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第二部分(36)
《遙遠的救世主》第二部分(36)
丁元英說:“不用了,我還得去劉大爺和鐵軍那兒送文件。這四份是志明要的,一份合夥企業章程,一份家庭股東權協定,還有工序價格表和合同範本。”說着,他把四份文件交給吳志明的媳婦。
說話間,吳志明聽見聲音已經從噴漆房裏出來了,摘下套袖和口罩走過來笑着說:“聽見你們說話我就趕緊出來,歐陽也來啦,這大冷的天你們跑啥呀,文件讓他們帶來就行了。”
歐陽雪說:“你這兒用的怎麽全都是女工啊?”
吳志明憨厚地笑着,搓着雙手不好意思地說:“打磨這活兒适合女的幹,她們也能給家裏多掙點錢。女的便宜,幹活細,又比男的好管,就是速度慢一些。”
歐陽雪又問:“她們天天都來你家上班嗎?”
吳志明答道:“這幾個天天來,還有幾個是把板子帶回家去打磨,那樣她們就能自己掌握時間了,反正我這裏是計件算工錢的,幹的活兒多就多掙錢,幹的少就少掙。”
歐陽雪說:“嫂子這麽冷的天幹這活兒,你也不給嫂子戴雙手套?”
吳志明的媳婦笑呵呵地說:“會上不是說要吃別人吃不了的苦嘛,戴手套根本幹不了這細發活兒,人家噴漆的不收,俺這活兒就白幹了。”
吳志明笑笑說:“俺家也實行計件工資,她只要不耽誤做飯看孩子,掙的錢都是她的私房錢。質量要求都一樣,老婆不合格也不中。”
吳志明的媳婦說:“話都說不囫囵,老婆咋不合格啦?”
吳志明笑道:“都合格,都合格。”
丁元英說:“你們忙,我去給劉大爺和鐵軍送文件。”
劉大爺家住臨街,那臺CA6150車床和一臺小型車床就安置在臨街的三間房裏。車床這一塊是格律詩公司在王廟村扶持農戶的最大一塊資金,除了車床還添置了臺鑽、切割機、電氣焊等輔助設備,劉大爺收了兩個學徒工,主要加工翻砂專業戶的半成品,有機櫃腳釘、機櫃定位片、音箱腳架底盤、托盤等等,也承接一些市面上的零活兒。
歐陽雪把車開到車床加工門市停下,和丁元英一起下車。只見門口擺了一片切割機、電氣焊的小設備,一個徒弟蹲在地上焊鐵門,劉大爺在操作車床給音箱腳架的鋼管套絲,另一個徒弟操作臺鑽往機櫃定位片上鑽孔。
丁元英一下車,随便碰上什麽人都會和他打招呼,他俨然已經成了王廟村的一員。歐陽雪看着他給劉大爺送文件,忽然心生感慨。她知道他在古城一直過着足不出戶的日子,現在他三天兩頭呆在王廟村,有時候還住在村裏,這使她看到了他的另一面,她很難用理性把這種不同的兩面在同一個人身上聯系起來。
丁元英像唠家常似的跟老人聊了幾句,臨走時說:“大爺,接線柱套絲別忘了把鍍金的量算進去,如果現在正好,鍍上金就擰不動了。”
劉大爺說:“幹一輩子了,咱知道這個。曉明也囑咐過幾次,你就放心吧。”
來到下料專業戶李鐵軍家,老遠就聽到尖利刺耳的噪音。
下料的院子裏搭了一個大棚,大棚底下是臺鋸、線鋸、立銑機、粘合壓力機等設備,臺鋸、線鋸開板子揚起的粉灰和立銑機揚起的粉灰彌漫在空氣中,機器的轟鳴裏夾雜着一陣陣尖利刺耳的聲音,幾個幹活的人穿着厚厚的棉襖,戴着口罩,渾身上下都是灰塵和木屑。開好的密度板整齊地摞在一邊,經過立銑整形的密度板分類摞在另一邊。巨大的噪音、飛揚的粉灰和一個個像土人一樣的操作工構成了一幅王廟村獨有的生産場面。
李鐵軍停下手裏的活兒摘掉口罩大聲問:“丁哥,啥時候來的?”在這種巨大噪音裏說話,聲音小了根本聽不見。
丁元英大聲說:“我剛來。這是下料的幾份文件,你收好了。”
李鐵軍接過文件看了看,先去放到屋裏。
一個背對着他們正在操作立銑機的人聽到說話回過頭,原來是葉曉明,他也是落了一身粉灰,穿着一身不知從哪兒弄來的農村大棉襖,如果不摘掉口罩從正面看根本認不出來。他放下手裏的活兒向丁元英指了指大門,意思是:到門外說話。
院子大門外隔了一道院牆屏蔽,噪音就小了一些。葉曉明走到大門外摘掉口罩對歐陽雪笑着說:“哎喲,是董事長大人駕到,失敬!失敬!真換車了?雷厲風行啊。”
歐陽雪也笑了,說:“你看,剛想對你肅然起敬,你這話裏就帶刺兒了。”
葉曉明說:“別別,董事長可千萬別表揚,這批料是出口音箱的料,我是對他們不放心才親自下手的,我是擔不起這耽誤出口的責任。”
丁元英說:“世傑說你們要找我,我剛才跟他們說好了呆會兒在木工房碰頭。”
葉曉明說:“鋼琴漆面的音箱昨天裝好了一對,還有一對箱體志明的媳婦正在打磨。音質我聽了比小丹的那對音箱要好,說明板材質量可以,我就把這批音箱的料下了。我這兒還有幾塊板就下完了,換一回衣服很麻煩,你們等我一會兒,咱們一塊兒過去。”