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漢初人傑
第050章 漢初人傑
“成仙!”秦始皇腦子一熱, 差點脫口而出,這兩個字眼對他的吸引力太大了。
待頭腦冷靜下來,他才聽到群臣議論之聲。
“馬上要說到何為‘兵仙’了。”
“我倒要看看,這個韓信有什麽本事, 能與武安君并列!”
“就是, 本朝的王翦将軍也不差啊。”
“不敢不敢,老夫不過是仗着大秦國力雄厚, 才能以大軍壓境, 穩中求勝。”
“你們說,陛下會不會将韓信也召來鹹陽?”
“這就要看韓信的能力了, 若能入陛下的眼,說不定會是下一個李斯。”
“到時候定要與其切磋切磋。”
天幕提起的人才都不一般, 蕭何已經被陛下記在心裏,說不定就是将來的大秦丞相了。這個韓信若是也有蕭何那樣的才能,必會成為武将集團的後起之秀。
很多朝臣都有了危機感,想着回去便督促自家子侄,朝堂之上一個蘿蔔一個坑, 再不努力, 就要被新人擠的沒有立足之地了。
【漢二年八月, 安邑之戰, 韓信聲東擊西, 故布疑兵, 襲擊魏都安邑,此戰, 韓信俘虜魏王豹, 平定魏國。】
【此戰後,韓信上書, 請增兵三萬人北上攻打趙國、代國,劉邦給了他三萬人馬,韓信再次北上,目标直指北方的趙、代二國。】
評論區
“請記住這三萬人馬。”
Advertisement
“這是關鍵信息,後面要考的。”
漢之後的人都明白其中的含義,秦漢之前的人則有些疑惑。
【漢二年九月韓信攻滅代國,擒獲代國丞相夏說,至于被分封到這裏的代王陳馀,則一直留在趙國國都輔助趙王歇。】
【此時,劉邦的騷操作來了,劉邦直接派人将韓信訓練好的精兵盡數收歸自己麾下,派到荥陽前線抵禦項羽,韓信成了光杆司令。所以接下來,韓信攻打趙國的軍隊絕大多數都是他臨時征召的。】
……
天幕下的人有些無語,韓信是在為你漢王攻城略地啊,居然連軍隊都不給,這未免也太小氣了吧。
怪不得天幕提醒記住那三萬兵馬,原來這些人馬在韓信手裏轉一圈,又回到了劉邦手裏。劉邦這買賣做的不虧,瞬間從三萬新兵,變成了三萬精兵……
扶蘇有些疑惑:“這個劉邦不是知人善任之人嗎,他将韓信擡到了大将軍的位置,卻吝啬于給他軍隊,就不怕韓信心生反意嗎?”
軍隊都是韓信自己征召的,就不怕士兵只認韓信,不知漢王。
蒙恬分析道:“劉邦剛被項羽打敗,家人妻小都被俘虜了。如今,楚漢兩軍對峙于荥陽,他雖據城而守,但他面對的可是項羽,他受到的壓力一定很大。為了緩解自己的壓力,自然要将所有精兵派往前線。”
更何況,劉邦的軍事才能遠不如韓信,一勝一敗中對比鮮明,韓信能通過不斷的勝利樹立威望,劉邦卻只能選擇從中截胡。
漢高祖劉邦也很是無奈,他不想自己培養軍隊嗎,他的五十六萬軍隊都在彭城一戰中被項羽消滅了。
新征召的士兵沒有老兵的素質,又多次被楚軍打敗,士氣低落,沒有逃跑就不錯了。不是誰都像韓信一樣,随便找些人就能上戰場的。
淮陰侯韓信有些明悟,原來早在那個時候,漢王就開始防着自己了。
可笑,他卻一無所知。
【滅趙之戰,是韓信打出的經典戰役,我們先來看雙方兵力對比。韓信張耳統兵數萬,多為臨時征召的流民百姓,從南向北勞師遠征,欲穿過井陉口過太行山,直插趙國腹地。趙王歇和陳馀統率二十萬軍隊,陳兵井陉口,以逸待勞。】
【李左車提議親率三萬精兵截斷漢軍糧草,趙軍只要在井陉堅守不出,漢軍前不得戰,後不得退,不出十日,漢軍必敗。可惜,主将陳馀卻不肯聽他的計策,陳馀信奉儒家學說,他認為正義之師不用奇謀詭計。漢軍號稱數萬,實則不過數千人,千裏迢迢奔襲而來,士兵疲憊不堪,若是這樣的敵人都不敢堂堂正正的打,自己定會被天下諸侯小觑。】
這是儒家被黑的最慘的一次,上次還是宋襄公的弘水之戰。
【自大迂腐的陳馀完全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對的是什麽樣的大魔王。兩軍對峙中,韓信背水列陣,自斷退路,犯了兵家大忌,于是,趙軍更加輕視眼前的漢軍。交戰之時,韓信佯裝敗下陣來,一路退到了岸邊,再往後退就退到河裏了,這才止住腳步。趙軍傾巢而出追擊漢軍,漢軍見沒有退路只能拼死一戰,趙軍被死死纏在此處。】
