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漢初人傑
第051章 漢初人傑
韓信滿腹憋屈無人訴說, 劉邦也覺得自己沒做錯。
你若是真的沒有反心,就主動讓出軍權,做個安享富貴的王侯,讓我放心。既不肯讓出軍權, 便是心有不軌!
【漢四年韓信率軍攻打齊國, 大軍走到半路就聽說漢王派出郦食其游說齊王,齊王已經決定投降漢王。】
【韓信的謀士蒯徹就對韓信說, “郦食其不過是個說客, 憑三寸不爛之舌就空手套白狼得了七十多座城池,将軍率軍征戰多年才得了五十多座城池, 難道将軍的功勞還比不上一個說客!”】
【韓信認為蒯徹說的很有道理,他要證明自己的價值, 建立更大的功勳,因此将此消息隐瞞了下來,繼續出兵。齊國已經決定投降漢王,自然對漢軍沒有防備,韓信一路順風, 打到了齊國的都城臨淄。齊王人在家中坐, 禍從天上來, 他覺得是郦食其出賣了自己, 就将郦食其煮了。】
楚漢之争中, 已身在齊國的郦食其:“韓信***, 田廣***。”
罷了,還是趕緊跑吧, 若是被齊王抓到就走不了了。
他什麽也沒帶, 悄悄從側門離開府邸,可他還是晚了一步, 齊王田廣已經派兵看守住了臨淄城門,郦食其出不去了。
作為一個說客,他的偶像可是張儀,那是能把死的說成活的,把楚王團吧團吧賣了還得給他數錢的存在。
郦食其當即開動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齊王居然還有時間在我這個小人物身上浪費,殊不知,你已經大禍臨頭!”
田廣冷笑一聲:“本王當然更想将韓信烹了,這不是抓不到韓信嗎,郦先生就先替他下黃泉探探路吧。”
郦食其已經能看到大殿外燒開的熱水,他緊張的咽了口口水,面帶憂色道:“小人一死倒是一了百了,但大王将自己的生路也斷絕了,豈不是得不償失。”
田廣冷笑的看着郦食其,不回應也不打斷,似乎在看着他的表演。
郦食其已經明白了眼前的處境,齊王并不是想殺了自己,他想要的還是投降漢王,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畢竟天幕多次提到漢高祖劉邦,天命在漢,這些日子,已有無數人倒向漢軍陣營。
但是,自己投誠和被韓信打上門來再投降是不一樣的,這關系到日後的待遇問題,是在漢軍的監牢裏度過餘生,還是做一個逍遙自在的諸侯王,田廣根本不用選擇。
Advertisement
齊王做這樣的一場戲就是為了逼迫郦食其拿出主意,若他不能拿出一個妙計,面前的大鍋就是他的歸宿,臨死之前總得拉個墊背的。
想明白這一切,郦食其腦子瘋狂轉動,如何才能将齊王投降的消息傳達到漢王處,如何才能攔住韓信的軍隊?
至于戰勝韓信……若是齊國有這樣的實力,也不會想着投降漢王了。
【韓信兵臨齊國臨淄,齊王田廣認為漢王背信棄義,言而無信,只能先放下投降漢軍的心,向楚國求救。項羽派出龍且前來迎戰韓信,龍且的謀士提出建議:漢軍遠征而來,所向披靡,反倒是楚軍在本地作戰,心有顧慮,無法全身心投入進去。不如建造營壘,堅守不出,以守代攻,時間一長,漢軍無法及時得到糧草,定然不攻自破。】
李左車:“……”
他有種歷史重演的既視感。
【龍且卻驕傲自大,急于建功。再者,韓信曾經是項羽帳下的郎中,龍且卻是跟着項梁起兵的将軍,他從心裏看不起韓信,并不将韓信當成自己的對手。他直接在濰水兩岸擺開陣勢與韓信對峙,韓信可不會老老實實的等你大軍壓境,他早已命人在上游用沙袋堵塞濰水,做好萬全準備後,韓信準備的大戲才剛剛開場。】
【兩軍交戰時,韓信再次佯裝敗退,龍且也與趙軍一樣奮起直追,等到龍且的軍隊進入濰水,正在渡江之時,韓信命人将沙袋炸開,濰水水勢暴漲,龍且的前軍都被大水沖垮,韓信窮追不舍,将龍且斬于馬下,一舉解了齊國之危。】
龍且:……
我就這樣死了!
被一個我看不上的韓信殺了!
我的一世英名成就了韓信的軍神之位!
評論區
“趙王歇在地下等着龍且,終于有人和自己分擔嘲笑了。”
“這是什麽地獄笑話。”
“龍且怕是根本不知道韓信與趙軍交戰的詳情,不然他不會這麽輕視韓信的。”
“兵法就放在那裏,誰都能看到,真正軍神是能夠靈活運用兵法,将其與實際情況結合起來,我們的軍神劉伯承元帥三次在七亘村伏擊日軍,一個計策連續三次運用到實戰中,打得日軍找不到北。”
“韓信早期的兵法也是相似的,利用敵人對自己的輕視,示敵以弱,再用奇謀一招制敵,以弱勝強,不愧是後世兵書都要按着他的實戰來寫的男人。”
秦鹹陽宮
文臣武将已經将韓信與龍且的交戰态勢畫了出來,他們在模拟雙方的行軍路線,兵力布置,還分成兩撥進行兵棋推演。
可是,他們的推演還沒出結果,韓信已經一戰殲滅楚軍,殺了龍且。
王贲感嘆:“不愧是下一個武安君啊。”
我們還在想着你來我往的交戰,消耗對方實力,韓信已經打完了。
少年韓信将天幕的信息記下來,面對小夥伴的驚呼贊嘆,他心中毫無波瀾,也并不覺得這有什麽值得大書特書的,這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事嗎!
