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第46章
朱大帥兵行險着, 效果出奇的好。
降兵們沒想到朱大帥能為他們做到第一步,朱大帥信任他們,他們絕對不能讓朱大帥失望, 不然他們成什麽人了?
誰要是敢這個時候不老實, 不用朱大帥吩咐, 他們自己就先砍了那幾個害群之馬。
帥帳裏一夜安穩,降兵裏挑出來的那五百護衛整夜未眠依舊精神抖擻。
這是他們最後的機會,他們不能讓朱大帥覺得他們都是孬種。
朱元璋和馮國用美美的睡了一覺,睡醒之後同樣精神百倍,帥帳附近五百零三個人,只有馮勝自己頂着大大的黑眼圈。
小馮将軍:呵。
朱大帥是個深明大義的好大帥,他能毫無防備的讓這些降兵給他當護衛, 已經表明不會再計較以前的事情。
陳兆先部的士兵都是好樣的, 這麽好的機會都不曾對他痛下殺手, 今後定然不會惹事生亂。
既然如此, 他又何必防備?
廢話不多數,他也不玩那麽多彎彎繞繞,集慶府他是一定要拿下來的,大軍在此修整幾日,他們便要繼續攻打集慶。
他知道降兵急着立功,來到他手下就是自己人, 分配任務的時候他也不會太偏心。
這次投降的士兵全部編入先鋒精銳部隊,能拿多少功勞只看他們的本事,只要能打下集慶府, 論功行賞的時候應賞盡賞。
朱大帥一口唾沫一個釘, 說話算數決不食言。
降兵聞言大喜,上到統帥陳兆先下到普通小兵都被朱大帥折服, 甚至已經後悔之前老東家臨陣倒戈的時候不該跟着倒戈,他們要是一直跟着朱大帥,如今也沒那麽多事兒了。
Advertisement
大軍整裝待發,只等大帥下令便攻向集慶。
說實話,朱元璋也沒想到陳兆先手上有那麽多兵。
不算陳野先活着的時候陣亡的,不算被附近地主武裝打殺的,也不算冬天裏凍死的餓死的病死的,只現在還能上戰場的兵丁,就有足足三萬六千多人。
三萬六千多可以上陣殺敵的兵,什麽概念?
這麽說吧,他這次渡江帶過來的兵都沒那麽多。
這年頭最不值錢的是人命,最值錢的也是人命。
陳兆先手底下那麽多兵,就算那家夥不想投降他也得想辦法把他手底下的兵全部策反。
三萬六千多兵馬,啧,地主大戶手裏的東西就是多。
難怪張士誠打下平江後立刻朝城裏的大戶下手,要是手狠一點直接殺人奪財,幾十年的吃穿嚼用都不用愁。将
江南別的不多,就地主大戶多。
長江以南戰火紛飛,有張士誠吸引了朝廷大部分火力,朱元璋這次終于成功拿下了集慶府。
陳兆先和他麾下将領着急證明他們的用處,打起仗來不要命似的往前沖,吓的城裏的元軍連抵抗的心思都升不出來,看到城外那些嗷嗷叫的往前沖的紅巾軍腿都軟了。
先鋒部隊都是軍中精銳,陳兆先部氣勢如虹,其他人自然不能被他們比下去。
這次新先鋒官常遇春和老先鋒官胡大海都在,這倆人心裏也想分個高低,沖鋒的時候震天動地,不把對面元軍給吓死誓不罷休。
大軍以雷霆之勢沖進甕城,架起雲梯開始上城牆。
攻打采石矶的時候常遇春奪了先登之功,這次胡大海更勝一籌先登破城。
紅巾軍連攻三次終于拿下集慶府,将士們士氣正盛,他們有軍令在頭上壓着,進城之後不能劫掠百姓,但是官府裏那些蒙古老爺不是百姓,抓蒙古狗官他們義不容辭。
朱元璋不該心慈手軟的時候絕對不手軟,進城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将城裏的蒙古高官全部抓起來砍了。
被誅殺的官員包括但不僅限于平章政事、達魯花赤、禦史大夫、參政,足足三百多號人,刑場的血腥味好幾天都沒散幹淨。
該殺的殺了,該安撫的也不能草率。
金陵城中的蒙古高官全部腦袋搬家,但是城裏的官員不只有蒙古人,挑挑揀揀也能挑出來幾個能用的。
城裏五十萬百姓,只靠那些屍位素餐的蒙古人根本管理不了,真正幹活的還得是基層的漢人官員。
大軍進城之後,朱大帥召集文武官員和城中耆老開了個會。
他們紅巾軍、啊不、他們大宋皇帝韓林兒指揮的軍隊不幹劫掠百姓的事情,他們是替天行道的好兵,所作所為是為了除暴安良、吊民伐罪,壞事統統不能幹。
當兵的當官的都把皮給繃緊了,軍紀明明白白寫在紙上,誰要是敢明知故犯,就算是他親兒子他也不會手下留情。
旁邊站着的義子們聽到這裏立刻挺直腰杆。
他們家老爹的親兒子現在還是個不會走路的奶娃娃,能犯事兒的不是親兒子只能是義子,他們才不會上趕着送上門。
朱元璋頓了一下,不着痕跡的瞪了幾個臭小子一眼,調整好情緒繼續和底下人唠嗑。
剛才說到哪兒了?對,士兵要是敢劫掠百姓,一旦發現必定軍法處置,他親兒子來了在軍紀面前也不頂用。
城裏的老百姓也別害怕,他老朱也是貧苦百姓出身,父老鄉親們平時過的什麽日子他都清楚。以前他們頭頂上有朝廷狗官和地主大戶作威作福,現在他們紅巾軍、啊不、他們他們大宋皇帝韓林兒派來的軍隊來了,誰都不能再欺負他們,大家夥兒的好日子要來啦。