【在他們不知道的地方,韓信早已派出兩千輕騎沖入趙軍營寨,改旗易幟,将趙軍的大旗換成了漢軍的旗幟。趙軍久攻不下,想要退回營帳,卻見營中都是漢軍旗幟,以為己方已經大敗,紛紛四散潰逃。兵敗如山倒,趙王歇和陳馀根本無力挽救殘局,漢軍大勝,趙國滅亡。】
【這就是成語“背水一戰”的由來。】
評論區
“成語大魔王再次上線。”
白起贊道:“置之死地而後生,此子只用未經訓練的百姓便打出了如此驚豔的戰績,怪不得能被後人推崇。”
身邊副将卻道:“将軍滅楚的鄢郢之戰也有這樣的壯舉,他不過是拾将軍的牙穢罷了,還有那個項羽也是。後人只知項羽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戰,卻不知将軍孤軍深入,直插楚國都城是何等的威風。”
白起搖搖頭笑道:“承認別人比自己強并不是什麽丢臉的事,要知道,知恥而後勇,說不定,我們這些老前輩也能從後輩身上學到不一樣的兵法呢。”
【此戰,韓信一舉樹立了自己的威望,戰後,面對部下好奇的目光,韓信解釋道,“我們的士兵沒有得到應有的訓練,與百姓無異,如果給他們留下退路,他們定會因為害怕逃跑。這時候就要置之死地而後生,他們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才會奮力殺敵。”當然更重要的是那兩千奇兵,兵法有雲:以正勝以奇合。戰場之上士兵只能看着上官的令旗行動,趙軍大營改旗易幟,給了他們致命一擊。】
鹹陽宮中諸位武将默不作聲,将他們自己放在韓信的位置上,他們可不一定能打出這樣的戰績。
畢竟他們統帥的都是久經訓練的虎狼之師,而韓信率領的卻是未經訓練的市井小民啊!
【此戰後,韓信對李左車以師生之禮相待,請教滅燕、伐齊之法。李左車也不是迂腐之人,他為韓信獻計道:“您一戰滅趙,以數萬漢軍打敗二十萬趙軍,威名震懾天下,但跟随您的士兵卻已經很疲憊了。他們本就沒有得到多少訓練,在戰場上為保住性命而死戰不退,但他們想到自己被置于死地定然會有所怨怼。您現在要做的就是安撫士兵,犒賞将士,只要做出将要出兵燕國的架勢,再派使者前去游說,燕國國小勢弱,定會主動來投。到時候在拿燕國為例,說服齊國,齊國也不敢不從。”】
【韓信聽從了李左車的建議,派使者赴燕游說,燕王臧荼立刻投降。】
【韓信上奏請封張耳為趙王,鎮撫趙國,劉邦答應了。張耳韓信在北方開辟的第二戰場果然牽制了項羽的一部分力量,達到了劉邦預先設定的戰略目标。】
始皇微微搖搖頭,看來這個韓信也是贊成分封制之人,卻不知其本心如何,是看不到分封制的弊端,還是有私心,這一切還需要多方考察才能重用。
他可不想将來韓信利用自己的軍功要求分封,好不容易才建立的郡縣制經不起任何波動。
不過,由此也可窺見韓信的結局,劉邦只要想做獨掌天下的帝王,就容不下一個手握重兵的諸侯王,不光韓信,這個趙王張耳也不會有好下場。
更何況,這種事,只能是上位者賞賜下位者,萬沒有自己請封的。劉邦正在與項羽對峙,殊不知,這件事會不會被他看做是要挾!
始皇的預測很精準,但他沒有預料到韓信在政治方面有多麽小白,他會被劉邦忌憚,一部分原因是他自作自受。
【正面戰場上,劉邦與項羽的對峙中,劉邦屢戰屢敗,不得不數次逃亡。漢三年六月,劉邦帶着夏侯嬰兩人來到張耳軍中,此時,張耳韓信還沒有起床,劉邦直接進入營帳奪了他們的印信兵符,又調任諸将,奪了兩人的兵權。】
少年韓信有些心疼,恨恨的想:那可是我好不容易才訓練出來的精兵,又被你奪走了!
對政治敏感的人卻一眼就看出來,劉邦對張耳韓信有所忌憚了,他在不斷地削弱他們的力量,樹立自己的威望。
【這是韓信第二次被劉邦坑,但顯然這不是最後一次。】
居然還有!
韓信也太忠心了吧,這都不反了他!
淮陰侯韓信心中郁郁,卻無人能聽他訴說,他最好的知己就是蕭何,可蕭丞相此刻正在宮中陪着劉邦。
他正值壯年,卻已經開始回憶過去的時光,那些驚心動魄的日子才過去幾年,已經像是上輩子的事了。
當時劉邦項羽兩軍對峙,很多諸侯都是在楚漢陣營中反複橫跳,但韓信從來沒有生過二心。他一心忠于漢王,卻不知漢王為何總是懷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