【韓信在軍事上的實力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但他在政治上的小白也即将展露無遺。韓信一連滅掉魏、趙、代、燕、齊這些諸侯國,平定整個北方後,他向劉邦上書:“齊國反複無常,又與楚國接壤,為了穩定齊國的局面,不如設置一個代理齊王管理此地,至于人選,我就當仁不讓了,我在這裏兵力最強,可以鎮壓住周邊的所有力量。”他一片赤誠,坦坦蕩蕩,但看到信的人卻不會這麽想。】
【當時,劉邦依舊被項羽圍困在荥陽,情勢危急,他見到韓信的上書,自然十分惱怒,破口大罵:韓信趁着自己危急時刻要挾自己,竟然想要自立為王。這時,張良陳平暗中踩了劉邦一腳,提醒他如今漢軍形勢不利,還要靠韓信打開局面,若是不答應他的要求,他自立為王,在楚漢之外多了一股力量,那我們可就更危險了。】
【劉邦立刻醒悟過來,口風一轉,能屈能伸道:“大丈夫平定了諸侯,要做就做真王,做什麽代理啊。”韓信得到了他想要的諸侯之位,但也徹底上了劉邦的黑名單。】
秦朝群臣都無語了,不說情商滿點的王翦老将軍,便是年輕小将李信也啧啧稱奇,“這人若是不被忌憚,我的李字倒過來寫。”
一向被人認為是低情商的白起嘆道:“這可真是一個昏招,若是忠心便表現出來,若是想要自立就不必假惺惺的逢迎漢王。韓信的所作所為就是在兩邊橫跳,得不償失。”
秦始皇終于确定了一件事,天幕說的沒錯,韓信當真一點都不懂政治規則,他覺得自己的功勞能得到一個王侯之位,但這種事卻不應該他自己提出來。政治上的事,哪有那麽多公平,你以為是賣東西呢,還能等價交換。
始皇默默道:“韓信還是做一個大将軍吧,他不适合進入朝堂,只适合征戰四方。”
扶蘇道:“他若是遇到父皇這樣的主君就不必擔心這些問題了,可惜劉邦自身勢力不夠強,自然容不下比他還要強大的韓信。”
淮陰侯韓信呆呆地看着天幕:原來這個時候,我就做錯了嗎?
若是不想要我做齊王,那你直接說啊,難道我還會反叛嗎?
【龍且戰死後,項羽終于有了些恐慌的情緒,但他抽不出手攻打韓信,只能派出使者前去游說。使者武涉規勸韓信:“劉邦多次落在項王手上,是項王的憐憫才讓他活了下來,但他一脫身就立刻攻打項王,這種人不講信用,不能共事。現在楚漢相争,但決定成敗的卻是您,您幫項王,項王贏,幫劉邦,劉邦贏。如果項王今天被劉邦殺了,明天就會輪到你。”】
評論區
“說的好精準,楚漢相争,劉邦防守的很艱難,全靠蕭何在後方供應糧草兵員,補充損失。項羽也不輕松,因為他沒有一個蕭何幫忙穩定後方,原本能幫他的範增已經被他氣走了,他的消耗短時間補不上來。韓信就是打破平衡的那個外力,只要他做出選擇,勝利的天平就會向他所在的那一方傾斜。”
漢高祖劉邦身子微微前傾,聽得更加認真,這段歷史是他不清楚的,他只知道項羽的使者曾接觸過韓信,但并不知韓信的回應,這也是他心裏的一根刺。
【可以說,這個時候,天下歸誰,韓信說了算。所有人都在等着韓信的選擇,韓信最終選擇了漢王劉邦,他說:“當年我在楚國,只做了一個執戟郎,我的計策謀劃,項王一概不用。而劉邦卻封我為上将軍,将自己的衣服讓給我,将自己的吃食分給我,對我言聽計從。我不能背叛漢王的信任。”】
蒙恬嘆道:“韓信堅守忠義,至始自終忠于劉邦,但他不知道,他和劉邦不可能共富貴了。”
扶蘇也贊同道:“韓信此人重視恩義,他是能為自己認可的主君效死的人。”
蒙毅道:“他看中這些小恩小惠,卻看不清天下大勢。”
【事後,蒯徹勸他說,“楚漢兩方陣營都困在荥陽,不得寸進,不如讓他們同時存在,您和他們三分天下,憑借您強大的軍隊定能統一天下。”韓信卻說:“漢王十分信任我,視我為肱股之臣,我聽說,乘坐他人的車子,就要承載他人的禍患,穿着他人的衣裳,就要懷揣他人的憂患,吃了他人的食物,就要為他人的事業效死,我不能背信棄義。”】
【蒯徹都無奈了:“大王平定了整個北方,功高震主,天下無二,即便回到漢軍,劉邦也不會信你,到時候你還能去哪裏呢?”韓信思索再三,還是沒有背漢自立,他相信漢王的信義,相信憑借自己的功勞就應該被封為齊王,但是他也沒有遵守劉邦的命令去和劉邦會師。】
評論區
“蒯徹和範增肯定有共同語言。”
“蒯徹也被韓信氣走了吧,後來他裝瘋賣傻做了一個巫師。”
“他說了這樣的話,劉邦不可能容的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