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直播結束
第068章 直播結束
秦始皇微微坐正了身子, 神色更加認真,想聽聽這個被天幕評價為能與自己比肩的漢武帝有何功績!
劉邦、呂雉、劉恒、劉啓等漢初之人也滿是期待之色,這是他們的後輩,既然谥號是“武”, 必定在武功方面有卓越的表現。天幕曾提到過“武帝開邊”, 他們很想知道,匈奴在不在其中。
只要致力于打匈奴就是我們的好子孫!
劉恒也不在意天幕怎麽評價自己了, 他接手的漢初還沒有能力與匈奴一較高下, 但他可以給子孫留下足夠的積累,免去他們的後顧之憂。
劉啓将自家太子帶在身邊, 時不時用欣慰的表情看他一眼,還不忘叮囑道:“徹兒要仔細聽天幕講解, 将來要做一個比漢武帝更好的皇帝!”
劉徹給了自家老父親一個無語的眼神,驕傲道,“父皇,天幕要說的也是兒臣,是未來的兒臣, 兒臣定會做的比原來的自己好的!”
劉啓:……
可惜, 他們的期待要落空了, 這次直播的主題可是秦始皇……
【最後, 讓我們為這節課做一個總結。】
【秦朝的興起與滅亡給後人帶來很多教訓, 有人能看到其本質問題, 有人卻只将其歸類為“暴政、苛法”。】
【秦國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以韓非為代表的法家将“性惡論”發揚到了極致, 荀子雖然堅持“性惡論”,但他也強調“禮儀教化”可使人改惡向善, 但韓非認為,人性之惡是絕對的,不可改變的。這種“性惡論”的社會表現就是對個人私欲的無限追求,這種追求是合法的,所以一切仁義道德的說教都被摒棄了。】
韓非看着案上已經寫好的策論,将天幕提到的問題一一記錄下來,若是能将自己的學說打磨完善,為韓國尋找到一條富國強兵之路,韓王定會接受他的建議吧……
雖然他還不清楚,為何秦國會以自己的學說當做治國之道?
【秦朝世代奉行的法家文化,過分強調利益關系,忽視了道德文化教育,沒有構建起大一統帝國共尊共享的核心價值觀,統治者的意志也沒有成為全體社會成員的意志。】
【法家這種絕對功利主義,斬斷了社會上的倫理親情的聯系,将所有人的關系說成是利益交換關系,很顯然,大秦君臣都是這種思想的踐行者。】
Advertisement
扶蘇也在奮筆疾書,他在接受淳于越思想之時,便發現了秦國的《商君法》苛政虐民,而儒家卻更加仁愛百姓。雖然,他已經知道了儒家的思想不合時宜,不能作為獨立的治國之道,但秦法存在的問題是必須要解決的!
【呂不韋以“奇貨可居”的商人心态進行政治投資,在秦國如魚得水。李斯帶着獵取財富,改變貧困地位的目的在秦國大獲成功。老将王翦在出征時屢屢向秦王要宅邸竟能讓秦王更加放心……】
【當這個皇朝有資源與群臣進行交換時,自然能獲得群臣的服務,一旦王朝陷入滅頂之災,臣子自然會做鳥獸散。】
始皇想到了秦朝滅亡時,幾乎沒有忠臣良将為國盡忠,對于天幕這句話,十分贊同。
這種思想不是大秦朝廷中獨有的,而是春秋戰國五百年分裂帶來的。
天下諸國林立,有識之士游走在諸國之間,游說諸侯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張。這一家不看好,便換下一家。更多的人只願意為賞識自己的國君效死,不惜對故國倒戈一擊,比如商鞅對魏國,比如張儀對魏國,比如吳起對魏國……
當時的士人信奉的理念也不是後世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而是“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雠。”——《孟子》
最典型的代表便是伍子胥,他本是楚國人,他的父親因為直谏被楚平王殺了,他便逃到了吳國,後來幫助吳國攻破楚國都城,掘棺鞭屍楚平王!這種事放到後世的朝代,他得被文人的吐沫星子淹死,但在當時卻不算什麽。
那時候,君臣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的——因為得始皇信任,蒙恬蒙毅會為了不辜負始皇而自殺。與之相反,叔孫通多次更換主家,也不耽誤他成為“儒宗”。
反倒是屈原那樣,被楚懷王辜負,被楚頃襄王流放,最後還願意為母國而死的人才是少數!
秦朝雖然已經統一了天下,但人的思想不是那麽快便能改變的。當時的人根本沒有忠君愛國的意識,胡亥倒行逆施,不是明君,他們也不過是像過去一樣換個能賞識自己的主君罷了!