張士誠攻下平江路後改名隆平府,他也不能太落後,集慶這個名字是蒙古皇帝取的,不妥不妥,得改,他覺得應天府就不錯。
順天應民,好,集慶府從以後就叫應天府。
百姓們過慣了苦日子,他們不在乎上頭的官兒是誰,只要能不欺壓他們,他們就能安安穩穩的當良民。
朱大帥的話能信多少他們不知道,反正看現在這情況肯定比蒙古人強,争權奪利什麽的他們不懂,上頭怎麽安排他們就怎麽幹,小心點總沒壞處。
不管怎麽說,總之集慶府拿到手了。
朱元璋心情大好,穩定好城內局勢後立刻派人去和州把家眷接過來。
他的家眷要過來,将士們的家眷也要接過來,他們在外面拼死拼活為的就是媳婦孩子熱炕頭,長時間夫妻分離父子分離可不行。
淮西紅巾軍成功拿下集慶,劉福通得到消息後也很高興,當即以小明王的名義升朱元璋為樞密院同佥,沒多久又升為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
朱元璋收到這個任命的時候還挺樂呵,雖然頭頂有人壓着的感覺不怎麽好,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現在劉福通勢力正盛,他以龍鳳紀年號令軍中,其他勢力想動他也得顧忌劉福通的大軍。
長江以南的大勢力有徐壽輝和張士誠,他朱元璋實力最弱又夾在中間,現在還不是他能随心所欲為所欲為的時候。
左右劉福通遠在河南,輕易不會插手他們這裏的事情,就當用名頭來換保障了。
雖然這個保障在關鍵時候也沒啥用。
他要忙的事情多的很,只要劉福通不來找他麻煩,他很樂意時不時在小明王那兒升個官兒。
早先打下太平的時候他在太平設下太平興國翼元帥府以統帥諸道兵馬,當時便想着之後凡攻克重要城池便都照例設置翼元帥府。
打下蕪湖的時候設了永昌翼元帥府,現在成功拿下金陵城,元帥府自然不能少。
應天府是他們的大本營,手握應天府便能據長江之險,進可窺探中原,退可保有江東,地位和其他城池不太一樣,翼元帥府不足以點出應天府的重要性,得大元帥府才行。
朱大帥在城裏忙忙碌碌,留守和州的将士家眷也沒閑着,家家戶戶都在收拾行囊準備搬家。
大人們忙着收拾東西,小孩子們就自由了。小孩子玩鬧起來不知道輕重,大人不放心他們到處耍又騰不出手來管他們,如此一來,藍玉就成了肩負重任的孩子王。
藍玉:……
看他笑的多開心。
小孩子現在拉幫結派還為時過早,但也不是誰都能和他們一起玩,他們挑小夥伴也是看年齡的,藍玉年紀太大,不合适不合适。
于是乎,校場上一群孩子圍成一圈,藍·孩子王玉只能黑着臉孤零零的靠在兵器架上憋屈的嚼草根。
朱大帥在應天則設天興建康翼大元帥府,以廖永安為統軍元帥,李善長為左右司郎中。
和州這邊的消息很靈通,小娃娃們提起自家老爹都嘚瑟的不行,這種升官的事情必須得拿出來炫耀炫耀。
老李當大官他們能理解,廖永安又是誰?
一群小豆丁嘀嘀咕咕,應天府那邊的大官都是他們誰誰誰的爹,熟悉的名字裏忽然混進來一個陌生人,這會兒也顧不得攀比,全都跑去猜那個廖永安是哪路神仙。
統軍元帥耶,這官兒可大了。
藍玉聽的額頭直冒黑線,他錯了,他以後一定繞着這群小祖宗走,下次再有要緊的事情他直接拿自己當誘餌,再去招惹這群小祖宗就讓他這輩子只能在家看孩子。
被孩子們排擠的孩子王忍無可忍,終于拎開兩個小豆丁強行擠進組織,“廖永安不是天上的神仙,他是巢湖來的水軍将領,我和文青之前抓回來的那個叛徒趙普勝你們還記得不,廖永安就是那家夥手底下的将領。”
巢湖水軍曾經的老大是趙普勝不假,但是功勞卻不能被他一個人占完,廖永安兄弟、俞通海父子等人都出了大力氣。
要不水軍沒了趙普勝還能繼續作戰,只要有廖永安兄弟等人在,水軍的戰鬥力就不會下降,趙普勝在場是錦上添花,他不在場也沒什麽。
可惜那家夥被大帥給放走了,也不知道大帥是怎麽想的,趙普勝都光明正大的叛變了,怎麽還能把人放走,直接殺了不好嗎?
藍玉不太明白朱大帥放走趙普勝的用意何在,大帥那麽幹肯定另有深意,他看不明白不要緊,不耽誤他吹噓他是如何用計如神把趙普勝給抓住的。
沐青趕緊撲過去捂住他的嘴,“你介紹就介紹,提之前的事情幹什麽?丢不丢人?!!”
藍玉滿腦袋問號,“為啥不能提?咱們抓住叛徒是大功一件,憑什麽不讓提?”
沐青氣鼓鼓的瞪了他一眼,扭頭不搭理他。
旁邊,小豆丁們踴躍發言。
“我知道我知道,文青哥那次被打的好幾天下不來床,聽說他在家裏哭的可慘了。”
“我也知道我也知道,那次不光文青挨打,藍玉哥也被打的不輕,他還挨了好幾頓打,我娘還說讓我以後遇到藍玉哥就繞着走呢。”
藍玉:額……
好像的确有點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