的對照組,差一點他們就步入張哥家的後塵了,如今也該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畢竟,他們眼下房子夠用,不代表它永遠夠用。
以後小叔子要結婚生子,而更要緊的是他們自己就生了三個兒子,個個都要往家裏娶媳婦的。固然可以指望單位分房,可張哥的例子擺在面前,他們也不能毫無成算,大兒子已經十歲,距離成年不遠了……
想到這裏,許向華對小姑子産生了前所未有的認同感,并用實際行動表示對她的支持,“我認真考慮了下,買房确實是好事,房子是跑不掉的,不住還可以租。現在賣房的少,物以稀為貴,哪天你們生意要用大錢,很容易就能脫手,說不定還能比買的時候小賺一筆。那這樣,我之後幫你留意着些房源消息,也會跟我娘家那邊提一嘴,讓他們幫着一起關注,人多力量大,我就不信咱們景書有錢還會買不到房了。”
許向華突然改變态度、要為小姑子的買房進度貢獻一份力量,自然也有她自己的小算盤在其中。
她知道小叔子很信任妹妹,一旦自己成功幫小姑子找到心儀的房子,以她的性子,少不了在哥哥們耳邊叽叽喳喳、分享這份喜悅,手裏握着大把鈔票又寵妹妹的老二,搞不好就會被她說得心動,也跟着去買房子,最好是妹妹家旁邊就有合适的房源,兄妹做一輩子的鄰居,老二肯定滿意。
他們倆都不是斤斤計較的人,一旦有更大更滿意的房子,老家這套也就可有可無了,日後見他們侄子幾個結婚住不開,直接給他們也不一定。
當然許向華也不能只惦記占弟弟妹妹的便宜,她也想借着給小姑子尋摸好房,自己也看看有沒有合适的,從現在開始咬牙攢攢錢,日後自家也再買一套。
如此三個兒子就都有着落了,也不至于被弟弟妹妹甩得太遠。
裴景書不知道大嫂的小算盤,倒是對大嫂如此聽勸的模樣感到驚喜,心想這莫非就是她大方勸人買房的回報?
大嫂不僅答應給她留意房源,還要發動娘家強大的人脈一起找,那可真是太好了,裴景書覺得她可以放下一半的心,等着大嫂以後給她送好消息就成。
在這之前,還是要心無旁骛、持之以恒的搞錢,畢竟房子有價無市,那肯定還有別人也惦記,只有盡量讓自己資金充裕,好消息傳來的時候,她才有一争之力。
想到未來的搶房大戰,二哥讓她一學期成績排名要提高至少一倍的要求,好像也不那麽離譜了。
錢難掙屎難吃,這個道理沒人比她更懂。
最終,在一陣艱難的抉擇下,裴景書到底是接受了這個挑戰。
沒辦法,二哥給的太多了!
困難歸困難,夢想也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所以裴景書一點頭接受,立刻也提了個要求,“期末沒考進前十有懲罰,那如果考進去了,有沒有相應的獎勵?”
裴安和挑了挑眉,“考進了,新學期就繼續保持百分之三十五的分成,這不算獎勵嗎?”
裴景書據理力争,“這是考到第十名的獎勵呀。班級前十就是尖子生了,每提升一個名次都是很了不起的,要是我不小心考了第八第九名,不能有更多的獎勵嗎?”
戴了八百層親哥濾鏡的裴安和,一點沒被獅子大開口的裴小囡吓到,反而就喜歡她這自信放光芒的小模樣,輕笑出聲,“行啊,這麽有志氣,那你說說想要什麽獎勵。”
裴景書也有逼數,百分之三十五的分紅已經超出她的想象,她沒有得寸進尺,提出了另一個要求,“我要是做到了,明年再開新的店,我也要參與!”
“你是說鹵味店?”
“這個随意,不管你明年不管開什麽店,我都要加入。”裴景書說得信誓旦旦,“當然我這個加入,不是坐享其成,該出錢投資,或者要我出主意什麽的,我義不容辭,只要你給我機會,別以學習為由不帶我玩就行。”
“你只要能做到成績和生意兩不誤,我又怎麽會阻攔?”裴安和答應了她的要求,而且是非常愉快的答應,“不過,就這麽确定我明年一定會開新的店?小囡你對我的信心,比我自己都多呢。”
裴景書表示她對二哥的信心,遠不止如此,她伸出兩根手指做補充,“這個獎勵,是指我考入班級第九,帶我加入一家新店的投資;如果我考到第八,那就是兩家新店。”
裴安和:……
“行,希望我明年能開這麽多店,不讓你失望。”
達成統一意見,裴景書重新拿出紙筆,把商量好的這些條目都寫進了協議裏,并在父母的見證下簽字畫押。
讨論這些事耽誤了些時間,一簽完字,裴安和就急着出發去店裏,準備明天要賣的鹵味,已經是個合格店員的裴大頭也随他一起。
裴大頭最近堅持跟他學做鹵味,要盡可能多幫一些忙。可能有些父母就是這樣,自己怎麽為生活辛苦奔波都無所謂,一看到孩子受一點點生活的壓力,就看不過去,恨不得以身代之。
老父親執意如此,裴安和拗不過,只能随他去了,并悄悄給老父親提高工資和獎金。
他們一動,裴景書也下意識收拾東西要跟着出發,可沒走幾步,被二哥用手指抵着額頭推回大門,“跟着我們做什麽?生意已經跟你沒關系了。”
裴景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