【秦王朝統一後,息兵罷戰休養生息,才是經歷五百年混亂之後,所有人的普遍願望。但軍功爵制卻推着秦王朝繼續開疆拓土,用更多的土地來兌現承諾給百姓的爵位財富。盡管有些舉措是形勢所迫,比如北上防胡、修長城、開發嶺南等,但這些舉措卻與人心思定的大環境相違背。】
【因此,法家文化能适應戰争的需要,卻無法滿足和平年間最廣大民衆的需求。】
始皇心裏默念:“休養生息!”天幕不知提了多少遍,他早已刻到了心裏。
聽懂天幕意思的百姓們目露期待之色,皇帝陛下能聽到我們的聲音嗎?我們真的不想打仗,不想再背井離鄉了!
【功利主義的法律工具難以避免對法律的錯誤使用,變成了純粹的暴力手段。《商君法》中強調“弱民”思想,要讓臣民不斷地為了富貴奮鬥,但永遠都不能得到富貴,所有力量都奉獻給了國家,這違背了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樸素願望。再者,他對“忠孝敬讓”這些倫理道德的蔑視,使得政權失去社會道德的支撐,無法避免遭到百姓仇視的結局。法家還主張重刑,使民不敢犯,這種高壓的政策,不可避免走向極端,成為激化社會矛盾的導火索。】
商鞅看着自己記下來的要點,“愚民”、“弱民”、“重刑”、“功利”……這些都是自己變法的核心理念,若是全盤推翻,還能剩下什麽?
秦孝公看到商鞅表情不對,便提醒道:“商君在困惑什麽?天幕提到的問題,是天下太平後才會出現的,如今大争之世,《商君法》是最好的強國之法,切不可因噎廢食啊!”
商鞅解釋道:“臣不為今日擔憂,卻不免為将來憂慮,若是《商君法》成為秦國根基,後代子孫還能頂着滿朝壓力修改嗎?《商君法》應更加完善,不能給後人留下隐患。”
孝公卻笑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和使命,商君難道能管得了百年後的事!”
【事實上,秦朝滅亡最本質的原因還是民心所向。秦朝統治者窮奢極欲,大興建築,肆意征伐導致徭役繁重,這遠遠超過了當時社會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把人民推向了死亡的邊緣。求生存,才是農民起義,推翻秦王朝的真正原因。】
評論區
“是啊,老百姓才不管你上層統治者是人是鬼,用什麽學說治國,他們只想吃一口飽飯,誰能讓他們吃到飯,他們就擁護誰。”
“若是沒有農民起義,六國貴族根本組織不起多少人手。只要社會矛盾得到緩和,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幾十年後,百姓就會慢慢忘記六國,只記得自己是秦人。”
……
李斯輕聲誦讀道:“老師曾說過: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可惜,他只學到了老師的法家思想,卻沒有認識到儒家的重要性。
【這節課的最後,我們留一個課後作業。歷史上有很多有趣的巧合,被後人當做谶言流傳了下來。比如:楚國曾流傳過一個“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谶言,後來為大秦掘墓的陳勝是楚人,火燒鹹陽的項羽是楚人,取代秦朝建立漢朝的劉邦也是楚人。這是為什麽呢,難道真的有谶言這種東西嗎?】
評論區
“哈哈哈,還有一個盧生說的‘亡秦者胡’,秦始皇以為是匈奴,沒想到對應的居然是胡亥。”
盧生:小人錯了,天幕能不能放過小人!總感覺脖子越來越涼,周圍同僚看自己的眼神也越來越涼……
天幕下的人可不會同情盧生,他們見天幕即将結束,還有評論機會的人便将自己想問的事發在評論區。
“李世民:主播能不能講解一下安史之亂!”
李世民已經忍耐很久了,安史之亂就像是懸在他頭頂随時都會落下來的一柄利劍,讓他患得患失,戰戰兢兢。按照天幕的速度,何時才能講到唐朝,不知他的名字好不好使,能不能插個隊!
“衛青:主播,請問‘巫蠱之禍’何意?”
這是被劉徹催促的衛青,劉徹擡眼一看,滿朝文武中還留着評論機會的只有衛青。看着天幕上的文字,他滿意的點點頭,“還是仲卿甚解朕意!”
見群臣的視線彙聚到自己身上,陛下還在給自己拉仇恨,衛青恨不得讓陛下閉嘴,“咳!陛下,按照天幕的說法,下次直播便會講大漢,您又何必單獨詢問呢?”
劉徹撇撇嘴,“就天幕這速度,講秦始皇從孝公開始說起,不……從上古時代秦朝老祖宗開始講起。等他講到朕的時候,怕是又要四十多章後了……”
衛青在心裏默默吐槽,秦朝能從女華、大費講起,是因為人家的祖先能追溯到那麽久遠,劉氏的祖先又能追溯到哪裏?高祖斬白蛇起義!
平行時空在天幕發表評論的人都不差錢,他們為了引起主播的注意開始了一波打賞,小希的屏幕瞬間被煙花糊滿,人名一個個閃過去,根本看不清楚……
【謝謝大家的打賞,其實只要有人願意聽小希的講解,小希就很高興了。大家的問題小希會一個個記錄下來,後續直播會為大家解答的。好了,這次直播就到這裏,我們下次再見!】
說罷,小希關掉了攝像頭,天幕也恢複到最開始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